孔子日:“仁者壽?!边@說明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已潛心領(lǐng)悟人的品質(zhì)與長壽的關(guān)系。明代名醫(yī)張景岳也主張“欲壽,惟其樂;欲樂,莫過于善”。長壽者多是敦厚、為善之人。
現(xiàn)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由于種種原因,難免發(fā)生沖突。如果能以“仁”之心對待矛盾,主動溝通感情,化解沖突,必將心情舒暢,情緒穩(wěn)定,忘卻憂愁和煩惱,心身處于健康狀態(tài),焉能不長壽?我們要寬以待人;關(guān)心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關(guān)心。
據(jù)報載,美國有一詭計多端的大富豪,突然身患重病,多方醫(yī)治無效,后聽從他人勸告,將自己的財富捐贈給慈善事業(yè),重病競不治而愈。不管這事真實性如何,卻反映了人們對善者能長壽的良好愿望。其實,為善對心理上可產(chǎn)生獨特的積極作用,從而促發(fā)了生理上的巨大作用。
仁者長壽是有科學(xué)根據(jù)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身體防御系統(tǒng)有密切關(guān)系,因此,良好的心理有利于延緩大腦衰老,也利于延緩身體各系統(tǒng)、器官的衰老?,F(xiàn)代醫(yī)學(xué)認為,60%~90%的疾病都是由精神因素決定的,心理壓抑是21世紀以來威脅健康最嚴重的問題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健康不僅指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yīng)能力。”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意思是:正是說仁愛之人像山一樣平靜,一樣穩(wěn)定,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他以愛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樣向萬物張開雙臂,站得高,看得遠,寬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傷于物,不憂不懼,所以能夠永恒。
出自:《論語別裁》
原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他說智者的樂是動性的,像水一樣。仁者的樂是靜性的,像山一樣。這不是很明白嗎?硬是斷章取義,說“智者樂水”是喜歡水,“仁者樂山”是喜歡山,這是不對的。有些人的學(xué)問修養(yǎng),活潑的,聰明人多半都活潑,所謂“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這么個氣魄,這么個氣度。
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寧靜得和山一樣。所以下面的結(jié)論:“智者樂”,智者是樂的,人生觀、興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壽”,寧靜有涵養(yǎng)的人,比較不大容易發(fā)脾氣,也不容易沖動,看事情冷靜,先難而后獲,這種人壽命也長一點。
擴展資料
〔論語〕中有「智者樂水」之句,智者喜好流水的意象,〔韓詩外傳.卷三〕中有這樣的解釋:水總是依著地表的紋理而流,不會遺漏任何小縫隙,這就像智者鉅細靡遺地體察事物道理;其次,水總是往低處流,這就像有禮者自我謙下的態(tài)度;
水流向深處時毫不延遲,就好像勇者的一往直前;遇到堤防阻滯,水仍然清澈,就像知命的人面對人生困境時,心思依舊保持清明;水流過各種險要地勢,到達遠方,終于成為長江大海,而不會乾涸消失,這就像是有德者的堅持有恒而獲得最后成功。
水有這么多道德象徵的意義,所以智者喜愛水?!苍娊?jīng).泮水篇〕說:「喜愛泮宮的水,在水邊采集蓴菜;魯侯來到,在泮上飲酒賞心?!咕褪切稳菹矏鬯那樾?。泮水在泮宮,是周朝時諸侯國所設(shè)的學(xué)校。
【原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br>【譯文】: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好動,仁德的人恬靜。聰明的人快樂,仁德的人長壽?!?br>【闡釋】:孔子指出長壽必須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礎(chǔ)上,必須加強個人的思想修養(yǎng),也就是說健身要先健心,首先做個心懷仁術(shù)的人。因為仁者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能調(diào)控自己的精神活動,以適應(yīng)不斷變化的客觀形勢,防止不良因素侵害心身,推遲衰老,活到人類壽命應(yīng)該達到的限度。知者樂水,是指知者心情愉快,就像流水一樣悠然安詳;仁者樂山,是指仁者就像高山一樣崇高偉大。
【原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智者好動,仁者好靜; 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讀解】: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動而又深刻。這正如朱熹在 《論語集注》里面的討論:“沒有對仁和智極其深刻的體悟,絕對不能作出這樣的形容?!笔ト酥侨孰p全,所以,作此形容的專利權(quán) 非他莫屬。
智者也就是聰明人。聰明人通過事理,反應(yīng)敏捷而又思想活躍, 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所以用水來進行比擬。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沖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wěn)重不遷,所以用山來進行比擬。
不過,你如果問一般人樂水還是樂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樂。因為--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
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保ㄍ跤^)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們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當(dāng)然,就實際情況來看,每個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確還是有山水差異的。也就是說,有人樂水,有人樂山。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保ù揞棧?
你樂水還是樂山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69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幽默詼諧度百年
下一篇: 柔者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