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是以易于興奮和易于疲勞或衰竭,并伴有頭痛、睡眠障礙為主要臨床特點的一種神經官能癥。
衰弱病人往往同時存在多種精神和軀體癥狀。常見癥狀有:(1)興奮性增高。容易激動,常為一些小事而悲痛落淚;易煩惱,情緒緊張,精神興奮,聯(lián)想和回憶很多,難以抑制;且入睡困難,睡眠表淺,多夢,易驚醒或早醒;常有頭部肌肉收縮感或血管緊縮感,全身肌肉酸痛,肢體麻木;對外界刺激如聲音,強光等很敏感,可產生怕光、怕聲、怕冷、怕熱。(2)衰弱性增高。當疾病遷延時,常體乏無力,精神萎靡,往往多瞌睡,但睡眠表淺,睡后仍不解乏;不能集中注意力,記憶力減退,可有近事記憶遺忘。(3)植物神經功能障礙。表現(xiàn)心慌,多汗,面部潮紅,皮膚潮濕或手足發(fā)涼;有消化系統(tǒng)機能失調者,則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腹瀉和腹脹;或有陽萎、遺精、早泄和月經紊亂等。(4)焦慮和疑病。常有顧慮、恐懼不安;有的因心悸、脈快而懷疑心臟病,或因胃腸機能失調而擔心生胃癌等。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性過度緊張是本病主要原因,腦力勞動者發(fā)病率最高。負病情緒體驗也是本病較為多見的原因,如因親人故世、家庭不幸、生活挫抑、家庭糾紛等,使神經系統(tǒng)功能持續(xù)過度緊張,導致神經衰弱。
診斷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以及緊張性疼痛、睡眠障礙等癥狀。神經衰弱的治療多采用綜合療法,即心理治療和配合藥物治療的理療。
在中醫(yī)學中屬“不寐”范疇。病因多由心脾不足,陰虛火旺,心虛膽怯和胃中不和所引起。治以補養(yǎng)心脾以生氣血,或滋補腎陰、清心降火,或益氣鎮(zhèn)驚,安神定志,或和胃消導、化痰清熱等。
[臨床療效]經2~3個療程治療后,頭痛274例,總有效率為95%;失眠290例,總有效率為98.3%;焦慮290例,總有效率為96.2%;健忘205例,總有效率為94.6%,心悸200例,總有效率為96.3%。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對于神經衰弱患者來說很重要。護士要以自己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質去影響患者。此外,護士對患者情緒及行為的正性方面及時給予鼓勵,對負性方面及時指出并加以糾正,使患者逐步走向正性運轉。
合適的睡眠環(huán)境:
神經衰弱患者要安排合適的睡眠環(huán)境,這對患者來說很重要。護士應盡量給患者提供適當?shù)乃攮h(huán)境,如安靜、冬暖夏涼的房間,最好不要和別人同房。并指導患者的睡前準備:喝熱牛奶,忌飲濃茶、咖啡,用熱水泡腳,聽輕音樂等。
調整生活形態(tài):
對于神經衰弱患者來說,要積極的配合護理進行生活形態(tài)的調整,護士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制定計劃后就置之不理,要有耐心地指導患者逐步完成,當?shù)玫揭欢ǖ某尚Ш笠皶r鼓勵患者以增強其主動完成計劃的自信心。
健康指導:
對于神經衰弱患者來說,健康的指導是很有必要的。如病因、疾病表現(xiàn)、_物治療及副作用等疾病的知識患者是應該明白的,同時還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幫助其制定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并鼓勵患者持之以恒。
神經衰弱屬于心理疾病的一種,是一類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緒煩惱和心理生理癥狀的神經癥性障礙。神經衰弱是由于大腦神經活動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導致大腦興奮與抑制功能失調而產生的一組以精神易興奮,腦情緒不穩(wěn)定等癥狀為特點的神經功能性障礙
神經衰弱的特征是易興奮,易激惹,易衰竭,常有失眠、頭痛、抑郁、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和情感脆弱等。 此病多發(fā)于青壯年,16~40歲之間多發(fā),兩性無差別,以腦力勞動者,青年學生多見。 神經衰弱患者病情反復波動,固定持久,可遷延幾年或數(shù)十年,愈后一般良好。國外已經廢棄這一術語,選用心境抑郁性障礙,認為是一種情感障礙,特點是存在普遍的抑郁,對正常正當生活活動缺乏興趣,時時處處有
種沮喪情緒,以軀體不適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組特殊抑郁癥。神經衰弱表現(xiàn)
神經衰弱也許從人類起源開始就存在與這個世界了。神經衰弱的癥狀主要是精神易興奮,精神易疲勞,情緒障礙,睡眠障礙以及緊張性頭痛這五項。 神經衰弱(neurasthenia)一詞為美國精神科醫(yī)生所創(chuàng)用。他把兩個希臘字根“neuro”(神經)和“asthenia”(衰弱)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新詞;認為這是一種神經系統(tǒng)功能性障礙,沒有可證實的病變存在。在這一疾病名稱之下他列舉了,失眠、臉紅、嗜睡、瞳孔擴大、頭部重壓感……等數(shù)十種癥狀,把焦慮癥、抑郁癥、病癥、疑病性神經癥(疑病癥)、強迫癥、恐怖癥、心身疾病和一些軀體疾病的癥狀都包括在內。 他把神經衰弱看作是美國社會迅速工業(yè)化造成的文明病,認為這種病主要見于中上層白領階級的腦力勞動者。三、四十年之后,這一名稱便成為當時社會最流行的診斷名詞,一些人甚至以患神經衰弱來炫耀自己身份高貴。 其后,F(xiàn)reud把神經衰弱歸入現(xiàn)實神經癥一類。本世紀30年代,美國的精神病學會分類把本病列入精神神經癥一類。中國的CCMD-2把本病作為神經癥的類型之一。DSM-III取消了神經衰弱這一診斷名稱。ICD-l0(1992)則把本病置于其他神經定性障礙(F48) 之下。 近一個世紀,神經衰弱的概念經歷了一系列變遷。在美國和西歐,本病的診斷由盛而衰,終至于消失。在東亞,本病仍然相當常見,其原因除社會文化因素對患病率的影響之外,更主要的是醫(yī)生對神經衰弱這一疾病的認識發(fā)生了變化。 在過去,這一疾病名稱,包括的范圍過寬。其后,隨著各種特殊綜合病征的分出,使這一疾病概念迅速縮小。又出于神經衰弱的癥狀缺乏特異性,幾乎都可見于其他神經癥,如焦慮癥、抑郁性神經癥、疑病性神經癥(疑病癥)、軀體化障礙等,使本病的診斷更加因難,中國精神病學家基于長期的臨床實踐,制訂了較明確的神經癥診斷標準,使神經衰弱的臨床診斷規(guī)范化。 實際上,經過調查表明:神經衰弱癥接近于百分之十四,在各種神經癥中依舊是發(fā)病率最高的。而神經衰弱癥是一種病因復雜的整體性疾病,可能和軀體、精神,外界環(huán)境以及社會環(huán)境都有關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75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精神分裂癥
下一篇: 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