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又叫脂溢性濕疹
多認為與遺傳、皮脂代謝改變、微生物寄生、神經(jīng)功能障礙以及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guān)
。曾推測本病的發(fā)生是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和化學成分的改變,使原存在于皮膚上的正常菌群大量生長繁殖侵犯皮膚所致。最近的文獻報告認為本病是由于表皮生長過快,角質(zhì)層細胞沒有足夠的時間完全成熟,致細胞核滯留角質(zhì)層的結(jié)果。臨床表現(xiàn):
1.典型皮損為邊緣清楚的暗黃紅色斑、斑片或斑丘疹
,表面被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由于病變發(fā)生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xiàn)略有差別;2.皮疹好發(fā)于頭皮
、眉部、眼瞼、鼻及兩旁、耳后、頸、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間區(qū)、腋窩、腹股溝、臍窩等皮脂腺分布較豐富部位;3.自覺癥狀為不同程度的瘙癢;
4.嬰兒脂溢性皮炎常發(fā)生在生后第1個月
,皮損多在頭皮、額部、眉間及雙頰部,為溢出性紅色斑片,上有黃痂。診斷依據(jù):
1.好發(fā)于成年人及新生兒,典型皮損為邊緣清楚的暗黃紅色斑片或斑丘疹
;上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分布對稱;2.皮損好發(fā)于皮脂腺分布較豐富部位
3.病程慢性
,伴不同程度的瘙癢。治療原則:
一、全身治療:1.維生素B2
、B6和復合維生素B等;2.瘙癢劇烈時,可給鎮(zhèn)靜止癢劑等;3.炎癥顯著或炎癥范圍較大時可短期給予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及抗生素。二、局部治療:治療原則為去脂
、消炎、殺菌、止癢。本病相當于中醫(yī)的“白屑風”
、“面游風”范疇。病因為風熱血燥、風熱之邪外襲,郁久則血燥,血虛則生風,肌膚失養(yǎng),臨床表現(xiàn)為干性皮損為主;或因過食肥肉油膩、辛辣酒類導致腸胃運化失常,生濕生熱,蘊積肌膚,臨床表現(xiàn)為濕性皮損為主。[臨床療效]采用純中藥治療本病155例,痊愈149例
,好轉(zhuǎn)6例。平均30天治愈。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85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下一篇:
接觸性皮炎(接觸性皮炎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