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是臨床上常見癥狀。表現(xiàn)為大便次數(shù)增多便稀,甚至帶粘凍、膿血,持續(xù)兩個月以上。小腸病變引起腹瀉的特點是腹部不適,多位于臍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劇,無里急后重,大便量多,色淺,次數(shù)可多可少;結腸病變引起腹瀉的特點是腹部不適,位于腹部兩側或下腹,常于便后緩解或減輕,排便次數(shù)多且急,糞便量少,常含有血及黏液;直腸病變引起者常伴有里急后重。
胃腸道的功能可概括為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其中任何一種功能發(fā)生障礙都可引起腹瀉,但這幾種功能是互有聯(lián)系的,因此腹瀉的原因雖然可以是一種功能障礙為主,但很少是單一的功能障礙,往往相互影響。
慢性腹瀉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體征、直腸指檢、糞便檢查,如有困難,再進一步作乙狀結腸鏡、X線檢查,仍不能解決時,再考慮作纖維結腸鏡或小腸鏡檢查,必要時作各種功能試驗,如小腸吸收功能試驗(葡萄糖耐糖試驗、右旋木糖實驗、放射性核素標記維生素B12實驗)和胰腺功能實驗。
慢性腹瀉主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若腹瀉嚴重、體質虛弱的非感染性腹瀉,常用止瀉劑對癥治療,以減少腹瀉次數(shù)。中醫(yī)認為本病與脾虛的關系最為密切,脾虛失運,水谷不化精微,混濁內生,谷反為滯,水反為濕,混雜而下,并走大腸,而為泄瀉。若平時脾胃素弱,復因情志失調,以致肝氣郁結,橫逆乘脾,運化失司,也可形成泄瀉,若久病之后,損傷腎陽,或年老體衰,陽氣不足,脾失溫煦,運化失常,也可導致泄瀉。但肝腎所致的泄瀉,也多在脾虛的基礎上產生的,故云“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p>
[臨床療效]采用純中藥治療520例,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腸檢正常)515例,好轉5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87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放射性腸炎
下一篇: 慢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