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進
我國成年糖尿病人多為2型糖尿病,一般采用口服降糖藥治療;但臨床上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嚴格按照劑量、次數(shù)來服用降糖藥,也能進行飲食控制和適當(dāng)?shù)腻憻挘强偸墙挡幌聛?,究其原因,是患者服用降糖藥的時間不合理、不恰當(dāng)所致!事實上,同一種藥、同一劑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服用,其療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所以人們用藥時,必須考慮合理給藥時間,才能使藥物的作用發(fā)揮到最佳,這在藥學(xué)上稱為“時辰藥理學(xué)”。對于降糖藥來說,不同的種類對于服用時間也有其不同的要求。
磺脲類 主要作用是通過與胰島β細胞膜上磺脲類藥物受體結(jié)合,促進胰島素釋放。口服0.5小時~1小時后開始起作用,2小時~6小時作用最強。因此餐前30分鐘服,至作用最強時間與進食后血糖升高水平時間相一致,從而起到有效的降糖作用。目前常用的有甲苯磺丁脲(D860)、格列本脲(優(yōu)降糖)、格列齊特、格列吡嗪、格列波脲、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均應(yīng)餐前半小時服。
雙胍類 如二甲雙胍、苯乙雙胍,它們的作用方式是加強胰島素的敏感性,可增加外周組織(如肌肉)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通過抑制糖原異生和糖原分解,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高肝糖生成率。它不影響血清胰島素水平,對正常范圍血糖無降低作用,不引起低血糖反應(yīng),從而對服藥時間要求不強。如從使餐后血糖不宜升高角度考慮,應(yīng)餐前服;但由于很多患者對這類藥物有較重的胃腸道反應(yīng),在餐中或餐后服用為佳。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本類藥既不同于磺脲類的促進胰島素分泌,也不同于雙胍類的加強胰島素效能,而是通過抑制小腸黏膜上皮細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如麥芽糖、淀粉酶、蔗糖酶)而影響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該類藥單用不引起低血糖,尤適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顯升高者。該類藥應(yīng)在用餐前即刻口服或與進食第一口飯時同時嚼服,才能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常用藥物為阿卡波糖。
胰島素增敏劑 包括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是一類較新的口服抗糖尿病藥物,可提高骨骼肌、肝臟、脂肪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而直接減輕胰島素抵抗,幫助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利用自身分泌的胰島素,使葡萄糖盡快被人體細胞利用,使血糖降低。該類藥在空腹或進餐時服用為好。
非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藥 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作用于β細胞,刺激胰島素分泌。但其作用機制不同于磺脲類,在血糖濃度低時不刺激胰島素分泌,或血糖濃度恢復(fù)正常時,作用立即停止。本類藥起效快,作用時間短暫,應(yīng)在餐前半小時內(nèi)或餐前即刻服藥(進餐服藥,不進餐則不用服藥),否則起不到降糖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89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抗菌增效劑盲目聯(lián)用不增效(抗菌增效劑···
下一篇: 流感診治的幾個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