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奇先生的遺著《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由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新出了增訂版,封面以墨竹作底襯,裝幀設計淡雅,一如何先生之風格,書名由何先生親筆題寫,頗有文人雅士之風。捧讀此書,感慨良多。
我的博士導師史載祥教授與何紹奇、朱步先均是朱良春先生早年的學生,論及輩份,何先生當為我的師叔。正因為這層機緣,使我能有緣在去年6月底江蘇南通首屆著名中醫(yī)藥學家學術(shù)傳承高層論壇上向何先生當面討教?;鼐┖?,我整理出與何先生的合影,通過電子郵箱發(fā)送至香港浸會大學中醫(yī)藥學院。但數(shù)日后即得到消息,何先生于7月7日晨不幸于香港辭世,聽到此噩耗,當時我的震驚難以言表。哪知我與何先生的一面之緣,愉快交往,竟成絕響。
何先生一向以讀書臨證為人生之至樂,堪稱當代儒醫(yī)?!蹲x書析疑與臨證得失》第一版出版于6年前,早已售罄。此次出版補充了部分新作和醫(yī)案,仍分上下兩篇。上篇為“讀書析疑篇”,共收錄先生百余篇短文,對中醫(yī)醫(yī)理、病證、方藥、養(yǎng)生以及中醫(yī)醫(yī)籍、人物、治學方法、各家學說等,予以闡發(fā),頗多新見。在學術(shù)傳承方面,特別對曹穎甫先生的高風亮節(jié)、章次公先生的學術(shù)思想、朱良春先生應用蟲類藥的經(jīng)驗加以論述。下篇為“臨證得失篇”,收載了先生120例病案,所治病種涉及內(nèi)、外、婦、兒、五官各科,有得有失,實事求是,體現(xiàn)了先生的臨證思路、方法和選方用藥的風格特色。其可貴之處在于,所載醫(yī)案不但收錄了治療效果好的,也將失誤的醫(yī)案收錄,警示自己,提醒讀者,以資借鑒。醫(yī)案按語,要言不煩,切中肯綮。讀先生之書,深感其既博覽群書,又勤于臨證,互相參悟,于醫(yī)理多有闡發(fā)。
是書雖分上、下兩篇,但二篇之間并非孤立無關(guān)。中醫(yī)醫(yī)理與臨證實踐密不可分,沒有深刻的醫(yī)理指導,臨證多難知常達變。如先生治療痰證,多用生半夏,認為其止嘔化痰之功,遠勝于清半夏和法半夏。辨治陽虛證,注重舌脈,用藥多重用附子,量多至60克。治療急性熱病,先生分析臨床治療中的得失,體會到須避免過用寒涼,以免熱中未已,寒中又起。治怪證,多從痰入手,對痰熱證喜在辨證基礎上合用礞石滾痰丸。治便血,反對一味涼血止血,主張補虛健脾,益氣固脫。治創(chuàng)口不斂,常重用黃芪至120克,配伍當歸,以收托補之功。治痹癥,用藥頗多朱良春先生之風格??傊?,何先生對各家學說頗有研究,臨證擅長取法各家之長,不一而足,論治各科疾病,總以取得臨床良效為準。
讀書、臨證并非易事,正如何先生在其自序中寫到:“讀書苦,一字之辨,一義之析,十天半月還弄不出來??床】啵M盡心思,沒有療效?!钡壬且粋€通達樂觀,能苦中作樂之人,認為讀書、臨床之樂恰在其中,“一個字義弄明白了,一個久治不愈的病人看好了,就真是其樂融融”。書末所附朱步先老師悼念何先生的文章中,憶及何先生早年經(jīng)濟窘困,寒假無錢回川探親,賦詩言志:“同窗好友各西東,我無川資怨命窮,讀書讀到人靜后,一覺醒來太陽紅。”何先生以讀書為樂的高尚情趣、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躍然字里行間,確實值得我輩學習。
主要著作有《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學》(編委)、《現(xiàn)代中醫(yī)內(nèi)科學》(主編)、《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等。他一生為人正派,性格爽直,學風嚴謹;他精通醫(yī)理,書讀萬卷,堪稱“中醫(yī)活字典”;他醫(yī)德高尚,醫(yī)術(shù)精湛,用藥果敢,屢起疑難大癥。中國中醫(yī)藥報從2002年起為其開設《紹奇談醫(yī)》專欄,刊載了他的治學心得和臨床經(jīng)驗80余篇,文筆犀利,文風樸實,內(nèi)容涉及醫(yī)理、臨床、醫(yī)史、醫(yī)話、中藥等,字字珠璣,見解獨到,吸引了大批讀者。他在香港任教期間,忘我工作,貢獻良多,深受學生和同事的愛戴。
廈門對外圖書交流中心,有三個書店:中心書店(即蓮坂外圖書店),學府路外圖書店,臺灣書店。我最熟悉的當然就是學府書店,就在廈門大學附近,光合作用書店旁邊。但是該書店裝修的實在很爛,地板磚都有凸起來的情形,同時該店對書擺放又不在行,且書種類龐雜,這些都使得該書店顯得格調(diào)低下。當你走進去,會是這樣的感覺:燈光灰暗,“書臭”撲鼻(很多書發(fā)出來的味道實在難聞)。不過,一般還是會逛逛,畢竟里邊也有一些歷史類學術(shù)書,此外也是順路,從曉風到光合到這個學府爛書店。還有一個原因是我?guī)缀醴^大部分架子的書,所以他們的亂放對我而言不是什么障礙,反而成了樂趣。我曾經(jīng)就想過在圖書館管理中,通過改變書的位置來提高借閱率與一些書的流通率。實際上書店里邊也可以如此辦理,這當然屬于管理學中的“空間視線管理”了。我說學府書店“格調(diào)”低,旁邊的光合也好不到哪里去,也是不知書籍編目分類,同時又想品種多,不知道是賣咖啡還是賣書,也能在北京開分店,看來北京的小資們還是比較喜歡這種模式 。曉風書店聽說也在北京某發(fā)展,不過估計可能不會經(jīng)營得太好!
現(xiàn)在再來談談外圖的中心書店,也算慶國慶的一樁事。外圖中心書店的毛病與上文提到的大致差不多,只是書擺放不是太亂。進門后,眼睛難免還是會被“花花綠綠”的流行書(實際上多為紅黃色)沖擊一番。我在一樓圍繞電梯轉(zhuǎn)了一圈,看到了一套《全宋文》擺在很高的書櫥里(壁柜那種書櫥),這套書的價格那確實也是高高在上?!叭弊诸^的書其他還有很多,不過《全宋文》當是最龐大的了。此外一樓我還見到一種貌似不錯的雜志——《兩岸書香》,講兩岸圖書出版資訊。
然后電梯上二樓,主要是經(jīng)管法律類,沒有心思多看,但是逛了下音像制品,看到一堆風潮唱片,比如有“三顆貓餅干”(何真真),而音箱里邊放的是張惠妹《靈魂的重量》,我就聽出“在我選擇告別以后”這句。此外二樓還有一個卡西歐電子辭典的體驗店,買不起,匆匆路過,上了三樓。
三樓有個臺灣書店,就先逛了下這個,書不是很多,它這里的大部分臺灣版書我是見過的。比如竺家寧《聲韻學》,周祖謨《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還有一些沒有見過,部分也是新出版的,比如張豐志《南宋鐵錢泉譜》,魏培泉《漢魏六朝稱代詞研究》,侯乃慧《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何紹奇《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楊瑞志《訓詁學》,朱歧祥的幾本文字類書,李貞德《女人的中國醫(yī)療史》,“出土思想文物與文獻研究叢書”,以及張光直,陶晉生,劉子健,黃寬重等的書,文學方面有“聯(lián)經(jīng)文學經(jīng)典”,那本《格列佛游記》我挺喜歡的,還有布萊希特《四川好人》等。其他還有一些大陸研究者在臺灣出版的書,比如馬克垚主編的《文明史》??偟恼f來,書數(shù)量不是太多,畢竟我看半個小時,文史哲的書名我都基本能記下來了。至于質(zhì)量,還是有些經(jīng)典學術(shù)書,不過就是太貴,一般的都是一兩百,我記得馬幼垣的《中國小說史論釋》是三百多(或者兩百多,記不準了)。這書廈大圖書館也有,不過護封被取走了,廈大圖書館經(jīng)常這樣做,以至于我很熟悉的書反而不熟悉了,因為自己見到的都是沒有護封的,見到原書有護封,反而覺得陌生。
看完了臺灣書店,再看偉大祖國自己出版的文史方面的書,大部分都早見過,所以只是漫不經(jīng)心的瀏覽了下,但也有幾本也沒有見過,比如余太山,李錦繡《通典西域文獻要注》,王春瑜《新編日知錄》。
之后買了杯茶,上到五樓,看了會英文辭典方面的書,有《藍登書屋韋氏高階美語英漢雙解詞典》,有COD(牛津簡明英語詞典),SOED(牛津英語大詞典簡編本),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還有《藍登書屋韋氏英漢大學詞典》,這書的英文原版倒是好書,收詞比mwcd(韋氏大學詞典)還多一些,可惜這個英漢版價值就不大了。
好了,一直下樓,準備出門后找那個臺灣書店,可惜沒有找到,結(jié)果從禾祥西路走路到輪渡碼頭,結(jié)果就是今天:腿好困。
當走到輪渡的時候才想起,有三年沒有到過這里了,而第一次,是04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90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提倡中醫(yī)文化促中醫(yī)發(fā)展——訪中國民間···
下一篇: 再談中醫(yī)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