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生地30克,元參10克,丹參15克,當(dāng)歸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地膚子10克,蛇床子10克。
[功效]滋陰養(yǎng)血,除濕潤燥。
[主治]慢性濕疹、亞急性濕疹、脂溢性皮炎,異位性皮炎反復(fù)發(fā)作者。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方解]慢性濕疹多由急性濕疹反復(fù)發(fā)作轉(zhuǎn)化而來,臨床表現(xiàn)及病理變化甚為復(fù)雜。年高體弱者,精血漸衰,加之滲水日久,傷陰耗血,遂更致陰虛。陰虛為本,理當(dāng)滋陰培本扶正,但純用滋陰則有助濕為重濁有質(zhì)之邪,性粘膩,濕邪偏盛,蘊(yùn)郁肌膚,則發(fā)而為濕疹。邪盛為標(biāo),理當(dāng)?shù)脻裰螛?biāo)祛邪,但繼用利濕則有傷陰伐正之憂,本病辨證屬陰虛濕戀之證,故治擬滋陰除濕之法,滋陰扶正可以抵邪外出,除濕祛邪亦有利于正復(fù),故滋陰除濕,并用不悖,使?jié)袢リ帍?fù),病安而愈。方中以生地、元參、丹參、當(dāng)歸滋陰養(yǎng)血和營,補(bǔ)陰血之不足,防滲利諸藥之傷陰;茯苓、澤覺瀉利濕健脾,祛濕邪之有余,制滋補(bǔ)諸品之膩滯,使?jié)袢ザ鵁o傷陰之弊,陰復(fù)而無助濕之嫌;白蘚皮、祛濕止癢,合而為劑,有滋陰養(yǎng)血,祛濕止癢功能。故慢性濕疹,證屬陰虛濕戀者,用之每收顯效。
[按語]凡由于滲液日久,陰傷血耗,皮膚干燥,脫屑發(fā)癢,舌紅少苔,或舌淡苔光等證屬陰虛濕戀者,均可投用本方。
[典型病例]趙某,男,年近八旬。
雙膝下至足背泛起濕疹6年余,反復(fù)發(fā)作,皮膚呈黯褐色,表面粗糙,覆有干痂皺皮,下腿緊脹刺癢,搔癢處糜爛滲水。某醫(yī)院診為慢性濕疹,經(jīng)中西藥調(diào)治,療效不顯。初診時,自述刺癢難忍,反復(fù)搔抓,糜爛滲水增加,結(jié)痂連片,干燥脫落,此起彼伏,痛苦異常,伴有咽干口渴,大便干、舌紅苔薄黃、脈沉滑。諸癥雜沓粉紜,虛實(shí)相兼,然以熱諸癥較為突出。初予龍膽瀉肝湯化裁以清熱利濕,外用生地榆、黃柏水煎溫敷患處。5日后復(fù)診,諸癥同前。慮其熱久羈,非數(shù)日所能清利,仍投原方內(nèi)服外敷,續(xù)用10日。三診:諸癥仍有增無減,口燥便干,痂皮脫落更甚?;继帩穹螅髣t滲水止,停則水濕出,刺癢難忍,夜不能寐。利濕而濕不除,清熱而熱反甚。治不中的,必有因未審。細(xì)觀察其形贏體弱,肌膚干燥失潤,雖口咽干燥但飲水不多,舌紅絳少津,脈沉滑細(xì)無力。辨證為陰虛于內(nèi),濕盛于外,本虛標(biāo)實(shí)之證,法當(dāng)滋陰除濕。處方:生地30克,當(dāng)歸12克,丹參15克,玄參12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白蘚皮10克,蛇床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劑。7日后復(fù)診,咽干口燥好轉(zhuǎn),刺癢稍減。效不更方,連服半月,瘙癢明顯減輕,夜臥轉(zhuǎn)安,患處糜爛漸收,大片痂皮脫落,唯膚色變化較慢。遂在原方基礎(chǔ)上加紅花、牛膝、黃柏以活血化瘀,清利濕熱;酌配砂仁、x29711d理氣調(diào)胃,而生地、玄參久用滯脾礙胃之弊。堅(jiān)持治療半年多,基本治愈;雙下肢皮膚恢復(fù)正常,唯色素沉著未去。
朱 仁 康,字 行 健,男,1908年7月 出 生,祖 籍 江 蘇 無 錫,早 年 從 其 兄 長 及 江 南 外 科 名 醫(yī) 章 治 康 先 生 學(xué) 醫(yī),1952年 到 上 海 市 青 海 路 公 費(fèi) 醫(yī) 療 門 診 部 任 外 科 醫(yī) 生,1956年 由 衛(wèi) 生 部 選 調(diào) 至 中 醫(yī) 研 究 院 工 作。于1956年5月 應(yīng) 聘 在 西 苑 醫(yī) 院,任 中 醫(yī) 外 科 主 任,亦 稱 瘡 瘍 外 科。1963年 合 并 入 廣 安 門 醫(yī) 院 外 科 研 究 所?,F(xiàn) 任 廣 安 門 醫(yī) 院 皮 膚 科主 任 醫(yī) 師,碩 士 研 究 生 導(dǎo) 師。皮 膚 病 之 中 以 紅、腫、熱、癢 等 炎 癥 表 現(xiàn) 者 居 多。他 根 據(jù) 衛(wèi) 之 后 方 言 氣,營 之 后 方 言 血 的 溫 病 學(xué) 說,同 有 熱 證 表 現(xiàn) 的 疾 病,把 其 共 同 點(diǎn) 歸 納 為“在 衛(wèi) 汗 之,到 氣 清 氣,透 熱 轉(zhuǎn) 氣,涼 血 散 血”四 大 治 法,并 對 銀 翹 散、白 虎 湯、清 營 湯、犀 角 地 黃 湯、竹 葉 石 膏 湯 等 綜 合 分 析,擷 其 要 領(lǐng),創(chuàng) 制 皮 炎 湯,對 藥 物 性 皮 炎、接 觸 性 皮 炎、日 光 性 皮 炎、過 敏 性 皮 炎 等 多 種 急 性 皮 膚 病 癥 有 卓 效。皮 膚 病 疑 難 痼 疾 甚 多,銀 屑 病 便 是 其 中 之 一。由 于 遷 延 難 愈,常 可 復(fù) 發(fā),而 不 易 根 除,受 國 內(nèi) 外 皮 膚 科 工 作 者 重 視。西 醫(yī) 治 療 本 病 常 用 抗 癌 藥 物 治 療 而 獲 效,但 毒 副 作 用 較 大,又 易 復(fù) 發(fā)。他 自1972年 對 本 病 進(jìn) 行 觀 察 治 療,選 用 有 抗 癌 藥 理 作 用 的 中 草 藥,結(jié) 合 中 醫(yī) 辨 證 論 治 的 特 點(diǎn),先 后 制 成 湯 劑、片 劑、丸 劑、注 射 劑 等 劑 型,治 療 結(jié) 果 以 湯 劑 為 好,創(chuàng) 制 成 克 銀 方。1981年 發(fā) 表“克 銀 方 治 療 銀 屑 病 的 研 究”(附108例 療 效 觀 察),分 為 血 熱 風(fēng) 燥、血 虛 風(fēng) 燥 兩 型,總 有 效 率 達(dá)94.9%。1983年 精 簡 用 藥,完 成“克 銀 方 治 療 銀 屑 病 的 臨 床 研 究 進(jìn) 展”一 文,當(dāng) 時 這 項(xiàng) 研 究 成 果 在 國 內(nèi) 外 處 于 領(lǐng) 先 地 位,被 評 為 衛(wèi) 生 部 甲 級 成 果 獎。1978年 前 后,在 其 他 同 志 協(xié) 助 下,開 始 整 理 自 己40年 的 臨 床 經(jīng) 驗(yàn),1979年《朱 仁 康 臨 床 經(jīng) 驗(yàn) 集》問 世。1985年 主 編《中 醫(yī) 外 科 學(xué)》,充 實(shí) 了 當(dāng) 代 外 科 臨 床 成 就 和 科 研 成 果,反 映 了 當(dāng) 代 中 醫(yī) 外 科 的 學(xué) 術(shù) 水 平。
1982年 他 與 吉 林 大 學(xué) 合 作,將 治 療 濕 疹、皮 炎 的 經(jīng) 驗(yàn) 輸 入 電 子 計(jì) 算 機(jī),制 成 朱 仁 康 診 療 系 統(tǒng) 中 醫(yī) 專 家--E.R.K--82,在 日 本 國 際 科 技 博 覽 會 上 展 出,受 到 好 評。
自1978年 以 來,帶 過 研 究 生、進(jìn) 修 生 數(shù) 十 人。1985年 榮 獲 世 界 文 化 理 事 會 頒 發(fā) 的“阿 爾 伯 特?愛 因 斯 坦”世 界 科 學(xué) 獎 狀。
1、主治功能不同:滋陰除濕湯的主治功能:治鸛口疽初起,朝寒暮熱,日輕夜重,狀如瘧疾豬苓湯:治渴欲飲水。小便不利。及少陰病下利??榷鴩I渴。心煩不得眠2、配方不同:滋陰除濕湯川芎當(dāng)歸白芍 熟地各3克 柴胡黃芩陳皮知母貝母各2.4克 澤瀉地骨皮甘草各1.5克豬苓湯:豬苓 去皮 茯苓、澤瀉、阿膠、滑石 碎,各一兩[各9g]
你的體質(zhì)是陰虛火旺,身體血虛有寒。
一、冬天怕冷、手腳冰涼、易感冒、且不易好,這在中醫(yī)里都屬典型的血虛、寒濕的癥狀。
二、容易上火的問題,中醫(yī)將“火”分為實(shí)火和虛火,只有實(shí)火才能用各種清熱、解毒、降火的藥物和食物,但現(xiàn)在社會上單純有實(shí)火的人已經(jīng)越來越少,多數(shù)為虛火。
《黃帝內(nèi)經(jīng)》里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于寒也,則為病熱”這就指出了寒為熱病之因。也就是說虛火實(shí)際上是由寒引起的。
為什么寒重反而會引起“火”呢?簡單給你分析一下,身體的寒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傷腎,腎虛。造成各臟器功能下降,血液虧虛。腎在中醫(yī)的五行中屬水,水是灌溉、滋潤全身的,當(dāng)人體內(nèi)這個水不足時,就如大地缺水一樣,身體就會干燥,引起上火。
我們的頭面部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因?yàn)槟I主骨髓、主腦、腎虛時髓海就空虛,遠(yuǎn)端的頭部首先出現(xiàn)“缺水”,自然反應(yīng)就是干燥的癥狀,如眼晴干澀、口干、咽干、咽痛等。再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氣中的器官,較易受細(xì)菌的感染,所以患咽炎、扁桃體炎、鼻炎、牙周炎等炎癥的概率就會增加。
三、血虛體寒的人,血液流動的速度就慢,經(jīng)絡(luò)淤堵,帶給人們的就是身體虛弱和各種疼痛,膚色暗淡、缺乏彈性、長斑、長痘。
四、對癥的治療,現(xiàn)代人不分季節(jié)的大量誤吃各種寒涼的瓜果蔬菜,長期使用空調(diào),女士們?yōu)轱@身材少穿衣服,就會讓大量的寒濕進(jìn)入體內(nèi),讓腎火越來越不足,虛火越來越大目前普遍采用的瀉火、清火、降火的寒涼藥物進(jìn)行治療,只能是寒上加寒、虛為加虛、越治火越大。實(shí)際上,要去掉身體內(nèi)的寒濕,要補(bǔ)腎、補(bǔ)血,食用溫?zé)岬氖澄铩?br>五、祛寒濕的方法,1.血足是祛寒濕的根本;2.適當(dāng)運(yùn)動,因?yàn)檫\(yùn)動生熱,能起到驅(qū)散寒溫的作用。3.適當(dāng)出汗,適當(dāng)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運(yùn)動后出汗,吃了溫?zé)崾澄锒龊?,還是泡腳后微微出汗,都可以達(dá)到祛寒的效果。4.飲食祛寒,常吃辛辣、熱的食物可以祛寒。
六、補(bǔ)血的食物:牛肉、羊肉、鱔魚、阿膠、紅棗、桂圓、花生、紅豆、紅糖、當(dāng)歸等都是人們常吃的補(bǔ)血的食品。
七、補(bǔ)腎的食物:蝦、海參、淡菜、海馬、枸杞、白果、韭菜等
還有很多其他的食物可以補(bǔ)血、補(bǔ)腎,但在選擇上要多吃性溫和性平的食物,不吃或少吃寒性涼性的食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08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皮炎湯
下一篇: 清中消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