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絡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神經干細胞增殖分化的影響(二)
4.結果的判定
BrdU標記法 各組大鼠于處死前兩天即造模后第1、2天,第5、6天,第12、13天,第19、20天時分別腹腔注射BrdU生理鹽水液(sigma),按100mg/kg體重的量,每日給藥兩次,間隔8h。
腦組織切片制備 各組大鼠于末次腹腔注射BrdU后24h,在10%水合氯醛麻醉下,迅速斷頭取腦,放入特制的小盒內,緩緩平放入盛有液氮的小杯中,當盒底接觸液氮時即開始氣化沸騰,10~20min后腦組織迅速冰結成塊,取出腦組織冰塊立即置入恒溫箱切片機冷凍切片。參考《大鼠腦立體定向圖譜》,以前鹵后0.3~1.2mm為側腦室;前鹵后3.14~4.52mm為海馬區(qū)部位,連續(xù)冠狀切片,切片以0.1%多聚賴氨酸處理,每張腦片厚8μm,所得切片依次入4%多聚甲醛固定15min后,吹干,置4℃冰箱中備用。
BrdU與β-Tubulin、BrdU與GFAP免疫熒光雙標染色法 分別取每只大鼠相鄰的SVZ、DG區(qū)腦片各8張,參考雞尾酒法按以下步驟行免疫熒光染色:將腦片入2mol/L HCL中30min(37℃);30.1M硼酸緩沖液(pH8.4)洗10min;0.2%H2O2放置30min;腦片上分別加入正常血清封閉液,即正常山羊血清、正常山羊血清+正常兔血清60min后甩去多余的血清,不以PBS沖洗;再分別加一抗:小鼠抗大鼠 BrdU IgG(1:50)和兔抗大鼠β-Tubulin IgG(1:100)或山羊抗大鼠 GFAP IgG(1:100)混和液,濕盒中4℃孵育72h。洗后再分別加二抗:山羊抗兔 IgG-TRITC(1:100)+山羊抗小鼠IgG-FITC(1:20),或兔抗山羊 IgG-TRITC(1:100)+山羊抗小鼠IgG-FITC(1:20),避光,濕盒中室溫孵育3h。磷酸緩沖液(PBS)沖洗兩次,緩甘油封片,避光保存,即送激光共聚焦顯微鏡下觀察。
各組另取兩張片為陰性對照,一張不加入一抗,另一張不加入二抗,余步驟同上。
上述各圖片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統(tǒng)一放大倍數(shù)(10×20)下,設置相等的檢測窗口面積,隨機選10個陽性細胞區(qū)域,分別測其缺血側DG、SVZ區(qū)陽性細胞的熒光強度值并求均值,作為此張片的陽性細胞熒光強度值。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機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檢測數(shù)據(jù)以x±s表示,作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 檢驗。
結 果
1.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后各時段活動情況
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后各個時間段活動較正常組減少,體重減輕。免疫組化雙標圖片顯示,各時段對照組BrdU陽性細胞主要分布在缺血側皮質、DG、SVZ、脈絡叢上皮細胞等;部分BrdU陽性細胞同時呈β-Tubulin、GFAP染色陽性;隨缺血再灌注時間的延長,熒光強度值增加,其中造模后第7天大鼠DG區(qū)BrdU陽性細胞熒光強度值最高,與其他時間點相比,差異極顯著(P
2.通心絡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時間段NSC增殖分化的影響
實驗觀察到,給予通心絡干預后,第3天缺血側DG、SVZ的BrdU陽性細胞熒光強度值(表1)和BrdU+β-Tubulin(表2)、BrdU+GFAP免疫組化雙標熒光強度值(表3)與模型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通心絡干預后第7、14、21天時DG、SVZ的BrdU陽性細胞熒光強度值和BrdU+β-Tubulin、BrdU+GFAP免疫組化雙標熒光強度值均高于缺血對照組,差異極顯著(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23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基因芯片研究中藥有突破
下一篇: 中藥降脂機理研究突破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