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同仁堂中醫(yī)醫(yī)院,有一支精誠行醫(yī)、廉潔行醫(yī)的專家團隊,孫光榮教授就是其中一員,他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在業(yè)界內外傳誦著。
沉下去 悟出來
孫老屬龍,虛歲七十有二,執(zhí)業(yè)中醫(yī)近五十年。他幼承庭訓,繼拜名師,深研經典,他堅持“護正防邪,存正抑邪,扶正祛邪”的學術思想,具有“調氣血、平升降、衡出入”的臨證思辨特點,創(chuàng)造了用“三聯(lián)藥組”按君臣佐使配伍而增強中藥相須、相使、相畏、相殺功能的組方方法。
孫光榮擅長治療內科、婦科的疑難雜證,曾用推拿加1個單方喚回了溺水窒息者;用3劑藥搶救了垂危的胃出血病人;用內服、外治、導引的方法使多例腦膠質瘤患者轉危為安;堅持用一個基本方挽救一位乳腺癌術后淋巴轉移者,患者至今已存活30年;僅用一幅“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shù)”的題字,使一位因晉升受阻而患抑郁癥的干部恢復了信心,愉快地回到了工作崗位……
學生們問:“您這些看似普通而療效獨特的治療方法和方藥是怎么想出來的呢?”他說:“不是‘想’出來的,是‘悟’出來的。中醫(yī)有七重:重經典、重師承、重臨床、重勤求、重博采、重流派、重悟性。其中的悟性怎么來?一是天賦,二是勤奮。要從經驗和教訓中悟。比如,月經不調,不同年齡段的女子就得用不同的基本方,20歲左右以‘四物湯’為主,30左右以‘逍遙散’為主,40歲左右以‘歸脾丸’為主。這些是‘悟’出來的?!?/p>
孫光榮認為,研究中醫(yī),既要有相當高的邏輯推理、取類比象、聯(lián)想試錯、統(tǒng)計分析等智商因素,也要有靈感、敏銳、堅毅、耐心等情商因素,更要有大量的、寬廣的、深厚的、綜合的知識積累,惟有天賦加勤奮才能“悟”出來。孫思邈告誡我們“故醫(y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yī)道已了,深自誤哉!”因此,要做一個真中醫(yī),當一個好中醫(yī),首先必須真正沉下去、悟出來,刻苦鉆研,這是行醫(yī)的第一要務。
不忍 不能 不必
孫光榮就是這樣一位“心中有大法,筆下無死方”的醫(yī)術高超的名醫(yī),從來不“挾技圖利”。執(zhí)業(yè)近半個世紀以來,沒有收受過任何患者的禮金、禮品。
一位農村婦女因孫光榮治愈了她孩子的長期咳喘,送來了家鄉(xiāng)的火焙魚、茶葉、土雞蛋,在沒有辦法推脫的情況下,孫光榮要夫人回贈了價值不菲的禮品;一位香港大亨因孫老治愈了其夫人的婦科痼疾,專程登門送上特大信封裝著的厚厚的紅包。孫光榮說:“我9歲開始學醫(yī)那一天,就燃三炷香向觀音菩薩、向父親跪立了誓言:此生絕不收受任何病人的禮金、禮品,否則處方不靈。如果您想讓我繼續(xù)做醫(yī)生,就請收回這份厚贈?!边@類婉拒、退禮、折換退禮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這已成為他的“家規(guī)”和“鐵律”。
孫光榮說,病人的禮金、禮品絕對不能收。一是不忍、二是不能、三是不必。病患之家是怕醫(yī)生不為他精心治療才送錢送物,人家已經患病了,精神上、經濟上、時間上都非常困苦,醫(yī)生收病人的錢物其心何忍;治愈了疾病,病人出于感激之心來饋贈,同樣不能收,因為救死扶傷是醫(yī)者的天職,第一次收了,可能不會忘記自己的天職,次數(shù)多了就自然把自己當成了商品,逐漸忘記了天職而“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丟掉了醫(yī)格,久而久之,其身不正其影必邪,會影響對子孫和學生的教育。這就是“不能”;錢財乃身外之物,無需以神圣的醫(yī)業(yè)謀取財物。況且,生活簡單點、樸實點,不向高標準看齊,對自己有很多好處,現(xiàn)在不是大家都重視養(yǎng)生嗎?其實,養(yǎng)心是養(yǎng)生的關鍵,真正做到“無欲無求”,就能“無欲則剛”,活得自在,活得自信,活得有實力,這就是“不必”。
淡于名利
孫光榮不僅淡于“利”,而且淡于“名”。業(yè)界都知道,孫老精通經典、滿腹經綸、出口成章,但他從不炫耀、從不張揚。為人雍容大度,對人親切和藹,從不夸夸其談,從不“掉書袋”顯示自己的學問和功底。
孫光榮奉行祖?zhèn)鞯膶O氏家訓:“儉以養(yǎng)廉,勤以補拙,躬以持身,恕以待人”。他不開大方,總是千方百計為病人減輕負擔。強調“不濫伐無過”,要簡驗便廉。他的生活十分簡單、樸素,“在事業(yè)追求上可以高調,在為人處世上必須低調。一個中醫(yī),對事業(yè)要忠誠;對經典要虔誠;對病人要慈悲;開處方要嚴謹?!?關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3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養(yǎng)生觀要與時俱進
下一篇: 喜渴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