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民盟北京市委去年做的一份“網絡游戲與未成年人教育”的調查顯示,北京市有22萬中學生玩網絡游戲,其中初中生網絡成癮者的比例達11.8%,高中生達15.97%。按比例計算,北京90多萬中學生中,有13萬人上網成癮。
孩子“網癮”難戒,讓許多家長頭疼,這是為什么呢?
北京回龍觀醫(yī)院前院長、著名精神病學專家吉中孚教授說,網癮也像毒癮。人體內有一個“獎勵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的物質基礎叫“多巴胺”,是一種類似腎上腺素的物質,在短時間內令人高度興奮。毒品就是通過這個系統(tǒng)提高人體“多巴胺”的分泌,破壞人體平衡系統(tǒng)。網絡也是通過消耗“多巴胺”,擾亂平衡系統(tǒng),造成網迷不斷尋找提高體內“多巴胺”的成分,以至成癮,形成迷戀網絡的現象。
上網成癮的原因很復雜,臨床上,對于網絡依賴嚴重者,需要采用生物(醫(yī)學)治療。什么叫“成癮”?就是成癮者對精神活性物質的依賴。精神科醫(yī)生對那些具有與成癮行為相似的表現,也稱為“成癮”。上網者,每當上網時,就產生愉悅的心理快感,因此反復追求上網,上網時間越來越長,越渴求這種身心愉悅感覺。這種渴求與任何成癮一樣,是一種精神依賴。針對那些對網癮有嚴重依賴癥的人,需要住院治療,直接戒斷。但是,突然停止上網,成癮者比較痛苦,會出現戒斷癥狀:失眠、多夢、嘔吐、煩躁、抑郁、焦慮、注意力不集中、沒有食欲,就像酒精或毒品依賴癥者,突然戒斷時所產生的生理反應一樣,這是戒斷后出現的正常反應,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抗焦慮藥物來控制。
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學藺桂瑞教授認為,網癮也是心理病理行為,對網絡依賴較輕者,可以采用心理行為矯正治療,即系統(tǒng)脫敏,系統(tǒng)脫敏治療是心理治療的常用手段。國外有一個電視節(jié)目《心理醫(yī)生》,節(jié)目中醫(yī)生給一位對貓有恐懼癥的女士,采用心理“系統(tǒng)脫敏”治療:這位女士開始連“貓”字都不能說,醫(yī)生就讓她把貓稱為“J”,讓她逐漸地發(fā)“貓”字的音,然后讓她看圖片上的貓,讓她觸摸一只可愛的玩具貓,再讓她觀察遠距離的一只真貓,逐漸縮短與真貓的距離,最后直接讓她用手撫摸一只真貓,在不知不覺中治好了該女士的恐貓癥。對上網成癮的孩子,也可以采用這種脫敏治療方式,逐漸減少上網的次數和時間。如果孩子每天上網4個小時,家長開始采用心理脫敏治療時的第一周,讓孩子每天減少1個小時的上網時間,然后再逐漸地減少他上網的時間,最終可以達到與網絡脫離的目的。
藺教授認為,心理干預要從孩子的興趣入手。當他覺得你不是在教訓他,而是在幫助他如何實現理想時,他就會信賴你,就會考慮你給他的建議,這樣他才有可能覺悟,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35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怎樣走出情感的沼澤地,
下一篇: 來自心靈的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