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對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來說,稍有疏忽,極易發(fā)生心衰,危及健康和生命。1980年夏天,美國堪薩斯城遭受熱浪襲擊,導致因充血性心力衰數較平時猛增一倍以上。
為什么夏季易出現心衰呢?這是因為,在夏季,人體為了散發(fā)多余的熱量,皮下血管擴張,血液會流向體表,對大腦、心臟、肝、腎等臟器的血液供應相應減少。而為了滿足身體代謝的需要,心臟必須泵出更多的血液。此時,心臟本身的供血不足,加上還要“超負荷”運轉,極易發(fā)生心力衰竭。同時,高溫天氣也是促使老年人血壓升高的一個危險因素,而血壓高又是造成心力衰竭的因素之一。此外,夏天吹空調易誘發(fā)感冒、肺部感染等疾病,高溫易使人心情煩躁、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等,這些都會誘發(fā)心衰。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出現心衰了呢?以下表現可資判別:有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難,動則加重,端坐呼吸;咳嗽并伴大量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食欲減退;雙下肢浮腫等。但在心衰早期,以上各種表現并不典型,有的病人在進行較為劇烈的活動時才出現氣急;有的病人上樓時胸悶、氣短,休息后即可緩解;有的病人晚上入睡后感到憋氣、胸悶、心悸,坐一會兒或用枕頭墊高半躺可緩解;有的到了傍晚雙下肢浮腫、疲乏無力、頭昏頭暈、記憶力下降等。
在夏季如何防范心衰?及早治療原發(fā)病,有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瓣膜病、肺心病、糖尿病的人,或曾經突發(fā)心臟病或心功能不全者,應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制定優(yōu)化治療方案;并采取多種干預措施,避免感冒、肺部感染、過于勞累、情緒波動等誘因。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補充水分切忌過量。夏日出汗多,血液易黏稠,因此應該注意補充水分,每天喝1500~2000毫升白開水,以稀釋血液。但若發(fā)生了心衰,則要限制飲水量,以免飲水過多增加血容量,使心衰加重。
另外,保證休息避免過勞也很重要。有心血管疾病的,一定要休息好,保證晚睡8小時,午睡1小時。在高溫天氣要減少外出,居室宜收拾得寬敞清靜,布置以素雅冷色調為佳。如窗簾宜掛淡綠或湖藍色,墻壁可張貼山水或瑞雪之類的風景畫,臨窗懸一盆吊蘭。身處賞心悅目陰涼的意境之中,有利于平和心情。
心力衰竭主要是因為心臟的收縮功能下降。正常的心臟收縮一下大概會有60%的血液進入到循環(huán)之中,而心衰的患者,這種收縮的能力會大大下降,可能會低于45%以下,出現一些其他臟器供血不足的癥狀。另外也可能出現體循環(huán)的淤血,集中表現為胸悶、氣喘或是水腫的問題。。
早期識別是預防心衰的關鍵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檢驗科主任、中華醫(yī)學會檢驗醫(yī)學分會主任委員潘柏申教授指出,心力衰竭防治的重要問題之一是心衰防控的關口前移,重視心血管危險因素和上游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早期識別、客觀評價和恰當判定預后是其中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袄?,可利用心衰標志物NT-proBNP/BNP檢測,幫助醫(yī)生將心衰患者快速地從急診室眾多心血管急癥病人中區(qū)分出來,并進行低、中、高危評分。”
專家認為早期癥狀的識別是預防心衰的主要因素,那么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心衰的早期癥狀。
心衰的早期癥狀
1. 倦怠乏力、失眠煩躁
如果夜間睡眠時有煩躁、失眠,或有冠心病、高血壓、肺心病史者出現倦怠乏力、反應遲鈍、淡漠、厭食、嗜睡或睡中常醒等癥狀,可能是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這是心衰的早期表現之一,最好去醫(yī)院檢查。
2.夜間氣喘
有冠心病史,夜間睡眠必須墊高枕頭,平臥后出現咳嗽氣促,并常在睡眠時憋醒,需坐起來喘息一陣才能逐漸緩解,可能也是隱性心衰的表現。
3. 脈搏快或不規(guī)則
心跳加快常是心衰的早期表現,稍加活動脈率即超過100次/分鐘,或有心律失常,這些都提示應盡早去醫(yī)院作心電圖和心功能檢查。
4.夜尿增多
有冠心病、隱性心力衰竭者,在夜間平臥休息時,因心臟負荷相對減輕,心排血量增加,腎灌注血量增加,夜尿也會明顯增多,這提示有隱性心衰的可能,應引起重視。
5.無痛性心梗
臨床發(fā)現,心肌梗死時極易發(fā)生心衰,約有25%的心梗為無痛性心梗,而這類病人以老年人居多,且最易出現隱性心衰?;颊呖人蕴刀唷⑿貝灢贿m、氣短喘息等癥狀常加重,患者和家屬應特別重視,不要認為沒有心絞痛,就無心梗、心衰的可能。
心力衰竭患者飲食注意這5點
1.限制鹽的攝入
限鹽限鈉,可有效控制心衰引起的水腫,限制的程度視病人心衰的程度和利尿劑治療的情況而定。輕度心衰病人,每天可攝取2-3g鈉,嚴重心衰病人,每日攝食的鈉為800-1200mg(1g鹽含鈉390mg);應注意病人用利尿劑時容易出現低鈉,低氯,此時不應限鹽,可能還要適當補充。
2.限制水分
嚴重心衰的病人,24小時的飲水量一般不超過600-800ml,應盡量安排在白天間歇飲用,避免大量飲水,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3.少食多餐
由于心衰時胃腸道黏膜淤血水腫,消化功能減退,宜進食易消化食物,且少食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等食物,避免產氣食物,因為胃腸脹氣會加重病人腹脹不適感。
4.忌飽餐
飽餐導致膈肌上抬,可加重病人的呼吸困難;同時,由于消化食物時需要的血液增加,導致心臟負擔增加。
5.多食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心衰時,病人由于臥床休息,活動量減少,腸蠕動減慢,部分病人不習慣床上或床邊大便,多種因素影響,病人易發(fā)生便秘。
心力衰竭如何科學治療?
對心力衰竭的治療,需要使用利尿劑減少血容量,以減輕心臟的容量負荷;部分患者需要使用強心藥,以增加心臟的收縮力;部分患者需要使用能擴張血管的藥物,在減少血液回流的同時,還可減輕外周血管的阻力,有助于改善心累、氣緊、水腫等癥狀。
經過合理治療,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多可得到緩解,而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芪藶強心膠囊,則可獲得更好的療效。它重在減輕心臟負荷、改善心功能,黃芪、葶茵子利水消腫的功效,人參、附子、丹參、澤瀉等具有降脂、益氣、活血通絡的作用。在不損傷患者的前提下,可以使心臟的收縮更有力,且能將患者體內的多余的水分排出去,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癥狀。
不僅如此,研究還表明芪藶強心膠囊可降低血管緊張素II、醛固酮水平降低,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預后;可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有助減輕水鈉潴留,可有效消除心衰患者的水腫,同時可減輕呼吸困難等癥狀,對修復損傷的心臟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也有一定的幫助。心理衰竭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變是心室重構,這種改變在早期可發(fā)揮一定代償作用,但在以后卻可心臟病變逐漸加重,有助于改善心室重構。
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致殘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這類疾病,自己很難生活自理,給家庭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暢,反而影響了疾病的治療。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無論是從經濟角度、家庭角度,還是從健康角度來講,唯有預防才是萬全之策,高明之舉。早一日預防,早一點安心。我國每年大約有260多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由于該病是因血液的病變所引起,它對人體的損害是隱秘的、逐漸的,全身性的,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因而被稱為“沉默的疾病”,然而它卻是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心腦血管疾病在西方經濟發(fā)達的國家已經呈現下降趨勢,而在我國已成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絕對數已居世界首位。
目前,中老年人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原因及癥狀應該有所了解,掌握病因、預防發(fā)病,及時或定期對身體進行健康檢查是應該提倡的,一旦發(fā)病應及時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最主要的原因為動脈粥樣硬化,而高脂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因此預防及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這樣才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才能延長人類壽命。
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認識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實行自我保健,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地適應社會發(fā)展與變革,心有朝霞,胸懷開闊,積極參加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參加健身運動,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huán),以減緩肌肉萎縮,防止肥胖,增強心臟功能。以心率為例,如按70次/分,如果經過運動鍛煉可以減到60次/分,表面看也許與以前沒什么差別,只減少了10次心跳;可是在一年間,就減少了550萬次心跳。健身鍛煉有益心臟健康,最有益的鍛煉項目是大步行走。身體的局部鍛煉(如啞鈴、拉簧)則對心臟無甚益處。
其次,戒除不良嗜好與不衛(wèi)生習慣,保持健康生活規(guī)律與方式,有個人的文化興趣愛好。
預防的關鍵在于,堅持低脂膳食,改變高脂肪飲食習慣。 據某大城市對330萬居民飲食習慣調查,近20年來,糧食、薯類、豆類食物從以往占三分之二,下降至占三分之一;而肉類和油脂食品上升近10倍,每人每天平均攝入食物油83克,遠遠超過了正常需要25~35克的水平。要有健康的身體就該增加纖維膳食,膳食中纖維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的作用。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主要是粗雜糧、米糠、麥麩、干豆類、海帶、蔬菜、水果等,每日攝入纖維量35克—45克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見食品還有洋蔥、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多吃魚和魚油,魚油具有明顯的調節(jié)血脂功能,能夠預防動脈硬化。大量攝取富含ω-3的魚油可對心血管疾病有積極的預防作用。國際營養(yǎng)組織建議:人們每天攝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應的應該攝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拿國貨精品鴻洋神中老年型魚油為例,每天必須至少服用3—5粒700mg含量為30%的魚油膠丸,才能保證人體的基本需要;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種人體所必須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體健康,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保證飲食多樣化,保持體內酸堿平衡。正常人的血液呈弱堿性,其pH值7.35~7.45,可保持血管柔軟。如果飲食中酸性食物過多,堿性食物太少,會破壞體內酸堿平衡。 食物的酸堿性與其口感味道截然不同。食物在體內消化分解后,含鈉、鉀、鈣元素多的食物稱為堿性食物,如豆類、奶類、蛋清、水果、蔬菜、海帶、茶葉等等;酸性食物,如面粉、大米、肉類、糖、禽、魚蝦等等,每天喝奶,可以補鈣,牛奶中所含鈣質最適宜吸收利用。總的來說,還是吃得淡些有益心臟和血管。
再次,每年做體格檢查,得到健康指導,也利于早期發(fā)現病患。45歲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癥家族史者、經常參加吃喝應酬者、高度精神緊張工作者,都屬高危對象,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檢查血脂、血壓等指標。
最后,接種適宜的疫苗,對于體弱者及老年人,還應接種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以及國內外在研制中的感冒疫苗、SARS疫苗,增強免疫能力,預防多種感染,保護心臟和血管,減少心血管疾病危害。盡量少服用干擾脂代謝的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利尿劑、雙氫克尿塞、速尿、類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積極治療影響血脂代謝的有關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紅斑狼瘡等,均可干擾脂代謝。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四大注意事項
究竟應該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呢?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應該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積極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經常檢查。經常性的參加醫(yī)學檢驗,將疾病盡早控制。若發(fā)現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癥,應該積極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只有從源頭上抓起才能減少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癥并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抽煙更是影響中老年人健康一大危險因素,抽煙時間愈長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愈高,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顯著升高,有文獻報告抽煙者及同齡不抽煙死亡率升高4-6倍。
二、合理膳食,以素為主。有人認為胃腸疾病和傳染性疾病是病從口入,而心腦血管疾病不是疾病口入。我們覺得不妥,我們認為心腦血管病也是病從口入的一種疾病,即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入過多是心腦疾病重要發(fā)病原因之一,攝入過量脂肪會在心腦血管壁內沉積,形成粥樣斑塊,逐漸加重便會出現心腦血管疾病,所以以素為主的合理膳食是保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必備條件之一?!?br>三、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以走路、慢跑、游泳等適合于中老年人的體育鍛煉是防止衰老的不可缺少的條件。體育鍛煉貴在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風雨無阻天天堅持鍛煉方能達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因為體育鍛煉使體內新陳代謝加快,血流加速,從而可以防止心腦血管內血栓形成,達到預防的目的。
四、以健康的心態(tài)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矛盾,因急躁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容易并發(fā)腦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
秋、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預防
隨著秋、冬季的到來,心腦血管病又進入了發(fā)病的高峰期,此類疾病患者更應注意加強自我保健和防范。
隨著人們膳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高血黏度、高血脂、高膽固醇、冠心病、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頭號殺手”,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成為保障百姓健康的頭等大事。
目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導致人類死亡的首要原因。全世界每年有1600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占總死亡率的50%以上。據統(tǒng)計,我國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總人數是260萬人,每小時有300人被心腦血管疾病奪去了生命。并且該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年齡呈年輕化。
在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病原因中,動脈粥樣硬化是主要原因,它是高血壓、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基礎。動脈粥樣硬化,顧名思義,就是動脈內壁上附著了外觀像稠粥一樣的硬塊。這些硬塊會堵塞血管,導致血流不暢。動脈粥樣硬化是由于血液受到污染,,血黏度升高進而造成血脂(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使大量脂類沉積在血管內,這些物質沉積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腔變窄,管壁變厚,最后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心腦血管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若不采取積極的防范治療措施,患者壽命將比平均壽命減少20~30年。要避免高膽固醇、高血黏度、高甘油三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關鍵在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膳食結構。對此我國著名心腦血管疾病專家洪昭光將之歸納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冬季氣溫逐漸降低,人體新陳代謝緩慢,心腦血管病人身體受冷空氣刺激,血管驟然收縮,易導致血管阻塞,血流供應中斷,血液流通受阻,使血管內的毒性物質不易排出,從而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作和復發(fā)。是心腦血管病人的“多事之時”。此時更須積極預防。尤其是每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是一年中心腦血管病猝死高峰的月份。因為驟冷,血壓會突然升高,使原來硬化脆弱的小動脈因承受不了強大的內壓而被“引爆”,發(fā)生腦出血;因為乍寒,使血液黏稠還來不及自我調節(jié),血液便在粗糙、細小的動脈內流速減緩,容易形成小的血栓,造成腦血管堵塞或心肌梗塞。因此,冬季預防心腦血管病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防止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冬季寒冷時容易收縮、痙攣,發(fā)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導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2、患者不宜晨練。因為睡眠時,人體人體各神經系統(tǒng)處于抑制狀態(tài),活力不足,晨起時突然大幅度鍛煉,神經興奮性突然增高,極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冬季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3、進補要適度。我國民間素有冬季進補的習慣,冬季人們運動本來就少,加之大量進補熱性食物和滋補藥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冬季進補一定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
4、心態(tài)平衡。情緒激動是心腦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寬胸懷,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
5、適當運動。心腦血管患者不是不能運動,而是要適當運動,運動量減少也會造成血流緩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控制好運動量。冬季要等太陽升起來之后再去鍛煉,此時,溫度回升,可避免機體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發(fā)病。
春養(yǎng)肝,夏養(yǎng)心,秋養(yǎng)肺,冬養(yǎng)腎,這些中醫(yī)理念可謂深入人心,每每到了換季的時候, 養(yǎng)生 達人們就會參照這個原則行動起來了。
按照這些老話 養(yǎng)生 當然沒錯,但如果只執(zhí)著于這幾句話,就可能忽視其他問題了。盛夏已過,秋季來臨,心血管專家提醒,秋季也要注意養(yǎng)“心”!
秋季天氣轉涼,當心心血管疾病復發(fā)!
夏去秋至,寒來暑往,人們首先感知到的就是氣溫的變化,而初秋最大的特征是晝夜溫差變大,中午艷陽高照,仿佛夏日,晚上卻讓人覺得涼涼的秋意。
熱脹冷縮,本來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對氣溫的變化很是明顯,夏季氣溫高,很多心血管患者的血壓也自然下降,于是到醫(yī)院讓醫(yī)生減少了用藥量,甚至停止了某些藥物。
但到了秋季,氣溫開始下降,這時候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會遇冷收縮,甚至因此痙攣,血壓開始回升,心衰、心肌缺血等疾病都緊跟其后,所以一到這個季節(jié)來心內科醫(yī)生往往感受到就診的患者數量就會明顯上升。
說到這里,你可能就明白了,心血管專家所說的“心”并不是中醫(yī)概念中“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的心,而是指解剖學意義上的心臟,這里的養(yǎng)心主要是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秋季“養(yǎng)心”,這4件事別忽視!
秋季心血管疾病很容易復發(fā),所以到了秋季,別只記得潤肺,也要“養(yǎng)心”。如何養(yǎng)心呢?給大家4個小建議。
第一,不要盲目“秋凍”。 春捂秋凍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是對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卻是十分危險的,一旦著涼或感冒,很容易誘發(fā)疾病,甚至出現并發(fā)癥。最好的辦法是隨著氣溫的變化,增減衣物,比如初秋時節(jié)外出,白天出門最好也帶著外套,以備不時之需。
第二,及時去醫(yī)院復查。 心血管疾病是慢病,需要長期隨訪,調整用藥或治療方案。入秋后,最好再去醫(yī)院,檢查血壓等指標,調整用藥。尤其是已經出現頭暈、胸悶、憋氣等不適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yī)。
第三,養(yǎng)心也別忘了潤肺。 秋季干燥,很多人會出現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等不適,這些也可能間接誘發(fā)心血管疾病,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常飲食中加入蓮子、百合、梨等食物,緩解秋燥,預防心血管疾病發(fā)作。
第四,保持良好的心情。 秋季萬物凋零,難免有傷春悲秋的表現,壞情緒可能影響心血管 健康 ,建議患者可以在天朗氣清時外出適當活動,開闊心胸。
分類治療
急性左心衰竭的處理
1、坐位,雙腿下垂。
2、吸氧。
氧氣宜通過50%乙醇,或用1%二甲基硅油氣霧劑,以利去除肺內泡沫,并可用面罩或氣管插管加壓給氧。
3、嗎啡10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100mg肌注(使呼吸變得深而長),必要時亦可靜注。有昏迷、休克、嚴重肺部感染、呼吸抑制者禁用,老年患者慎用,可先予半量觀察后調整。
4、強心劑:目前多用毛花甙丙(西地蘭)0.2~0.4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靜脈緩注(心臟極其脆弱者禁用)。
5、快速利尿:靜脈推注呋塞米(速尿)20~40mg,以期迅速減少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輕心臟前負荷和肺淤血及水腫。
6、血管擴張劑:經上述處理心衰仍未能得到控制時,可采用酚妥拉明或硝普鈉等血管擴張藥治療。用藥前后必須嚴密觀察血壓、心率及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硝酸甘油或硝酸異山梨醇酯(消心痛)舌下含化于病情早期應用亦有效。
7、氨茶堿0.25g加入10%葡萄糖液20ml中緩慢靜注。
8、地塞米松5~10mg靜注,可增強心肌收縮、擴張周圍血管、解除支氣管痙攣、利尿,并有降低肺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9、肺水腫出現嚴重發(fā)紺者,或微循環(huán)明顯障礙者,可酌情選用阿托品、東莨菪堿、山莨菪堿(654-2)等靜脈緩注,以改善微循環(huán)灌注。
10、治療病因,除去誘因,以防復發(fā)。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處理
1、按心臟病護理常規(guī)。低鹽,易消化、高維生素飲食,休息、吸氧,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大便通暢。
2、治療病因,除去誘因。
3、洋地黃制劑:
給藥方法一般分兩階段,即先在短期內服負荷量,而后給維持量保持療效。根據病情及洋地黃在體內蓄積情況,負荷量有兩種給藥法。①速給法:凡病情危急,從未用過洋地黃制劑或停藥已2周以上者,首次可用洋地黃的l/2負荷量,即毛花甙丙0.4mg,加10%葡萄糖液20ml靜脈緩注,2~4h后可再注射0.2~0.4mg,以后改口服地高辛維持?;蛴枚久ㄟ癒0.125~0.25mg,以葡萄糖液稀釋后靜注,必要時1~2h后重復1次(總劑量0.5mg),以后改口服地高辛維持?;蛄⒓纯诜馗咝?.5mg,而后0.25mg/6~8h,共2~3次,后續(xù)用維持量。②緩給法:適用于一般心力衰竭患者。可用地高辛0.25mg/6~8h口服,或3/d;或用洋地黃毒甙0.1mg,3/d,一般用藥2d后改為維持量。在易中毒或病情不很急的患者,可采用地高辛0.25mg/d,2~6d后亦能達到負荷量。地高辛維持量一般為0.125~0.25mg/d,老年患者、腎功能衰竭患者要減量。
用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病情,注意心律、心率(宜在70~80/min)、絀脈、尿量,有無毒性反應(如嘔吐、黃視、頻發(fā)早搏、二聯(lián)律及心動過緩等)。在心肌炎、心肌缺氧(如心肌極度肥厚、冠狀動脈狹窄、肺源性心臟病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及電解質紊亂時易產生毒性反應,劑量宜酌情減少。對疑有毒性反應者,可測定血清地高辛濃度。如有毒性反應發(fā)生,除立即停用洋地黃類制劑及利尿劑外,要糾正電解質紊亂(尤應注意糾正低鉀和低鎂血癥),對早搏及快速心律失??捎寐然?腎功能不全、高鉀血癥及高度房室傳導阻滯者忌用)靜滴,或用苯妥英鈉100~200mg以生理鹽水稀釋后靜注;或用利多卡因50mg稀釋后緩慢靜注,繼而以1~4mg/min靜滴維持。若上述藥物無效可試用硫酸鎂2g稀釋后靜脈緩注,繼而用2%硫酸鎂500ml,6~12h內靜滴。如中毒表現為心動過緩,心室率<50/min時,可用阿托品;高度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者,可安裝臨時人工心臟起搏器。重度地高辛中毒者,有條件時可用地高辛抗體對抗治療。
4、利尿劑:可選用氫氯噻嗪、呋塞米、丁脲胺、利尿酸鈉、氨苯喋啶、螺內酯(安替舒通)等交替使用。用時注意毒性反應及副作用(如低鈉血癥、低氯血癥、低鉀血癥等)。
5、血管擴張劑:常用硝酸異山梨醇酯(消心痛)5mg,3/d;或硝酸甘油0.3~0.6mg,3/d;肼屈嗪(肼苯達嗪)10~50mg,3/d。靜脈常用酚妥拉明10~20mg+5%葡萄糖液500ml靜滴,或硝普鈉25mg+5%葡萄糖液500ml靜滴,1/d。用藥過程中注意血壓變化。
6、轉換酶抑制劑:常用卡托普利6.25~25mg,3/d;或依拉普利5~10mg,1/d。
7、心衰伴心率增快或快速型心律失常者,選用阿替洛爾(氨酰心安)可降低心率,有助于改善心功能。用法為12.5~25mg,3/d。
頑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療
1、進一步周密觀察和檢查,尋找各種影響療效的因素,給予正確處理。
①去除病因,如貧血、甲亢、風濕活動、高血壓等,均須積極治療。②必須控制各種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并須尋找隱匿性感染灶,如泌尿系感染等;瓣膜病者尚應注意有無感染性心內膜炎存在。③洋地黃應用欠妥(用量不足或過量)者,應予調整。④有電解質紊亂者,應予糾正。⑤治療并發(fā)癥:如有心律、心率失常者應予抗心律、心率失常治療。
2、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經一般治療病情仍危重者,可用潑尼松10~20mg/d,分次服用,出現療效后逐漸減量,達到治療目的后停藥,一般用藥1~2個月。
3、腎上腺素能正性肌力藥短期靜脈內滴注有助控制心衰癥狀。如用多巴酚丁胺20~60mg+10%葡萄糖液500ml,以7.5~10μg/min靜脈滴注,或用多巴胺20~40mg+10%葡萄糖液500ml,以2.5~5μg/min的速度靜滴。
4、血管擴張藥和轉換酶抑制劑也可選用。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處理
1、妊高癥并發(fā)心力衰竭:以擴張周圍血管為主,可考慮使用酚妥拉明及硝普鈉,但前者易增加心肌耗氧,后者作用過強,不易控制,因此使用酚妥拉明酌情使用β-受體阻滯劑。注意,強心,解痙,利尿,鎮(zhèn)靜,利尿,給養(yǎng)僅為輔助治療。
2、其他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療:
(1)低鈉飲食。
(2)緩慢靜脈輸液。
(3)強心,利尿同時給予血管擴張藥物。
(4)分娩過程應在麻醉科及心內科醫(yī)生監(jiān)護下進行。
3、ACEI和ARB禁用于孕婦,因對胎兒有致畸性。
術后治療
1、鎮(zhèn)靜。安慰病人,解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同時選用安定、魯米那等鎮(zhèn)靜藥物,如合并支氣管痙攣,可應用嗎啡、氨茶堿等藥物,但對老年和兒童、呼吸功能較差的病人,嗎啡使用應謹慎或減量,肺心病患者禁用。
2、吸氧。合理氧療是治療心衰,糾正呼吸困難的重要手段,一般以鼻導管吸氧,流量為3~5L./分,如嚴懲肺水腫,二肺廣泛濕性羅音,哮鳴音者可給30~50%酒精過濾吸氧,或應用祛泡劑以利肺泡表面張力吸收,改善肺水腫。
3、強心藥物的應用。洋地黃是治療、搶救心力衰竭的首選取藥物,地戈辛0.125mg,每日2次或西地蘭以葡萄糖液稀釋后靜注,首次劑量0.2~0.4mg.以后每次0.2mg,每日成人劑量不超過1.2mg。由于洋地黃的治療劑量與中毒量十分接近,容易引起毒性反應,特別是老年病人,其心臟較大、腎功能不佳、電解質紊亂、反復心衰、酸中毒病人更易引起洋地黃中毒,故必須根據病情,慎重選用洋地黃的制劑、劑量、給藥方法和途徑,加強護理觀察,服藥反應,如伴有低血外因及Ⅱ度~Ⅲ度房室傳導阻滯者不宜用,每次服藥前須聽心率,低于60次/分停用,靜注西地蘭時須注意心率與心律變化。用藥過程中如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視覺障礙、黃視、綠視、暈眩、頭痛、失眠,特別是出現各種心律失常,如室早“二聯(lián)律、三聯(lián)律、傳導阻滯、ST段呈魚鉤狀壓低、心率緩慢等均須警惕洋地黃中毒的發(fā)生,可用放射免疫法測血清地戈辛濃度,有助于診斷。正常成人為1.3±0.6m7890-g/ml,如>2mg/ml時,視為洋地黃中毒,需要立即停藥,迅速排除誘發(fā)因素,補充鉀鹽,因鉀能與洋地黃競爭Na+—K+--ATP酶受體,降低強心甙與酶的結合常數,鉀本身又能降低心肌自律性,又可使已經結合的強心甙從Na+-K+ATP酶中解離出來,減輕中毒。地戈辛與特異抗體抗原結合,對治療洋地黃中毒引起的傳導阻滯效果甚好。
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治療心臟病中醫(yī)認為:“心主血,肺主氣”是說心與肺是胸腔中相鄰的兩個器官,心在前肺在后,心臟負責推進血液的運動,肺主呼吸。這就引起了醫(yī)學界對呼吸與心臟關系的研究,心肺關系復雜交錯,有以下三點:1.心臟消耗的氧氣全部來源于肺,肺出問題直接導致心臟病。中醫(yī)認為“心肺同源”這是心肺同治的理論源泉。心臟本身耗氧占整個人體的20%左右,若肺部出現病變,最先缺氧的就是心臟。如果長期輕度缺氧,會使心肌收縮增強,心率加快引發(fā)冠心病,嚴重缺氧時血壓、心率均下降,導致心肌壞死,心力主衰竭,甚至心臟驟停。2.治療心臟,通過肺部“呼吸給藥”速度最快,效果最好。早就有醫(yī)學家提出,肺部給藥是治療心臟病的最好途徑。血液經右心室壓出,都會進入肺動脈送至肺泡,然后通過肺部呼吸,在肺部壓力下進入心臟,如果此時通過呼吸使有效藥物成份由鼻腔進入肺部,就會經由透析作用溶進血液,10秒左右到達左心房,被心肌細胞吸引,快速治療心臟病,溶解冠狀動脈上的粥樣硬化斑塊。可以說,通過呼吸學進行肺部給藥治心臟,是快速消除癥狀,根治心臟病的一條捷徑,像心臟病人身上常備救心盒,通過鼻子一聞達到救命的目的,就是典型呼吸給藥方式。3.心臟病患者,通過肺動力帶動心動力,可達到救心,護心的目的,甚至能夠防止心梗意外猝死的發(fā)生?;颊咝呐K病發(fā)作時,可能心臟與肺都已停止工作,這時可以通過啟動肺動力來恢復心動力,比如心肺復蘇術,邊按壓胸口,一邊進行人工呼吸,就通過恢復病人呼吸,通過肺部的舒張壓、收縮壓,以肺動力帶動心動力的典型治療方法,另外心臟病人常用的“救心盒”,就是在心梗發(fā)作時,通過鼻孔吸入藥物氣體,先啟動肺動力,促進已停止的血液進行流動,再給心臟運送含有氧氣的血液,啟動心臟。一般肺部持續(xù)有節(jié)奏的運動幾分鐘,就可以將心臟再次啟動,使心臟恢復工作,病人擺脫死亡危險。
常規(guī)用藥
1、ACE抑制劑:是三聯(lián)療法的根本。已有39個治療心衰的臨床試驗(8308例心衰,1361例死亡)。全部入選患者均為收縮性心衰、LVEF<35%~45%,均同時應用利尿劑,有的并用地高辛。結果對輕、中、重度心衰及有或無冠心病患者均有效。亞組分析進一步表明ACE抑制劑能延緩心室重塑,阻止心室擴大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ACE抑制劑使死亡的危險性下降24%?;谏鲜龃罅康膶嵶C,美國和歐洲的心衰治療指南一致認為:全部心衰患者,包括NYHAⅠ級、無癥狀性心衰(LVEF<35%~40%),均需應用ACE抑制劑,除非有禁忌證或不能耐受,而且需無限期的,終生應用。治療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步遞增至最大耐受量或靶劑量,而不按癥狀的改善與否及程度來調整劑量。歐洲心臟病學會推薦的靶劑量為:依那普利5~10mg、一日二次,培哚普利4mg、一日一次,卡托普利25~50mg、一日三次。ACE抑制劑在增量過程中如出現低血壓或低灌注(如腎功能變化、腦缺血癥狀:眩暈、暈厥)時,應首先將利尿劑減量;停用其它對心衰無價值的擴血管劑如:α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硝酸鹽制劑等。腎功能輕度異常(尿素氮≤12mmol/L,肌酐≤200μmol/L,血鉀<5.5mmol/L),仍可繼續(xù)應用。
2、利尿劑:適用于所有有癥狀的心衰患者。NYHAⅠ級、無癥狀心衰患者不必應用,以免血容量降低致心輸出量減少而激活神經內分泌。利尿劑必須與ACE抑制劑合用,因ACE抑制劑可抑制利尿劑引起的神經內分泌激活;而利尿劑可加強ACE抑制劑緩解心衰癥狀的作用。利尿劑一般亦需無限期使用。劑量宜應用緩解癥狀的最小劑量。利尿劑應用的目的是控制心衰患者的液體潴留,一旦水腫消退、體重恒定(隱性水腫的檢測指標),即可以最小有效量長期維持。關于制劑的選擇:輕度心衰可用噻嗪類;中度以上一般均需應用袢利尿劑,必要時可合用,因二者有協(xié)同作用,真正的難治性心衰可用速尿持續(xù)靜滴(1~5mg/h)。保鉀利尿劑糾正低鉀血癥優(yōu)于補充鉀鹽。與ACE抑制劑合用時需注意監(jiān)測血肌酐與血鉀,每5~7天一次,直至穩(wěn)定為止。螺旋內酯是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因而在心衰治療中有其特殊地位。RALES試驗表明:小劑量螺旋內酯(<50mg/d)與ACE抑制劑以及袢利尿劑合用是安全的,不引起高鉀血癥。
3、洋地黃:是傳統(tǒng)的正性肌力藥,此外還有神經內分泌作用,可恢復心臟壓力感受器對中樞交感沖動的抑制作用,從而降低交感神經系統(tǒng)(SN系統(tǒng))和RA系統(tǒng)的活性;增加迷走神經的張力。洋地黃的正性肌力作用雖弱,但不產生耐受性,是正性肌力藥中唯一的,能保持LVEF持續(xù)增加的藥物。一些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表明:地高辛治療1~3個月能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和運動耐量。不論其基礎心律是竇性或房顫、病因是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均有效。地高辛停藥試驗(PROVED、RADIANCE)表明加用地高辛的三聯(lián)療法心衰惡化率最低。1997年發(fā)表的DIG(DigitalisInvestigationGroup)試驗是唯一的一項以死亡率作為主要終點的長期臨床試驗。次要終點是觀察地高辛是否降低因心衰惡化的住院率。入選竇性心律心衰患者6801人,平均LVEF值28%,NYHAⅡ級患者占50%,Ⅳ級2%,在標準治療(ACE抑制劑和利尿劑)的基礎上加用地高辛治療28~58個月(平均37個月),標準劑量為0.25mg/d(70%患者);結果:地高辛對總死亡率的影響為中性,在3.5年的隨訪中,二組的心血管死亡率均為30%。因心衰惡化而死亡的危險性,地高辛組有降低趨勢。地高辛顯著降低因心衰住院的危險性(28%,P<0.001),但所有原因的住院危險性僅降低6%。進一步的分析表明:高?;颊?LVEF<25nyha="">0.55)的危險性降低更明顯?;颊邔Φ馗咝恋哪褪苄粤己?,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毒性反應各為12%∶8%,而治療組中僅2%因毒性反應住院。這一試驗表明:雖然地高辛對死亡率的影響是中性,但它是正性肌力藥中唯一的長期治療不增加死亡率的藥物。其次,肯定了地高辛的長期臨床療效,特別是對重癥患者;還進一步確定了對竇性心律患者的療效。與醫(yī)師的傳統(tǒng)觀念相反,地高辛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主要見于大劑量時,但大劑量對治療心衰并不需要。DIG試驗70%患者應用0.25mg/d,最大劑量0.5mg/d。
美國FDA于1997年正式批準了地高辛——這一爭議了200多年的老藥用于治療心衰,確認了地高辛繼續(xù)有效的作用。國際上心衰治療指南的意見是:地高辛可應用于全部心衰患者伴房顫和有癥狀的竇性心律心衰患者。房顫患者可根據室率調整劑量。竇律患者是否根據血清地高辛濃度尚無足夠證據。根據DIG試驗,推薦應用0.25mg/d。
4、β-受體阻滯劑:早已明確,慢性心衰時,SN系統(tǒng)持續(xù)激活,可促進心衰惡化、猝死。血NE可作為反映心衰預后的指標。β阻滯劑治療心衰,從70年代開始。可改善癥狀,提高LVEF,但在用藥后2~3個月才出現效應,初期還可能使心衰惡化。這種急性藥理學效應與長期效應完全不同的現象,被認為是心肌本身的效應,是改善心室重塑的結果。已有20個以上隨機對照試驗,近10000例心衰患者應用β阻滯劑治療。全部入選患者為收縮性心衰患者(LVEF<35%~45%),已用利尿劑和ACE抑制劑治療,用或不用地高辛。薈萃分析結果,死亡危險性下降36%(95%CI,25%~45%)。其中,近期發(fā)表的二項試驗:CIBISⅡ共入選2647例心衰,應用比索洛爾治療28個月,死亡率下降34%(P<0.0001),猝死降低44%(P<0.0011)。MERIT-HF共入選3991例,應用美托洛爾治療6~20個月,死亡率降低35%(P=0.0062),猝死降低41%(P=0.0002)。美國四項卡維地洛爾試驗,薈萃分析結果卡維地洛爾組死亡危險性下降65%(P=0.0001),上述試驗均因治療組死亡率明顯降低而提前結束。這些試驗的結果表明,在標準三聯(lián)療法(不一定包括地高辛)的基礎上,加用β-阻滯劑可進一步降低死亡率,從而使β-阻滯劑確立了在治療心衰中的地位。由于β-阻滯劑的長期效益,可減少心衰進展的危險性,因而建議:所有NYHAⅡ級、Ⅲ級病情穩(wěn)定者均必須應用β-阻滯劑,除非有禁忌證。而且應及早使用,不要等到其它療法無效時才用。應在ACE抑制劑和利尿劑基礎上加用β-阻滯劑,地高辛亦可應用。必須強調的是:β-阻滯劑不能用于“搶救”急性心衰患者。應告知病人,癥狀改善常在治療2~3個月后才出現。雖然β-阻滯劑沒有即刻效益,但仍能減少疾病進展的危險。應注意β-阻滯劑必須從極小量開始,每2~4周劑量加倍,達最大耐受量或靶劑量。
5、醛固酮受體拮抗劑:醛固酮在心肌細胞外基質重塑中起重要作用。而心衰患者長期應用ACE抑制劑時,常出現“醛固酮逃脫”現象,即血醛固酮水平不能保持穩(wěn)定持續(xù)的降低。因此有人認為,ACE抑制劑和醛固酮受體拮抗劑是一很好的聯(lián)合。1999年公布的RALES試驗,入選1663例重度心衰(NYHAⅣ級)患者,病因包括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螺旋內酯,最大劑量25mg/d,平均應用24個月。結果總死亡率降低29%,心源性死亡率降低31%,因心衰加重的非致死性住院率降低36%(P均<0.0002);由于治療組的顯著效益,本試驗亦提前結束。目前建議:低劑量螺旋內酯可在三聯(lián)療法的基礎上加用于NYHAⅣ級心功能的患者。
6、心肌能量優(yōu)化劑:曲美他嗪、輔酶Q10、1,6-二磷酸果糖(FDP)、B族維生素、等藥改善和優(yōu)化心肌代謝,營養(yǎng)心肌。此類藥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龍丹通絡膠囊,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就是1,6-二磷酸果糖(FDP)。心力衰竭是一種緩慢侵蝕而又嚴重影響健康的疾病,患者都存在心肌細胞能量供應不足,北京安貞醫(yī)院心血管科周玉杰主任認為心血管病人都涉及到一個心肌能量代謝的障礙問題,而龍丹通絡膠囊的提取物FDP對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的心肌能量代謝(及衰竭)都有一個很好促進恢復的作用。臨床發(fā)現:無論是在搶救過程中,還是在搶救過后,如果治療方案中加入適量的龍丹通絡膠囊快速給心肌細胞供應能量,就能充分改善心肌細胞的活動狀態(tài),使心肌細胞避免利尿,強心等藥物對心臟騎馬加鞭式的損傷,從而加快康復的速度和質量。臨床醫(yī)生還認為,即使是正常人平時也應該多吃一些有利于增強心肌細胞活力的物質,將可以遠離心力衰竭。
7、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ARB可阻斷所有AⅡ的不良作用,包括ACE途徑和糜酶途徑等生成的AⅡ。然而,現有的資料尚不足以說明ARB的療效超過或與ACE抑制劑相等。ELITE試驗,Losartan組的死亡率較卡托普利組降低46%(P=0.035),但并非原先設定的終點,而且應用復合性終點校正以后,二組就不再有顯著差異;ELITEⅡ試驗結果,二組死亡率相似,無統(tǒng)計學差異。美國FDA尚未批準將ARB用于心衰。目前的建議是:對ACE抑制劑耐受良好或未用過ACE抑制劑者不必應用ARB;對那些有咳嗽或血管神經性水腫而不能耐受ACE抑制劑者可以ARB取代;但對低血壓、腎功能惡化和高鉀血癥的作用則ARB和ACE抑制劑相似。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55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炎夏提防心臟被襲
下一篇: 老人冬浴水溫別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