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的劉濤等研究發(fā)現(xiàn),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DTI)可以客觀、定量地評價錐體束病變,為肌萎縮側(cè)索硬化癥(ALS)的診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研究人員根據(jù)世界神經(jīng)病學聯(lián)盟ALS診斷標準(1998),納入了2005年4~12月間該院收治的20例患者,有明確上運動神經(jīng)元(UMN)損害體征者16例(A組),僅有下運動神經(jīng)元(LMN)損害體征者6例(B組)。另納入15名年齡、性別均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對照組)。經(jīng)臨床功能評分后,研究人員用DTI對所有參試者行軸位掃描,選取感興趣區(qū)(ROI)測量各向異性分數(shù)(FA,如圖1和圖2)和平均彌散系數(shù)(ADC)。
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A組內(nèi)囊后肢水平FA值降低(t=3.452,P=0.002),ADC值增大(t=2.670,P=0.012),其他ROI的FA、ADC值無顯著差異。與對照組相比,B組內(nèi)囊后肢水平FA值有下降趨勢(U=11,P=0.057),與A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U=29,P=0.777)。A組內(nèi)囊后肢水平FA值與ALS功能評分呈正相關(r=0.577,P=0.019),與錐體束征評分呈負相關(r=-0.789,P=0.000),與年齡、病程、病情進展速度不相關,ADC值與以上各指標均不相關。(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6,39:520)
研究提示:DTI是目前在體外無創(chuàng)評估錐體束病變的有價值手段,ALS患者內(nèi)囊后肢FA值和ADC值變化顯著且穩(wěn)定,前者更敏感。然而,DTI作為新興手段,仍需要深入研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60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生物芯片技術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
下一篇: 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