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嘌呤醇(Allopurinol)是一種黃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劑,具有抗風濕所必須的巰基。本品及其代謝產(chǎn)物氧嘌呤醇可使尿酸合成減少,從而防止尿酸結石的沉積,有助于痛風結節(jié)及尿酸結晶的重新溶解。此藥半衰期為18~30小時,臨床上用于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痛風、高尿酸血癥的治療,約有3%~10%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其中皮疹較常見,嚴重者還發(fā)生剝脫性皮炎、紫癜性病變或多形性紅斑等。
自從1986年以來,我國已有多例別嘌呤醇所致藥疹的報道,其中重癥和死亡占一定比例。在重癥藥疹中,別嘌呤醇引起者占22%~32.3%不等,可見別嘌呤醇已成為近年來引起重癥藥疹較常見的藥物之一,應引起高度重視。
本品發(fā)生不良反應主要因為含有巰基。它可通過激活一系列免疫學反應或生物化學反應誘導產(chǎn)生一些疾病,包括藥物性皮炎。所致過敏反應為遲發(fā)性反應,有潛伏期長的特點一般在15~20天左右發(fā)病,個別的3個月發(fā)病。由于潛伏期長,臨床易被忽視,往往耽誤病情,導致停藥和治療不及時。本藥所致藥疹引起內(nèi)臟損害的比例較高,主要累及肝、腎。孫蔚凌等報道的別嘌呤醇引起藥疹伴藥物性肝炎占61.5%;腎損害占28.5%。
對此類藥疹治療時,需加強對肝、腎的保護,避免使用對肝、腎毒性大的藥物。診斷藥疹依據(jù)病史及臨床癥狀;皮疹分型包括重癥多形紅斑型,剝脫性皮炎,多形紅斑型,大皰表皮壞死松解型,麻疹樣型和紫癜型。
治療藥疹應立即停藥,除用抗組胺藥對癥處理外,輕者每天靜滴相當于強的松40~60毫克的皮質類固酮激素,重者每天靜滴相當于強的松100~200毫克的皮質類固醇激素,顯效后觀察3~5天,病情穩(wěn)定后皮質類固醇激素開始減量。急性肝損害者給予保肝治療。治療過程中應注意預防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
使用別嘌呤醇時應根據(jù)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具體情況用藥,用藥期間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臨床癥狀、體征,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停藥,同時給予對癥支持治療,且應定期檢查血象和肝、腎功能。
對于病毒性皰疹的治療,目前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治療還不能徹底清除病毒,阻止疾病的復發(fā)。目前治療分一般性治療、抗病毒治療及中醫(yī)中藥治療,這些治療都是必要的。一般性治療事實上是對癥治療,而抗病毒治療是對因治療,中醫(yī)中藥治療多通過辨證施治,標本兼治,有效地阻止復發(fā)。⑴口服,0.2g/次,1次/4小時或1g/d,分次給予。療程據(jù)病情而定,幾天到半年不等。腎功能不全者酌減量。⑵靜滴,5mg/次,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時間1小時,每8小時1次,連續(xù)7天,12歲以下兒童一次按0.25g/m2用量給藥。腎功能不全者減量;肌酐清除率每分鐘10~25ml/m2者減為每24小時1次;清除率每分鐘0~10ml/m2者減為2.5mg/kg,每24小時給藥1次。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靜滴給藥,偶見藥疹、惡心、出汗、低血壓、血尿及肌酸酐水平上升,停藥后恢復正常??诜o明顯不良反應,并用丙磺舒可使該品的排泄減慢,半衰期延長,體內(nèi)藥物蓄積。劑型與規(guī)格]片劑:0.2g/片,0.4g/片。膠囊劑:0.2g/粉。粉針:(凍干鈉鹽),0.25g/支,0.5g/支。滴眼劑:0.1%,8ml/瓶。阿糖腺苷(Vidarabine)作用與用途:進入人體后,在細胞內(nèi)磷酸化,生成一、二、三、磷酸鹽,繼而競爭性抑制病菌毒DNA聚合酶活性。全內(nèi)動態(tài):靜滴后,在體內(nèi)迅速去氮成為阿拉伯糖次黃嘌呤,并迅速進入一些組織中。按10mg/kg劑量緩慢靜滴,阿拉伯糖次黃嘌呤的血漿峰值為3~6ug/ml,阿糖次苷為0.2~0.4ug/ml,阿拉伯糖次黃嘌呤形式為主自尿排泄,母體化合物只有1%~3%。腎功能不全者,阿拉伯糖次黃嘌呤在體內(nèi)蓄積,其血漿濃度可為正常人的幾倍。阿拉伯糖次黃嘌呤的平均T1/2為3.3小時。給藥方案:靜滴,10~15mg/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釋成0.7mg/ml滴入,8~12小時滴完,療程5~15天。帶狀皰疹:10mg/kg,連用5日,亦用葡萄溏注射液溶解。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有胃腸系統(tǒng)反應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對肝腎功能有影響,抑制骨髓且可致畸胎,孕婦禁用,突出的不良反應為肌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無力、體重減輕、震顫。別嘌呤醇有黃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使用權阿拉伯糖次黃嘌呤的消除減慢而蓄積,可致較嚴重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毒性反應。劑型與規(guī)格:注射劑(粉針):0.2g/瓶,0.5g/瓶,1g/瓶。注射液:1g:5ml。
目前降尿酸,主要以藥物為主,飲食為輔。藥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藥物(別嘌醇、非布司他)和促進尿酸排泄藥物(苯溴馬隆、丙磺舒)。男子尿酸610,用了3個月降到420,大概歸于藥物的功效吧!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痛風及高尿酸血癥(HUA)患病率逐年增高。高尿酸血癥指的是在正常嘌呤飲食狀態(tài)下出現(xiàn)的血液高尿酸狀態(tài)。由于高尿酸血癥是導致痛風的根本因素,降低尿酸水平成為了痛風治療的重點所在。降尿酸藥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藥(別嘌醇、非布司他)和促進尿酸排出藥(苯溴馬隆、丙磺舒等)。
別嘌醇別嘌醇屬于抑制尿酸生成藥,該類藥物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減少尿酸的合成,使得血和尿中的尿酸含量降低到溶解度以下水平,防止尿酸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jié)及其他組織內(nèi),也有助于痛風病人組織內(nèi)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
1. 使用
痛風急性癥狀消失后(一般在發(fā)作后2周左右)開始使用,不用于痛風急性發(fā)作期。別嘌醇需小劑量起始,逐漸加量。成人初始劑量50mg/次,1-2次/d, 每周可遞增50-100mg,至200-300mg/d,分2-3次口服,最大量不超過600mg/d,每2周應檢測一次血尿酸水平。腎功能不全患者應減量,推薦劑量為50-100mg/d,如患者Ccr<15ml/min禁用此藥。
2. 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包括皮疹、腹瀉、白細胞減少、脫發(fā)、肝腎功能損傷等,一般停藥后均能恢復正常。另有國外報道數(shù)例患者在服用本品期間發(fā)生原因未明的突然死亡。
在所有不良反應中最為引起重視的是皮疹,可呈瘙癢性丘疹、蕁麻疹、紫癜、甚至重癥藥疹(如剝脫性皮炎、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中毒性表皮壞死松懈癥)。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CFDA)于2013年發(fā)布的第57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提示警惕抑制尿酸合成藥物別嘌醇引起的重癥藥疹等不良反應。其中就包括重癥藥疹如剝脫性皮炎、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中毒性表皮壞死松懈癥。并指出臨床醫(yī)生在處方別嘌醇片時,需注意劑量、特殊人群,避免超適應癥用藥,嚴禁禁忌證用藥;過敏體質患者、高敏狀態(tài)患者慎用;注意合并用藥,防止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服用后,如果出現(xiàn)任何皮膚反應或其他超敏反應體征應當立即停藥,及時到皮膚科診治。
超敏反應的基因因素:超敏反應綜合征往往發(fā)生在最初用藥的幾個月內(nèi),最常見的是剝脫性皮炎。亞裔人群(包括中國漢族人)使用別嘌醇時發(fā)生嚴重超敏反應的風險高于白人,此類反應與白細胞抗原HLA-B*5801等位基因的陽性率直接相關。中國漢族人中此基因陽性率為6%-8%,而白人僅為2%。如條件允許,建議亞裔人群在使用別嘌醇前進行HLA-B*5801基因快速PCR檢測,陽性者禁用。
3. 藥物聯(lián)合使用
?普利類降壓藥卡托普利、地平類降壓藥氨氯地平及噻嗪類利尿劑氫氯噻嗪和別嘌醇聯(lián)用會增加超敏反應的發(fā)生風險。
?別嘌醇和抗生素如氨芐西林及阿莫西林聯(lián)用時,皮疹發(fā)生率增加。
?別嘌醇可使鐵在組織中過量蓄積,引起含鐵血黃素沉著,故別嘌醇不宜和鐵劑(如琥珀酸亞鐵)同服。
?別嘌醇和華法林合用時,會增加出血風險。必要時調整華法林劑量。
非布司他(又稱非布索坦)非布司他屬于抑制尿酸生成藥,是一種新型的選擇性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通過抑制尿酸合成降低血清尿酸濃度。
1. 使用
初始劑量為20-40mg/d,2-5周后血尿酸不達標者,逐漸加量,最大劑量為80mg/d。因其主要通過肝臟清除,因而在腎功能不全和腎移植患者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輕中度腎功能不全(G1-3期)患者無需調整劑量,重度腎功能不全(G4-5期)患者慎用。在服用非布司他的初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痛風發(fā)作頻率增加,這是因為血尿酸濃度降低導致了組織中沉積的尿酸鹽動員。為預防治療初期的痛風發(fā)作,建議同時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或秋水仙堿。
2. 不良反應
常見不良反應為肝功能異常,不良反應如胃腸道反應、關節(jié)痛、皮疹等。其中最為引起重視的是可能導致心血管事件死亡風險的增加。
有研究結論顯示,與別嘌醇相比,非布司他會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風險。2019年2月21日,F(xiàn)DA發(fā)布信息,警告抗痛風藥非布司他可能增加患者死亡的風險,并要求限制非布司他的使用。
FDA提醒,使用此藥前醫(yī)生應仔細詢問患者的心臟病或中風病史,權衡使用非布司他的獲益與風險。如患者在服用非布司他期間出現(xiàn)胸痛、呼吸急促、心跳過快或不規(guī)則、身體一側麻木或虛弱、頭暈、說話困難、突發(fā)性劇烈頭痛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未咨詢醫(yī)生前不要擅自停藥,以免痛風癥狀惡化。FDA提醒醫(yī)務人員,非布司他僅用于別嘌醇治療失敗或不耐受的患者,應告知患者注意其心血管風險,出現(xiàn)上述癥狀立即就醫(yī)。
3. 藥物聯(lián)合使用
?考慮體內(nèi)蓄積因素,非布司他與茶堿聯(lián)用時應謹慎使用。
?考慮到提高血藥濃度導致中毒的風險,非布司他禁用于正在接受硫唑嘌呤或巰嘌呤治療的患者。
?基于在健康受試者體內(nèi)進行的藥物相互作用研究,非布司他與秋水仙堿、萘普生、吲哚美辛、氫氯噻嗪、華法林、地昔帕明合用時無顯著相互作用。因此,非布司他可與這些藥物聯(lián)用。
苯溴馬隆苯溴馬隆屬于促進尿酸排出藥,通過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從而促進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1. 使用
成人起始劑量25-50mg/d,2-5周后根據(jù)血尿酸水平,可調整劑量至75mg/d或100mg/d,早餐后服用。此類藥品可用于輕中度腎功能異常或腎移植患者,eGFR 20-60ml/min/1.73m^2患者推薦劑量50mg/d;eGFR<20ml/min/1.73m^2或尿酸性腎石癥患者禁用。服用時須堿化尿液,將尿液pH值調整至6.2-6.9,心腎功能正常者維持尿量2000 ml以上。中度至重度腎功能損害者(腎小球濾過率低于20ml/min以及患有腎炎者)禁用,孕婦或妊娠可能性的婦女以及哺乳期婦女禁,避免與其他具有肝毒性的藥物同時使用。
2. 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肝功能損害,胃腸道反應(腹瀉、胃部不適、惡心等),皮膚過敏(風團、斑疹、潮紅、瘙癢等)等。其中最為引起關注的是肝損害。
CFDA于2014年12月31日發(fā)布了名為?警惕苯溴馬隆的肝損害風險?的藥物不良反應通報,旨在提醒此類藥品可能增加肝損害風險。用藥期間,應留意肝損害的癥狀和體征,如出現(xiàn)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全身倦怠感、腹痛、腹瀉、發(fā)熱、尿濃染、眼球結膜黃染等,應及時就診,必要時檢查肝功能并進行相應治療。
3. 藥物聯(lián)合使用
?有文獻資料報道水楊酸鹽、抗結核藥吡嗪酰胺會降低本品的排尿酸效果。?與醋硝香豆素、苯茚二酮、雙香豆素乙酯等抗凝藥合用,可能出現(xiàn)抗凝藥活性增加的現(xiàn)象。
丙磺舒丙磺舒屬于促進尿酸排出藥,通過抑制尿酸鹽在腎小管的主動重吸收,增加尿酸鹽的排泄,從而降低血中尿酸鹽的濃度。
1. 使用
本品適用于慢性痛風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成人起始劑量1次0.25g,1日2次,1周后可調整劑量至1次0.5g,1日2次。服用期間應攝入足量水分(每日2500ml左右),防止形成腎結石,必要時同時服用堿化尿液的藥物。老年人、肝腎功能不全、活動性消化性潰瘍或病史及腎結石不宜使用本品。痛風性關節(jié)炎急性發(fā)作癥狀尚未控制時不用本品。如在本品治療期間有急性發(fā)作,可繼續(xù)應用原來的用量,同時給予秋水仙堿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治療。
2. 不良反應
?胃腸道癥狀如惡心或嘔吐等,見于約5%的服用者,偶可引起消化性潰瘍。
?能促進腎結石形成,應保證尿ph值6.0-6.5。大量飲水并同服堿化尿液的藥物,以防腎結石。
?本品與磺胺出現(xiàn)交叉過敏反應,包括皮疹、皮膚瘙癢及發(fā)熱等,但少見。
?偶引起白細胞減少、骨髓抑制及肝壞死等少見不良反應。
3.藥物聯(lián)合使用
?飲酒、氯噻酮、利尿酸、呋塞米、吡嗪酰胺以及噻嗪類等利尿藥可增加血清尿酸濃度,本品與這些藥同用時需注意調整用量,以控制高尿酸血癥。
?與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楊酸鹽同用時,可抑制本品的排尿酸作用。
?與吲哚美辛、氨苯砜、萘普生等同用時,后者的血藥濃度增高,毒性加大。
?與各類青霉素、頭孢菌素同用時。后者的血藥濃度增高,并維持較長時間,毒性因而加大,尤其是對腎臟的毒性。
?與口服降糖藥同用時,后者的效應增強。
?與甲氨蝶呤同用時,后者的血藥濃度可能增高,毒性加大。
?與呋喃妥因同用時,由于腎小管分泌作用受到抑制,使呋喃妥因在尿中抗感染的療效減低。
?與利福平同用時,因二藥被肝臟攝取有競爭,故利福平的血藥濃度可增高并時間延長、毒性加大。臨床上一般不主張為了提高利福平的血藥濃度而兩藥并用。
?與磺胺藥同用時,因后者由腎排泄減慢,血藥濃度升高。長期共用時應定期檢測磺胺藥的血藥濃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68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可治偏頭痛
下一篇: 新的藥物組合影響HIV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