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世紀初肝癌病理分型被提出來以后,肝癌臨床診治有了長足進步
。肝癌患者生存率每10年都有所提高。然而上世紀50年代肝癌規(guī)則性切除
,加上放療和化療的應用,使肝癌治療有了實質性進步;60年代肝移植問世,其對肝癌的療效在90年代得到肯定;70年代小肝癌的早期診斷與局部切除使肝癌療效倍增;80年代局部治療興起,擴大了肝癌患者的受益面。湯釗猷教授說,所在這些均基于肝癌的“病理學基礎”,其目標是消滅腫瘤。但是從90年代以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系統(tǒng)生物學的進步,使肝癌臨床進入“病理-生物學基礎”研究,肝癌臨床治療的目標除消滅腫瘤外,還加上對腫瘤的調變。這將明顯擴大肝癌臨床研究的視野,是進一步提高療效的重要轉折。在肝癌的診斷方面
在談到肝癌的外科與局部治療時
目前對肝癌的診治所取得的成就集中在早期可切除的肝癌上
他說
肝癌骨轉移可呈單個或多發(fā)病灶
「肝癌」,是僅次于肺癌的癌癥,長時間占據(jù)十大惡性腫瘤的第2名,國衛(wèi)院日前公布105年死于肝癌的人數(shù)共8,353人,按照衛(wèi)福部所公布的癌癥個案登記報告,近3年的肝癌死亡人數(shù)是呈現(xiàn)向上成長的趨勢(103年的死亡人數(shù)為8,179人、104年的死亡人數(shù)為8,258人)。
對于罹患肝癌大家都覺得這是個絕癥
,常常選擇放棄治療,但是根據(jù)醫(yī)學不斷的發(fā)展,許多的治療方式也一一問世,而且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治愈的機會是非常大的!
(2)膽管細胞癌:占成人肝癌的12%
,是因為膽管的上皮細胞發(fā)生了癌變,好發(fā)于中老年人(3)血管肉瘤 : 只占成人肝癌的1%,發(fā)生于肝臟血管
,常見于70-80歲老年人。
(4)肝母細胞瘤:是較罕見的肝癌
,通常發(fā)生于3歲以下的男孩。轉移性肝癌指的是從肝臟以外的癌細胞
,透過血液或其他途徑擴散到了肝臟,像是腸癌、胃癌、胰臟癌、肺癌和乳癌等都是常見會轉移至肝臟的癌癥。所以治療方式也會以原本的癌癥為主,像是來自肺癌的轉移,選用的療法和藥物就要針對肺癌,通常若原本的癌癥控制得好,轉移到肝臟的腫瘤也會被控制。
非手術的局部治療法通常腫瘤數(shù)目在3個以內患者較適合采用,因為每次進行局部治療的時候
,腫瘤壞死的組織有限,所以需要重復施行,所以腫瘤體積太大或數(shù)目太多皆不太適合使用。但在肝功能不佳不適合手術切除者,或腫瘤位在深處不宜開刀者,及病人不愿意接受手術治療時,通常局部治療會是較常用的治療方法,有以下治療方式:(1)經(jīng)皮酒精注射療法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
(2)經(jīng)皮醋酸注射療法(percutaneous acetic acid injection therapy
,PAIT)(3)射頻電熱消除療法(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栓塞化學治療這是一種經(jīng)肝動脈的治療
,經(jīng)由阻斷肝動脈對肝癌細胞的營養(yǎng)供給,將癌細胞「餓死」,并且將化學治療藥物直接送到肝癌細胞標靶藥物標靶治療因其副作用低
放射治療利用放射線照射腫瘤
新的治療法:免疫藥物治療根據(jù)臺北榮民總醫(y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yī)師陳三奇于個人部落格表示
參考來源:
和信治癌研中心醫(yī)院網(wǎng)站
高雄長庚紀念醫(yī)院癌癥中心
臺灣癌癥基金會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陳三奇醫(yī)師部落格
肝癌對于人們并不陌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70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小柴胡湯———和解少陽的主方
下一篇: 腫瘤防治:新思維應對新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