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寧波大學附屬醫(yī)院呼吸科、中南大學湘雅醫(yī)學院研究人員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同時加用銀杏葉制劑,可顯著提高療效。
研究人員把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9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36例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給予中藥銀杏葉制劑20毫升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5天為一療程。對照組33例給予控制感染、祛痰、吸氧等常規(guī)治療。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治療組顯效(胸悶、氣促明顯緩解或消失,紫紺明顯好轉(zhuǎn),雙肺濕音明顯減少或消失,PaO2增加>20毫米汞柱)22例,有效(胸悶、氣促減少,紫紺好轉(zhuǎn),雙肺濕音減少,PaO2增加10~20毫米汞柱)10例,無效(胸悶、氣促、紫紺無好轉(zhuǎn),雙肺濕音無明顯變化,PaO2增加<10毫米汞柱)4例。對照組顯效14例,有效14例,無效12例。兩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研究人員還同時監(jiān)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流動力學改變,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治療前后比較各項指標有顯著性差異(P<0.05)。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常伴有血液粘滯度增高,可導致肺心病加重。因此,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在有效抗感染、糾正缺氧、維持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的基礎上,同時改善微循環(huán),降低血粘度的治療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后。中藥銀杏葉制劑的有效成分主要為黃酮苷和二萜內(nèi)酯。黃酮苷類化學成分能調(diào)節(jié)血管張力,改善器官血液循環(huán)及末梢微循環(huán);二萜內(nèi)酯類化學成分具有很強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體阻斷作用,抑制PAF活性,降低全血粘度、血漿粘度及血漿纖維蛋白原,減少微血栓形成。研究者指出,通過此項研究可以看出,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加重期,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加用銀杏葉制劑,能有效地降低血粘度,改善預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81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我國Aβ構(gòu)象變化機理研究獲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