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令果品白果,又名銀杏、公孫果,備受人們喜愛。但生白果的外皮中含有白果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白果醇等有毒成分,可造成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損害,出現(xiàn)嘔吐、腹痛、神志昏迷、呼吸困難等癥狀,甚至呼吸麻痹而死亡。制熟后則毒性減弱,表皮也容易脫落。所以,秋季忌生吃白果。
1、通常情況下,吃白果的禁忌人群包括兒童以及孕婦,禁忌食物包括海鮮以及辛辣食物。
2、禁忌人群:白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淀粉、脂肪、維生素C、鈣、磷、鐵、鉀、鎂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兒童不能吃白果,否則容易導(dǎo)致中毒,出現(xiàn)頭暈、嘔吐、乏力等不良癥狀;白果性平、味甘,有毒性,孕婦也不能吃,否則有可能影響胎兒的生長發(fā)育。
3、禁忌食物:在吃白果時,不能吃螃蟹、鮑魚、蝦等海鮮,否則容易引起過敏反應(yīng),出現(xiàn)皮膚瘙癢、呼吸困難、惡心等癥狀;在吃白果時,也不能吃辣椒、生姜、大蒜等辛辣食物,否則可能會加重胃腸道負(fù)擔(dān),導(dǎo)致惡心、腹痛、腹瀉等。
1 白果的功效白果有斂肺定喘,止帶縮尿的功效,能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縮小便,消毒殺蟲。主治哮喘,痰嗽,夢遺,白帶,白濁,小兒腹瀉,蟲積,腸風(fēng)臟毒,淋病,小便頻數(shù),以及疥癬、漆瘡、白癜風(fēng)等病癥。
2 白果有什么用處
白果冬瓜湯材料:冬瓜37.5克,蓮子20克,白果10顆,白糖1大匙。
1.冬瓜洗凈,去皮,切塊;蓮子、白果均洗凈備用。
2.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2杯水以大火煮開,改小火熬煮30--40分鐘,再加入白糖煮勻即可。
白果排骨蘿卜湯材料:排骨500g,蘿卜200g,白果適量,鹽適量,料酒1勺。
1.蘿卜切片紡水里燒開撈出
2.排骨放湯鍋里燒開加料酒,撇去浮沫燒30分鐘后加蘿卜、白果,燒排骨爛加鹽即可出鍋
南瓜白果香甜湯圓材料:花生湯圓數(shù)顆,粉紅湯圓數(shù)顆,南瓜1/2顆,白果1/2包,桂花少許,冰糖少許。
1.水滾后,放入湯圓滾煮至浮起即可關(guān)火撈起。
2.將南瓜連同外皮刷洗干凈放入電鍋蒸煮禍水煮皆可,再將軟化南瓜取出壓成碎泥,再放入冷水一起滾煮,最后加少許的冰糖融化。
3.取出白果約略沖洗后,放入滾水加入砂糖或冰糖滾煮約15分撈起備用。
4.將煮好的湯圓一顆顆放入南瓜甜湯中。
5.接著放入白果。
6.最后再灑些桂花。
3 白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4 白果的食用禁忌
白果為銀杏科喬木植物銀杏的成熟種子,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秋季種子成熟的采收。
下面我們了解一下白果的功效與作用。
一、白果的性味與功效
1、白果性味:性平,味甘、苦、澀。
有小毒。
2、白果歸經(jīng):歸肺經(jīng)。
3、白果的藥用功效:斂肺定喘,收澀止帶,固精縮尿。
用于哮喘痰嗽,帶下,白濁,小便頻數(shù),遺尿等。
二、白果臨床功效與應(yīng)用
1、用于治療咳喘白果有斂肺定喘、化痰作用,為治喘咳所常用。
配麻黃、黃芩等,以宣肺降氣、祛痰平喘。
對久咳失音者,可配桑白皮、茯苓、麥冬、蟬蛻等同用。
因本品有收澀作用,故在治咳嗽時,用于久嗽(肺中已無實(shí)邪者)較為合適,或配合開宣肺氣藥(如桔梗、麻黃、細(xì)辛等)同用,以免斂邪。
若配伍麻黃、甘草,白果斂肺祛痰平喘,麻黃宣肺平喘止咳,兩藥一斂散,一合一開,能宣降肺氣,止咳平喘,再配甘草化痰和中,共奏止咳化痰平喘之功。
2、用于治療帶下白濁本品收澀而固下焦,能除濕泄?jié)?、收澀止帶,固精縮尿止遺,為治帶下白濁的良藥,常配山藥、蓮子、烏骨雞等以補(bǔ)下元、止帶濁,治脾腎虧虛帶下量多質(zhì)稀;
配烏藥、山茱萸、覆盆子等,治下焦虛寒,小便頻數(shù),遺尿,遺精。
三、白果用法、用量與禁忌
1、用法:1.5-9g,水煎服。
用時搗碎,炒熟用益肺定喘,生用降痰。
2、用藥注意事項:本品生食有毒,忌生食用。
不可多用,小兒尤其注意。
四、白果毒副作用服用白果引起中毒反應(yīng)古今醫(yī)書均有記載。
生食毒性較大,熟食可減少毒性,但也不可過量。
白果中毒量小兒為7-150粒、成人40-300粒,中毒量與煮熟的程度有關(guān)。
白果中毒出現(xiàn)在服后1-12小時,癥狀為發(fā)熱、嘔吐、腹痛、泄瀉、驚厥、呼吸困難,嚴(yán)重者可因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而死亡。
少數(shù)人則表現(xiàn)為感覺障礙、下肢癱瘓。
白果的外種皮有毒,能刺激皮膚引起接觸性皮炎、發(fā)皰,有人接觸還會出現(xiàn)過敏性皮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89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秋季忌吃發(fā)苦的柑橘
下一篇: 秋季忌多吃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