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韋─廬山石韋的功效石韋──廬山石韋
Folium Pyrrosiae Sheareri
(英)Shearer's Felt Fern Leaf
【別名】 大石韋、光板石韋。
【來源】 為水龍骨科植物廬山石韋Pyrrosia sheareri(Bak.)Ching的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莖粗壯,橫走,密生披針形鱗片,鱗片邊緣有睫毛。葉同型,簇生,堅(jiān)革質(zhì),上面僅沿葉脈有毛或無毛,有細(xì)密而不整齊的凹點(diǎn),下面有分叉、短闊的黃色星狀毛;葉柄粗壯,以關(guān)節(jié)著生于根莖上;葉片寬披針形,長20~40cm,寬3~5cm,向頂端漸尖,向基部稍變寬,為不等的圓耳形;側(cè)脈在兩面略下凹。孢子囊群小,在側(cè)脈間排列成多行,無蓋。
生于石上、樹干上。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qū)。
【性狀】 葉片略皺縮,展平后,全緣,邊緣常向內(nèi)卷曲。上表面黃綠色或灰綠色,散布有黑色圓形小凹點(diǎn);下表面密生紅棕色星狀毛,有的側(cè)脈間布滿棕色圓點(diǎn)狀的孢子囊群。葉柄具四棱,長10~20cm,直徑1.5~3mm,略扭曲,有縱槽。葉片革質(zhì)。氣微,味微澀苦。
【化學(xué)成分】 含異芒果素(isomangiferin)、延胡索酸、咖啡酸、皂甙、蒽甙、黃酮甙、鞣質(zhì)。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石韋。
①大葉石韋一石韋:葉柄近圓柱形,棕色或棕黑色,長6~15厘米,有縱溝,無毛或疏被星狀毛;葉片扭曲皺卷,平展后呈披針形,長7~20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葉基楔形至圓形,全緣,葉面棕色或灰棕色,無毛或疏具星狀毛,布有黑色圓形小凹點(diǎn),背面密被中心具紅色圓點(diǎn)的粉棕色星狀毛,毛的分枝較粗短,有的葉表面幾乎全部布有孢子囊群。
葉片革質(zhì),稍脆易折。
氣無,味淡。
二廬山石韋:與石韋相似,惟葉柄較長,無毛;葉片皺縮,較大,長圓狀披針形,葉基闊楔形、圓形、近心形或稍呈耳形,顯著不對稱,背面星狀毛的分枝較粗,有的葉片具棕色圓形孢子囊群,與中脈約成60°角斜出平行排列,分布近乎整個(gè)葉面,其內(nèi)常見紅色光澤的孢子囊環(huán)帶。
厚革質(zhì),堅(jiān)硬而脆。
氣無,味微苦。
三氈毛石韋:葉柄有數(shù)條縱槽,有毛;葉片扭曲卷皺,披針形,基部楔形至闊楔形,對稱,背面密布灰棕色星狀毛,毛的分枝細(xì)長,有的葉上半部布有孢子囊群。
革質(zhì),稍硬。
氣無,味淡。
②小葉石韋一有柄石韋:葉柄被棕色星狀毛,有1縱淺槽,內(nèi)密生毛;葉片卷曲成筒狀,廣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3~9厘米,先端鈍,葉基楔形,全緣,葉面灰棕色,無毛或疏被星狀毛,散布黑色圓形小凹點(diǎn),背面密生粉棕色的中心有紅點(diǎn)的星狀毛,毛的分枝較短粗,中脈明顯,側(cè)細(xì)脈均不顯。
薄革質(zhì)。
氣無,味微苦。
二北京石韋:葉柄扁平,細(xì)長扭曲,有毛;葉片扭曲卷皺,線狀披針形或近線形,葉基窄楔形下延成葉柄邊緣;葉面淺黃綠色,無毛,背面密被較薄的灰棕色星狀毛,毛的分枝細(xì)長,葉片背面幾乎全部或大部生有孢子囊群。
薄革質(zhì)。
氣無,味微苦。
三西南石韋:與北京石韋相似,惟葉的背面被較厚而松的星狀毛,毛的分枝較長,呈長針狀,深褐色,略有光澤。
上述兩類藥材,大葉石韋以葉大、質(zhì)厚、背面有毛為佳;小葉石韋以葉厚、整齊、潔凈為佳。
主產(chǎn)浙江、湖北、河南、河北、江蘇等地。
此外,山東、遼寧、廣西、江西、福建、云南、貴州、四川、陜西、山西、安徽等地亦產(chǎn)。
其中以浙江、湖北、江蘇所產(chǎn)的大葉石韋質(zhì)量為佳。 揀凈雜質(zhì),洗去泥沙,刷凈茸毛,切段曬干。
①《別錄》:用之須去黃毛。
②《日華子本草》:入藥去梗,須微炙用。
一法以羊脂炒干用。 苦甘,涼。
①《本經(jīng)》:味苦,平。
②《別錄》:甘,無毒。
③《藥性論》:微寒。
④《貴州草藥》:味辛,性平。
入肺、膀胱經(jīng)。
①《滇南本草》:入小腸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膀胱二經(jīng)。 利水通淋,清肺泄熱。
治淋痛,尿血,尿路結(jié)石,腎炎,崩漏,痢疾,肺熱咳嗽,慢性氣管炎,金瘡,癰疽。
①《本經(jīng)》:主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道。
②《別錄》:止煩下氣,通膀胱滿,補(bǔ)五勞,安五藏,去惡風(fēng),益精氣。
③《日華子本草》:治淋瀝遺溺。
④《本草圖經(jīng)》:炒末,冷酒調(diào)服,療發(fā)背。
⑤《滇南本草》:止玉莖痛。
⑥《綱目》:主崩漏,金瘡,清肺氣。
⑦《植物名實(shí)圖考》:治痰火,同瘦肉蒸服。
⑧《閩東本草》:治痢疾。 陰虛及無濕熱者忌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滑石、杏仁為之使。
得昌蒲良。
②《本草從新》:無濕熱者勿與。
③《得配本草》:真陰虛者禁用。
石韋是一種藥用植物,藥用中指水龍骨科植物石韋,廬山石韋、氈毛石韋、有柄石韋、北京石韋或西南石韋的葉。其性味甘、苦,微寒。入肺、膀胱經(jīng)。有利水通淋、清肺泄熱等作用。蕨類植物,高13~30厘米。根莖細(xì)長,橫走,密被深褐色披針形的鱗片;根須狀,深褐色,密生鱗毛。葉疏生;葉柄長6~15厘米,略呈四棱形,基部有關(guān)節(jié),被星狀毛;葉片披針形、線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7~20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略下延,全緣,革質(zhì),上面綠色,有細(xì)點(diǎn),疏被星狀毛或無毛,下面密被淡褐色星芒狀毛,主脈明顯,側(cè)脈略可見,細(xì)脈不明顯。孢子囊群橢圓形,散生在葉下面的全部或上部,在側(cè)脈之間排成效行,每孢子囊群間隔有星狀毛,孢子囊群隱沒在星狀毛中,淡褐色,無囊群蓋;孢子囊有長柄;孢子兩面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97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土茯苓的功效
下一篇: 蓮子的功效(蓮子有什么功效,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