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重天”是文苑老將馮亦代先生在北京小西天的寓所,高居7樓。臨窗有寫字臺,高背皮椅一把,那是馮老心靈的牧場。馮老在《歸隱書林》后記里說:“我們曾經(jīng)歷盡人性的坎坷與歡欣,老來唯愿遠離名利、歸隱書林。自此息影七重天上,以讀書寫文自娛;伴山伴水伴書窗,正是我們之夢寐所系。”馮老的氣度,滲透在文筆中;馮老的魅力,是一種從容,一種文化的自信力。
馮老自1998年1月1日突發(fā)腦梗塞后,幾年時間里搶救了4次,幸虧搶救及時,未出什么岔子。此后說話有些不大清楚,也很吃力。出院后他每天堅持鍛煉,努力與衰退的體能抗爭,希望再恢復原來的健康狀態(tài)。馮老目前不能寫作,只能閱讀,他還有很多寫作計劃,文章腹稿早已打好,遺憾的是手不太靈便了。就是在這樣的身體狀況下,馮老仍壯心不已,寫了“困難奈我若何”的字幅。
翻譯家高莽先生曾為馮老畫過一幅速寫肖像。馮老在畫上題“高莽為馮亦代寫遺容”,這話當然是戲言,擔那時他的健康確實不佳,走路步履艱難,說話有些遲鈍??上驳氖牵?994年與黃宗英喜結(jié)良緣后,他竟奇跡般地康復了。馮老是外國文學研究家、翻譯家、評論家、編輯出版家。馮老是浙江人,1913年生,1936年畢業(yè)于上海滬江大學工商管理系。1949年參加新聞總署國際局的籌備工作,歷任國際新聞局秘書長兼出版發(fā)行處處長、外文出版社出版部主任及《中國文學》(英文)編輯部副主任、《讀書》雜志副主編等職。1975年,馮老聽說60歲以上可以退休,便主動辦了退休手續(xù)。退休,對于一般人來說,是一種失落,是事業(yè)的終結(jié);但對于馮老來說,卻是解脫,是自己新的開始。退休后,馮老把在《讀書》、《文匯報》、《今晚報》等報刊寫的“域外文談”陸續(xù)輯成了《書人書事》、《聽風樓書話》、《聽風樓讀書記》、《西書拾錦》、《擷英集》等幾本書。
馮老學識淵博,為人憨厚,達觀爽朗。生活起居方面,馮老很有規(guī)律,晚上10點以前睡覺,早晨5點鐘起床,做自創(chuàng)的健身操,看電視早新聞,再看一會兒書。早餐后寫作至10點鐘時,活動放松一下,中午小睡30分鐘,午后再讀書或?qū)懽鲀扇r。飲食方面,他有自己的獨特習慣,特別注重早餐的質(zhì)量和營養(yǎng)。早餐前喝一小瓶蜂王漿,吃燕麥片、牛奶、牛肉、面包等食物,午餐和晚餐則是一碗米飯或一碗面條,很隨便地就對付了。馮老最大的嗜好是讀書、聽音樂。他覺得高雅的音樂能撫慰人的心,滌蕩人的靈魂,使人享受崇高的靜美境界。
言及長壽養(yǎng)生話題,馮老認為:衰老雖是自然法則,但通過鍛煉可以延緩其進程,運動鍛煉對老年人的健康能起到輔助作用,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心情和精神,心理平靜,情緒舒朗,對老年人的健康至關(guān)重要。人要樂觀豁達,與人為善,不要跟別人計較,也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人的一生其實來就難了。人上了年紀,“健忘”是最好的良藥。對我來說,沒有什么特別重要的事情了,就是再大的事情我也能做到忘得快。包袱背得太多了,會讓人心力交瘁,一些老年人的不幸都與包袱背得過重有關(guān)。人的一生苦辣酸甜,不可能不背包袱,但千萬不能背得太久,也不必細究包袱里裝的到底是些什么東西,背一會兒就扔掉算啦。遺憾的是,很多老人都被包袱壓垮了。
馮老認為現(xiàn)在有許多疾病,吃藥住院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認識到生死的必然規(guī)律,既淡泊身外之物,又盡力跑好人生的最后一程。死對唯物主義者本無所畏懼,悟透了它,才能活得更清醒。論及長壽之道,馮老笑了:“為文都無定法,健康長壽也不可能有什么法則。舒暢地生活,有規(guī)津的生活,才是有益的?!榜T老與黃宗英牽手而行,相互輝映,如兩條絢麗的晚霞。
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過,從古至今但凡是有女子喪偶的,多數(shù)女子都會為了孩子而選擇不再婚,她會自己一個人把孩子拉扯大,她會在喪偶以后選擇一個人辛苦帶大孩子,可能并不是有多愛她的丈夫,她只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她再婚以后無家可歸,所以她選擇犧牲自己的幸福,就如同我以及我身邊的朋友,我們都有想過,若是有一天我們離婚了,那么我們也可能不會再婚了,因為我們不想自己的孩子在我們再婚以后受委屈。
可你看看有從古至今有多少男人,在喪偶以后選擇獨自一個人撫養(yǎng)孩子而不再婚的,除了那種窮困潦倒實在是娶不起妻的,但凡男人有些錢,都不可能在喪偶以后選擇一個人過一輩子的,他無論多大年紀,都還是想要再娶一個妻子的,有些可能是生理原因,有些則是生活原因了,所以你說馮亦代與妻子恩愛了53年,妻子過世不到兩年,他就另娶她人了,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不是嗎。
我再愛你,可是你離開了,我不可能為了一個離開的你獨自一個人過一輩子,這就是現(xiàn)實啊,愛情是愛情,但生活是生活啊,當愛情死了,不代表他不要生活了啊,他的生理需要解決,他的生活需要人照顧,他不可能一個男人把家務做好吧,飯總得有人做,衣服總得有人洗,地總得有人拖吧,家里總得有個女人吧,所以他再婚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現(xiàn)實生活里,情情愛愛的到了年紀其實看的都很輕了,更多的可能就是親情了,當跟自己一起生活的人去逝以后,他不可能就為了這個人就不正常生活了,他的日子還是需要向前走的啊,那身邊自然也就缺一個女主人了。
一、寫讀后感的要訣
1、重視“讀”
“感”是從讀中產(chǎn)生的,讀是感的基礎(chǔ).不認真讀,就不能深刻領(lǐng)會原文的中心,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發(fā)出來.如果拿過書來,走馬觀花地翻上一遍,僅僅憑著一個初步的印象,就迫不及待地動手寫感想,這個“感想”往往寫不好.
舉例來說.有這么一個故事,說的是古代魯國的國王得到一只海鳥.他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鳥,就把它當做是神鳥了.為了表示自己對“神鳥” 的愛護和尊重,他吩咐把鳥供養(yǎng)在殿堂里,把宮廷里最美妙的音樂奏給它聽,用最豐盛的筵席款待它吃.可是鳥呢,卻被嚇得神魂顛倒,舉止失常,連一片肉也不敢嘗,一滴水也不敢沾,這樣,只三天功夫,這只鳥就活活地餓死了.
看了這個故事,怎樣寫一篇心得筆記呢?你如果在魯王不懂得養(yǎng)鳥的技術(shù),鳥應該如何養(yǎng)的問題上大發(fā)議論,即使寫得再詳盡也不行.為什么呢? 因為你從根本上把這個故事理解錯了.這個故事其實是說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要具體對待.否則,盡管主觀愿望是好的,也難免要失敗.只有抓住了這一點,去聯(lián)想、去議論,才能把感想寫得深刻、動人.
怎么讀呢?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我們首先必須熟悉下列情況:(1)寫作時間.(2)寫的什么,即作品的內(nèi)容.要把作品中的時、地、人、事、物這幾方面弄清楚,不能囫圇吞棗.寫故事梗概,列提綱,這些都是熟悉作品內(nèi)容的輔助手段.(3)為什么而寫,即作者的寫作目的.其次,要邊讀邊想,邊讀邊記.哪些地方使你激動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萬千都不要放過去.要反復讀,邊讀邊體會文章的中心,聯(lián)系自己生活的體驗,加以對照、比較.為“感”做好準備.
2、“感”要專一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么都有一點,什么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jié)、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就拿《小馬過河》這篇我們都知道的故事來說.它雖然短小,但仔細體會,就會使人產(chǎn)生幾方面的感想:①遇事要多動腦筋、認真分析,不能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②實踐出真知,水是深是淺,要親自去試一試,“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要親口嘗一嘗.”③老馬教子有方,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溺愛,不嬌慣;當孩子沒有完成任務時,不諷刺,不責怪,而是循循善誘,耐心指導.
僅就對這三方面的感想來說.一篇心得筆記最好只選擇其中的一兩個方面寫透徹,寫深刻.
3、處理好“讀”與“感”的關(guān)系
“讀后感”當然是先“讀”而后有“感”.你讀的是哪本書?你是對這本書中的哪個問題發(fā)表感想,這些都需要交代一下.如果對原文一字不提,上去就寫感想,就會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你的感想是怎么來的.另一方面,有的同學在寫讀后感時,用大量的篇幅去復述原作的內(nèi)容或事例,只在結(jié)尾發(fā)表幾句感想.這樣寫就會變成向別人介紹某一本書.因此,讀后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但文章的“感”一定要比“文”多.
二、讀后感的寫作
1、寫作方法:
寫體會式的讀后感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聯(lián)系實際分幾點具體地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另一種是先概括原文的主要內(nèi)容或情節(jié),再抓住主要內(nèi)容中感受最深的部分寫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2、寫作順序:
在結(jié)構(gòu)上,常見的有這兩種寫作順序:
概括式提示“讀”→抒寫感受→回扣到“讀”
或者簡單介紹文章之后,把主要內(nèi)容分散寫,夾敘夾議.用一處原文來談一點感想,這種方法必須注意前后銜接.
3、寫作技巧:
(1)讀后感的題目.
最簡單的題目是“讀《××××》有感”.你想醒目一點,可以抓體會中最深的一點自擬題目.如《見義勇為是一種美德》就是如此.
(2)“感”的內(nèi)容.
首先提醒大家,感受一定要和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相符,否則就會鬧笑話,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假如是講的認真學習,可你談的體會卻是熱愛勞動,文不對題,完全不符要求,這一點也是寫讀后感難把握的一點.另外在聯(lián)系實際談感受時,可以打開你想象的閘門,從古到今,從近到遠,從中國到外國,從自己到別人,看到的、聽到的、正面的、反面的,只要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有關(guān)系,能夠幫你說明問題的都可以寫.
讓我們舉例來說:
例1、《凡卡》讀后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凡卡》這篇課文,我感受很深.
《凡卡》一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在一八八六年寫的,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tǒng)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九歲的凡卡·茹科夫,三個月前被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送到鞋匠阿里亞希涅那里做學徒,他在這三個月里受盡了折磨,睡在過道里,老板和老板娘為一點小事就要毒打他,伙計們也捉弄他,每天只能吃一點面包渣,他沒有衣服和鞋穿,沒有親人,沒有快樂.他給爺爺寫信,請求爺爺把他接回去,但這只是夢想.凡卡的生活多么悲慘呀!
讀完這篇課文我很受教育.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建設(shè)好我們的祖國.
【簡評】
看了這篇讀后感同學們會有一個共同的反應,這文章寫得太空洞了.讀后感,重在寫讀后的感受,而不是對原文的介紹,而本文的小作者所描述的大部分是課文中的內(nèi)容,至于看到這些現(xiàn)象聯(lián)系實際,與自己進行對照比較則一點沒談.盡管開頭結(jié)尾都分別高呼讀了這篇課文很受教育,感受很深,但卻見不到下文,給人以風大雨點小的感覺.
例2、《凡卡》讀后感
我一口氣讀完了《凡卡》這篇課文,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哭了,我為九歲的凡卡過著非人的生活而感到痛苦,我仿佛看到了凡卡又在挨打挨罵.
凡卡太可憐了,他才九歲,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兒童,卻受著這么多的折磨,老板、老板娘動不動就打他,伙計們想方設(shè)法捉弄他.誰都知道,孩子只有不斷地增加營養(yǎng)身體才會長得結(jié)實,才會健康.可凡卡呢,早晨吃一點兒面包渣,中午喝稀粥,晚上又是一點兒面包渣,至于菜啊、茶啊,根本沒有.到了晚上睡覺時,他沒有床,而是睡在過道里.這還不算,每當老板的小崽子一哭,凡卡就得去搖那個搖籃,如果睡著了,還會挨老板的打.凡卡總是回想在鄉(xiāng)下的那一段日子,雖然清苦,但身邊有爺爺、有小伙伴,而現(xiàn)在誰都欺辱他,他真受不了了,他請求爺爺接他回去.
讀到這兒,我腦海里浮現(xiàn)出凡卡遙望故鄉(xiāng)向蒼天哭泣的情景,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如今,我們也是十來歲的少年兒童,可和凡卡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們生活在蜜罐里.每天我們都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學習,老師像辛勤的園丁,精心教育我們.學校為了讓我們?nèi)嫣岣咚刭|(zhì)還給我們建立了計算機房、閱覽室、語音教室、自然實驗室等,每天我們都能學到許多新知識、新技能.父母為了讓我們身體長得結(jié)實,天天為我們準備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我們多幸福呀!
讀過《凡卡》之后,我又陷入了沉思,為什么我和凡卡同是少年兒童卻過著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們不是生長在同一社會中,凡卡生活在沙俄黑暗統(tǒng)治之下,那里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富人終日花天酒地而窮人卻度日如年窮困潦倒.我們呢?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了我們兒童享受幸福生活的權(quán)利,國家還為我們少年兒童立了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起到了保證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作用.人們常說,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小凡卡,再看看自己,我們太幸福了.我要加倍努力學習,長大更好地建設(shè)我們社會主義祖國,讓更多的兒童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評析】
同前一篇讀后感相比,此文內(nèi)容顯然是豐富多了.首先小作者注重在讀文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小作者以自己現(xiàn)實生活狀況與凡卡一一進行對照,感受到自己生活環(huán)境的優(yōu)越,深知自己猶如生活在蜜罐中.另外,這篇讀書筆記反映出小作者認識問題的深度,他不是就事論事,而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看到了社會制度的不同,進而激發(fā)了努力學習長大建設(shè)好祖國的愿望,他的感受顯得更加充實、深刻.
黃宗英
黃宗英,1925年7月13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國內(nèi)地演員、作家、編劇。
1941年,主演個人首部話劇《甜姐兒》。1946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追》。1950年,主演劇情電影《武訓傳》。1954年,創(chuàng)作電影劇本《平凡的事業(yè)》。1960年,擔任劇情電影《六十年代第一春》的編劇。1965年,在中國作協(xié)上海分會專職創(chuàng)作。1980年,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大雁情》,該作品獲得1977-1980年中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1982年,主演劇情電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1983年,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桔》,該作品獲得1983-1984年中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1988年,與丁玲聯(lián)合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集《一代天驕》。1995年,出版散文集《半山半水半書窗》。2000年,與黃宗江、黃宗洛共同創(chuàng)作散文集《賣藝黃家》。2005年,創(chuàng)作散文集《賣藝人家》。2016年,出版文集《黃宗英文集》。2019年,榮獲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shù)獎“終身成就獎”。
中文名:黃宗英
國籍:中國
星座:巨蟹座
出生地:北京市
出生日期:1925年7月13日
職業(yè):演員、作家、編劇
代表作品:追、武訓傳、六十年代第一春、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主要成就:第1屆環(huán)保婦女百佳榮譽稱號
演藝經(jīng)歷
1930年,黃宗英進入京師第一蒙養(yǎng)園。1932年,跟隨父親移家青島,進入江蘇路小學就讀。1934年,黃宗英喪父后去天津投奔親戚,在土山子公園附近的樹德小學就讀。
1941年,主演個人首部話劇《甜姐兒》;初秋,應黃宗江信召到上海,在黃佐臨主持的上海職業(yè)劇團打雜,不久在話劇《蛻變》中代戲上場。1942年,應南北劇社社長程述堯邀請,加入劇社。
1946年,在《文匯報》上連載了散文隨筆《寒窗走筆》;同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追》。1947年,與趙丹、顧而已聯(lián)合主演喜劇電影《幸??裣肭?。1948年,與袁雪芬合作主演劇情電影《雞鳴早看天》;同年,與張伐合作出演愛情電影《街頭巷尾》。
1949年,與趙丹搭檔主演劇情電影《麗人行》;同年,與趙丹共同出演電影《烏鴉與麻雀》,在片中飾演國民黨小官僚的姘婦余小瑛廣;此外,由其出演的劇情電影《喜迎春》上映。1950年,與趙丹聯(lián)合主演劇情電影《武訓傳》。
1953年,與王龍基、蔣天流聯(lián)袂主演劇情電影《為孩子們祝福》。1954年,創(chuàng)作電影劇本《平凡的事業(yè)》。1956年,出演根據(jù)巴金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家》。1959年,與趙丹合作主演傳記電影《聶耳》。1960年,擔任劇情電影《六十年代第一春》的編劇。
1965年,在中國作協(xié)上海分會專職創(chuàng)作。1980年,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大雁情》,該作品獲得1977-1980年中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1981年,創(chuàng)作散文集《星》。1982年,與孫道臨、三國連太郎聯(lián)合主演劇情電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同年,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美麗的眼睛》,該作品獲得1981-1982年中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
1983年,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桔》,該作品獲得1983-1984年中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1984年,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小木屋》;同年,與徐遲、肖復興聯(lián)合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集《為了你,我的祖國》。
1988年,與丁玲聯(lián)合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集《一代天驕》。1995年,出版散文集《半山半水半書窗》。2000年,與黃宗江、黃宗洛共同創(chuàng)作散文集《賣藝黃家》。
2003年,創(chuàng)作隨筆集《故我依然》。2004年,出版散文集《蕭軍》;同年,創(chuàng)作隨筆集《上了年紀的禪思》。2005年,與黃宗江、黃宗洛共同創(chuàng)作散文集《賣藝人家》。2016年,出版文集《黃宗英文集》。
2019年,獲得第7屆上海文學藝術(shù)獎終身成就獎。
個人生活
家庭
黃宗英有兩個弟弟叫做黃宗漢、黃宗洛,哥哥是黃宗江。
感情
1942年,黃宗英與音樂指揮異方(本名:郭元彤)結(jié)婚,18天后異方因心臟病而病逝。1946年,與程述堯結(jié)婚。1947年,在出演電影《幸福狂想曲》時與趙丹相戀。
1948年初,與程述堯離婚,并與趙丹結(jié)婚。1960年,黃宗英生下兒子趙勁。1980年10月10日,趙丹因患癌癥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1993年,前往北京與馮亦代結(jié)婚。2005年初,馮亦代離世。2013年12月4日,趙勁因癌癥而去世,享年53歲。
主要作品
文學作品
參演電影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1982,飾演婉怡
聶耳-1959,飾演馮鳳
None-1956,飾演QianMeifen
為孩子們祝福-1953,飾演WangMin
武訓傳-1950,飾演女教師
烏鴉與麻雀-1949,飾演Mrs.Hou
麗人行-1949,導演陳鯉庭
喜迎春-1949,導演應云衛(wèi)
雞鳴早看天-1948,導演應云衛(wèi)
None-1948,導演潘孑農(nóng)
None-1947,導演沈浮
幸??裣肭?1947,導演陳鯉庭
編劇作品
參演話劇
獲獎記錄
人物評價
黃宗英的身材、容顏、頭發(fā),雪白中透著幾縷淺粉,乃至她說話的聲音都頗有韻律感的節(jié)奏。她像一團火,火熱而善良、善良而天真、天真而執(zhí)著。而且,黃宗英有著單純明朗的氣質(zhì),容易讓觀眾將她和具有號召力和獨立特質(zhì)的時代女性聯(lián)系起來(黨史縱橫、《河北大學學報》綜合評)。
從藝術(shù)上說,黃宗英運用了散文的筆法來寫報告文學,自有其獨特的韻味,再加上她是一位不太講究創(chuàng)作規(guī)范的作家,在構(gòu)思與結(jié)構(gòu)上總想標新立異,另辟蹊徑,所以她的作品篇篇具有新意。而且,她的細節(jié)描寫極富表現(xiàn)力,她不僅擅長于通過細節(jié)、動作刻畫性格,而且還常常使動作和細節(jié)帶有戲劇性,使之具有引人入勝的魅力(淄博師專學報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98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領(lǐng)悟靜中之動
下一篇: 老子的養(yǎng)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