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又名“屏風”(《本經別錄》),李時珍說“防者,御也,其功療風最要,故名‘屏風’者,防風隱語也。”為什么要用隱語?恐怕是江湖醫(yī)生為了漁利的緣故,就像古方“舉卿古拜散”一樣,不過是“荊芥”二字的諧音而已。
防風有發(fā)汗、止汗的雙相功能。發(fā)汗、辛溫解表劑中常用它,因其有辛溫發(fā)散之功而不燥不峻,向有“風藥中之潤劑”的稱譽,代表方如大家熟知的荊防敗毒散、五虎湯(荊芥、防風、羌活、蘇葉、白芷),《證治準繩》防風湯(防風、葛根、桂枝、當歸、秦艽、茯苓、杏仁、黃芩、甘草、生姜)等。此外亦多用于風寒濕痹,《百一選方》之蠲痹湯,《千金方》獨活寄生湯,方中都有防風。止汗,則早見于宋人方書,如《易簡方》用防風、川芎、人參為末,治“睡中盜汗”;《仁齋直指》龍膽散用龍膽草、防風為末,治“盜汗有熱”,李時珍《本草綱目》用防風去蘆為末,每服二錢,浮小麥煎湯送服,或防風用麥麩炒過,豬皮煎湯下,并治“自汗不止”,皆可為例證。也正因防風有止汗的功效,所以“玉屏風散”以防風與黃芪、白術相配,用以治療自汗。后來葉天士移用此方治療脾肺氣虛,皮毛不固之“數(shù)數(shù)(頻頻)傷風?!睆膩碚撜呦桃詾榉街蟹里L的作用是“引黃芪至表”,“助黃芪達表”、“防風系黃芪白術達表之引經藥?!秉S芪本有達表固表之功,未必一定要借防風才能達表,白術也能走表,仲景治風濕在表即有麻黃加術的先例。
防風是風藥,風藥皆升,且其色黃、味甘,及肝脾經,其性又柔和,故葉天士用補中益氣湯,每嫌升麻太過,多以防風代之。至于痛瀉要方之用防風,其用意也在于升健脾陽。
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如防風殺砒霜的毒,,綠豆能解巴豆的毒,所以說防風殺砒霜,綠豆殺巴豆。
防風勾藤甘草這三種中藥能一起吃的,可治小兒驚熱
防風
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 【主治】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
勾藤
功能主治:治小兒驚癇JI瘲,大人血壓偏高,頭暈、目眩,婦人子癇。1,平肝陽:主治肝陽上亢,頭暈頭痛。 2,請肝熱:善治肝火內盛,目赤腫痛。 3,息肝風:可治熱動肝風,小兒急驚。此外近年又常用于肝熱陽亢型高血壓。 治小兒驚熱
甘草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玉屏風散副作用:若外感自汗,陰虛盜汗,不宜應用本方。
怕風就是衛(wèi)氣虛弱 身體素質比較差
【現(xiàn)代應用】
1.用本方預防反復性感冒及體弱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屬氣虛表弱者。
2.治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屬表虛不固,易感外邪者。
3.治冷激性蕁麻疹屬衛(wèi)氣虛風邪外襲者
(本方常用于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屬表虛不固而外感風邪者,以及腎小球腎炎易于傷風感冒而誘致病情反復者。)
4.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特別是一年感冒數(shù)次的人,非常有效。(這種感冒是指因汗多,抗病力下降或因氣候變化而誘發(fā)所致的感冒風寒、短氣無力、氣喘聲低,喉中有輕度哮鳴,咳嗽痰稀色白、面色淡白無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怕風畏冷、鼻流清涕等癥狀。)
5.氣管炎、哮喘、肺氣虛弱,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等疾病,屬于氣虛者都可用玉屏風散。
6.是表現(xiàn)為稍微運動后就較常人多汗者(中醫(yī)稱自汗),玉屏風散常服有卓效。
除上述治療氣虛感冒之外,玉屏風散在臨床上還可以治療小兒體虛多汗、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口腔潰瘍、慢性蕁麻疹、美尼爾綜合征、柯薩奇B病毒性心肌炎、慢性結腸炎、面神經麻痹、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皮膚瘙癢癥、習慣性便秘、原發(fā)性多汗癥等等。
在玉屏風散的實驗研究中有許多新的成果。專家發(fā)現(xiàn)黃芪能使血液中白細胞顯著增加,網狀內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增強,從而使機體非特異性抵抗力增加。黃芪能促進抗體合成,對體液免疫有促進作用,還有誘生干擾素的作用。臨床藥理實驗結果表明,諸多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患惡性腫瘤、慢性肝炎、慢性支氣管炎等),服用黃芪可使其免疫功能增強。
白術是培補脾胃之要藥,強身壯體之佳品,在清朝宮廷長壽方中,白術使用頻率達69%,占有重要位置。新近的研究指出,白術能夠提高細胞免疫功能,還能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故又能增強體液免疫功能。此外,對于白細胞減少癥,白術還有升白作用。
防風有祛風、鎮(zhèn)痛、發(fā)汗、解熱、抗菌之作用。
以上三藥共用,產生協(xié)同作用使療效增強,且有病能治,無病能防,實為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
防風散結湯--《審視瑤函》卷四
【處方】玄參1錢,前胡8分,赤芍藥8分,黃芩8分,桔梗8分,防風8分,土貝母8分,蒼術8分,白芷8分,陳皮8分,天花粉8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化痰散熱。主治痰火結滯,睥生痰核。睥外皮內,生顆如豆,堅而不疼。
【用法用量】水2鐘,煎至8分,去滓,食后熱服。
【摘錄】《審視瑤函》卷四
防風散結湯--《原機啟微》卷下
【別名】防風散結散
【處方】防風5分,羌活5分,白芍藥5分,歸尾5分,紅花少許,蘇木少許,茯苓5分,蒼術5分,獨活5分,前胡5分,黃芩5分,炙草6分,防己6分。
【功能主治】目上下睫隱起肉疣。
【用法用量】防風散結散(《醫(yī)鈔類編》卷十一)。病在上睫者,加黃連、柴胡,以其手少陰、足厥陰受邪也;病在下睫者,加稿本、蔓荊子,以其手太陽受邪也。
【各家論述】以防風、羌活升發(fā)陽氣為君;白芍藥、當歸尾、紅花、蘇木破凝行血為臣;茯苓瀉邪氣,蒼術去上濕,前胡利五臟,獨活除風邪,黃芩療熱滋化為佐;甘草和諸藥,防己行十二經為使。
【摘錄】《原機啟微》卷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803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荊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