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最近研制出了用一種陶瓷制成的新型人造骨骼
,移植后這種骨骼可以替代人體內(nèi)的真正骨骼,人體內(nèi)的組織細胞不僅不會出現(xiàn)壞死現(xiàn)象,而且可以繼續(xù)蔓延用陶瓷制造骨骼是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為患者專門定做的
這項新技術(shù)是依靠X線來確定骨骼尺寸和形狀的
,它的精確度可達到0.1毫米。然后將要替換的骨骼形狀輸入計算機計算機技術(shù)在熔模精密鑄造中的應(yīng)用
世界上第一個程序是1842年寫的,恰好在第一個能被稱為計算機的真正機器
當把Ada稱為一位程序員的時候
世界上第一段代碼是為查爾斯·巴貝奇的分析機寫的
,這個機器從來沒有真正建成過,雖然有這個可能。AdaLovelace看到了巴貝奇機器的潛力,產(chǎn)生了可編程的計算機的念頭。她為泰勒的科學回憶錄翻譯了一位意大利數(shù)學家LuigiMenabrea的名為“分析機的概念圖”的論文,并通過“翻譯者的附注(她自己注釋的)”把這篇論文弄懂了,那個注釋里主要寫了查爾斯·巴貝奇分析機都能干些什么。在附注G的開篇“防止夸大源于分析機的能量的想法是有必要的
Lovelace在她根本沒有辦法夸大一個包含現(xiàn)代計算機的主要部分的設(shè)計的本質(zhì)
讓大家回到這個問題上來:如果巴貝奇有足夠的資源建好分析機并能讓Lovelace在上面跑程序的話
現(xiàn)代重寫的Javascript版本的Ada的大量穿孔卡片上的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雌饋砜赡苁沁@個樣子。這個重寫的版本不是Ada的代碼在巴貝奇分析機上的模擬
順便提一下,到目前為止從沒有人能從Ada的伯努利數(shù)計算代碼里發(fā)現(xiàn)任何bug
注:AdaLovelaceDay是一個國際性的慶祝婦女在科學,科技
最早的程序直接寫的是二進制機器代碼,沒有編譯器
將編好的代碼通過讀卡機讀如機器
然后出現(xiàn)的是匯編語言,通過二進制的機器代碼來實現(xiàn)匯編的編譯連接工作
然后在用匯編語言完善優(yōu)化匯編語言
接著才是高級語言,使用匯編語言編譯
逐漸實現(xiàn)高級語言編譯高級語言
19世紀之前
一
在西歐
1614:蘇格蘭人JohnNapier(1550-1617)發(fā)表了一篇論文
1623:WilhelmSchickard(1592-1635)制作了一個能進行六位以內(nèi)數(shù)加減法
1625:WilliamOughtred(1575-1660)發(fā)明計算尺
1642:法國數(shù)學家Pascal在WILLIAMOughtred計算尺的基礎(chǔ)上將計算尺加以改進
1668:英國人SamuelMorl和(1625-1695)制作了一個非十進制的加法裝置
1671:德國數(shù)學家GottfriedLeibniz設(shè)計了一架可以進行乘法
1775:英國Charles制作成功了一臺與Leibniz's的計算機類似的機器。但更先進一些
1776:德國人MathieusHahn成功的制作了一臺乘法器
1801:Joseph-MaireJacuard開發(fā)了一臺能用穿孔卡片控制的自動織布機
1820:法國人CharlesXavierThomasdeColmar(1785-1870),制作成功第一臺成品計算機,非常的可靠
1822:英國人CharlesBabbage(1792-1871)設(shè)計了差分機和分析機
1832:Babbage和JosephClement制成了一個差分機的成品,開始可以進行6位數(shù)的運算
1834:斯德哥爾摩的GeorgeScheutz用木頭做了一臺差分機
1834:Babbage設(shè)想制造一臺通用的分析機,在只讀存儲器(穿孔卡片)中存儲程序和數(shù)據(jù)
1842:Babbage的差分機項目因為研制費用昂貴
1843:Scheutz和他的兒子EdvardScheutz制造了一臺差分機
1847:Babbage花兩年時間設(shè)計了一臺較簡易的
1848:英國數(shù)學家GeorgeBoole創(chuàng)立二進制代數(shù)學。提前差不多一個世紀為現(xiàn)代二進制計算機鋪平了道路
。1853:令Babbage感到高興的是
,Scheutzes制造成功了真正意義上的比例差分機,能進行15位數(shù)的運算。象Babbage所設(shè)想的那樣輸出結(jié)果。后來倫敦的BrianDonkin又造出了更可靠的第二臺。1858:第一臺制表機被Albany的Dudley天文臺買走。第二臺被英國政府買走
。但天文臺并沒有將其充分利用,后來被送進了博物館。而第二臺卻被幸運的使用了很長時間。1871:Babbage制造了分析機的部分部件和印表機
。1878:紐約的西班牙人RamonVerea,制造成功桌面計算器
。比前面提到的都要快。但他對將其推向市場不感興趣,只是想表明,西班牙人可以比美國人做的更好。1879:一個調(diào)查委員會開始研究分析機是否可行,最后他們的結(jié)論是:分析機根本不可能工作
。此時Babbage已經(jīng)去世了。調(diào)查之后,人們將他的分析機徹底遺忘了1885:這時期更多的計算機涌現(xiàn)出來。如美國
1886:芝加哥的DorrE.Felt(1862-1930),制造了第一臺用按鍵操作的計算器
1889:Felt推出桌面印表計算器
1890:1890美國人口普查
1892: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WilliamS.Burroughs(1857-1898),制作成功了一臺比Felt的功能更強的機器
,真正開創(chuàng)了辦公自動化工業(yè)。1896:HermanHollerith創(chuàng)辦了IBM公司的前身。1900~1910
1906:HenryBabbage,CharlesBabbage的兒子
,在R.W.Munro的支持下,完成了父親設(shè)計的分析機,但也僅能證明它能工作,而沒有將其作為產(chǎn)品推出。二
、電子計算機最初的日子里在這之前的計算機
,都是基于機械運行方式,盡管有個別產(chǎn)品開始引入一些電學內(nèi)容,卻都是從屬與機械的,還沒有進入計算機的靈活:邏輯運算領(lǐng)域。而在這之后,隨著電子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就開始了由機械向電子時代的過渡,電子越來越成為計算機的主體,機械越來越成為從屬,二者的地位發(fā)生了變化,計算機也開始了質(zhì)的轉(zhuǎn)變。下面就是這一過渡時期的主要事件:1906:美國的LeeDeForest發(fā)明了電子管
。在這之前造出數(shù)字電子計算機是不可能的。這為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1920~1930
1924年2月:IBM
1930~1940
1935:IBM推出IBM601機。這是一臺能在一秒鐘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計算機
1937:英國劍橋大學的AlanM.Turing(1912-1954)出版了他的論文
1937:BELL試驗室的GeorgeStibitz展示了用繼電器表示二進制的裝置。盡管僅僅是個展示品
,但卻是第一臺二進制電子計算機。1938:ClaudeE.Shannon發(fā)表了用繼電器進行邏輯表示的論文
。1938:柏林的KonradZuse和他的助手們完成了一個機械可編程二進制形式的計算機,其理論基礎(chǔ)是Boolean代數(shù)
。后來命名為Z1。它的功能比較強大,用類似電影膠片的東西作為存儲介質(zhì)?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19391月1日:加利福尼亞的DavidHewlet和WilliamPackard在他們的車庫里造出了Hewlett-Packard計算機
。名字是兩人用投硬幣的方式?jīng)Q定的。包括兩人名字的一部分。1939年11月:美國JohnV.Atanasoff和他的學生CliffordBerry完成了一臺16位的加法器
,這是第一臺真空管計算機。1939: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開始,軍事需要大大促進了計算機技術(shù)的發(fā)展
。1939:Zuse和Schreyer開始在他們的Z1計算機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Z2計算機
。并用繼電器改進它的存儲和計算單元。但這個項目因為Zuse服兵役被中斷了一年。1939/1940:Schreyer利用真空管完成了一個10位的加法器
,并使用了氖燈做存儲裝置。1940~1950
1940年1月:Bell實驗室的SamuelWilliams和Stibitz制造成功了一個能進行復(fù)雜運算的計算機
。大量使用了繼電器,并借鑒了一些電話技術(shù),采用了先進的編碼技術(shù)1941夏季:Atanasoff和學生Berry完成了能解線性代數(shù)方程的計算機
1941年12月:德國Zuse制作完成了Z3計算機的研制。這是第一臺可編程的電子計算機
1943:1943年到1959年時期的計算機通常被稱作第一代計算機
1943年1月:MarkI,自動順序控制計算機在美國研制成功
1943年4月:MaxNewman
、Wynn-Williams和他們的研究小組研制成功'HeathRobinson',這是一臺密碼破譯機,嚴格說不是一臺計算機。但是其使用了一些邏輯部件和真空管,其光學裝置每秒鐘能讀入2000個字符1943年9月:Williams和Stibitz完成了'RelayInterpolator',后來命名為'ModelIIRelayCalculator'
1943年12月:最早的可編程計算機在英國推出
1946: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和Computer):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數(shù)字電子計算機
三
真空管時代的計算機盡管已經(jīng)步入了現(xiàn)代計算機的范疇,但其體積之大
1947:Bell實驗室的WilliamB.Shockley
1949:EDSAC:劍橋大學的Wilkes和他的小組建成了一臺存儲程序的計算機
1949:EDVAC(electronicdiscretevariablecomputer):第一臺使用磁帶的計算機。這是一個突破
1949:'未來的計算機不會超過1.5噸
1950~1960
1950:軟磁盤由東京帝國大學的YoshiroNakamats發(fā)明。其銷售權(quán)由IBM公司獲得
1950:英國數(shù)學家和計算機先驅(qū)AlanTuring說:計算機將會具有人的智慧,如果一個人和一臺機器對話
1951:GraceMurrayHopper完成了高級語言編譯器
1951:Whirlwind:美國空軍的第一個計算機控制實時防御系統(tǒng)研制完成。
1951:UNIVAC-1:第一臺商用計算機系統(tǒng)
1952:EDVAC(ElectronicDiscreteVariableComputer):由VonNeumann領(lǐng)導(dǎo)設(shè)計并完成
1953:此時世界上大約有100臺計算機在運轉(zhuǎn)
1953:磁芯存儲器被開發(fā)出來
1954:IBM的JohnBackus和他的研究小組開始開發(fā)FORTRAN(FORmulaTRANslation),1957年完成
1956:第一次有關(guān)人工智能的會議在Dartmouth學院召開。
1957:IBM開發(fā)成功第一臺點陣打印機
1957:FORTRAN高級語言開發(fā)成功
四、集成電路
盡管晶體管的采用大大縮小了計算機的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