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仁之與夫人在燕南園家門口
說起百歲學人侯仁之,在北大和地學界,幾乎無人不曉。他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北大資深教授,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曾經(jīng)評價侯仁之“是中國學術(shù)成果最豐厚、最富有激情的地理學家之一,是當代地理學的世界級領(lǐng)導人物”。
侯仁之在理論和方法上發(fā)展了現(xiàn)代科學的歷史地理學,開創(chuàng)了“城市歷史地理”和“沙漠歷史地理”研究的新領(lǐng)域,系統(tǒng)揭示了幾個類型的城市發(fā)展規(guī)律特點及其地理條件,為有關(guān)城市規(guī)劃做出了貢獻,最重要的成果反映在了《北京城市建設(shè)總體規(guī)劃方案》中。
1997年和1999年,他兩度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進步獎;1999年12月,他被美國地理學會授予喬治·戴維森勛章,他是第一個獲得這一殊榮的中國人。很少有人知道,侯仁之還是中國“申遺”第一人。在他的努力下,1987年,故宮、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我國第一批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者。
1911年12月6日,侯仁之出生于河北省棗強縣,而他一直卻把北京當作他深愛的“故鄉(xiāng)”。如果追尋侯仁之的人生腳步,他對北京“一見鐘情”始于1931年初秋,為遵循父親的意愿,侯仁之來到北京通縣潞河中學讀高中,隨后,他考取了燕京大學歷史系。就這樣,侯仁之來到北京并直到現(xiàn)在。80年來,侯仁之致力于北京城市歷史地理的研究、保護工作,他對于北京的感情更是“知之愈深,愛之彌堅”。侯仁之85歲時,曾用“老牛自知黃昏晚,不待揚鞭自奮蹄”自勉。侯仁之在學術(shù)的道路上一直孜孜不倦,奮蹄前行。
近日,與侯仁之有著三四十年交情的原北大中文系教授張興根先生,向筆者談起了侯先生的長壽之道,他總結(jié)歸納了侯老健康長壽的5條秘訣:
一是夫妻和諧恩愛。侯仁之夫婦幾乎從不吵架,有問題也都及時溝通,在生活方面,侯夫人對侯先生關(guān)懷備至,從飲食、服飾、起居等生活點滴細節(jié)上都給予了無微不至的照顧。
二是生活樸素,飲食清淡。老人比較注重食補,平時多吃蔬菜、雜糧和豆制品等。侯仁之從不大吃大喝,大魚大肉,過量飲酒。他們家人對侯先生注重食補,讓老人平時多吃蔬菜、雜糧和豆制品,這對老人的健康非常有益。
三是注重身體鍛煉,熱愛生活。在燕京大學上學期間,侯仁之曾獲得過全校的長跑冠軍。他還擅長徒步旅行,1955年秋天,侯仁之在北大給新生開的入學第一課,就是帶領(lǐng)學生從北大西門出發(fā),往西走掛甲屯……邊走邊介紹北京的歷史和變遷。
侯仁之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備的激情,這源自他對生活的熱愛。而這份熱愛最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是他對運動的熱愛:他喜歡長跑、游泳、爬山,喜歡旅行和考察。
侯仁之在其散文集《步芳集》中,曾生動回憶了他大學二年級暑假旅行一段經(jīng)歷:“6天的旅行,獨自一人徒步300公里,橫穿華北大平原,實地考察了一個古代湖泊遺跡、一座古城遺址和一處古戰(zhàn)場。這6天,我曾在炎炎烈日下迷失方向,冒著大雨在泥濘的土路上跋涉,只身橫渡橫亙在眼前的大河,也曾在牛棚的干草堆上和一頭驢子共眠。”
侯仁之在80多歲時,還和師生一起去西北田野考察,與師生同吃同住。晚年,他和夫人更是堅持鍛煉,每天散步,在未名湖或燕南園,經(jīng)??梢砸姷剿麄兿喾龆械纳碛?。
四是性格豁達、樂觀開朗。侯仁之的朋友們認為,侯仁之性格很好,這對他的健康很有好處。生活中,他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安灰晕锵玻灰约罕?,榮辱不驚,凡事也不計較。
五是待人熱情,樂于助人。對所有來家拜訪的客人,特別是那些慕名遠道而來,登門求教的年輕人,他從不擺架子,都是熱情接待,從不拒絕。客人走時,他們夫婦都要將來客送到院門口,不論年紀大小,無不如此,讓人感動難忘。侯先生與同事和晚輩相處融洽,從不生氣。(柳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81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論郁致百病
下一篇: 五心煩熱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