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風池穴,曲池穴,涌泉穴,太沖穴,足三里穴,懸鐘穴,肝俞穴,
關鍵詞:強身健體降血壓
高血壓病是一種以舒張壓和(或)收縮壓增高為特點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往往伴有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等癥狀,還可導致心、腦、腎等發(fā)生病變。中醫(yī)認為此病是由情志抑郁、精神過度緊張或飲酒過度、嗜食肥甘厚味等引起的。在相應穴位艾灸可調(diào)理全身陽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療法】:
方法一:艾條溫和炙
選擇風池、曲池、太沖、涌泉等穴進行施灸。先灸頭部穴位再灸四肢穴位。每灸一個穴位前要讓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以免體位不舒服難以長時間保持。點燃艾條的一端,對準穴位皮膚,與皮膚之間的距離保持2?3厘米,以皮膚溫熱但無灼痛感為宜。每穴灸10分鐘,以 皮膚出現(xiàn)紅暈為度。每曰灸1次。灸風池時最好在穴位上墊一姜片, 防止艾灰掉落,引燃頭發(fā)。
方法二:無瘢痕灸
1、選擇太沖、足三里、風池、涌泉、懸鐘、曲池、肝俞等穴位進行施灸。采取先頭部后四肢,先上部后下部的原則。每對一個穴位施灸前,讓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以方便操作。 在穴位皮膚上涂上一層凡士林,以粘牢艾炷,防止從皮膚上脫落。對風池穴進行艾炷灸時要剃去穴位處頭發(fā),以免點燃頭發(fā)。
2、把麥粒大的小艾炷放置在涂過凡士林的皮膚上,點燃艾炷,讓其燃燒。當艾炷燒近皮膚或患者有疼痛感時,用鑷子夾去未燃燒部分,換另一壯繼續(xù)施灸。每穴灸3?5壯。施灸后,穴位皮膚會出現(xiàn)紅暈,也有可能起皰,若起皰不要挑破,3?5天后可結(jié)痂脫落。這樣的治療隔曰1次,3次為一個療程。此種方法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有良好的效果。
專家叮囑:
高血壓病患者要注意飲食,少吃鹽以及含油脂較多的食物,避免食用含膽固醇過高的食物,如動物內(nèi)臟等。肥胖者要控制飲食,適當減輕體重,不吸煙喝酒。注意勞逸結(jié)合,適當進行有氧運動,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另外好心情也是降血壓的一劑良藥。
【小小飲食方】
芹菜粥:
原料:芹菜連根120克,粳米250克,鹽、味精各少許。
將芹菜洗凈,切成六分長的段,粳米淘芹菜、粳米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轉(zhuǎn)用文火燉至米爛粥成,再加少許鹽和味精,攪勻即成。
醋泡花生米:
原料:生花生米、醋各適量。
做法: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日后食用,每天早吃10?15粒,有降壓、止血及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aijiu/228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腰部塑形艾灸哪個部位圖解
下一篇: 慢性支氣管炎艾灸哪個部位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