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下脘穴,神闕穴,天樞穴,關元穴,足三里穴,
關鍵詞:補益脾胃清濕熱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痢疾桿菌引起的傳染病,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發(fā)冷、發(fā)熱、 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排黏液膿血樣大便。中毒型痢疾急性發(fā)作時,可出現(xiàn)高熱、 驚厥、昏迷等癥狀。菌痢常年散發(fā),夏秋多見,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在相關 穴位艾灸可清利濕熱、補益脾胃。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療法】
艾條溫和炙
取下脘、神闕、天樞、關元、足三里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順序施灸。讓患者取合適體位,施灸者點燃艾條的一端,手持艾條立于患者身體一側,將艾條對準穴位施灸,火頭與皮膚保持3?5厘米的距離,以局部皮膚有溫熱感但無灼痛感為宜。每穴灸5分鐘,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這樣的治療每曰一次,5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一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aijiu/228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燒心艾灸哪個部位圖解
下一篇: 膽石癥艾灸哪個部位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