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稱其為道了。因此古時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進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嶇;崇高的德好似峽谷;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怠惰;質樸而純真好像混沌未開。最潔白的東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道幽隱無聲,無名無狀。也只有道,它善于給予萬物并且輔助萬物。
上等的士,聽了道的理論,便立即勉勵研習,并毫不猶豫的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就是有了知,再有行,通過行的實踐活動,再獲取知識,加深對知識的了解與理解,以此循環(huán)往復。正如王陽明提出了知行合一,在知中行,在行中知。意思就是說:當知道這件事情是好的事情,就要去做和去行動,知道和行動的心要一致,要一心一意地去把它做好,不能有三心二意和半途而廢。歷史上的皇帝,并不是生來就是會做皇帝,有的是被動坐上皇帝位置的,坐在那個位置,慢慢學會了做皇帝?,F(xiàn)在的職場也是如此,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并不一定能夠使用到,也并不是掌握單一的技能就可以了,比如一個普通的技術人員,不懂銷售,不懂做CEO,也不是一輩子做不了CEO,如果給自己思維設限了,等于自己成長劃上了句號。
在學習與做事的時候,你的高度決定你的態(tài)度,你的態(tài)度影響你的高度。例如學習這件事情,老師天天給同學們講,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怎樣怎樣。有的同學態(tài)度認真,謹記在心,然后努力學習上進。有的同學,一只耳朵聽一只耳朵仍,覺得有道理,但并不怎么上心,可學可不學。還有的同學,對好好學習這類的話很反感,自己不學習,反過來還對好好學習的人大聲嘲笑,并給自己添加很多的歪理學說。做事情也一樣。無論生活還是工作,自身都要不斷提高認知水平,突破思維困局,使得自己越來越優(yōu)秀。因為真正的學習如同學道,都不是一蹴而就,有時候看不清未來,有時候覺得自己是倒退的,有時候前面看似平坦,實則充滿各種艱難險阻。但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有豐厚的經(jīng)歷積累,終有一天會從量變飛躍到質變,達到目的。得道之人大多都是低調的,所謂真人不露相,平淡中有神奇。他們就像山川河谷一樣,總是保持謙虛的心,不驕傲自滿,做了好事也不居功自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55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道德經(jīng)中大器晚成的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