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啟示:圣人揭示了“三道”的規(guī)律,一是天道,二是圣道,三是人道。
這“三道”的規(guī)律,也是整部《道德經(jīng)》所揭示的規(guī)律的核心:
“天道”:利而不害,故而能夠大利、普惠眾生。
“圣道”:依道而行,為而不爭,超越世俗,成就神圣。
“人道”:人道俗道,自私自利,得不償失,顧此失彼。
老子所揭示的這“三道”的規(guī)律,在人世間皆有相應(yīng)的展現(xiàn):
先說天道,先于人類而存在,自由自在,非人力所能改變,卻又決定和主宰著人類的生活。人類能改變宇宙的運行法則嗎?人能改變一年的四季輪換嗎?人能改變事物本身的規(guī)律嗎?人能改變別人嗎?在這樣一些問題上,非要與天道對抗的人,肯定是腦子出了問題。宇宙和四季這些純粹的客觀,也許人們不會動腦筋去改變,但對于自己主觀之外的人類客觀,也就是其他的人,我們不少的人總是想改變。但人類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人類唯一能夠改變的就是自己,只要改變了自己,世界就會隨之而變,也許這就是最神奇的天人感應(yīng)吧!
如果你具有很強烈的愿望和很強大的能力,你是不是總想改變別人?你的痛苦和無奈是不是多半來自于想改變別人的想法和做法?你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發(fā)生錯誤了嗎?若是不知,在錯誤的方向上努力,會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嗎?一個人過去的人生痛苦不都是來自于此嗎?
再說圣道,圣人是為而不爭的,也就是說,悟道的圣人,一切的作為都是依道而行的,他們借助外在的一切來修煉自己,管控住了自己個人的私欲,將自己的一切奉獻出來利于眾生,也不用與眾人去爭奪世俗的利益,因為圣人找到了更加偉大和高級的人生利益與使命。
在這一點上,沒有悟道人會出現(xiàn)五個錯誤:一是思考和行動完全是按照自己個人的想法,而不是外在客觀的規(guī)律,于是自己的行動往往與規(guī)律相沖突。二是看不清外在一切皆是自己修煉的載體和鏡子,因而失去了修正自己和提升自己的機會。三是無法管控自己個人的私欲,隨著年齡增長,能力的提升,成就的積累,往往讓自己的私欲又進一步放大,這也是很多人由成功轉(zhuǎn)向失敗的內(nèi)在動力機制。四是沒有智慧和勇氣將自己奉獻出來為眾人,因而失去了開啟自己智慧之門的機會,卻一直陷入與眾人俗利惡爭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五是一直在生存層面上運行著自己的人生,根本無法去觸摸自己生命的高級形態(tài),只是年齡在變老,心智卻一直停留在過去。用過去落后的,一直仰望著未來!也許,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此了!
至于人道,也就是俗道,就是在上面所說的違背天道和圣道的各種各樣的做法。
可以說,天道為我們確定了人類必須遵守的一種法則,圣道為我們開啟了在紅塵中為人處世的一種智慧,而人道則是在紅塵中的一部反面教材。對于在紅塵中修行悟道的人來說,若是能讀懂違反天道的這部人道反面教材,將從歷史到現(xiàn)實中的人道教訓(xùn)吸納到自己的生命智慧中,就能超越自己個人的知識、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這本身就是增進智慧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說來說去,老子用五千言的篇幅,引領(lǐng)我們?nèi)ビ^察人生要面對的三個世界,也可以叫做老子的“三個世界”的理論:
第一個世界,就是人道的世界,也就是每個人的主觀世界,一個沒有走上修行軌道,也沒有悟道的人的精神世界,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有理但無道的世界,這是我們一切苦惱、痛苦、挫折與失敗的根源。活在人道世界中的人們,實際上是活在自我的主觀世界中的,如同困在繭中的蝴蝶,看到的都是自我和黑暗。走不出自我的人,說的都是自言自語,做的都是自以為是。這種模式,若是一個人獨活的狀態(tài),倒也無妨,只是現(xiàn)實中沒有人可以獨活,要么與其他人發(fā)生接觸,要么與物質(zhì)或者能量的客觀世界發(fā)生聯(lián)系,到了這樣的時刻,一個人的自言自語,或者自以為是,就會顯得非??尚Γ?dāng)然也就沒有辦法進行真正的溝通和融通。想想看,我們與他人說話時,是在說對方的道理嗎?我們與物質(zhì)客觀世界進行聯(lián)系時,懂得與物質(zhì)世界的聯(lián)絡(luò)溝通方式嗎?由此可見,活在人道世界中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生的,他們所思所言所行的一切,就像一個患了自閉癥的人,就像一個目中無人而到處自言自語的人,就像一個忽視世界的一切,以為世界上只有自己一個人的人。這樣的畫面,是不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心靈有病的人呢?
第二個世界,也就是客觀世界,包括我們主觀之外的人和物,甚至也包括我們自己的主觀和生命。我們很多人都懂得一個基本的理念,那就是一切客觀事物都是有的自身規(guī)律的,這種客觀規(guī)律是不可違背的。人若是違背了客觀規(guī)律,就會受到客觀規(guī)律的懲罰。雖然懂得這樣一種理念,但在遭遇挫折、失敗或者痛苦時,卻很少有人回過頭來反思自己違背了什么樣的客觀規(guī)律。由此可見,人們知道客觀規(guī)律這樣一個詞匯,卻不懂得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客觀規(guī)律的一種呈現(xiàn),因此也就沒有辦法去順應(yīng)規(guī)律,甚至可能與規(guī)律相違背、相對抗,這不正是人們遭遇挫折、失敗與痛苦的原因嗎?人的主觀世界就在自己的頭腦中,就是自己過去的知識、經(jīng)驗、價值判斷和欲望,與無限的客觀世界和巨大無比的客觀規(guī)律的力量相比,人的這些想法是那樣的渺小和微不足道,這種主觀與客觀的力量對比,自然也就決定了最終的結(jié)局和勝負。因此,修行悟道,也就成了人類此生唯一的一條正確的道路。
第三個世界,就是圣道的世界,也是人間悟道者給我們眾生所展示的一條人生的光明大道。盡管老子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為我們描繪大道的形象,來幫助我們突破過去肉眼世界的景象,但還是顯得過于抽象,怎么辦呢?作為圣人的老子,當(dāng)然知道用抽象世界來對接人的肉眼世界是很困難的,于是就將大道這樣一個抽象的主題,放置在悟道生命的身上,也就是通過那些悟道的圣人,用他們的所思所言所行這樣一種和我們的經(jīng)驗比較接近,用我們的肉眼感官可以觀察的方式,來幫助我們理解無形大道的樣子。在人間,圣道的作為,如同搭在人道與天道之間的一座天橋,又如同人道的此岸和大道的彼岸中間這條河流中的一艘船,來幫助我們渡過河流到達彼岸,也就是修行悟道。由此可見,雖然老子在《道德經(jīng)》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可又很無奈的寫了五千言,但在《道德經(jīng)》經(jīng)文言辭的背后,是老子以道解道、以道傳道的智慧方式。
明白了老子的“三個世界”的理論,也就懂得了人間地獄和天堂的處所,也就知道了人間萬苦的根源,也就明白了人生的方向。
至于那些不相信大道,不相信圣人的俗人們,除了在自我主觀的狹窄空間里掙扎,還能做什么呢?
人人與道有緣,人人無法脫離大道,只有知道和不知道之分別。
希望聽完《道德經(jīng)》的朋友們,能夠認識大道,重新審視自己主觀違背大道的各種想法和做法,早日開啟自己生命的天道頻道,完成對自我的拯救與救贖,到了這樣的時刻,人入大道,大道入命,大道與你同在,這就是生命的圓滿。祝福大家,修行悟道,莫負此生。
也感謝大家,用這么長的時間與我一起學(xué)習(xí)老子的《道德經(jīng)》,給予我生命這么長時間的陪伴。若有修行大德發(fā)現(xiàn)我理解和踐行中的錯誤,也請不吝賜教,以免誤人。
人間萬事萬物皆是大道的呈現(xiàn),唯獨要時刻警惕自己主觀出來作亂,這就是我,一個修行者的信念,也是對一些朋友問我是否悟道的一種回答吧!我們都在道中,修行卻無止境!我之外的一切都是大道的教導(dǎo),只愿此生能讀懂這本打開的無字天書,如此將是三生有幸,別無它求!以此與眾位道友共勉,謝謝大家,謝謝老子!頂禮祖師,無量天尊!
講到這里,似乎道德經(jīng)八十一章就講完了。實際上,道德經(jīng)是講不完的,我講到今天,也只是我三十年來到今天的領(lǐng)悟,在這一過程中,我一次次地被教育:覺得自己明白了,很快又發(fā)現(xiàn)那不是徹底的明白。覺得自己懂了,可以進入生活的實際考試,卻又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把題解錯了。當(dāng)然,解了三十年,解對的時候越來越多了,看周圍修道的朋友也是在經(jīng)歷這樣的歷程。當(dāng)然,看那些還沒有學(xué)道修道的朋友,盡管智力很高,盡管經(jīng)驗豐富,盡管也曾經(jīng)歷滄桑,盡管在紅塵已經(jīng)身居高位,盡管在現(xiàn)實中因其所長而成為所謂的成功者,但因為沒有達到悟道的高度,還是會頻頻出錯??梢哉f,若是不認真修道悟道,大人物就會出大錯,小人物就會小錯連連。這樣的情景,就如同我自己二十年前的樣子,甚至有時我昨天也還如此。可見修道是一生不可中斷的程序,如同我們的呼吸,不能有片刻的中斷,因為學(xué)道修道悟道,是我們靈魂的呼吸。我也將學(xué)道一生,與有此志向的朋友們共同修行。
后續(xù)的我將會把道德經(jīng)的原文整體誦讀一遍,這也是應(yīng)一些朋友的請求所做。這倒不是因為我的誦讀有多專業(yè),而是我將誦讀當(dāng)成一篇樂章,在字里行間感受著道的韻律,如同音符的跳動。喜歡的朋友可以下載。
不少的朋友對我的講解給了十分有益的指教,在此鄭重的表示感謝。
也有些朋友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問題,既有關(guān)于原理理解方面的問題,也有實際運用老子思想的困惑,我將會匯總一下問題,把我的理解說出來跟大家交流。
學(xué)道,是人生的精神生活;悟道,是人生的精神大餐;得道,是人生的清明境界。
謝謝陪伴我的朋友們,我愿意一生與大家一起,共同學(xué)道修道悟道!
在大道面前,在大道之中,我們沒有人會離開,我會一直在這里,只要你來,總會相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68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齊善鴻講《道德經(jīng)》第八十一章:天道圣···
下一篇: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