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三教之道,圣道而已。儒曰至誠,釋曰真空,道曰金丹,要皆太虛一氣,貫乎天地人物之中者也。惟圣人獨探其源,造其極,與天地虛圓無二,是以成為圣人。能剛能柔,可圓可方,無形狀可擬,無聲臭可拘,所由神靈變化,其妙無窮,有不可得而窺測者。若皆自然天然,本來物事,處圣不增,處凡不減。即等而下之,鳥獸草木之微,亦莫不與圣人同此一氣、同此一理。試觀汪洋大海,水至難測者也,然而一海所涵,水也,一勺所容亦無非水,黿鼉(yuántuó)蛟龍所受以生成者此水,而魚鱉蝦蟹所賴以養(yǎng)育者亦無非此水。太虛之氣亦猶海水一般。天地、圣賢、人物,雖紛紜錯雜,萬有不齊,而其受氣成形之初,同此一氣。除此以外,別無生氣,亦別無生理,所爭者,姿稟之各殊耳。孟子曰,堯舜與人同;又曰,人之異于禽獸者幾希。誠確論也。
無如世風日下,民俗益偷;大道雖屬平常,而人多以詭怪離奇目之。所以儒益非儒,釋益非釋,道益非道矣。若不指出根源,抉破竅妙,恐大道愈晦而不彰,人心愈壞而難治——勢必至與鳥獸草木同群,而圣賢直等諸弁髦(biàn máo黑色布帽,喻棄置無用之物),大道益危如累卵,虛懸天壤,無人能任斯文之責矣。
恭逢盛世,天下乂(yì)安,適遇名山道友談玄說妙。予竊聽久之,實非空談者流,徒來口耳之用,因得與于其際。群尊予以師席,故日夜講論“道德”一經,以為修身立德之證,不覺連篇累牘。第其中瑕疵迭見,殊難質諸高明。然亦有與太上微意偶合處,不無小補于世。眾友請付剞劂(jī jué雕版刻印),公諸天下后世。予于此注,實多抱愧,不敢自欺欺人。無奈眾友念切,始諾其請。茲值刊刻肇始,予故弁數言于篇首,以敘此注之由來如此。
光緒十年孟冬月谷旦元吉黃裳自序

太上修身治世之道原是一貫,不分兩事。若不推開說明,只云修身即以治世,治世厥惟修身,如《大學》開口說“自明明德”一句便了,而“新民”一概不管,亦屬一偏之學,不足以見圣道之宏、體用兼賅、本末并進者也。蓋圣人之道,不外一敬而已。人果以敬存心應事,天下有何難治者哉?孔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自古圣賢,無有只修其身不應乎世者,觀天地即可知圣賢矣。夫天地以一元之氣自運,即以一元之氣育民,其間寒暑溫涼與夫風云雷雨,即天之行其政令以施生化之功,雖變幻無窮,而天只順其氣機之常。其在圣賢,以此敬自持,即以此敬及物,其間哀怒喜樂與夫禮樂刑政,即圣人順行其治道以定人物之情,雖風土不齊,而圣人只盡其在己之性,故曰:“風云雷雨,天所不能無,而不得謂風云雷雨之即天;哀怒喜樂,圣人不能無,而不得謂哀怒喜樂之即圣。天有真天體,圣有真圣心?!笨偨灾髦跃矗蝗翁煜率伦內f端紛紜來前,無一不得其當。
噫!大道不明久矣!論道者但曰虛靜無為,言治者但曰功業(yè)彪炳,天德王道分而為二,此三代下所以難索解人也。太上所說修身治世不分兩事,不是板執(zhí)修己、全不理治民事,亦不是理治民事、不從內修己來。識得此旨,以修諸己者即以治諸人,則內無損于己,外無損于人,即《中庸》云“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內外之道也?!碧帪槭ス?,出為王道,誰謂老子之學寂滅無為也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5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沒有了!
下一篇:
黃元吉《道德經講義》第一章眾妙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