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 道德經(jīng)注解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五十九章

      德玄 2024-10-30 10:03:06

      圖片


      原文  長生久視


      治人事天莫如嗇。夫惟嗇,是謂早服。

      早服

      ,謂之重積德

      重積德則無不克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莫知其極
      ,可以有國。

      有國之母

      ,可以長久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治人之道

      ,即事天之道,天人固一氣也
      故治人所以事天
      ,事天不外治人。莫謂天道甚遠
      ,即寓于人道至邇之中
      不知天道,且觀人心
      能盡人事
      ,即合天道。雖一高一卑
      ,迥相懸絕
      ,惟在于安民為主,民治定則天心一矣


      其要在于重農(nóng)務本

      ,教民稼穡為先。夫以民為邦本
      ,食為民天
      嗇事既治,則衣食有出
      ,身家無虞。孟子所謂樹藝五谷
      ,五谷熟而民人育


      又曰:“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是知為人上者,以嗇為急圖
      ,而民得以樂業(yè)安居
      、養(yǎng)生送死。早有以服民心于不睹不聞之際
      ,而欣然向往
      ,如享太牢之榮
      ,是不言修德而德自修,不言尚德而德自尚


      且耕三余一

      ,耕九余三,多黍多秭
      ,為酒為醴
      ,以畀祖妣,以治百禮
      ,其德又積與積之重
      ,不謂此而誰謂耶?如此重開有道之天
      ,大被無窮之澤
      ,自然兼弱攻昧,取亂侮亡
      ,而無往不克矣


      即所向披靡,無敢交鋒

      ,非特接壤鄰封
      ,云靊慰望,即彼殊方異域
      ,亦時雨交歡
      若此東被西漸,北達南通
      ,聲教四訖
      ,伊于胡底,夫誰知其極也哉
      既無其極
      ,立見帝道遐昌,皇圖鞏固
      ,而得有其國也


      《漢書》云:“黃河如帶,泰山如礪

      國以永寧
      ,愛及苗裔。
      ”夫固有不爽者
      人既撫有一國
      ,即有得國之由,其由維何?
      國之母氣也
      若無母氣
      ,焉能得國?
      此根本之地
      ,人所宜急講者
      未有其國,必須尋母
      ,既有其國
      ,尤當戀母。國之有母
      ,猶樹之有根
      ,水之有源,可以長久而不息
      此治世之道
      ,通乎治身。



      學道人能守中抱一

      ,凝息調(diào)神
      ,始以汞子求鉛母,繼以鉛母養(yǎng)汞子
      ,終則鉛汞相投
      ,子母混合,復還本來
      ,返歸太樸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如此則凡也而圣
      ,人也而天矣。
      治身之道
      ,又豈異治世哉


      此治人事天,即盡人事以合天道

      以“天人本一氣
      ,彼此感而通。
      陽自空中來
      ,抱我主人翁”,非易易事也
      其道不外虛無
      ,其功同乎稼穡。
      始而存養(yǎng)省察,繼而以性攝情
      ,迨水火混融
      ,坎離和合,先天氣動
      ,運轉(zhuǎn)周天
      ,所謂“乾坤交媾罷,一點落黃庭”是


      此取坎中之潢

      ,填離中之虛,即命基鞏固
      ,人仙之功之矣
      此猶治嗇者開田辟土,載芟載柞
      ,然后可得而耕之,以樹藝乎五谷也
      由是再將離中陰精
      ,下入于坎戶之中,將坎中陽氣
      ,合離中陰精
      ,配成一家,種于丹田而為藥


      所謂彼家無而我自有之

      ,彼家虛而由我實之。直待此中真鉛發(fā)生
      ,即以陽鉛制陰汞
      ,汞性之好飛者不飛矣;
      又以陰鉛養(yǎng)陽鉛
      ,鉛情之好沉者不沉矣



      《悟真》云:“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銀

      ”待至鉛金飛浮
      ,如明窗中射日之塵,片片飛揚而去
      ,將坎府外之余陽化盡
      ,收入離宮,又將離己陰汞
      、私識一并消化
      ,復還純陽至寶之丹
      ,可以升漢沖霄,飛靈走圣
      ,即神胎成
      、仙嬰就矣。


      雖然

      ,其功豈易及者
      始須持志養(yǎng)氣,如農(nóng)者之耕耘
      ,不無辛苦
      終則神閑氣定。內(nèi)而一理渾然
      ,外而隨時處中
      ,非偶一為之,即與大道適
      由其修性煉命
      ,早有以賓服后起之緣,而萬累齊絕
      ,一絲不存
      ,盡人道以合天德也,匪伊朝夕矣


      猶國家然,保赤誠求

      ,深仁厚德
      ,入于民心
      ,淪肌夾髓
      ,其德之積
      ,積之重也
      ,豈有涯哉?自是欲無不除
      ,己無不克
      ,天懷淡定,步五安詳



      無論處變處常

      ,自有素位而行,無入而不自得之慨
      若此者以之煉性而性盡
      ,以之修命而命立矣
      沖漠無朕之中
      ,萬象森然畢具,真有莫知其底極者焉
      太上所謂“內(nèi)觀其心
      ,心無其心。外觀其身
      ,身無其身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空無所空
      ,無無亦無”——能悟之者,可傳圣道
      此即外其身而身存——身猶國也


      即如王者無為而治,可以正南面而有國有天下

      亦猶陰精在己
      ,雜于父精母血之中者已久,非得先天陽氣
      ,不能自生自長
      蓋后天陰精,原從先天生來
      ,但陰精難固
      ,情欲易搖,非得天地外來靈陽之氣
      ,必不能結(jié)而成丹
      ,長生不死。故曰:“有國之母
      ,可以長久
      ”惟圣人以真陰真陽,二氣合為一氣
      ,煅出黍米一珠
      ,號曰金丹、曰真鉛
      、曰白虎首經(jīng)
      ,要無非先天一氣而已。從色身中千燒萬煉
      ,千磨萬洗
      ,漸采漸凝
      ,時烹時煉,而金丹乃成
      ,英英有象
      ,所謂人盜天地之氣以為丹母者是。是即深根蒂固
      ,長生久視之道



      夫以天地靈陽,合一己真氣

      ,結(jié)成圣胎
      ,即古仙云“先天一陽初動,運一點己汞以迎之”
      于是內(nèi)觸外激而有象
      ,外觸內(nèi)感而有靈,如磁吸鐵
      ,自然吻合
      即汞子造水府而求鉛母,既得其母
      ,復依其子
      母和諧,團結(jié)中宮
      ,而大丹成
      ,神仙證矣。


      夫煉丹始終本末

      ,太上已曾道盡
      ,學者細心體會,跡象雖相似
      ,而精粗大有分別
      然未到其時不能知,非得真師指授
      ,亦無由明
      此須天緣地緣人緣,三緣湊合
      ,始可入室行工


      后之學者,第一以積誠修德

      ,虛己求師
      ,庶可結(jié)三緣而入室,切勿一得自喜
      ,即無向上之志
      務要矢志投誠
      ,一力前進,迤邐做去可也
      惟下手之初
      ,無縫可入,無隙可乘
      ,不啻咀嚼蠟丸
      ,淡泊無味。


      朱子云:“為學須猛奮

      ,體認耐煩辛。”苦做一晌
      ,久之苦盡甘來
      ,悶極樂生,道進而心有得矣
      當此理欲雜乘
      ,天人交戰(zhàn),最難措手
      其進其退
      ,就在此關。此關若攻得破
      ,孔子所謂宗廟之美
      ,百官之富,賞玩之不置矣
      切不可萎靡不振
      ,自家精神放弱,則終身不得其門而入焉
      尤要虛其心
      ,大其志,鼓其神
      ,立德立功
      ,修性修命。


      須知是天地間第一大事

      ,非有大力量不能成
      昔有聯(lián)云:“撐起鐵肩擔道義,放開竦手做文章
      ”噫
      世間一材一藝,小小科名之取
      ,猶要辛苦耐煩
      ,做幾件大功德
      ,用滿腹真精神,始可為神天默佑
      ,用觀厥成
      ,何況道也者,天大一件事乎


      所以佛說

      ,我為大事因緣下界,吾亦爾爾
      學者既遇真師
      ,須以真心誠意,體認吾言
      ,始可算人間大大丈夫也

      R-C (2).jpg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6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
      、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雖有甲兵
      ,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
      ,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重復
      。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不遷
      。雖有甲兵,無所陳
      2024-12-20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div   id=
      、八十一" onerror="nofind(this)" >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
      ,猶兮若畏四鄰
      ,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
      ,敦兮其若樸
      ,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 孰能濁以澄
      ?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
      ?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
      ,故能敝而新成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
      ,將恐裂
      ;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
      、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
      ?故至譽無譽
      2024-12-23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故從事于道者
      ,同于道;德者
      ,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
      ,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
      ,德亦樂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希言自然。希
      ,少也
      。多言數(shù)窮,少言合道
      ,故曰自然
      。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
      ,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忘
      ;下士聞道
      ,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
      ,進道若退
      ,夷道若颣,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質(zhì)直者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钡离[無名
      ,夫惟道,善貸且成
      。 天地未有之先
      ,原是虛虛無無,鴻
      2024-11-14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