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動之死地十亦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避甲兵。兕無所投其角?;o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此章外其身形。求身外之真身。故無生亦無死。
凡有生必死。生者死之門。死者生之戶。出有心之生。入無心之死。生之徒十有三矣。生生者。生一氣之真。死死者。死通靈之心。忘其生。即忘其死。不待穿鑿。而歸自然。十之中有三矣。三三之?dāng)?shù)。老陽之體。去九而歸于一。純陽之體矣。此句太上破九轉(zhuǎn)之說。九轉(zhuǎn)還丹。是耶。非耶。世人以訛傳訛。作為九轉(zhuǎn)。非九轉(zhuǎn)也。九者。陽也。金也。陽金之?dāng)?shù)。返而歸一。為之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人入于作為。求術(shù)以長生。豈止避了九數(shù)。而妄作九轉(zhuǎn)之行功。不能歸一。而返閉陽金。則有落地矣。凡有落地。傷生取死之道也。
夫何故。生生之厚。求生之心切。反有死矣。民者。氣也。氣生則生。氣動則地見。氣見陽金生。金生而動。動則九數(shù)。純純而返一。不厚生而生金矣。如是之五榖。五味。藥物。方術(shù)等。皆生生也。外此則不生。殊不知反害也。
蓋聞善養(yǎng)生者。忘其生。亦忘其死。俱從無心無意中而長生。有心則鉛耗。有意則汞竭。鉛耗汞竭。則死矣。何故。因作為而求生。豈知反死也。善攝生者。
陸行不遇兕虎。陸乃命也。忘其命。真龍真虎見。作為之兕虎則不遇。因其無心也。軍者。性也。入于性。則不避兵戈。兵戈。刀圭也。已土。戊土。性定真心見。二土自然歸中。何待作為。因其忘身也。身心忘。天地自然交泰。不惟兕無所以投其角?;o所以措其爪。兵無所以容其刃。因其忘我忘形。凝神定性。氣和而得命。清天靜地之謂也。返于虛歸于空。神靈氣息。惟有存性。兕虎兵戈。安能得害。夫何故。以其無死地。蓋其不入于術(shù)而常虛也。有術(shù)者必死。無術(shù)者必生。修道者??尚行g(shù)耶。(兕sì古書上所說的雌犀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7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呂祖《道德經(jīng)》釋義第四十九章
下一篇: 呂祖《道德經(jīng)》釋義第五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