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之不見章第十四
視之不見名曰夷,
目主視,視以辮物,夷則平而無辮,非視所及,故名曰夷。太易未見,氣是已。
聽之不聞名曰希,
耳主聽,聽以察物,希則概而有間,非聽所聞,故名曰希,大音希聲是已o
傳之不得名曰微。
微乎微乎,至於無形,孰得而搏之?大象無形是已。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太易未判,孰分高下?大音希聲,孰辮清濁?大象無形,孰為巨細?目無所用其明,耳無所施其聰,形無所竭其力,道之全體於是乎在。窮之不可究,探之不可得也。氣形質(zhì)具而未相離,故混而為一。雖然,既已為一矣,且得無言乎?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形而上者,陰陽不測,幽而難知,茲謂至神,故不皦。繳,言明也。形而下者,一陰一陽,辮而有數(shù),茲謂至道,故不昧。昧,言幽也?!兑住吩唬荷穸髦?,存乎其人。
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道之體,若晝夜之有經(jīng),而莫測其幽明之故,豈貌像聲色,可得而形容乎?
故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恍兮惚,其中有物,惚兮恍,其中有象。猶如太虛含蓄萬象,而不睹其端倪。猶如一性靈智自若,而莫究其運用,謂之有而非有,謂之無而非無。若日月之去人遠矣,以鑒燧求焉,而水火自至。水火果何在哉?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亦猶是也。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其始無首,其卒無尾,故迎之隨之,有不得而見焉。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一陰一陽之謂道,師天而無地者,或蔽於道之動而憑其強陽。師陰而無陽者,或溺於道之靜而止於枯槁。為我者廢仁,為人者廢義,豈古之道哉?古之道不可致詰而非有,是謂恍惚而非無。執(zhí)之以御世,則變通以盡利,鼓舞以盡神,而無不可者,道之大常,無易於此,所謂自古以固存者歟?故曰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9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jīng)十三
下一篇: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jīng)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