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章第十三》
1 寵辱若驚,
2 明皇曰:操之則栗,拾之則悲,未忘寵辱,故皆驚也。○河曰:身寵亦驚,身辱亦驚?!痣勗唬盒臉s于見寵,則辱孰甚焉。
3 貴大患若身。
4 明皇曰:身為息本,故矜責(zé)其身,即如貴大患矣。此合云貴身如貴大患,而乃云貴大患如身者,欲明起心貴身,即是大息。有貴即身是大息,故云貴大息如身若此也。此上兩句正標(biāo)。○河曰:貴,畏也。若,至也。畏大患至身,故皆驚?!痣勗唬河匈F而累其心,則其患大矣。如人有身,動輒自累。
5 何謂寵辱?
6 河曰:問何為寵,何為辱。寵者尊榮,辱者恥辱。及身還自問者,以曉人也。○雱曰:一本此有若驚二字,非也。若日寵乃世之所榮,何以為辱乎?設(shè)問以發(fā)下文。
7 寵為下。
8 明皇曰:前標(biāo)寵辱如驚,恐人不了,故問何謂寵辱?夫得寵驕盈,無不生禍,是知寵為辱本,故答云寵為下。○河曰:辱為下賤?!鹦阍唬菏軐櫽谌耍瑒t為下之道。趙孟能賤之者,寵于人者也。凡生莫不有真君,足以高天下,莫不有真宰,足以制萬物,而愚者失其良貴,逐物求榮,與奪之權(quán),在人之乎。而吾之憂喜,系于得失,豈不早且惑乎。驚生于有愛而畏奪,故有寵之累如驚也。彼三仕三已,而無喜慍之色者,固驚乎。謂誰受寵而不自榮,則居寵而非辱矣。
9 得之若驚,
10 河曰:得寵榮驚者,處高位如臨危也,貴不敢驕,不敢奢。
11 失之若驚,
12 河曰:失者,失寵處辱也。驚者,恐禍重來也。
13 是謂寵辱若驚。
14 明皇曰:寵辱循環(huán),寵為辱本。凡情惑滯,雖辱而不驚寵,故圣人戒云:汝之得寵,當(dāng)如汝得辱而驚,則汝之失寵得辱,亦如吾戒,汝得寵而驚懼也。故結(jié)云是謂寵辱若驚。○弼曰:寵必有辱,榮必有患,驚辱等榮,患同也。為下得寵辱榮患若驚,則不足以亂天下也。○雯曰:為其得失之際,有若驚之心,是以辱也。
15 何謂貴大患若身?
16 明皇曰:恐人不曉即身是息本,故問之。○河曰:復(fù)還自門,何故畏人若身?!疱鲈唬捍蠡?,榮寵之屬也。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謂之大患也。人迷之于榮寵,返之于身,故日大患若身也?!鹦阍唬嘿F者在物之上而有國家,有之而不能忘,則為患大矣。譬人有身,珍而累之,則寒暑疾痛,萬緒皆作,豈非大患乎。市南子曰:堯非有人,非見有于人者也。貴者有人,寵者見有于人,唯圣人能免此二者。
17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18 明皇曰:身相虛幻,本無真實,為患本者,以吾執(zhí)有其身,痛癢寒溫,故為身患。○河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憂其勤勞,念其饑寒,觸情從欲,則遇禍患也。○弼曰:由有其身也。
19 及吾無身,
20 弼曰:歸之自然也。
21 吾有何患?
22 明皇曰:能知天地委和,皆非我有,離形去智,了身非身,同于大通,夫有何患?○河曰:使吾無有身體,得道自然,輕舉升云,出入無問,與道通神,當(dāng)有何息?!痣勗唬喝f物與我為一,則與道玄同,而萬變皆忘,吉兇息矣。而愚者不能自解,恃形為己,故形之所遭,觸途生息。老子先明寵貴之累,而寵貴之累,皆綠有身而生,故因譬貴之若身,遂及無身之妙。《莊子》曰:忘其所不忘,而不忘其所忘,是之謂誠忘,亦明此義。而孔子毋我理與是同,學(xué)期于此而已。然所謂無者,豈棄而去之乎,但有之而未嘗有,則不累矣。且崇高莫大乎富貴,誠能有之以無有,則圣人所為濟世也,亦何息之有。其于寵也,亦若斯而已矣。
23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24 河曰:言人君貴其身而賤人,欲為天下主者,則可以立,不可以久也。○弼曰:無物以易其身,故曰貴也,此乃可以托天下也。
25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26 明皇曰:此章首標(biāo)寵辱之戒,后以托寄結(jié)成者,夫?qū)櫲枞趔@,未忘審辱貴愛。以為未忘貴愛,故以辱校寵,則辱不如寵。以貴方愛,則貴不如愛。驚寵辱者,尚有寵辱介懷,存貴愛者,未為兼忘天下。故初則使驚寵如辱,后欲令寵辱俱忘,假寄托之近名,辮兼忘之極致。忘寵辱則無所復(fù)驚,忘身則無為患本,忘天下則無寄托之近名。○河曰:言人君能愛其身,非為己也,乃欲為萬民之父母。以此得為天下主者,乃可以托其身于萬民之上,長無咎也?!疱鲈唬簾o物可以損其身,故曰愛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不以寵辱榮息損易其身,然后乃可以天下傳之也?!痣勗唬菏ト藷o身,故土直足以堯舜,有身而為之,則累矣。茍未及乎無身,則唯尊生重本,不以物易己者,如可以寄托天下。貴者不辱其身,愛者不危其身。子州支父、王子搜之徒是也。若此二人者,豈榮其寵,累其貴乎。一本作可以托天下矣,可以寄天下矣,此王弼取《南華》為定。非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66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彭耜《道德真經(jīng)集注》十二
下一篇: 彭耜《道德真經(jīng)集注》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