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1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2 明皇曰:將欲明道立名之由,故云有物。言有物混然而成,含孕一切,尋其生化,乃在天地之先生。○河曰:謂道無形混然而成,萬物乃在天地之前?!疱鲈唬夯烊徊豢傻枚f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誰之子,故先天地生。○雱曰:道之中體,混然而成,其視天地,亦由一物耳。而此特云先天地者,老氏將斂天下之散亂迷錯,而復(fù)之性本,故且舉混成而已。蓋由萬殊而觀,則此為道之全。而由道本以觀,則雖混成者,猶散殊也。目之為物,則明更有物物之妙耳。
3 寂兮寥兮,
4 雱曰:混成無象。
5 獨立而不改,
6 河曰:寂者無音聲,寥者空無形。獨立者,無匹雙。不改者,君子常。○弼曰:寂寥,無形體也。無物之匹,故曰獨立也。返化終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痣勗唬夯斐芍w,常而不易。
7 周行而不殆,
8 河日:道通行地,無所不入,在陽不然,記陰不竊,無不貫穿,不危殆。○雱曰:混成之用也。萬物由我以生死,我常制其命,孰能危之。
9 可以為天下母。
10 明皇曰:有物之體,寂寥虛靜,妙本湛然常寂,故獨立而不改。應(yīng)用遍于群有,故周行而不危殆。而萬物資以生成,被其茂養(yǎng)之德,故可以為天下母。○河曰:道育養(yǎng)萬物精氣,如母之養(yǎng)子?!疱鲈唬褐苄袩o所不至而免殆,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為天地母也。
11 吾不知其名,
12 弼曰:名以定形,混成無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字之曰道,河曰:我不見道之形容,不知當何以名之,見萬物皆從道所生,故字之曰道也。○弼曰:夫名以定形,字以稱可,言道取于無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稱最大也。
13 強之名曰大。
14 明皇曰:吾見有物生成,隱無名氏,故以道生表其德,字之日道,以包含目其道,而名日大。○河曰:不知其名,強日大者,高而無上,羅而無外,無不包容,故曰大也?!疱鲈唬何崴宰种盏勒?,取其可言之稱最大也。責(zé)其字定之所由,則系于大。大有系則必有分,有分則失其極矣,故曰強為之名日大?!鹦阍唬旱榔┤f物則無乎不周,可謂大矣,雖然,大名既立,全體已虧。
15 大曰逝,
16 河曰:其為大,非若天常在上,非若地常在下,乃復(fù)逝去,無常處所也。○弼曰:逝,行也。不守一,大體而已,周行無所不至,故曰逝也。○雱曰:大則有用,逝者周行櫻物,功用著矣。
17 逝日遠,
18 河曰:言遠者窮乎無窮,布氣天地,無所不通也。○雱曰:道之為用,無所不極,可謂遠矣,而去本亦遠矣,此謂混成而已,若道之至,則非遠非近也。
19 遠曰反。
20 明皇曰:妙用無方,強名不得,故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則遠不及矣。若能了悟,則反在于身心而證之矣。○河曰:言其遠不越絕,乃復(fù)在人身也?!疱鲈唬哼h,極也。周無所不窮極,不偏于一所,故曰遠也。不隨于所適,其志獨立,故曰返也。○秀曰:有為有形,復(fù)歸于無事無物,往來不窮,終則有始也。
21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22 明皇曰:因其所大而明之,得一者天地王也。天大能覆,地大能載,王大能法地則天行道,故云亦大。○河曰:道大者,包羅諸天地,無所不容也。天大者,無所不蓋也。地大者,無所不載也。王大者,無所不制也?!疱鲈唬禾斓刂?,人為貴,而王是人之主也。雖不職大,亦復(fù)為大,與三匹,故曰王亦大也。○雱曰:天地能體道,故皆大。王者在帝皇之下,人道之至處,凡老氏之說言道之中體,未盡絕際,姑盡性而已。王以歸往為名,能盡人之性,則人歸之矣,猶百谷之宗江海也,盡性則體道,故示大。
23 域中有四大。
24 弼曰:四大,道、天、地、王也。凡物有稱有名,則非其極也。言道則有所由,有所由然后謂之為道,然則是道稱中之大也,不若無自之大也,無稱不可得而名曰域也。道天地王,皆在乎無稱之內(nèi),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雱曰:道之中體,因物而名,故未離域中。
25 而王處一焉。
26 明皇曰:王者,人靈之主,萬物系其興亡,將欲申其鑒戒,故云而王居其一,欲警王令有所法,謂下文也。○河日:八極之內(nèi)有四大,王居一也?!疱鋈眨禾幦酥髦笠病!痣勗唬阂槐驹仆蹙悠湟谎?。
27 人法地,
28 河曰:人當法地安靜和柔也。種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勞而不怨也,有功而不置也。○雱曰:言王舉人之盡性者,此復(fù)言人者,明王德止于人事,人性自具王德也。
29 地法天,
30 河曰:天湛泊不動,施而不求報,生長萬物,無所收取。
31 天法道,
32 河曰:道清靜不言,陰行精氣,萬物自成也。
33 道法自然。
34 明皇曰:人謂王也,為王者先當法地安靜。既爾又當法天,運用生成。既生成已,又當法道,清靜無為,令物自化。人君能爾者,即令道法自然之性。○河曰:道長生自然無所法也?!疱鲈唬悍ㄖ^法則也,人不違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違天,乃得全載,法天也。天不違道,乃能全覆,法道也。道不違自然,方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于自然無所違也。自然者,無稱之言,窮極之辭也。用智不及無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無形,有儀不如無儀,故道相法也。道法自然,天故資焉。天法于道,地故則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所以為主其一者主也?!痣勗唬鹤匀辉诖说乐?,而猶非道之極致,假物而言,則此四者如以次相法而至論,則四者各不知其所始,非有先后?!?a href="/ddjy_100/224.html">莊子》曰:季真之莫為,接子之或,使在物一曲。佛氏曰:非因非綠,亦非自然。自然者,在有物之上,而出非物之下,此說在莊佛之下,而老氏不為未圣者教,適其時而言,不悖理故也,使學(xué)者止于自然。以為定論,則失理遠矣,不可不察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66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彭耜《道德真經(jīng)集注》二十四
下一篇: 彭耜《道德真經(jīng)集注》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