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若存若若亡,猶言可有可無,道本中庸,下士所忽而上士所重也。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直若渝。
建言,古之立言者;若昧,暗然而日彰;若退,斂擁而自下;夷,平也,易也,詩曰:有夷之行;若類,混俗和光;若辱,含垢納污,本廣德也。而若不足,本建德也;而若偷,安澡歷在神明,不務外以求知也;質,直忠信也;若渝,變化不拘。此引建言以明有道之象,如此所以非中下之士所能知也。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夫惟道,善貸且成。
此六句又推廣上文之意,而勉人以勤道也。物之方者皆有隅,大方隨時處中而無圭角也。大器不甘小就,故晚成。希,歇寂也。大音、大象以未發(fā)之中言,參諸物情,稽諸道體,隱微不可見者,實充周不可窮,隱于無名,本無可名也。善貸給萬物而不匱也,且成化功成也。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自虛無生一氣,又從一氣產(chǎn)陰陽,三元剖而萬物生,一本之所以萬殊也。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惟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人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沖氣,沖虛無朕之氣,即上文所謂一也。和,調暢之意。王公貴謙下,體沖和以宜民也。損益無常,要歸于沖和,為尚人之所以教人者。太上自言,人亦猶人,惟不失沖和為難耳。強梁與沖和相戾,故兇。教父,言教人必以此為先,太上以忍辱慈悲為教,故其言如此。此孔子系易于《謙》卦,三致意焉,而金人欹器之類,示訓諄諄,其不以此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69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