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傷其手矣。
生殺大權不可取代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a href="/ddjy_100/44.html">老子說一般人并不怕死,以做生意的人來講,中國老古話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做?!敝灰绣X賺他敢冒險,不怕殺頭;如果不賺錢要賠本,絕對沒人會干的。為什么會如此?因為“民不畏死”之故,人并不是真正的怕死,所以“奈何以死懼之”。從老子這句話看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都是以死來威脅,作為統(tǒng)治的方法,這是最笨的事情?,F(xiàn)在有些集權統(tǒng)治的國家也是走這個路線,殺了那么多人,而人民真的怕了嗎?沒有。人們會怨恨反抗,就是基于這個威脅,所以說沒有用,因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奔偈拐f人的心里真怕死的話,當局就可以用殺來威嚇,天下豈不是就可以得到太平了嗎?但是,根據(jù)歷史的法則,越殺越不太平,越以殺統(tǒng)治越造成社會的不安和憤怒。孟子也曾說過“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就是統(tǒng)一,政治的王道思想,不是理想主義,而是非?,F(xiàn)實;真正的仁慈,就是最高的手段,也是最高的成功。不過,如果把仁慈視做手段運用,那就犯了錯誤,也就不會成功。這是老子說的道理。
“常有司殺者殺”,人們常以殺去威脅人,以為權威可以控制一切,這是絕對錯誤的。但是,無地間有一個真權威,宗教家把它塑造成一個神,一個魔鬼,或者一個上帝、菩薩,這些都是形象而已。任何的宗教都是反對偶像崇拜的,佛教也不例外。但是,為什么我們也禮佛呢?我們也知道那是偶像啊!禮佛是因為他使自己生起真正的恭敬心,這不是偶像不偶像的問題。如果認為拜了這個偶像就得福根,那才是錯誤,那是不懂宗教;任何一種真正的宗教都是不拜偶像的。偶像代表的是真心,是誠敬的精神,所以偶像并不錯。
在哲學上的道理來說,宇宙間真正的賞罰就是“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天地生萬物,同時也殺萬物,因為結(jié)束你的時候正是愛護你。秋天到了,萬物必定凋零,今年的草木凋零了,明年的草木生長得更茂盛。不經(jīng)過這一殺,就沒有下一次的生,所以生殺之間或利害之間,的確很難評斷。人的生死之間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老子提出來“?!保鞘且粋€永恒無形的存在,這個“常有司殺者”,等于管理生殺的權柄?!八練⒄邭ⅰ?,只有它有能力、有道德、有理,可以殺。
“夫代司殺者殺,是為代大匠斫”,但是我們?nèi)巳绻娲@個決殺權,那就是代。這一句話很容易解釋,張獻忠的“七殺碑”有他的殺人哲學,他說:“大生萬物以養(yǎng)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一連七個“殺”字。人活在世界上,哪一樣事情對得起天地呢?這是他“殺”的哲學??上埆I總沒有讀過《老子》,“代司殺者殺”,張獻忠說他是替天行道才殺,就是所謂“代大匠斫”。
假使他是替天行道,就是代“大匠”去殺的。可是上天真正的鄶子手,它有好生之德,也有好殺之能,這是一個形而上不可知的力量。像張獻忠這樣自認替天行道,根本是錯誤的,因為老子說:“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你代天去殺,很少有自己不受傷的。試看張獻忠的歷史就知道了,哲學理論雖然沒有錯,可是你不能代表上天行道,因為這個職權并不屬于你。這是宗教哲學最高的道理,也是中國政治最高的哲學,只有仁慈、仁愛,所以決不可以代殺,殺是另外一個道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2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南懷瑾《老子他說》第七十三章(2)
下一篇: 南懷瑾《老子他說》第七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