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strong>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圣人縱心所欲不逾矩,非有意於德而德自足。其下知德之貴,勉強以求不失,蓋僅自完耳,而何德之有?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無為而有以為之,則猶有為也。唯無為而無以為之者,可謂無為矣。其下非為不成,然猶有以為之,非徒作而無衛(wèi)者也。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仁義皆不免於為之矣,其所以異者,仁以無以為為勝,義以有以為為功耳。德有上下,而仁義有上無下,何也?下德在仁義之間,而仁義之下者,不足復言故也。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自德以降而至於禮,圣人之所以齊民者,極矣。故為之而不應,則至於攘臂而強之;強之而又不應,於是刑罰興而甲兵起,則徒作而無衍矣。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1,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忠信而無禮,則忠信不見,禮立而忠信之美發(fā)越於外。君臣父子之間,夫婦朋友之際,其外桌然,而其中無余矣。故順之則治,違之則亂,治亂之相去,其間不能以發(fā),故日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圣人玄覽萬物,是非得失,畢陳於前,如鑒之照形,無所不見,而孰為前后?世人視止於目,聽止於耳,思止於心,冥行於萬物之間,役智以求識,而偶有見焉,雖自以為明,而不知至愚之自是始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世之鄙夫,樂其有得於下而忘其上,故喜薄而遺厚,采華而棄實,非大丈夫,孰能去彼取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3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蘇轍《道德真經(jīng)注》三十七
下一篇: 蘇轍《道德真經(jīng)注》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