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xué)文化 >> 道德經(jīng)注解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七、八章

      德玄 2024-12-29 20:41:33

       天長地久章第七

         天地綿長理甚微

      ,自除矜伐是玄機(jī)

      《道經(jīng)》注云:天地生物

      ,德用甚多
      ,而能長久者
      ,以其資察於道
      ,不自矜其生成之功也

        外身卻得遐齡固,后己翻成眾善歸

      《道經(jīng)》注云:先人而后己

      。又云:外身則心忘,澹泊故身存

        蠖屈沉泥韜遠(yuǎn)勢

      ,玉藏深岫秘通輝

              若能宗尚無私化,莫遣行心與道違

      《道經(jīng)》注云:圣人無私

      ,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也

      025.jpg

                        上養(yǎng)若水章第八

                       上善無如水性柔

      《道經(jīng)》云:上善若水。


      難將夷餓礙清流

      。偶穿積靄離幽壑
      豈為垂楊向御溝。利濟(jì)既能均萬物
      環(huán)回終不滯孤舟

      《道經(jīng)》云:水善利萬物。

        方圓用智修行處

      ,全勝秦皇駕海求

      《道經(jīng)》 注云:於事善能因任

      ,亦如水之性
      ,方圓隨器,不滯於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9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六章" rel="prev">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五、六章

      下一篇:

      、十章" rel="prev"> 宋 鸞 《道德篇章玄頌》九
      、十章

      相關(guān)文章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
      ,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
      ,沒身不殆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fù)。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shí)
      。夫唯不可識(shí),故強(qiáng)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
      ,猶兮若畏四鄰
      ,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
      ,敦兮其若樸
      ,曠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
      ?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動(dòng)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古之善為士者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
      ,將恐裂
      ;地?zé)o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
      、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
      ?故至譽(yù)無譽(yù)
      2024-12-23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
      ,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
      ,同于德;失者
      ,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
      ;同于德者
      ,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
      ,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希言自然
      。希,少也
      。多言數(shù)窮
      ,少言合道,故曰自然
      。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
      ,若存若忘;下士聞道
      ,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
      ,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質(zhì)直者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夫惟道
      ,善貸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
      ,原是虛虛無無
      ,鴻
      2024-11-14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