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擊浪和展翅
——毛澤東與莊子
曹應旺
宇宙萬物既有無限大,即不可分的一面;也有無限小,即無限可分的一面。 |
在先秦諸子中,對毛澤東詩詞創(chuàng)作影響最大的人物,可以說是莊子。莊子約(公元前396年至公元前286年),是與老子并稱的先秦道家學說的創(chuàng)立者。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用兩段文字記載了莊子的生平和思想:
“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 《盜跖》《膽篋》,以詆訾子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段防厶摗贰犊荷W印分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nèi)濉⒛?,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yǎng)食之數(shù)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span>”
195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
莊子對毛澤東詩詞創(chuàng)作的影響,最突出的是他及其后學所著《莊子》一書中所描繪的鯤鵬形象。此外,毛澤東的浪漫主義文采和哲學鯤鵬形象,是一種宏大的形象,而宏大豪邁是毛澤東詩詞的特點之一。
這種宏大的鯤鵬形象出自《莊子》的首篇.也是莊子的代表作《逍遙游》中?!跺羞b游》描寫道:“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span>”鯤和鵬不是同時存在的兩種生物,而是同一種生物不同條件下的兩種形式。
鯤鵬擊浪三千里,展翅九萬里。
毛澤東詩詞中化用《莊子·逍遙游》中的“鯤鵬”,至少有五次。
第一次是1918年寫于《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詩中:“君行吾為發(fā)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 “縱宇一郎”是羅章龍準備東渡日本為自己取的日本名字。羅章龍雖東渡未果,卻留下了毛澤東贈給他的“鯤鵬擊浪”的宏偉詩篇。
鵬翔萬里,翱翔云海。
第二次是1926年寫于《沁園春·長沙》詞中:“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毛澤東對此作了如下解釋:“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shù),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其中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薄皳羲笔菍Α肚f子·逍遙游》中鯤鵬擊水的化用;“水擊三千里”,則是從《莊子·逍遙游》中直接引用。
第三次是1930年寫于《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詞中:“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毛澤東詩詞注家對這里的“鯤鵬”何所指意見不一。包括郭沫若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注家都認為這里的“鯤鵬”是貶義,指“國民黨反動派”。從字句的表面聯(lián)系上看,似乎應作貶義的解釋。但馬以君先生在《毛澤東詩詞研究叢刊》第二輯上撰文表達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毛澤東詩詞中其他多處的“鯤鵬”,不僅屬褒義詞,而且全為作者自況的結論,這里的“鯤鵬”應不是例外;若將“鯤鵬”解釋為“敵人”,則它與“腐惡”為同義詞,即“縛鯤鵬”等于“征腐惡”,這種同意重復是詩詞作者們極少甚至不采用的;“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與“六月天兵征腐惡”是互為因果的兩個行為,有“腐惡縛鯤鵬”之因,才有“天兵征腐惡”之果;“長纓”無褒貶的含義,不能用“今曰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來證明這里的“長纓”是褒義。馬以君先生對這里的“鯤鵬”屬褒義的四點分析是有深刻見地的。
聽竹
第四次是1963年寫于《七律·吊羅榮桓同志》詩中:“斥鸚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薄俺恹W欺大鳥”典故出自《莊子·逍遙游》:“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鸚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毛澤東這首詩從“小”與“大”的對比中,襯托出羅榮桓的品德之高和志向之大?!按篪B(鯤鵬)”“老鷹”說的是羅榮桓,比喻羅榮桓的壯志和高潔品格。
第五次是1965年寫于《念奴嬌·鳥兒問答》詞中:“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飛躍。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這首詞寫出了鯤鵬展翅的壯觀及俯瞰人間的雄姿,寫出了鯤鵬的沉穩(wěn)莊重及內(nèi)在偉力;也寫出了蓬間雀的渺小、勢利及狹隘眼界。 “蓬間雀”就是《莊子·逍遙游》中的“斥鸚”,它象征著蘇聯(lián)及赫魯曉夫集團?!蚌H鵬”則象征著中國和中國共產(chǎn)黨??梢哉f《念奴嬌·鳥兒問答》整首詞的創(chuàng)作靈感就是出自《莊子·逍遙游》。
放心
在中國文學史上,莊子是浪漫主義的開創(chuàng)者。莊子的文章神氣活現(xiàn)、光昌流麗、文采飛揚。魯迅先生評價莊子:“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惫粼凇肚f子與魯迅》一文中說:“莊子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確是一個特異的存在,他不僅是一位出類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拔萃的文學家?!薄扒貪h以來的一部中國文學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響之下發(fā)展的?!泵珴蓶|一生的浪漫文采,得之于《莊子》者甚多。
借莊子的話表達自己的思想
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起就喜歡莊子的浪漫文采,在長沙讀書時就熟讀了《莊子》一書。他在當時所寫的《講堂錄》和為泡爾生《倫理學原理》所作的批注中,摘用了《莊子》中的許多詞句,也有對《莊子》原著的解釋記錄。
在撰寫文章,或與人交談時,毛澤東常常嫻熟地征引《莊子》中的有關段落,借莊子的話表達自己的思想,并為文章增色,為談話助興。
《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個不越俎代庖的故事,說的是堯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拒絕道: “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意思是說,廚師雖然不能做出祭祀用的飯菜,可掌管祭祀的人也不會離開自己的崗位去代替他。1927年,毛澤東在《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引用了《莊子·逍遙游》中“代庖”的故事。毛澤東寫道:“菩薩是農(nóng)民立起來的,到了一定時期農(nóng)民會用他們自己的雙手丟開這些菩薩,無須旁人過早地代庖丟菩薩。共產(chǎn)黨對于這些東西的宣傳政策應當是‘引而不發(fā),躍如也’。菩薩要農(nóng)民自己去丟,烈女祠、節(jié)孝坊要農(nóng)民自己去摧毀,別人代庖是不對的?!?/span>
1920年1月18日毛澤東(左四)同進步團體輔社成員在北京陶然亭合影
左六為羅章龍左七為鄧中夏
《莊子·秋水》中有一個井底之蛙和東海來的大鱉對話的故事。井蛙向大鱉吹噓在井里非常快樂、舒適??墒?,大鱉準備到井里去看時,剛把左腳伸進去,右腳就被井臺的欄桿絆住了,于是只好退了回來。這就是“坐井觀天”、“井底之蛙”故事的由來。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在陜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談到紅軍形勢,批評片面看問題時,變化地運用了“井底之蛙”的典故。毛澤東說:“馬克思主義者看問題,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體。一個蛤蟆坐在井里說:‘天有一個井大?!@是不對的,因為天不止一個井大。如果它說:‘天的某一部分有一個井大?!@是對的,因為合乎事實。我們說,紅軍在一個方面(保持原有陣地的方面)說來是失敗了,在另一個方面(完成長征計劃的方面)說來是勝利了。敵人在一個方面(占領紅軍原有陣地的方面)說來是勝利了,在另一個方面(實現(xiàn)‘圍剿’、‘追剿’計劃的方面)說來是失敗了。這樣說才是恰當?shù)?,因為我們完成了長征?!?/span>
莊生曉夢
1932年,在中央蘇區(qū)擔任軍事顧問的李德在《中國紀事》一書中回憶:當有人第一次提出,紅軍的主力是否應突破敵人對中央蘇區(qū)的封鎖這個問題時,毛澤東用一句“毫不相干的話”回答說:“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不熟悉中國古代典籍的李德以為這段話出自《老子》,這段話實則出自《莊子·養(yǎng)生主》。這里莊子講了三種庖人:良的、差的、優(yōu)的。良庖用刀割肉,不致太傷刀;差一點的庖人用刀斬骨頭,很傷刀;憂庖看準牛的骨節(jié),從空隙處下刀,不傷刀。李德以為,毛澤東引用《莊子》的這段話跟紅軍當時的軍事問題毫不相干。實際上不是不相干,而是李德聽不懂《莊子》中的這段話,更領悟不了毛澤東引用這段話的弦外之音。毛澤東引用這番話是想說明:庖丁解牛,要懂得牛的解剖學;軍事指揮員指揮打仗,要了解敵我形勢,懂得戰(zhàn)略戰(zhàn)術,掌握戰(zhàn)爭規(guī)律。
1965年1月9日,毛澤東邀請來訪的美國朋友埃德加·斯諾共進晚餐。談話中,斯諾問:“你在中國進行革命,同時你也革了外國‘中國學’的命,現(xiàn)在有了‘毛學’和‘中國學’種種學派。不久前我出席過一個會議,教授們爭議你對馬克思主義是否作出了首創(chuàng)性貢獻。會議結束之際,我問一位教授:如果能表明毛從未宣稱自己有過任何創(chuàng)造性貢獻,那么這對你們的爭論有沒有影響?那位教授不耐煩地回答:‘沒有,真的,那完全是另一個問題。”’毛澤東笑著說:“兩千多年前,莊周寫了關于老子的不朽著作(《莊子》),后來出現(xiàn)了諸子百家,爭論《莊子》的意義。”毛澤東以談論莊子,巧妙地回答了斯諾的問題:莊子身后,對莊子思想有多家爭論;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是否作出了首創(chuàng)性貢獻這類問題,還是留待后人去爭論吧。毛澤東以莊子自比,足見莊子在他心目中酌位置。
山水逍遙
毛澤東詩詞化用的《莊子》中的典故
毛澤東在文章和談話中喜歡化用《莊子》中的故事,也喜歡用《莊子》所調(diào)遣或首創(chuàng)的詞語。他在《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中還采用了“宇宙”、“稊米”、“崖返”等詞語。在《沁園春·長沙》中采用“揮斥”、“沉浮”等詞語。毛澤東詩詞中除了五次化用“鯤鵬”典故外,還有多處化用《莊子》中的典故或詞語。
《賀新郎·別友》 “要似昆侖崩絕壁”中的“昆侖”和毛澤東其他詩詞中用的“昆侖”,在《莊子》中多次出現(xiàn):《莊子·大宗師》中有“堪壞得之,以襲昆侖”?!肚f子·天地》中有“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肚f子·至樂》中有“昆侖之虛,黃帝之所休”?!肚f子·知北游》中有“是以不過乎昆侖,不游乎太虛”。
《西江月·井岡山》“我自巋然不動”中的“巋然”,出自《莊子·天下》:“無藏也故有余,巋然而有余。”
《七律·長征》“烏蒙磅礴走泥丸”中的“磅礴”,出自《莊子·逍遙游》:“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中的“觀魚”,出自《莊子·秋水》“濠梁觀魚”的典故。
《七絕·莫干山》“回首峰巒入莽蒼”中的“莽蒼”,出自《莊子·逍遙游》:“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昆侖會
《七律·和周世釗同志》“春江浩蕩暫徘徊”中的“徘徊”,出自《莊子·盜跖》:“若是若非,執(zhí)而圓機;獨成而意,與道徘徊。”
《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亂云飛渡仍從容”中的“從容”,《莊子》中兩次出現(xiàn)。《莊子·在宥》中有“尸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從容無為而萬物炊累焉”。《莊子·秋水》中有“倏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卜算子·詠梅》“待到山花爛漫時”中的“爛漫”,出自《莊子·在宥》:“大德不同,而性命爛漫矣。”
就整首詩詞而言,毛澤東有兩首詞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于《莊子》。一首是前面提到的《念奴嬌·鳥兒問答》,靈感源自《莊子·逍遙游》。另一首是《賀新郎·讀史》,靈感源自《莊子·盜跖》。請看《賀新郎·讀史》: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jié)。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跖莊蹻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歌未競,東方白。”
這首詞中有三處典故出自《莊子·盜跖》。
其一,“人世難逢開口笑”,似乎是直接化用唐代詩人杜牧《九日齊山登高》句:“塵世難逢開口笑。”但追根究底,此句的原始典則出自《莊子·盜跖》。該文中盜跖駁斥孔子時有這樣一段話:“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
萬年松以三千年為春
其二,“流遍了,郊原血”,似乎是直接源自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黃帝戰(zhàn)蚩尤”的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但追根究底,此句的原始典亦出自《莊子·盜跖》。該文中盜跖罵道:“然而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另一處盜跖罵道:“世之所高,莫若黃帝,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zhàn)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其三,“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列客”,更是直接源自《莊子·盜跖》。該文中盜跖不僅數(shù)落了黃帝的失德,還列舉了黃帝之后至周武王等當權者的缺陷,表達出“人道倫理難以苛求十全十美”的觀點,反勸孔子應反求“無善無惡”之大道之論點——“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堯、舜作,立群臣;湯放其主,武王殺紂。自是之后,以強陵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世之所高,莫若黃帝,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zhàn)涿鹿之野,流血乍里。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文王拘菱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論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強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毛澤東在字面上予以引用。
《莊子·盜跖》對毛澤東《賀新郎·讀史》的創(chuàng)作,主要的還不是幾個典故、幾句話的影響,主要還是整體性的思想影響?!肚f子·盜跖》借盜跖之口諷刺圣人、痛罵孔子,意在否定孔子子及儒家宣揚的“神圣事”,隱喻老子及道家順其自然的思想。與孔子及儒家相比,老子、莊子及道家確有明顯的平民色彩和民主色彩?!肚f子·盜跖》從側(cè)面反映了當時下層百姓即生產(chǎn)勞動者的要求。如盜跖罵孔子為“魯國之巧偽人”、“罪大極重”、“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僥幸于封侯富貴者也”。又如盜跖認為:“勢為天子,未必貴也;窮為匹夫,未必賤也;貴賤之分,在行之美惡。”毛澤東向來認為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不是帝王將相創(chuàng)造的。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對孔子仁義道德的虛偽性、不喜歡生產(chǎn)勞動,毛澤東向來持明確的批評態(tài)度。
莊子雕像
毛澤東的位置,決定了他不可能從修煉角度理解《莊子》,所以他讀到200多年前的《莊子·盜跖》產(chǎn)生的共鳴,是很自然的偏向階級斗爭?!顿R新郎·讀史》肯定了盜跖、莊周的反抗斗爭,更肯定了陳勝、吳廣以來的農(nóng)民起義和農(nóng)民戰(zhàn)爭,肯定了中國幾千年來被壓迫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引文雖然不是莊子原意,也是可以理解。
是英雄創(chuàng)造歷史,還是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是高貴者聰明,還是卑賤者聰明?毛澤東《賀新郎·讀史》以詩詞的形式作出了他的回答。《莊子·盜跖》為毛澤東作出這種回答提供了歷史文獻的素材。但在哲學思想方面,莊子對毛澤東的影響同老子一樣,主要的是在辯證法方面。
青年毛澤東在《講堂錄》中就摘抄了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的語錄。成為革命家和人民領袖的毛澤東,老子的“將欲取之,必固與之”、“不為天下先”、“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等言論常常見于其著作中。老子樸素辯證法思想對毛澤東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山水含情
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在哪些方面受到了莊子思想的影響呢?
第一個方面可以概括為一個“積”字。
事物都是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的兩個方面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條件下向?qū)α⒚孓D(zhuǎn)化。這個一定的條件需要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量變才能轉(zhuǎn)化為質(zhì)變。老子曾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個思想在莊子的著作中是一個“積”字,《莊子·逍遙游》講了“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的道理。
毛澤東非常欣賞這個“積”字。青年毛澤東在《講堂錄》里寫道:“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予誦斯言,未嘗不嘆其義之當也。夫古今謀國之臣夥矣,其雍容暇豫游刃而成功者有之,其蹋踏失度因而顛躓者實繁有徒,其負大舟也無力,豈非積之也不厚乎?吾觀合肥李氏付旨李鴻章,實類之矣。其始也平發(fā)夷捻,所至有功,則杯水芥舟之謂也;及其登壇理國交,著著失敗,貽羞至于無已者何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小而簡的事物,經(jīng)過積累可以轉(zhuǎn)變?yōu)榇蠖钡氖挛铩!肚f子·人間世》中曾說:“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毛澤東曾多次引用這句話,中共七大期間就曾引用過兩次。第一次是在七大預備會上作報告時指出:“我們中國《莊子》上有句話說:‘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F(xiàn)在我們還沒有‘畢’,已經(jīng)很大。”
云上的世界
第二次是在七大代表和延安人民代表聯(lián)合召開的追悼中國革命死難烈士大會的演說中指出:“我經(jīng)常和一些同志講:‘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這是古書《莊子》上講的。‘作始’就是開頭的時候,‘簡’就是很少,是簡略的,‘將畢’就是快結束的時候,‘巨’就是巨大、偉大。這可以用來說明是有生命力的東西,有生命力的國家,有生命力的人民群眾,有生命力的政黨。”
中共七大期間,毛澤東深刻闡述了準備轉(zhuǎn)變的問題,由農(nóng)村轉(zhuǎn)變到城市,由游擊戰(zhàn)轉(zhuǎn)變到正規(guī)戰(zhàn),由減租減息轉(zhuǎn)變到耕者有其田,在力量上就是由小麻雀轉(zhuǎn)變成大鵬烏。他指出:“從前中國神話中說,有一個大鵬鳥,從北方的大海飛到南方的大海,翅膀一掃,就把中國掃得差不多了。我們也準備那樣,準備發(fā)展到三百萬、五百萬,這個過程就要從小麻雀變成大鵬鳥,變成一個翅膀可以掃盡全中國的大鵬鳥?!?/span> “我們要做好準備,由小麻雀變成大鵬鳥,一個翅膀掃遍全中國,讓日本帝國主義滾蛋。”
毛澤東一生都重視這個“積”字,認為“積”做好了,才能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才能水到渠成。
第二個方面可以概括為一個“齊”字。
事物的矛盾都是特殊的,這就是孟子說的“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事物的矛盾又都包含著普遍性,這就是《莊子·齊物論》中所說的“齊”?!肚f子·齊物論》認為“道通為一”;“物無非彼,物無非是”;“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毛澤東既重視“不齊”的一面,認為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也重視“齊”的一面,肯定莊子“齊”的一面的道理。據(jù)《莊子·至樂》記載,莊子的妻子死了,莊子并沒有痛哭,而是敲著盆子唱起歌來做盆而聊。1964年,毛澤東同幾位哲學工作者談話時說:“如果現(xiàn)在孔夫子還在,那還了得,地球就住不下,死了人應該開慶祝會,慶祝辯證法的勝利。莊子老婆死了,不是鼓盆而歌嗎?發(fā)生,發(fā)展,消滅。一個消滅一個?!?/span>
信言不美
青年毛澤東早就肯定了“齊一萬物”的觀點。他在讀泡爾生《倫理學原理》時批注道:“觀念即實在,有限即無限,時間感官者即超絕時間感官者,想象即思維,形式即實質(zhì),我即宇宙,生即死,死即生,現(xiàn)在即過去及未來,過去及未來即現(xiàn)在,小即大,陽即陰,上即下,穢即清,男即女,厚即?。|(zhì)而言之,萬即一,變即常。我是極高之人,又是極卑之人?!?/span>
第三個方面可以概括為一個“分”字。
宇宙萬物既有無限大,即不可分的一面;也有無限小,即無限可分的一面。因為宇宙萬物有無限大即不可分的一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任何場合、任何時候都不可目空一切,驕傲自大。黃河雖大,但在四海面前是渺小的;四海雖大,但在宇宙面前也是渺小的。
《莊子·秋水》講了這樣的道理:“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渙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間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span>”莊子認為:“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碧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秭米之在大倉乎?”
莊生陽神化蝶出
毛澤東欣賞莊子宏觀上無限大的觀點,強調(diào)“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1963年新年之際,李訥給父親毛澤東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她讀了《莊子·秋水》,并認為其中的河伯是個鼠目寸光、自高自大的人。毛澤東看了女兒的信很高興,并于同年1月4日給李訥回了一封信。毛澤東教育女兒不要驕傲,信中寫道:“讀了秋水篇(《莊子·秋水》),好,你不會再做河伯了,為你祝賀!”
毛澤東同樣欣賞微觀上事物無限可分的觀點。1964年8月18日,毛澤東在北戴河同幾位哲學工作者談到日本物理學家坂田昌一的基本粒子觀,贊賞坂田昌一的基本粒子并不是最后的不可分的粒子的觀點。談到凡事都可分的觀點時,毛澤東肯定了莊子的萬物永遠可分的觀點。毛澤東說:“列寧講過,凡事都可以分。舉原子為例,不但原子可分,電子也可分。可是從前認為不可分。電子到現(xiàn)在還沒有分裂,總有一天能分裂的?!怀咧罚杖∑浒?,萬世不竭’,這是個真理。不信,就試試看。如果有竭,就沒有科學了。時間、空間是無限的??臻g方面,宏觀、微觀是無限的。物質(zhì)是無限可分的?!?/span> “一尺之捶,曰取其半,萬世不竭”,是《莊子·天下》中的話,意思是“一尺之捶”永遠可分。
漫天花落聲,滴滴歸真土。
毛澤東是現(xiàn)代中國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哲學的奠基者。他的哲學思想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但也有不少地方受益于中國傳統(tǒng)哲學,其中尤其受益于老子和莊子道學里面的樸素辯證法思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12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兩個人和兩本書——榮格、衛(wèi)禮賢與兩部···
下一篇: 簡論道家對唐前文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