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擊浪和展翅
——毛澤東與莊子
曹應旺
在先秦諸子中,對毛澤東詩詞創(chuàng)作影響最大的人物,可以說是莊子 。莊子約(公元前
396年至公元前286年),是與老子并稱的先秦道家學說的創(chuàng)立者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用兩段文字記載了莊子的生平和思想:
“莊子者,蒙人也 ,名周
。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
、齊宣王同時
。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書十余萬言
,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
《盜跖》《膽篋》,以詆訾子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段防厶摗贰犊荷W印分畬?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yǎng)食之數(shù)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
,以快吾志焉
。’
”
195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
莊子對毛澤東詩詞創(chuàng)作的影響,最突出的是他及其后學所著《莊子》一書中所描繪的鯤鵬形象。此外,毛澤東的浪漫主義文采和哲學鯤鵬形象,是一種宏大的形象,而宏大豪邁是毛澤東詩詞的特點之一。
這種宏大的鯤鵬形象出自《莊子》的首篇.也是莊子的代表作《逍遙游》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跺羞b游》描寫道:“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洱R諧》者
,志怪者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鯤和鵬不是同時存在的兩種生物,而是同一種生物不同條件下的兩種形式。
鯤鵬擊浪三千里,展翅九萬里
。
毛澤東詩詞中化用《莊子·逍遙游》中的“鯤鵬”,至少有五次。
第一次是1918年寫于《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詩中:“君行吾為發(fā)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
” “縱宇一郎”是羅章龍準備東渡日本為自己取的日本名字。羅章龍雖東渡未果
,卻留下了毛澤東贈給他的“鯤鵬擊浪”的宏偉詩篇。
鵬翔萬里,翱翔云海
。
第二次是1926年寫于《沁園春·長沙》詞中:“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
”毛澤東對此作了如下解釋:“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
,幾死者數(shù),一群人終于堅持
,直到隆冬
,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
,都忘記了
,只記得其中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皳羲笔菍Α肚f子·逍遙游》中鯤鵬擊水的化用;“水擊三千里”,則是從《莊子·逍遙游》中直接引用
。
第三次是1930年寫于《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詞中:“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毛澤東詩詞注家對這里的“鯤鵬”何所指意見不一。包括郭沫若在內的大多數(shù)注家都認為這里的“鯤鵬”是貶義,指“國民黨反動派”。從字句的表面聯(lián)系上看,似乎應作貶義的解釋
。但馬以君先生在《毛澤東詩詞研究叢刊》第二輯上撰文表達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毛澤東詩詞中其他多處的“鯤鵬”
,不僅屬褒義詞
,而且全為作者自況的結論,這里的“鯤鵬”應不是例外
;若將“鯤鵬”解釋為“敵人”
,則它與“腐惡”為同義詞,即“縛鯤鵬”等于“征腐惡”
,這種同意重復是詩詞作者們極少甚至不采用的
;“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與“六月天兵征腐惡”是互為因果的兩個行為,有“腐惡縛鯤鵬”之因
,才有“天兵征腐惡”之果
;“長纓”無褒貶的含義,不能用“今曰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來證明這里的“長纓”是褒義
。馬以君先生對這里的“鯤鵬”屬褒義的四點分析是有深刻見地的。
聽竹
第四次是1963年寫于《七律·吊羅榮桓同志》詩中:“斥鸚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
。”“斥鸚欺大鳥”典故出自《莊子·逍遙游》:“
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
,未有知其修者
,其名為鯤。有鳥焉
,其名為鵬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摶扶搖
、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絕云氣,負青天
,然后圖南
,且適南冥也。斥鸚笑之曰:‘彼且奚適也
?我騰躍而上
,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
,此亦飛之至也
。而彼且奚適也?’
”毛澤東這首詩從“小”與“大”的對比中 ,襯托出羅榮桓的品德之高和志向之大
。“大鳥(鯤鵬)”“老鷹”說的是羅榮桓
,比喻羅榮桓的壯志和高潔品格
。
第五次是1965年寫于《念奴嬌·鳥兒問答》詞中:“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間城郭
。炮火連天,彈痕遍地
,嚇倒蓬間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
,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不見前年秋月朗
,訂了三家條約
。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
,再加牛肉
。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
”這首詞寫出了鯤鵬展翅的壯觀及俯瞰人間的雄姿,寫出了鯤鵬的沉穩(wěn)莊重及內在偉力;也寫出了蓬間雀的渺小
、勢利及狹隘眼界
。
“蓬間雀”就是《莊子·逍遙游》中的“斥鸚”,它象征著蘇聯(lián)及赫魯曉夫集團?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蚌H鵬”則象征著中國和中國共產黨
。可以說《念奴嬌·鳥兒問答》整首詞的創(chuàng)作靈感就是出自《莊子·逍遙游》
。
放心
在中國文學史上 ,莊子是浪漫主義的開創(chuàng)者。莊子的文章神氣活現(xiàn)
、光昌流麗
、文采飛揚。魯迅先生評價莊子:“其文則汪洋辟闔
,儀態(tài)萬方
,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惫粼凇肚f子與魯迅》一文中說:“莊子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確是一個特異的存在,他不僅是一位出類的思想家
,而且是一位拔萃的文學家
。”“秦漢以來的一部中國文學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響之下發(fā)展的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泵珴蓶|一生的浪漫文采,得之于《莊子》者甚多
。
借莊子的話表達自己的思想
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起就喜歡莊子的浪漫文采 ,在長沙讀書時就熟讀了《莊子》一書。他在當時所寫的《講堂錄》和為泡爾生《倫理學原理》所作的批注中
,摘用了《莊子》中的許多詞句
,也有對《莊子》原著的解釋記錄。
在撰寫文章 ,或與人交談時
,毛澤東常常嫻熟地征引《莊子》中的有關段落,借莊子的話表達自己的思想
,并為文章增色
,為談話助興。
《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個不越俎代庖的故事,說的是堯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拒絕道: “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意思是說,廚師雖然不能做出祭祀用的飯菜,可掌管祭祀的人也不會離開自己的崗位去代替他。1927年,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引用了《莊子·逍遙游》中“代庖”的故事。毛澤東寫道:“菩薩是農民立起來的,到了一定時期農民會用他們自己的雙手丟開這些菩薩,無須旁人過早地代庖丟菩薩。共產黨對于這些東西的宣傳政策應當是‘引而不發(fā),躍如也’。菩薩要農民自己去丟,烈女祠、節(jié)孝坊要農民自己去摧毀,別人代庖是不對的。”
1920年1月18日毛澤東(左四)同進步團體輔社成員在北京陶然亭合影
左六為羅章龍左七為鄧中夏
《莊子·秋水》中有一個井底之蛙和東海來的大鱉對話的故事。井蛙向大鱉吹噓在井里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鞓贰⑹孢m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墒牵篦M準備到井里去看時
,剛把左腳伸進去
,右腳就被井臺的欄桿絆住了,于是只好退了回來
。這就是“坐井觀天”、“井底之蛙”故事的由來
。
1935年12月27日 ,毛澤東在陜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談到紅軍形勢
,批評片面看問題時
,變化地運用了“井底之蛙”的典故。毛澤東說:“馬克思主義者看問題
,不但要看到部分
,而且要看到全體。一個蛤蟆坐在井里說:‘天有一個井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是不對的,因為天不止一個井大
。如果它說:‘天的某一部分有一個井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是對的,因為合乎事實
。我們說
,紅軍在一個方面(保持原有陣地的方面)說來是失敗了,在另一個方面(完成長征計劃的方面)說來是勝利了
。敵人在一個方面(占領紅軍原有陣地的方面)說來是勝利了
,在另一個方面(實現(xiàn)‘圍剿’、‘追剿’計劃的方面)說來是失敗了
。這樣說才是恰當?sh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因為我們完成了長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span>
莊生曉夢
1932年,在中央蘇區(qū)擔任軍事顧問的李德在《中國紀事》一書中回憶:當有人第一次提出,紅軍的主力是否應突破敵人對中央蘇區(qū)的封鎖這個問題時,毛澤東用一句“毫不相干的話”回答說:“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不熟悉中國古代典籍的李德以為這段話出自《老子》,這段話實則出自《莊子·養(yǎng)生主》。這里莊子講了三種庖人:良的、差的、優(yōu)的。良庖用刀割肉,不致太傷刀;差一點的庖人用刀斬骨頭,很傷刀
;憂庖看準牛的骨節(jié),從空隙處下刀
,不傷刀
。李德以為,毛澤東引用《莊子》的這段話跟紅軍當時的軍事問題毫不相干
。實際上不是不相干
,而是李德聽不懂《莊子》中的這段話,更領悟不了毛澤東引用這段話的弦外之音
。毛澤東引用這番話是想說明:庖丁解牛
,要懂得牛的解剖學
;軍事指揮員指揮打仗,要了解敵我形勢
,懂得戰(zhàn)略戰(zhàn)術
,掌握戰(zhàn)爭規(guī)律。
1965年1月9日,毛澤東邀請來訪的美國朋友埃德加·斯諾共進晚餐。談話中,斯諾問:“你在中國進行革命,同時你也革了外國‘中國學’的命,現(xiàn)在有了‘毛學’和‘中國學’種種學派。不久前我出席過一個會議,教授們爭議你對馬克思主義是否作出了首創(chuàng)性貢獻。會議結束之際,我問一位教授:如果能表明毛從未宣稱自己有過任何創(chuàng)造性貢獻,那么這對你們的爭論有沒有影響?那位教授不耐煩地回答:‘沒有,真的,那完全是另一個問題。”’毛澤東笑著說:“兩千多年前,莊周寫了關于老子的不朽著作(《莊子》),后來出現(xiàn)了諸子百家,爭論《莊子》的意義。
”毛澤東以談論莊子,巧妙地回答了斯諾的問題:莊子身后,對莊子思想有多家爭論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是否作出了首創(chuàng)性貢獻這類問題
,還是留待后人去爭論吧。
毛澤東以莊子自比,足見莊子在他心目中酌位置
。
山水逍遙
毛澤東詩詞化用的《莊子》中的典故
毛澤東在文章和談話中喜歡化用《莊子》中的故事,也喜歡用《莊子》所調遣或首創(chuàng)的詞語
。他在《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中還采用了“宇宙”、“稊米”
、“崖返”等詞語
。在《沁園春·長沙》中采用“揮斥”、“沉浮”等詞語
。毛澤東詩詞中除了五次化用“鯤鵬”典故外
,還有多處化用《莊子》中的典故或詞語
。
《賀新郎·別友》 “要似昆侖崩絕壁”中的“昆侖”和毛澤東其他詩詞中用的“昆侖”,在《莊子》中多次出現(xiàn):《莊子·大宗師》中有“堪壞得之,以襲昆侖
”。《莊子·天地》中有“
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
”。《莊子·至樂》中有“
昆侖之虛,黃帝之所休
”。《莊子·知北游》中有“
是以不過乎昆侖,不游乎太虛
”。
《西江月·井岡山》“我自巋然不動”中的“巋然”,出自《莊子·天下》:“無藏也故有余,巋然而有余
。
”
《七律·長征》“烏蒙磅礴走泥丸”中的“磅礴”,出自《莊子·逍遙游》:“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中的“觀魚”,出自《莊子·秋水》“
濠梁觀魚”的典故。
《七絕·莫干山》“回首峰巒入莽蒼”中的“莽蒼”,出自《莊子·逍遙游》:“
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
”
昆侖會
《七律·和周世釗同志》“春江浩蕩暫徘徊”中的“徘徊”,出自《莊子·盜跖》:“
若是若非,執(zhí)而圓機;獨成而意
,與道徘徊。
”
《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亂云飛渡仍從容”中的“從容”,《莊子》中兩次出現(xiàn)
。《莊子·在宥》中有“
尸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
,神動而天隨,從容無為而萬物炊累焉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肚f子·秋水》中有“倏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
《卜算子·詠梅》“待到山花爛漫時”中的“爛漫”,出自《莊子·在宥》:“
大德不同,而性命爛漫矣。
”
就整首詩詞而言,毛澤東有兩首詞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于《莊子》
。一首是前面提到的《念奴嬌·鳥兒問答》,靈感源自《莊子·逍遙游》
。另一首是《賀新郎·讀史》
,靈感源自《莊子·盜跖》。請看《賀新郎·讀史》: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
,小兒時節(jié)。銅鐵爐中翻火焰
,為問何時猜得
,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
,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
一篇讀罷頭飛雪 ,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
。五帝三皇神圣事
,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
?盜跖莊蹻流譽后
,更陳王奮起揮黃鉞。歌未競
,東方白
。
”
這首詞中有三處典故出自《莊子·盜跖》。
其一 ,“人世難逢開口笑”
,似乎是直接化用唐代詩人杜牧《九日齊山登高》句:“塵世難逢開口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钡犯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此句的原始典則出自《莊子·盜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