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羲黃大學(xué) >> 學(xué)術(shù)之聲 >> 百家論道

      《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丹法內(nèi)容淺述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三卷

      ,題正陽真人鐘離權(quán)云房著
      純陽真人呂巖洞賓傳
      ,乃道教鐘呂金丹派的重要經(jīng)典此經(jīng)書之年代,當出于唐末五代,如其卷上道要說:花殘葉落深秋
      ,楊妃懶上危樓
      楊妃意似指唐玄宗之寵妃楊玉環(huán)
      ,如果是這樣
      ,則此書當成書于唐玄宗之后;又
      靈寶畢法·云:仆志慕前賢
      ,心懷
      大道
      不意運起刀兵,時危世亂
      ,始以逃生
      ,寄跡江湖巖谷,退而識性留心,唯在清凈希夷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span>所謂運起刀兵”、“時危世亂
      ,意味其所處之世
      ,當為兵革之時
      通過對經(jīng)文本身所載內(nèi)容之考察
      ,將此書的年代推斷為唐末
      五代時期,大致是可以的

      靈寶畢法·

      ,此書內(nèi)容有上
      下三部
      上部金誥書,稱為元始所著
      ;中部
      玉錄,為元皇所述
      ;下部
      真源義
      ,為太上所傳
      靈寶畢法·說此書三十卷
      、“
      數(shù)千言
      ,現(xiàn)
      道藏所收共三卷,卷數(shù)與說不符
      ,然篇章之字數(shù)大抵與
      說同
      ,故此書可能較多地保持了其原貌
      在本書正文中
      ,除有
      中所稱之金誥
      、《
      玉書》、《真原
      ,尚有
      比喻
      、《
      真訣》、《道要
      ,故此書可能還雜有后人的解說
      經(jīng)書前原題正陽真人鐘離權(quán)云房著,純陽真人呂巖洞賓傳
      ,我們大膽推測一下
      ,將鐘
      呂看作為此書的共同作者,其中
      ,鐘離權(quán)傳經(jīng)
      呂洞賓解說此經(jīng); 所說金誥書
      、《
      玉錄
      、《
      真源義或為經(jīng)之正文,為鐘離權(quán)所傳
      ,而
      比喻
      、《
      真訣》、《道要等有可能為呂洞賓對正文之經(jīng)所作的解

      ,亦未可知


      靈寶畢法所載道教內(nèi)丹丹法原理和內(nèi)容,非常經(jīng)典也非常系統(tǒng)

      ,對后世內(nèi)丹丹道理論有重要影響
      ,故本文擬對其內(nèi)丹丹法內(nèi)容作一簡單介紹,以饗廣大讀者

      、《靈寶畢法》“小乘安樂延年法之內(nèi)容

      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卷上主要介紹小乘安樂延年法四門”。其四法包括匹配陰陽第一

      聚散水火第二
      交媾龍虎第三燒煉丹藥第四

      (一)匹配陰陽

      關(guān)于匹配陰陽

      ,此節(jié)之比喻認為,道生萬物
      ,人為萬物之靈
      ,天地為萬物之大,人之理與天地之理相似
      ,故可以人之心比天
      ,以人之腎比地,肝左為陽之位
      ,肺右為陰之位
      ,人身之氣喻為陽性,而人身之液則喻為陰性
      ;一日之子
      、午時,有如一年之夏至
      、冬至之節(jié)
      ,一日之卯、酉時,有如一年之春分
      、秋分之節(jié)
      。人身一日陰陽氣液升降之理,可與自然界一年陰陽之氣升降之理相合
      。如古人一般于酉時日落之時則休息
      ,休息至夜半子時,身體之生命能量開始恢復(fù)
      ,此時腎中陽氣生起
      ,以一年節(jié)氣中的“冬至”喻之;積此腎中陽氣至于卯時
      ,則陽氣旺盛
      ,因地支在卯時則為清晨五點至七點,于方位為東
      ,于五行之性則為木
      ,對應(yīng)五臟則屬肝,故《靈寶畢法》稱人在卯時
      ,其陽氣運行至于肝
      。卯時之陽氣,有如一年節(jié)氣之春分
      ,春分乃晝夜平分之時
      ,以季節(jié)之“春分”喻陽氣消陰至于陰陽平衡之時。此后
      ,肝陽之氣旺而升,陽氣不斷升
      、長
      ,午時陽氣到心,積氣生液
      ,液為陰
      ,這時,陽氣極而走向自己的反面
      ,開始產(chǎn)生一陰
      此理有如一年之夏至,此節(jié)氣中
      ,陽氣升到天
      ,返而一陰生起

      午時心中液生

      ,陰氣增長
      ,至于酉時,其液至于肺,因酉時為下午五點至七點
      ,五行屬金
      ,對應(yīng)人體臟器為肺此時
      ,陰氣增長
      ,至于陰陽相平,有如一年節(jié)氣秋分之晝夜平分
      秋分過后
      ,陰漸長而陽漸消,至于子時
      ,液之陰到腎
      ,積液生陽氣如此周而復(fù)始
      ,循環(huán)不已
      人之陰陽雖消長循環(huán),但只要后天無損無虧
      ,自可延年益壽

      然而,人受形于父母之后

      ,因形中生形
      ,陰陽之氣耗散,去道愈來愈遠
      一般人自胎完氣足之后
      ,因六欲七情發(fā)作而耗散元陽
      走失真氣
      雖如比喻所說,其身體中自然之氣液自能相生
      相長
      ,但已不能與天地升降之理相契;呼吸之間
      ,一呼元氣出
      ,一吸元氣入,接天地之氣
      ,卻不能留之
      ,天地之氣又隨呼而復(fù)出,身體本有之元氣反而為天地所奪
      ,如此則難能延年
      因其氣散不能生液
      ,而液少又不能生氣,氣液日見枯萎
      ,故而人不得盡其天年
      如何解決此問題, 靈寶畢法提出
      ,當人體氣旺之時
      ,于一日之時則為卯,人應(yīng)法天地之道
      ,于先天元陽之氣
      ,令之多入少出,強留元陽之氣于腹
      ,使之積氣增多
      ,其氣自能自下而上升;通過以法使身中元氣不出
      ,人身元氣與天地之氣兩氣相合
      ,積而生五臟之液,滋潤五臟
      六腑
      通過養(yǎng)氣還元,積日累功
      ,就能見驗生效
      故此節(jié)之道要認為,身中元陽積累
      ,其修養(yǎng)方法之要點在于多入少出
      ,多積累元陽之氣,減少七情
      六欲
      ,以防元陽走失,如此則可以積氣生液
      ,積液生氣;通過匹配氣
      ,使之相生相長
      ,如此行持不過一年
      ,或者以百日為期,甚至旬日也即十日即可有效驗生起
      至于其修行之效驗
      主要表現(xiàn)在:修行之人飲食大增
      ,原有之疾病消除,頭目清利
      ,心腹空快
      ,多力少倦,腹中時聞風(fēng)雷之聲
      另還有各種余驗
      ,則因人而異,不能一一盡述


      (二) 聚散水火

      關(guān)于聚散水火

      ,此節(jié)之比喻周易·說卦之后天八卦方位來論內(nèi)丹修煉之理后天八卦中
      ,艮卦居?xùn)|北
      ,成始成終,代表一年的立春之節(jié)
      ;乾卦居西北
      ,代表一年的立冬之節(jié)
      冬至陽生而上升
      ,至于立春
      ;此時,微陽升于盛陰位中
      ,陽難勝于陰
      ,以艮卦來表示,則一陽而二陰
      夏至陰生而下降
      ,至于立冬;此時
      ,陰得位而陽絕
      ,以乾卦表示乾本純陽之卦
      ,何以表示陽絕之時
      ?此處意在以后天八卦乾位西北陰盛之方位言,故言陽絕
      靈災(zāi)畢法認為
      ,天地陰陽之氣消長如此,人身陰陽之消長亦如之
      一年中之立春
      ,以
      周易艮卦之象來代表,艮一陽而二陰
      ,表陽氣難能勝陰
      ,于人身言
      ,則腎陽之氣下傳膀胱,在陰液中微弱難升
      ;一年中之立冬
      ,以
      周易之乾卦來代表,乾卦處西北陰盛之地
      ,表心液下入腎
      ,將欲還元,心液入腎
      ,乃陰盛陽絕之時
      人之致病,皆因自身陰陽不和
      ,陽微而陰多
      ,故疾病增多
      此節(jié)之真訣認為
      ,人當艮卦陽氣微弱之時
      ,不知養(yǎng)氣之端;于乾卦氣散之時
      ,不知聚氣之理
      ,日夕以六欲
      七情耗散元陽
      ,使真氣不旺
      ;而真氣走失,又使真液不生
      ,所以
      ,不能得如天地之長久,原因即在于此


      聚散水火之法

      ,具體說來,當早晨日出之時
      ,人身以艮卦之理養(yǎng)生
      ,養(yǎng)自身之元氣,勿以利名動其心
      ,勿以好惡介其意
      通過披衣靜坐,以養(yǎng)其氣
      ;并絕念忘情,微作導(dǎo)引
      ,導(dǎo)引主要是活動手
      ,手
      腳各伸縮三五下
      ,使四體之氣齊生
      ,內(nèi)保元氣上升,使之朝于心府
      在這個過程中
      ,或咽津一兩口,搓摩頭
      面三二十次
      ,呵出終夜壅聚于身內(nèi)的惡濁之氣
      久而行之
      ,可以達到色澤充美
      ,肌膚光潤的效驗
      到了夜晚
      ,以乾卦之理養(yǎng)生
      ,以聚元氣
      此時
      ,要入室靜坐
      ,咽氣
      搐外腎
      咽氣是為了納心火于下
      ,搐外腎是為了收膀胱之氣于內(nèi)
      通過聚集元氣
      ,使之上下相合
      ,心火之氣膀胱之氣
      腎氣之火
      ,三火聚而為一,可以補暖人之下丹田
      其中
      ,無液則聚氣生液,有液則煉液生氣
      ,這在丹功中有一名
      ,稱之為聚火,又稱之為太一含真氣
      而早晨
      ,咽津摩面,手足遞互伸縮
      ,則稱為散火
      ,又稱小煉形
      其功亦有效驗,如修行人容顏光澤而肌膚充悅
      ,下田溫暖
      ,小便減省,四體輕健而精神清爽
      ,痼疾宿病盡皆消除

      靈寶畢法此節(jié)還以周易參同契》“朔旦屯值事,至暮蒙當受來解釋聚散水火之理

      ,認為古人朝
      ,用此二卦之理以養(yǎng)生,乃得長生在世
      其理在于:朝即取一陽為屈而未伸之義
      ,于此時,我養(yǎng)自身元陽之氣而伸之
      ,勿以耗散
      ;暮
      即取童蒙求我之義,就明棄暗
      ,乃陰求陽之義
      ,修行人修養(yǎng)自己之心性,昧而明之
      ,勿以走失
      周易》、《兩卦實涵道教內(nèi)丹性命雙修之旨

      (三) 交媾龍虎

      關(guān)于交媾龍虎

      ,此節(jié)之比喻亦采周易·說卦后天八卦方位之說,認為天地夜半子時
      ,以周易之坎卦來代表
      ,于人身之子時,表示此時腎中一陽之氣生起
      午時
      ,以周易之離卦來代表,表示陽氣至于心之位
      腎氣與心氣相合
      ,成一太極,而生一陰之液
      離卦之心氣生液之陰
      ,之所以生液,因其氣自腎中來,氣中帶有腎之真水
      ,其水無形
      ,接離卦之心氣,則陰陽混融成太極而生液
      同理,離卦心中之液生
      ,至于坎卦
      ,則液到腎,心液與腎水相合而混融成太極
      ,復(fù)生腎氣
      有如此節(jié)真訣所說:腎中生氣,氣中有真水
      ;心中生液
      ,液中有真氣真水
      真氣乃真龍
      真虎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span>陽中藏水
      ,此為真水,亦曰真虎
      ;陰中藏氣
      ,此為真氣,亦曰真龍
      人因六欲
      七情,感物喪志而耗散元陽
      ,走失真氣
      ,故當修性養(yǎng)命,其法如下:當離卦腎氣到心
      ,神識內(nèi)定
      ,鼻息少入遲出,綿綿若存
      ,至津液滿口
      ,要勿吐勿咽
      ,自然腎氣與心氣相合
      ,太極生液以此液與真水相合,真氣戀液
      ,真水戀氣
      本來兩者不相合,但因液中有真氣
      ,氣中有真水
      ,互相交合,相戀而下
      ,稱之為交媾龍虎
      如果這個過程火候無差,抽添合宜
      ,三百日就可以養(yǎng)就真胎而成大藥
      此時最要緊者,惟恐泄漏元氣而走失真水于身外
      因為氣散難生液
      ,液少而無真氣
      水不交
      ,不能成就大藥
      此法對那些晚年奉道
      、“根源不固
      虛損而氣不足者,尤為有效
      此法可稱為水火既濟
      ,行之可以延年益壽,成就人仙
      其功驗
      ,如口生甘津,心境自除
      ,情欲不動
      ,百骸無病,神光如電
      ,自見于雙目

      (四) 燒煉丹藥

      關(guān)于燒煉丹藥,此處不指外丹

      ,而是以外丹術(shù)語來論內(nèi)丹之理
      此節(jié)之比喻認為,真陽指心液中所產(chǎn)之真氣
      真陰指腎氣中所產(chǎn)之真水
      真水不得真氣不生
      真氣不得真水不成其中
      ,離卦代表真水
      、“真氣和合于心上肺下
      ,有如子母之相戀
      ,夫婦之相愛,此之謂采藥
      至于乾卦
      ,此之謂
      進火”。乾卦之時
      ,氣
      液處于膀胱之上
      脾胃之下
      腎之前臍之后
      肝之左
      肺之右小腸之右
      大腸之左
      ,而將欲還元
      當此之時
      ,脾氣旺而肺氣盛
      ,心氣絕而肝氣弱,此時要
      采合
      采合之法在于神識內(nèi)守
      ,鼻息綿綿,以肚
      腹微協(xié)于臍
      腎,如果覺得丹田熱甚
      ,則修行人將意念微微放輕
      ,勒腹臍
      如果丹田未熱
      ,則意念要緊一些
      ,丹田漸熱后,即守常
      ,任意放志
      ,使氣液滿于乾
      ,此即內(nèi)丹所謂勒陽關(guān)
      、“煉丹藥要使真氣不上行而合于真水
      ,氣
      液經(jīng)脾宮,隨呼吸而搬運于中宮黃庭之中
      由氣
      液造化作用,歷經(jīng)一些時日而變?yōu)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精變而為珠
      ,珠變而為汞,汞變而為砂
      ,砂變而為金?/span>金丹即由此而生成
      此法稱為煉汞補丹田”。其中
      ,離卦代表采藥
      ,乾卦代表燒煉
      勒陽關(guān)
      ,通過修行
      ,可以
      _延年住世而為
      人仙”。藥力全而后進火加數(shù)
      ,則稱為
      火候
      因此,采藥而交媾龍虎
      煉藥而進火
      ,方為真正的入道之徑
      于此時
      ,修行人就要絕跡于幽居之所
      ,心內(nèi)觀,使內(nèi)境不出而外境不入
      ,有如婦女養(yǎng)孕
      龍之養(yǎng)珠雖飲食寤寐之間
      ,語默如嬰兒
      舉止如室女,唯恐有失有損
      ,心不可暫離于道


      以上所述

      ,即靈寶畢法所說小乘安樂延年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span>小乘安樂延年法修養(yǎng)有成后
      ,修行人即可轉(zhuǎn)入中乘長生不死法的修持

      、《靈寶畢法》“中乘長生不死法”之內(nèi)容

      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卷中主要介紹中乘長生不死法三門

      其三門包括肘后飛金晶第五,玉液還丹第六
      ,金液還丹第七

      (一) 肘后飛金晶

      關(guān)于肘后飛金晶靈寶畢法此節(jié)之比喻認為

      ,陰陽升降在天地之內(nèi)
      ,喻心腎氣液交合之法
      ,日月運轉(zhuǎn)在天地之外
      ,此則為肘后飛金精之事如何為肘后飛金精
      ,此節(jié)之
      真訣認為,修行人于靜室中披衣握固
      ,正坐盤膝
      ,蹲下腹肚,須臾之后
      ,伸展身體向前出胸
      ,而微把頭偃而向后,后閉夾脊雙關(guān)
      ,肘后微扇二
      一,再伸腰
      ,元陽之氣自尾聞穴如火相似
      ,自腰而起
      擁在夾脊
      ,此時慎勿開關(guān)
      ,等到熱氣壯甚之后,再漸次開夾脊關(guān)
      ,而放氣過關(guān)
      然后,仰面
      ,使腦后緊偃
      ,目的在于閉上關(guān)
      ,亦慎勿開之,覺熱極氣壯
      ,方開關(guān)
      ,使之漸次入頭頂,以補泥丸髓海
      肘后飛金精之效驗
      ,須達到身能耐寒暑,如此才能為長生奠定基礎(chǔ)
      如果火不起
      不熱,就當靜坐內(nèi)觀
      ,如法再作
      ,以至火起熱甚為度這個過程
      ,就是肘后飛金晶
      ,也叫著抽鉛,實則就是使腎氣生肝氣
      人身后之督脈陽海
      ,沿人身脊骨而上,脊骨共二十四節(jié)
      ,自下而上三節(jié)近于尾閭
      ,與人之內(nèi)腎相對自上而下三節(jié)名為天柱
      天柱之上名為玉京
      玉京之下,內(nèi)腎相對之尾閭穴之上
      ,共有十八節(jié)
      ,其中間部分稱為雙關(guān)雙關(guān)之上有九節(jié)
      雙關(guān)之下亦有九節(jié)
      靜定一百日,使真火遍通十八節(jié)而入于泥丸
      元陽之氣貫通督脈
      ,由尾閭至于泥丸,此通有真通
      ,亦有假通
      ,真通者,必須是于正一陽初動后
      ,有如周易坎卦之理
      ,依法行持
      ,才能稱之為肘后飛金晶”。


      道教易學(xué)借用周易卦爻象以論還丹之旨

      ,這在靈寶畢法中體現(xiàn)明顯
      如前文所述,靈寶畢法為北方
      ,代表一陽初動
      ,于人身亦代表腎氣; 卦代表腎氣上交肝氣
      卦表示陽氣至于心之位
      ,腎氣與心氣相合,成一太極
      ,可喻采藥
      卦可喻進火燒藥勒陽關(guān)
      一百日功行圓滿
      ,則可以飛金晶入腦這是因為
      ,一百日后
      ,藥力方全尾閭
      夾脊
      腦后玉枕三關(guān)一撞,丹藥方能直入上宮泥丸
      此后,丹藥由督脈轉(zhuǎn)而至于任脈
      ,由身后轉(zhuǎn)為身前
      ,肝氣自生心氣,二氣純陽
      ,二八陰消
      ,熏蒸于肺,而得肺液下降
      ,包含真氣
      ,如一黍米之大,而入于黃庭中宮
      ,此則真為內(nèi)丹之材
      行此法,方可稱為五行顛倒
      ,三田返覆
      總之
      ,飛金晶入腦,實則是人身之氣
      液由下田返上田
      ,又從上田歸于下田的過程;其中
      ,采藥于下田
      ,返于中田燒藥,再進入上田
      ,還精補腦
      ;退符則上田返中田,至于下田
      ,乃稱為三元用事
      。“肘后飛金晶為中乘修行之法
      ,功成后可得地仙仙品
      達至此境,修行人心境自除以絕欲
      ,心內(nèi)觀則朗而不昧
      ,晝則神采清秀,夜則丹田自暖
      ,邪氣不能入
      ,以上皆是得藥之驗

      (二) 玉液還丹金液還丹

      肘后飛金晶

      ,修行之路徑有二
      ,即玉液還丹金液還丹”。關(guān)于玉液還丹金液還丹
      靈寶畢法此節(jié)之比喻認為
      ,如果以日月喻氣,則腎氣喻月
      ,而心氣喻日
      如果以金玉喻液
      ,則腎液喻金
      ,而心液喻玉
      所謂玉液
      ,乃自腎氣上升而到于心
      ,以合心氣,二氣相交而過重樓
      ,閉口不出而津滿玉池
      ,咽之而稱玉液還丹
      ,升之而稱玉液煉形”。因為此液本自腎中來
      ,合于心氣而生
      ,亦好比土中生石石中生玉之說

      所謂金液

      ,腎氣合心氣后, 不上升
      ,只熏蒸于肺
      ,肺其狀有如華蓋,下罩二氣
      ,即取肺液
      ,在下丹田自尾閭穴升之,此乃飛金晶入腦中
      ,可補泥丸
      ;補足之后,自上復(fù)下降
      ,而入于下丹田
      ,乃稱金液還丹”。既還下田
      ,復(fù)升
      ,遍滿四體,前后上升
      ,乃稱金液煉形

      肘后飛金晶”、“玉液還丹

      、“金液還丹靈寶畢法看來
      ,為修道的
      中乘長生不死法門”。修此有成
      ,即可轉(zhuǎn)入更高一層境界的修行
      ,即大乘超凡入圣法的修行

      、《靈寶畢法》“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門”之內(nèi)容

      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卷下主要介紹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門”。其三門包括朝元第八

      ,內(nèi)觀第九
      ,超脫第十


      (一) 朝元

      關(guān)于朝元

      靈寶畢法此節(jié)之真訣認為
      ,修行人于一年四季中煉自身五臟
      五行之氣,所用之方法為定息
      ,行功以終日靜坐為主
      凡定息之法,不在強留而緊閉
      ,要在使之綿綿若存
      ,用之不勤,從無入有
      ,使之自住
      采藥之法,則在含津握固
      ,令心之真氣不散
      當潛心息慮,事累俱遣
      ,內(nèi)外凝寂
      ,不以一物介其意
      達至陽神初聚
      ,真氣方凝
      ,看待如嬰兒此法煉氣之驗
      ,修行人但覺身體極暢
      ,常仰升騰,丹光透骨
      ,異香滿室
      次以靜中外觀,紫霞滿目
      頂中下視
      ,金光罩體
      如此等等

      (二) 內(nèi)觀

      關(guān)于內(nèi)觀

      靈寶畢法此節(jié)之真原認為,.心源清徹
      ,一照萬破
      ,不知有物
      氣戰(zhàn)剛強
      ,萬感一息
      ,不知有法
      物物無物,以還本來之象
      法法無法
      ,乃全自得之真
      通過修煉
      ,修行人達至沖和之氣凝而不散
      ,至虛真性恬淡無為,神合乎道
      ,歸于自然
      當此之際,修行人要以無心為心
      ,以無物為物
      ,從而真樂熙熙
      不知己之有身
      ,漸次入于無為之道
      ,入于希夷之域,成為入圣超凡之客
      此節(jié)之真訣認為
      ,修行人修此法,當擇一福地
      ,安置靜室
      ,跪禮焚香,正坐盤膝
      ,散發(fā)披衣
      ,握固存神,冥心閉目
      ;坐中或聞聲莫聽
      ,見境勿認,這樣物境就會自散
      如果修行人貪戀此幻景
      ,認之為實境,則不能用超脫之法
      ,止于身中陽神不出
      ,而胎仙不化
      ,只為陸地神仙
      ,而不能升仙

      (三) 超脫

      關(guān)于超脫

      靈寶畢法此節(jié)之真訣認為
      是超出凡軀而入圣品
      是脫去俗胎而為仙子
      此節(jié)之金誥提出,道本虛無
      ,無體
      無相,即便是玄微
      希夷皆不是至道
      ,修行人法道之清靜,入于希夷之境
      ,達至與天地齊年
      ,最后超凡而入于圣境


      通過對靈寶畢法三乘修丹法之介紹

      ,我們可以看到
      ,它作為唐五代時期道教鐘呂金丹派指導(dǎo)修行的重要典籍
      ,不僅對道教丹法理論進行了詳細探討
      ,其所述修丹之階次方法亦非常系統(tǒng)
      完善
      ,這為后世道教內(nèi)丹各派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在道教丹道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與地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14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悟真篇14章,中卷.七言絕句.37-40在線注解
      《悟真篇》14章 中卷.七言絕句.37-40三十七月才天際半輪明
      ,早有龍吟虎嘯聲。便好用功修二八
      ,一時辰內(nèi)管丹成
      。三十八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語實堪聽
      。若言九載三年者
      ,總是推延款日程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 ?來源:赤城賓館微信作者:盧國龍時間:2016-08-30 09:18:24 繁體中文版 原文: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者
      ,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道家養(yǎng)生功法及功家必備驗方
      道家主張遵循自然法則
      ,按照自然規(guī)律處理問題,這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道家養(yǎng)生功法更是人類用大自然來保護自己的一種生存方式
      。 子午功道家養(yǎng)生功法
      ,按照宇宙運行規(guī)律和自然法則行功
      太乙寶誥(注解)
      太乙寶誥(注解) ?來源:道醫(yī)學(xué)官網(wǎng)整理作者:閔智亭時間:2014-01-22 14:05:52 繁體中文版 太乙寶誥⑴至心皈命禮。青華長樂界
      ,東極妙嚴宮⑵
      。七寶芳騫林,九色蓮花座⑶
      。萬真環(huán)拱內(nèi)
      人的入靜法,連接丹田的靜心
      道教修煉最講一個“靜”字,靜字貫穿修煉之始終
      。筑基煉己講“靜”
      ,煉精化炁講“靜”,煉氣化神講“靜”
      。道教認為
      ,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
      ,晝夜隨起隨滅
      易經(jīng)證釋中孚卦詳解
      《易經(jīng)證釋》中孚卦 孔子《宣圣講義》中孚上巽下兌。風(fēng)行澤上
      。四陽二陰。與渙節(jié)之三陰三陽者異
      。節(jié)兌在坎下
      。中孚兌在巽下。渙巽在坎上
      。中孚巽在兌上
      。是中孚卦得渙節(jié)者各半。即以渙之上
      。合節(jié)之下也
      峨眉道家秘傳養(yǎng)生六字訣
      《養(yǎng)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曰:“凡行氣,以鼻納氣
      ,以口吐氣
      ,微而引之,名曰長息
      。納氣有一
      ,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
      ,吐氣六者謂吹
      、呼、唏
      、呵
      、噓、咽
      ,皆出氣也
      。”“凡人之息
      ,一呼一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