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釋、道、儒之家思想在知識分子中有 相當?shù)挠绊?。作為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的曹雪 芹,在他的不朽名著《紅樓夢》中,通過一seng一道 這兩個人物,把fo老思想帶進了《紅樓夢》全書 的字里行間。從小說中描寫的情節(jié)來看,信奉fo教與崇敬道教的人物也為數(shù)不少。小說中的主 要人物賈寶玉,他對于傳統(tǒng)封建倫理和儒家思 想的背叛,在很大程度上得源于他所受的禪宗的色空思想與道教的清靜無為、虛無曠達的思想影響,至于書中對道教徒的描寫和對道教思想的敘述,那更是不勝枚舉。
小說中最早以道士形象出現(xiàn)的人物,就是 在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 秀》中提到的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某日走來 的一seng一道兩人中的那個道人,此人稱為“渺渺 真人”。小說中說他生得“骨格不凡,風神迥異”, 這是整部小說中貫穿始終的一個重要人物,他 不但在第一回中四次出現(xiàn),而且在第十二回、第 二十五回、第六十六回和第一百二十回中多次 出現(xiàn)-著名的《好了歌》就是他唱出來的,賈瑞的 死也是由于他的出場(并送了一面風月寶鑒), 柳湘蓮的出家更是由于他的引帶(他對柳湘蓮 說了幾句道家玄語).就連賈寶玉后來毅然決然 “撒手懸崖”,離家出走也是由于他的曉諭和勸 戒,他是《紅樓夢 整部小說中的牽絲帶扣的人 物,無疑,作者曹雪芹是通過這個人物的活動來 安排全書的故事情節(jié),布置全書的結(jié)構(gòu),從而為 全書的“真”、'?假”、“色”、“空”的神秘氣氛推波 助瀾的。
為了渲染小說中的藝術(shù)氣氛,作者故意把 這個道人的形象作了很巧妙的處理,在第一回 中,他是生得“骨格不凡、風神迥異”,一表非俗 的一個超塵拔俗的道德高人,而到了第二十五 回《魘魔法叔嫂逢五鬼,通靈玉蒙蔽遇雙真》中, 賈寶玉和鳳姐由于受了暗中嫉恨他倆的趙姨娘 和馬道婆的暗害,雙雙得了瘋魔癥之后,來解救他倆的一seng一道出現(xiàn)時,這個道士卻又變成了 一個腌臜邋遢的跛足道人,小說中描寫他的形象說:
一足高來一足低,渾身帶水又拖泥。
相逢若問家何處,卻在蓬萊弱水西。
正如蔡義江先生在《〈紅樓夢〉詩詞曲賦評 注》一書中所說:在《紅樓夢》里,凡是提到這個 歧足道人的地方,“都有著預(yù)示情節(jié)發(fā)展和人物 命運的預(yù)言作用”。另外,又如小說開卷第一回 所寫的甄士隱,他后來也成了道士,甄士隱的遭 遇,“本來也就是全書情節(jié),特別是主要人物賈 寶玉所走的道路的一種象征性的縮影。”(蔡義 江〈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這構(gòu)成了《紅樓夢》 這部小說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和嚴密性這一明 顯的特點。
小說中提到的另一個道人,就是那個訪道 求仙的空空道人。他因為從青埂峰下走過,見到 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字跡,又因為這塊石頭向 他說的那一番話(實際上不過是曹雪芹對自己 寫這部小說的一番剖白和辯護),于是就把這部 小說從頭到尾抄寫出來聞世傳奇。這是對《紅樓 夢》這部小
物。據(jù)紅學家的考證,《紅樓夢》這部作品的作者 除了曹雪芹這一說外,還有兩人,即那位“石兄” 和這位空空道人。小說中說他后來因空見色,由 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為情seng, 《紅樓夢》一名《石頭記》,又名為《情seng錄》,也是 由此而來。這位空空道人在全書中出現(xiàn)次數(shù)不 多,卻是提綱挈領(lǐng)的一個重要人物,如果說“賈 雨村歸結(jié)紅樓夢”,賈雨村是一個自始至終的旁 觀者的話,那么,空空道人則是比賈雨村更進一 步參與《紅樓夢》的問世和傳抄過程的人物。小 說中把這樣重要的人物處理成道教徒,不是偶 然的。正由于道教徒有著超越塵俗的悟性、清閑 的生涯,和后人熟悉而又受人喜愛的形象,而且 他們還有較高的文學修養(yǎng),對世態(tài)炎涼的高超 的見解和認識,以及對文學創(chuàng)作事業(yè)的熱心。所 以才被選作《紅樓夢》一書中的重要人物。像《紅樓夢》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如果由一個凡夫俗 子、紅塵中人來傳抄聞世,那未免太煞風景了。
榮寧二府人物中信奉道教的,有寧國府的 大老爺賈敬,小說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路,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賈雨村的好友、古董商 冷子興曾經(jīng)介紹過,說此人一味好道,只愛燒丹 煉汞,一心想作神仙?!爸辉诙贾谐峭夂湍切┑?士們胡羼”。到了第六十三回里,作者寫“壽怡紅 群芳開夜宴,死金丹獨艷理親喪”,一大群姑娘 女子和賈寶玉酣暢淋漓地吃喝玩樂,慶賀生辰, 玩得正起勁的時候,“忽然東府里幾個人,慌慌 張張地跑來說,4老爺賓天了!原來賈敬雖然 好道,怎奈他“導氣乏術(shù),總屬虛誕,更是參星禮 斗、守庚申、服丹砂等,妄作虛為,過于勞神費 力,后因此傷了性命。”作者寫賈敬是信奉道教 的,可是他修煉的方法不對,急于求成,功夫未 到,就急于吞服丹砂,所以被燒死。從這個情節(jié) 我們可以看出,修仙煉道,學慕長生,是有一定 規(guī)律的,不可以急功近利,急躁妄為。而作者的 用意也可以從此看出:比起外丹來,曹雪芹似乎 更重視“內(nèi)丹”的修煉,即更重視人的身心修養(yǎng)。 在后來的第一百十八回中,作者又通過賈寶玉 之口說了這樣兩句說:
內(nèi)典語中無fo性,金丹法外有仙舟。
像這樣深刻的哲理,作者并不僅僅用來說明道教中的思想,而是廣泛深入地涉及到一般 的世事哲理中,即所謂“會心處不在多個中之 味,只要悟得,就可以超凡入圣的。
至于《紅樓夢》中提到的另外的道教徒,除 了寧國府中與賈敬交往的那些道士,和水月庵 里的道姑外,還有張道士、王一貼和馬道婆等 等。這些都不是真正高超的道家真人,其中有的 只不過是江湖騙子而已。不過在后四十回中,續(xù) 作者曾大肆描寫了一場道教驅(qū)邪逐妖的場面。 因為林黛玉、晴雯等人死后,大觀園里陰氣逼 人,人人都認為有妖怪,不敢白天行走,賈赦只 好請來了道士,“擇吉日,先在省親正殿上鋪排 起壇場,上供三清圣像,旁設(shè)二十八宿并馬、趙、 溫、周四大將,下排三十六天將圖像。香花燈燭 設(shè)滿一堂,鐘鼓法器排列兩邊,插著五方旗號。 法師們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宮八卦的法衣,踏 著登云履,手執(zhí)牙笏,便拜表請圣。又念了一天 的消災(zāi)驅(qū)邪的接福的《洞元經(jīng)》,以后便出榜召 將。榜上大書‘太乙、混元、上清三境靈寶符箓演 教大法師,行文敕令本境諸神到壇聽用?!侨?, 兩府上下爺們仗著法師擒妖,都到園中觀看,都 說:4好大法令!呼神遣將的鬧起來,不管有多少 妖怪也唬跑了。,大家都擠到壇前。只見小道士 們將旗幡舉起,按定五方站住,伺候法師號令。 三位法師,一位手提寶劍,拿著法水;一位捧著 七星皂旗;一位舉著桃木打妖鞭,立在壇前。只 聽法器一停,上頭令牌三下,口中念念有詞,那 五方旗便團團散布。法師下壇,叫本家領(lǐng)著到各 處樓閣殿亭,房廊屋舍,山崖水畔,灑了法水,將 劍指畫了一回?;貋磉B擊令牌,將七星旗祭起, 眾道士將旗幡一聚,接下打妖鞭望空打了三下。 本家眾人都道拿住妖怪,爭著要看,及到跟前, 并不見有什么形響。只見法師叫眾道士拿取瓶 罐,將妖收下,加上封條,法師朱筆書符收起,令 人帶回在本觀塔下鎮(zhèn)住,一面撤壇謝將。賈赦恭敬叩謝了法師?!?/p>
像這樣的大排場,在《紅樓夢》是僅此一回 的,我們也可以就此看出明清兩代道教在民間 活動的痕跡。
《紅樓夢》中發(fā)揮道家思想最充分、最強烈 的地方,乃是第二十一回,賈寶玉因為襲人不滿 他與黛玉過分接近,對他弄性撒嬌,不理睬他, 惱恨之余,續(xù)寫《莊子》的一篇文字,作者提到了 有名的《莊子`味篋》篇:
“故絕圣棄知,大盜乃止;邊玉毀珠,小盜不 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 殫殘?zhí)煜轮シǎ袷伎膳c論議。擢亂六律, 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 滅文章,散五彩,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 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guī)矩,找工法之指,而天下 始人含其巧矣?!?/p>
賈寶玉又在下面續(xù)道:
“焚花散麝,而閨客始人含其勸矣;寶釵 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喪滅情意,而閨閣之美 惡始相類矣。彼含其勸,則無參商之虞矣;我其 仙姿,無戀愛之心矣;灰其靈竅,無才思之情矣。 彼釵、玉、花、麝者,皆張其羅而穴其隧,所以迷 眩纏陷天下者也。”
正如蔣和森先生在《紅樓夢概說》一書中說 的那樣,賈寶玉“面對痛苦的現(xiàn)實,為了求得精 神上的‘解脫’,也為了找到一個對抗封建主義 漫長的的思想武器,曾經(jīng)頗為苦心地去進行探索,他除 了 ‘整日價雜學旁收’以外,又學著‘參禪悟道’, 還跑到中國古典哲學,特別是莊子的學說中,去 尋找對人生問題的‘解悟’,并且企圖用莊子的 ‘自然本性’來反抗封建正統(tǒng)思想加在他身上的 各種束縛。”正因為有了這種思想基礎(chǔ),才使他 后來斷然地看破紅塵,離家出走,了結(jié)了一部 《紅樓夢》??梢哉f,莊子及其思想在《紅樓夢》中 的地位,與《莊子》在道教中的地位同樣重要。
《紅樓夢》中還有一個受道家思想影響的人 物是賈惜春,她性格懦弱,不愛管事,甚至當她 的乳母偷了她的累金鳳,鬧出事情來以后,她也 只是拿了一本《太上感應(yīng)篇》在看,以至于黛玉 說她是“虎狼屯于階陛,尚談因果”。這個人物后 來的命運也是很悲慘的,作者正是通過《紅樓 夢》中這些薄命女子的命運來揭示出書中所表 達的道家萬事皆空的思想。后來賈寶玉參加鄉(xiāng) 試,考中鄉(xiāng)魁,跟著一seng一道出家了之后,皇帝 還賜給他一個“文妙真人”的道號,賈寶玉終于 成為道士,這為這部小說的道教色彩添上了濃厚的最后一筆。
道家和道教在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文化中,始終存在兩條主要的脈絡(luò),一是以孔孟思想為核心的注重實際生活的儒家學說,它是中國文化的正統(tǒng);另一是以老莊思想為代表的注重玄想的道家學說,以及在其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道教,它構(gòu)成中國文化的又一主干?!叭宓阑パa”,再加上外來的佛教,形成了兩千年以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釋、儒、道三教鼎立的基本格局。講道教,我們不得不先講一講道家。道家與道教,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制度、學術(shù)思想、宗教信仰、文學藝術(shù)、醫(yī)藥科技等各方面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的作用。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人格理想、思維方式、審美情趣,乃至風俗民情等等,無不深受道家與道教的影響。然而,道家與道教是兩個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概念,兩者不能完全等同。道家,主要是指先秦諸子百家中以老莊為代表的學派,它把“道”作為最高哲理范疇,主張遵道貴德,效法自然,以清凈無為法則治國修身,因此被稱作道家。至于道教,則是在漢代黃老道家理論基礎(chǔ)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術(shù)和民間巫術(shù)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種宗教。它是通過信奉“道”,修煉精神形體而“成仙得道”的宗教。道教作為一種完備成熟的宗教,和其他宗教一樣,有其經(jīng)典教義、信仰、儀式活動,以及宗派傳承、教團組織、科戒制度、宗教活動場所等。因此,道教作為一種既有信念又有組織的宗教,和學術(shù)思想上的道家的區(qū)別是非常明顯的。雖然道家與道教不能完全等同,但兩者之間確有密切的淵源關(guān)系。早期道家的關(guān)于道生萬物、氣化宇宙、天人合一的宇宙論,關(guān)于陰陽對立統(tǒng)一、相互轉(zhuǎn)化的辯證思維,關(guān)于自然無為、清虛樸素的治國與修身法則,以及其齋心靜觀,體道合真的神秘主義認識論,都對道教的教義及其修持方術(shù)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傊兰业恼軐W理念、神仙家的養(yǎng)生方術(shù)、古代民間的巫術(shù)和鬼神崇拜活動,是道教宗教神學、修煉方術(shù)和宗教儀式的三個主要來源。
在平日的學習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知識點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nèi)容,有時候也叫“考點”。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下面是我?guī)痛蠹艺淼牡兰遗c道教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知識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道家思想是一種哲學學派, 道教是一種宗教信仰。
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時期,直到東漢末“黃老”一詞才與 神仙 崇拜這樣的概念結(jié)合起來。
就本身來,這種崇拜和道家思想沒有相關(guān)聯(lián)的份, 老子 、 莊子 都是以相當平靜的心態(tài)來對待死亡的引起兩者相關(guān)聯(lián)的原因可能是在道家文字中描述了對于領(lǐng)悟了“道”并體“道”的長生者的意象。所以就道教老子為宗又追求修煉成仙的本質(zhì)來說荒謬的,這是一直以來認識上的誤區(qū)東漢時期以道家思想為本的 王充 著有無神論作品《 論衡 》,對漢末流行的神仙方術(shù)進行了全批判,在中國思想史上獲得了很高地位。
在西方,道家與道教被統(tǒng)稱為Taois ,以Religious Taoism(道教)和Philosophical Taoism(道家)將他們區(qū)分開來。西方者普遍認為道教是純哲學的道家思想落腐敗的產(chǎn)物,而道教支持者認為道和道家在思想上有互補之處。
【道教簡釋】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創(chuàng)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后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
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名。東漢張道陵創(chuàng)立的“五斗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時宗教形式逐漸完備。奉老聃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以《道德經(jīng)》(即《老子》)、《正一經(jīng)》和《太平洞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奉三清為最高的神。要人脫離現(xiàn)實,煉丹成仙。
道教的第一所國家級道觀位于洛陽上清宮。
【道教歷史發(fā)展】
我國古代先民認為萬物有靈,進而產(chǎn)生了對自然的崇拜,靈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發(fā)展到祖先與天神合一,成為至上神的雛形。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便已存在。先民們將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岳,皆視為有神主宰,因而產(chǎn)生敬畏感,乃對之頂禮膜拜。那時先民們除認為萬物有靈而產(chǎn)生自然崇拜外,還認為人死后靈魂不滅,因而又產(chǎn)生了對鬼神的崇拜。各種喪葬禮儀和祭鬼、驅(qū)鬼儀式隨之逐漸形成?!吨駮浤辍分休d:“黃帝崩,其臣左徹取衣冠幾杖而廟祀之”。至殷商時代,史前時期的自然崇拜已發(fā)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天帝為中心的天神系統(tǒng),遇事便由巫祝通過卜筮以向天帝請求答案;原始的鬼神崇拜已發(fā)展到以血緣為基礎(chǔ),與宗法關(guān)系相結(jié)合的祖先崇拜,其祭祖活動定期舉行。這時期已出現(xiàn)專門從事溝通鬼神和人類的宗教職業(yè)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并有一套符咒驅(qū)鬼的巫術(shù);祝以言辭悅神,是宗教祭祀活動中負責迎神祈禱的司儀者。他們替人治病、卜筮吉兇,畫符念咒等。當時國家和社會均受巫祝支配。周代鬼神崇拜進一步發(fā)展,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個系統(tǒng)。并把崇拜祖宗神靈與祭祀天地并列,稱為敬天準祖。蓋所謂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后世道教所以成為多神教,即源于古代之鬼神崇拜;后世道教做齋醮法事,亦與古人鬼神祭祀禮儀和禮制有密切的關(guān)系。人們崇拜神靈就要舉行祭祀活動,而祭祀活動離不開“禮樂文明”,禮樂文明隨著春秋時期的“禮崩樂壞”,逐漸由上層走向民間,被后來的民間方士和巫覡所繼承,道教成立后,演變?yōu)榈澜痰凝S醮科儀。所以說,夏商周三代的禮樂文明有相當?shù)囊徊糠直坏澜瘫4嫦聛?。道教實際上是禮樂文明的繼承者。神仙信仰亦可上溯到我國遠古原始社會時期。其證據(jù)之一便是《山海經(jīng)》。該經(jīng)記載了我國原始社會時期的神話及宗教信仰,其內(nèi)容相當豐富和系統(tǒng)。它為道教仙學的遠源提供了依據(jù)?!渡胶=?jīng)》中,提出了長生信仰;提出了神仙與羽士之存在;描述了神仙天都;記載了祭祀的祀禮及奇異的方術(shù)。
在遠古原始社會時代,已有人開始學仙。史載軒的黃帝“且戰(zhàn)且學仙”“黃帝問道于廣成子”,后修道成功,于鼎湖白日乘龍升天。
到了戰(zhàn)國時期,神仙信仰已經(jīng)相當廣泛。這是,出現(xiàn)了許多記載神仙傳說的著作,書中載有不少關(guān)于仙人、仙境、仙藥等傳說的文字。如《莊子·逍遙游》中有這樣的描寫:“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風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它,如《列子》書中的《湯問篇》、《黃帝篇》、《周穆王》,屈原的《離騷》、《天問》、《九歌》等都將仙境描畫的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亦被描繪成外生死、極虛靜 、不為物累、超脫自在,能騰云飛行的神奇人物。漢代的《淮南子》、《史記》中亦有類似描述。
伴隨神仙之說的出現(xiàn),尋求仙境、仙人,傳布成仙之方的方士便出現(xiàn)了。他們將神仙學說及方術(shù)與鄒衍(戰(zhàn)國時期著名方士)的陰陽五行學說柔和起來形成了方仙道,主要流行于燕齊的上層社會,其法形解銷化,依托鬼神,企望長生成仙。從戰(zhàn)國(前2 75—前221)中后期到漢武帝(劉徹,前140—前87)時,在方士(亦稱神仙家)們與帝王將相之鼓動下,掀起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藥事件。齊威王、齊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尋求神仙及不死藥,其規(guī)模越來越大。那時最著名的方士有宋毋忌、正伯僑、鄒衍、徐福、盧生、李少君等人。我國獨有的神仙信仰沿襲而下,到東漢中、晚期為道教所繼承,成為道教信仰的核心內(nèi)容。
漢武帝后,方仙道逐漸與黃老學結(jié)合向黃老道演變。 東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陵于蜀郡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nèi))創(chuàng)立了五斗米道,又名正一盟威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592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道論
下一篇: 論桓譚的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