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柳丹經(jīng)內(nèi)丹術(shù)中,柳華陽《金仙證論》直泄煉精化炁小周天煉法;伍沖虛仙fo合宗妻則詳論煉焦化神大周天功夫,主要內(nèi)容是所謂“丹道九篇”。
伍柳認為,大周天煉法,始于陽光三現(xiàn)大藥既生之時。自陽光二現(xiàn)之景,須人定以培養(yǎng)其真陽,靜聽陽光三現(xiàn)。
“由是于靜定之中,忽見眉間又掣電光,虛室生白,此陽光三現(xiàn)也。真舊團聚,大藥純乾,方得陽光三現(xiàn)。光既三現(xiàn),則炁根之內(nèi)有大藥可采。大藥始生,即進入七日采大藥階段:“陽光三現(xiàn)之時,純陽真炁已凝聚于鼎中,但隱而不出耳。必用七日采功,始見鼎內(nèi)火珠成象,只內(nèi)動內(nèi)生,不復外馳,故名真鉛內(nèi)藥,又名金液還丹,又名金丹大藥?!?(仙fo合宗))
七日采大藥法,(仙fo合宗)有所詳論:“以初采言之,其呼吸之火,自能內(nèi)運。任火自運,絕不著意于火。亦不馳意于火,方合玄妙機之火也。此時用火,尤當入定,而專用眸光之功。時以日間用雙眸之光,專視中田。夜間用雙眸之光,守留不怠。如是以采之,大藥自生?!辈煞ㄓ钟薪绘哦笊?,勾引而后生,靜定而后生,息定而后生之說,“此四說皆以眸光為招攝,故其生意乃爾?!?/p>
采大藥至三四日間,則真定將定未定之時,有“得藥六景”次第出現(xiàn):“須知大藥生時,六根先自震動。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后風生,腦后聾鳴,身涌鼻搐之類,皆得藥之景也?!?(仙fo合宗))
六根震動,大藥既得,須將此已得之大藥運入中丹田神室之中以點化陰神,乾坤交嫌。這需將大藥循督任二脈由下田運至中田,稱為“過關(guān)服食”。過關(guān),即運藥穿過督脈三關(guān)。由于這一步最易發(fā)生大藥從上下鵲橋泄漏,極其危險,因此有專門的“防危慮險之功”。這一內(nèi)丹術(shù),稱為“六根不漏”,包括
①身根不漏:大藥生于氣穴,流動活潑,上下旋轉(zhuǎn),奪路而出,上沖心位,下沖尾閭。尾閭不通,自必轉(zhuǎn)動下奔谷道(肛門),谷道易開,大藥泄出,前功盡棄。這就是下鵲橋的危險?!胺牢!敝ㄓ卸?,一是“預(yù)用木座,狀如饅首,覆棉取軟,坐抵谷道,其勢上聳,不使大藥下奔”。這是“外固法”。二是當大藥有下奔谷道之勢,“才見其下奔,即微微輕撮谷道以禁之”,這是“內(nèi)固法”。
②鼻根不漏:大藥沖透尾閭、夾脊、玉枕三關(guān),直貫頂門,向前引下,至于印堂。鼻上印堂髓阻不通,鼻下二竅則虛而通,是呼吸往來之徑,大藥印堂遇阻,則自轉(zhuǎn)奔行鼻下泄出,這就是上鵲橋的危險?!胺牢!敝ㄊ恰吧嫌媚緤A,牢封鼻竅,所以使鼻根不漏也?!?/p>
③眼根不漏:含兩眼之光,勿令外視。
④耳根不漏:凝兩耳之韻,勿令外聽。
⑤舌根不漏:唇齒相含,舌抵上腭。
⑥意根不漏:一念不生,六塵不染。
做到上述六根不漏,大藥便能沖過三關(guān)。沖關(guān)之要,在于“動而后引,不可引而使動也”,亦即遇三關(guān)阻塞,要一意不生,凝神不動,以待其動,使炁自動沖關(guān)。然后“即隨其動機而有兩相知之微意,輕輕引上”,過乾頂后,又輕輕引下,“自然度過印堂,降下十二重樓,猶如服食而入于中丹田神室之中?!边^關(guān)服食之功至此完成。
經(jīng)過過關(guān)服食,大藥采封于中丹田與下丹田之間的神室,亦即黃庭之中。此區(qū)間就是煉炁化神,結(jié)胎成丹之所。煉炁之法稱為“守中”,也就是大周天。此法丹家謂須十月之功,故稱為“十月關(guān)”。
大周天之法,要在炁神合煉。也就是以元神為大藥之歸依,以大藥為元神之點化,相與寂照不離,則陽炁自能勤勤發(fā)生,與真息相運于神室,而元神得其培養(yǎng)以相煉。
初行大周天之火,元神居于中田,寂照于中下二田之間,相與渾融,化為一虛空之大境,使大藥點化之陽炁及真息之炁相與運煉,助神結(jié)胎。此步功夫不運任督,純用元神寂照二田之間,因而稱為“守中”,亦稱為“胎息”。守中之法,在于一念不生,寂然不動。“直守到食脈兩絕,昏睡全無,亦須臾不離于寂也。能盡守中之用者,靈光不昧?;孛搲m根。直守到二炁俱無,念無生滅,亦須臾不離于照也。”((仙fo合宗))
關(guān)于大周夭火候,《仙fo合宗》又指出:“自服食大藥之后,三關(guān)九竅阻塞之處盡已開通。須知此后二炁勤生,自能運轉(zhuǎn)于已通之正路,服食于二田之虛境,以培養(yǎng)夫元神。故其一升一降,循環(huán)不已,亦自然而然者也??梢姶藭r之火,自不用意引之火?;鸺炔挥靡庖?,又豈可著意于火而凝滯夫元神之大定也哉?唯是不見有火相,方合不有不無之文義。是為大周天之火候也。”
大周天十月之功為:初入定時,守定三月,則二炁之動機甚微。但微動于臍輪之虛境而已。守至四、五月間,則二炁因元神寂照,以至服食已盡,而皆歸定滅。元神因元炁之培育,以致陽明不寐。二炁俱停,食性已絕,獨存一寂照之元神,以為胎仙之主。守至六、七月間,不但心不生滅,亦且昏睡全無。守至八、九月間,則寂照已久,百脈俱住。守至十月,則候足純陽,神歸大定。至此定能生慧,有所謂“六通”之驗證;即漏盡通、天眼通、夭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境通。除漏盡通外,其它五通均為宗教境界。
大周天又稱卯酉周天。小周天煉外藥,循任督二脈上下周流運行,十二時辰,上子下午,因而小周夭又稱子午周天。大周天煉內(nèi)藥,神炁大藥在二田間左旋右轉(zhuǎn).循環(huán)起伏,十二時辰,左卯右酉,因而大周天又稱卯酉周天。
大周天火候,直煉到昏沉盡絕、散亂俱無的純陽境界,即炁已煉而化神。此“神”即是宗教意義上的“陽神”或“胎神”。此后進入伍柳所謂“出神景”及“末后還虛”的終極階段,也就是煉神還虛境界。這已完全是宗教性目標與境界,稱為“九年關(guān)”。伍柳認為到此階段須用“遷法”將陽神自中下二田遷于上丹田泥丸宮,再加以三年“乳哺”。其法為“存養(yǎng)之功”:“不著意于上田,亦不縱意于上田,惟一陽神寂照于上田,相與渾融,化成一虛空之太境,斯為存養(yǎng)之全體,乃為乳哺之首務(wù)也?!?(仙fo合宗})存養(yǎng)功純,陽神就能脫殼出頂。再經(jīng)一番出神入神調(diào)養(yǎng)功夫,即能達到所謂“還虛”的宗教之境:“性合虛空,而不神用。不系不染,一塵不動。絕無出入生滅,已是真空實地。一見天花亂墜,神念涌出頂門,陽神超矣。向上煉神還虛而合道矣。”(《仙fo合宗》)
在下自小習武,算是半個武林中人,就是沒福氣和釋小龍一起拍電影。你這個修丹道要說的話很長??!
道藏經(jīng)籍,汗牛充棟;最多達七千余卷,現(xiàn)存之明正統(tǒng)道藏,及萬歷所補之續(xù)藏,亦達五千余卷。自茲以后,迄有清一代,不少上乘經(jīng)典,猶未選刊入藏。若欲一一窮而通之,通而用之;以有涯之生,豈不危殆哉?或主修真之事,只重師承與口訣,只重煉養(yǎng)與工夫,無須參經(jīng)窮典,便可有成,斯則大謬而特謬矣!與修「野狐精道」者何異?充其極,做個「不死羅漢」,不能入圣登真,而臻超生脫死、與天地共存之域,豈是道門上乘旨意?且欲事上乘修真,尤須深徹大道,切入玄微,既透本宗,并能旁通各派,方能上造博大高明之旨,而免偏聽偏修之弊。茲為學人之方便計,特擬一簡要之必參書目如下:
一、各派共同必參書目(下列各書,各派均有各派之批注,各派之修法,所列各書,系指本經(jīng)。):
周易參同契(此為丹道派之祖經(jīng))、老子道德經(jīng)(丹道派中之圣經(jīng)) 莊子南華經(jīng)、列子沖虛至德真經(jīng)、黃帝陰符經(jīng) 呂祖全書、呂祖百字銘、唱道真言 鍾呂傳道集、黃庭內(nèi)景經(jīng)、黃庭外景經(jīng) 入藥鏡、金碧龍虎經(jīng)、靈寶畢法 易道心法真?zhèn)?、金華秘訣、周易玄解 通玄真經(jīng)、抱樸子內(nèi)篇、云笈七簽 太上十三經(jīng)、、石函記、丹道北宗秘旨 登真要訣、真誥、養(yǎng)真集 南北合參法要、靜坐法輯要、譚子化書莊列十論合刊 金丹大成集、上乘修真大成集、長生氣功訣法集成 歷代真仙體道通鑒、歷代真仙史傳、金蓮正宗記 道藏輯要、道藏精華、道藏源流考
二、文始派必修書目: 關(guān)尹子、文始真經(jīng)、仙學真詮 文始大道抉微、修真隱訣、通玄真經(jīng) 文子纘義、文始經(jīng)玄義
三、北派必修書目(兼參中派書目):
參同契闡幽、參同契發(fā)揮、參同契釋疑 邱祖全書、邱祖全書節(jié)輯、丹道秘書 老子道德經(jīng)講義、丹陽語錄、太乙金華宗旨 太上清凈心經(jīng)、古書隱樓叢書、重陽祖心法 悟真篇闡幽(悟真為南宗書,闡幽則為北宗書)、悟真篇正義 悟真篇外書、玄宗正旨、紫清指玄集 靈源大道歌、孫不二女丹詩、列真語錄輯要 樵陽經(jīng)、修道秘要、道書十二種 白玉蟾全集(白為南宗,書則為北宗必讀書)、龍門大成集 邱祖西游記
四、南派必修書目(兼參東派書目):
悟真篇三注集注合刊(正統(tǒng)南宗圣經(jīng)共十一宗注)、金丹真?zhèn)?悟真秘旨、大丹真?zhèn)鲉柎鹫Z錄、陶素耜道言五種 悟真直指、悟真四注 馬祖心法秘傳(丹陽為北真,本書兼闡南派秘旨,以其究屬陰陽所成也。) 金丹四百字、還源篇、復命篇 翠虛篇、南宗修真指要、白玉蟾全集
五、東派必修書目(兼參南宗書目):
方壺外史(包括丹經(jīng)之測疏注釋凡十三種,著作凡四種)、證道秘書十七種 證道一貫真機、金丹抉隱、呂祖心法五篇注 圣真修道全旨、大丹捷要、潛虛翁口訣秘鈔
六、西派必修書目(兼參三豐派書目):
太上十三經(jīng)注釋(包括太上丹經(jīng)十三種)、道竅談三車秘旨合刊 大洞老仙經(jīng)發(fā)明、無根樹道情詩二注、文終經(jīng) 后天串述、圓嶠內(nèi)篇、性命雙修要旨
七、中派必修書目:
道統(tǒng)大成集、中和集、老子道德經(jīng)精義 <br/>樂育堂語錄、性命圭旨、規(guī)中指南 <br/>毅一子、仙學正傳
八、三豐派必修書目:
張三豐全集、張三豐大道指要、玄譚全集 性天正鵠、無根樹詞注釋、太極煉丹秘訣 三豐心脈、三豐玄指
九、青城派必修書目:
青城秘錄(包括書凡十三種)、青城玉房訣、玄宗雙修指要 大道玄指、崆峒微傳、通玄子道書四種
十、伍柳派必修書目:
天仙正理直篇、伍真人大丹問答、丹道九篇(即仙佛合宗) 金仙證論、慧命經(jīng)(伍柳仙宗即系上五種書) 養(yǎng)生內(nèi)功秘訣(包括金仙證論與慧命經(jīng))、天仙論語 內(nèi)金丹心法秘旨
十一、三峰派必修書目(兼參東派書目):
三峰丹訣、玄微心印、延生煉己捷要 <br/>陶真人養(yǎng)生丹訣、玄機中萃、崆峒秘典 彭祖長壽千金方、青城秘鈔(非青城秘錄)、洞玄子丹訣 還精采氣篇、還精補腦篇、赫赫金丹篇 房中奇書、三峰丹術(shù)大成集、印權(quán)金丹秘法
綜上所述,只就各派約略擇要,列舉若干種以供參考而已,凡全出之乩筆或偽托之書,或類涉迷信誕怪之書,或涉膚淺而缺乏學術(shù)性之典籍,與乎宗教、方術(shù)、占卜、醫(yī)藥、神學、天文、輿地……等書目,概未選列。即自由出版社已選刊之書目,亦未列全。惟其中不少書目亦為未出版,或特陸續(xù)刋行,或根本無意刊行者,列之只在使世人明有此等經(jīng)籍耳!參考資料:《簡列修真必參書目》
很多人是從氣功開始認識丹道的,但是丹道和氣功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應(yīng)該說氣功這個名字并不好,太寬泛了,什么都可以塞進去。而且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氣功層次太低,用的意念太多,很容易出偏或者出現(xiàn)別的問題。氣功,可以說是丹道的基礎(chǔ)階段。因為丹道的基礎(chǔ)是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氣神。而氣功一般是病人或者身體不好的人練得,目的是追求健康。網(wǎng)上流傳很廣的真氣運行法,便是丹道的筑基法變形過來的,逐步修習屬業(yè)北派清修丹法。
真師難遇,不若退而讀書,在道書中尋求丹訣也是一條途徑。丹家云:“未
有神仙不讀書”。其實真師的關(guān)健作用,恰恰在于教你怎樣讀書,讀那些書,如
何在丹經(jīng)上認出法訣。我們講內(nèi)丹法訣從不明寫在書上,但并非在書上一字不
露,僅是多用詩詞隱語,不經(jīng)真師點破,難以辨認而已。丹經(jīng)中最秘的法訣是陰
陽雙修丹訣,然而古仙擔心此道失傳,故意將其法訣隱人《參同契》和《悟真
篇》中,以留待有緣者索解。陰陽派最秘密的口訣有八個字,就在《參同契》
中,《悟真篇》是注解《參同契》的。無論學煉陰陽派還是清凈派的丹士,必須
認真鉆研省參同契》和《悟真篇分,凡是和此二書抵觸的丹書都是錯的.這是歷
代丹家稱此二書為丹經(jīng)之祖的原因。
習陰陽丹法者,對《人藥鏡》、《敲交歌》、《金丹大要》、《無根樹詞》
要深刻領(lǐng)會,此外《玄微心印》、《修真不死方》皆應(yīng)必讀。陸西星對《參同
契》的《測疏》、《口義》及其他書,也須細看。
習清凈功法者,應(yīng)首先閱讀《大成捷要》、《性命法訣明指》、《伍柳仙
蹤》等書,以掌握正宗的人門知識。其他有王重陽《五篇靈文注》,張紫陽公金
丹四百字》、《青華秘文》,丘處機《青天歌》、《大道歌》、《小周天火候口
訣歌》,陳虛白《玄機口訣》,陳楠《羅浮吟》,李道純《中和集》.俞淡歡周
易參同契發(fā)揮》,朱元育《參同契闡幽》、《悟真篇闡幽》等,皆可參看。
復制的,胡孚琛的書,有空可以看下
補漏者補還童身(先天體)以筑丹道之基,所以補漏法又稱百日筑基小周天?!洞蟪山菀吩唬骸爸?,調(diào)藥補精,煉精化氣。收心以還虛,即收神固精養(yǎng)氣之訣也。身內(nèi)精氣充實,骨髓堅強,方可入室下功,而求返還之道也”。
當人出生至十六歲(注:取月圓之象)天癸發(fā)生,先天體已漏,但因其身中精氣仍較充足,這類漏體修丹者下手便可直接從煉精化氣的筑基功法開始。
因在丹法的修煉理論中有兩重天地不同層次的修法,所謂兩重天地四個陰陽,呂洞賓《指玄篇》有曰:“兩重天地誰能配,四個陰陽我會排”。兩重天地即先天與后天,四個陰陽即乾坤與坎離。(注:此后天為丹法中所說的后天虛竅,即連接肉身與先天體之間的虛空之竅,非指肉身也)。此小周天修的即此第一層后天虛空。實際上兩重天地不同層次,都有大,小周天和七返九還的功夫,這些沒有明師指出,一般人難以弄明。
有些丹書將這個連接肉體與先天體之間的虛空內(nèi)竅稱為初玄關(guān)。不同層次有不同的連接通道,丹書將此統(tǒng)稱為玄關(guān)一竅,活子時采藥之時所開的即是初玄關(guān)。還有一種,煉藥時運行小周天的玄關(guān)乃是真種產(chǎn),結(jié)丹時所開,有些書上稱此為正玄關(guān),此玄關(guān)是連接內(nèi)外兩竅之通道。而性光圓滿之后,所開的玄關(guān)稱為體玄關(guān),此玄關(guān)可以連接各層次空間,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隨著修煉者自身的層次不斷的提高,自身網(wǎng)絡(luò)信號頻率覆蓋面就越廣,連接各個高頻空間就越多。所以往往由于各類丹書不同的層次丹法都用同樣的術(shù)語,但其含義所指可能差別巨大,修煉者須得明師指點切勿混淆等同。
而小周天實際上分為上下兩弦月之功夫,上弦即今天所介紹的百日筑基功法,又稱煉精化氣,子午周天。即書之謂為學日益,煉八兩鉛也。下弦為洗心沐浴溫養(yǎng)之功,又稱卯酉周天,即書之謂為道日損,煉半斤汞也。這里煉精化氣所煉的精就是腎中的元精,用此體內(nèi)的元精通過一定的方法轉(zhuǎn)化成元炁,然后將此元炁通過周天火候,運行任督二脈采入至下丹田,從而達到神炁合一。如此而采煉日久,可以煉丹。
一,調(diào)藥待時(意守臍下)
《道鄉(xiāng)集》曰:“調(diào)藥是最初一步,藥不調(diào)則真種不生。是以佛經(jīng)有"和合凝集,決定成就"之語。但神棲于心,氣寓于腎,不能自相和合,非必神入氣穴,始能神氣相抱而為一,而后始有真種發(fā)生,即如夫婦交媾,男精女血,結(jié)成胎基,同此一理”
藥不調(diào)則無藥可采,調(diào)藥目的就是為了采藥,故丹法小周天下手第一步就是調(diào)藥。所調(diào)之藥即外藥。外藥小藥是入丹門之基礎(chǔ),是內(nèi)藥大藥產(chǎn)生的前提,如不知調(diào)外藥及其采煉,便絕無內(nèi)藥大藥之發(fā)生,所以外藥小藥十分關(guān)鍵。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曰:“小藥之生,動在腎管外,其氣小,故曰小藥外藥”。(注:此腎管指內(nèi)腎即炁穴)。
雖外藥小藥是同一種,但其出現(xiàn)的火候是有所差別的,黃元吉雖將小藥等同外藥,不過火候?qū)哟蔚牟煌?,我這里故將外藥和小藥來區(qū)分。
外藥者初步調(diào)藥心息相依于氣穴,神氣初凝者,發(fā)生在內(nèi)腎之外。外藥發(fā)生采藥歸爐凝入炁穴,溫養(yǎng)稍許而成小藥又稱真種子。柳華陽在《金仙證論》曰:“行大周天初采藥時,謂之大藥;行小周天初采藥時,謂之小藥,或謂之真種子”。
調(diào)藥也是初步的煉心伏氣,也稱降龍伏虎,龍即指心中神,丹書喻為汞,虎指腎中精,丹書喻為鉛。
而此未煉之神為后天識神,此神又含有先天之元神,元神是人的真意,稱為己土,用土制汞則汞不飛而煉成真汞。所以降龍就是泯滅識神的雜念游思,使外馳之神回歸凝聚。
此未煉之精為后天陰精,精中藏有先天之元氣,是人的真靈,稱為戊土,用土制鉛則鉛不漏而煉成真鉛。所以伏虎就是使后天之精不遺漏,將其制成煉丹陽的原材料。
?調(diào)藥的方法就是意守臍下(注:切不可將意守臍下與凝神入炁穴混淆),先調(diào)口鼻之呼吸并將浮于我們身體陽脈中的浮陽之氣(衛(wèi)氣)伏下沉于命門前,兩腎間,臍后一寸三分處有一處空穴,讓心與息相依于此,久久將氣聚積在此形成一氣穴(注:此氣穴是心與息所凝聚,非炁穴也)
以此常往,漸漸下腹生暖,當氣聚積足夠多后,能覺到臍下有一股磁場引力,象黑洞般隨著呼吸,將周邊的氣息往此處攏聚下吸之感,猶如虛空中初始之星云(先天炁穴與此感同,但其引力更大)。只有當此氣穴久凝而成形,外呼吸能通過此穴漸漸深入到內(nèi)竅(即息息歸根之意)后,玄關(guān)(初玄關(guān))才會打開,此即是胎息初成。胎息不成則無法進入虛極靜篤的無念狀態(tài)。
特別要注意的是,用意鼓動腹部,將粗重的呼吸之氣于臍下,久之此濁氣凝成氣丹也會有此吸力感。所以修丹之首要須學會辨凊濁,明法理,切不可盲修瞎練。
胎息實際上有幾層含義,一是指神氣相抱合一的狀態(tài),伍沖虛《天仙正理直論》說“胎即神氣耳,非真有嬰兒,非有形有象有也”。一是指如胎兒混沌無思的先天狀態(tài)。還有就是指口鼻之外呼吸通過臍下空穴深入進內(nèi)竅,就象胎兒在母腹之時,通過臍帶以母親的呼吸而呼吸。特別要指出的是,因氣的層次不同,所凝的氣穴爐鼎之層次則不同,胎息的層次也不一樣。因此要證得玄關(guān)(無論任何層次的玄關(guān))都必須先凝成氣穴結(jié)成胎息才行。
正如《胎息經(jīng)》曰:“胎從伏氣中結(jié),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yǎng)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當胎息漸成,息息歸根,心息相依直到六識全泯,一念不生,無知無覺,無人無我,(注:很多初練者總喜歡去感覺自己靜不靜,有時因后天氣息的變化產(chǎn)生一種感覺不到自己身體的覺識誤區(qū),便認為這就是無人無我的境界,尚不知這仍是用后天的識覺去感受,仍建立在“我”的后天的識覺上去感覺“我”在不在,有沒有念頭,這并非不是真正的先天無知無覺的混沌狀態(tài))。虛極靜篤,靜極虛極之際,忽生一覺而玄關(guān)開而外藥生也。此即是邱祖詩曰:“極靜而動兮一陽來復,藥產(chǎn)神知兮妙訣通靈”。到此調(diào)藥功成而進入下一步采藥入爐。
附上《一貫天機直講》中的一段:“下手之時,在臍下一寸三分之處,以呼吸之息,送到此處。”又曰:“初層煉心者,是煉未純之心也。未純之心多妄想,多游思;妄想生于貪欲,游思起于不覺。學人打坐之際,非不欲屏去塵情,無如妄想才除,游思忽起。法在“止觀”,乃可漸漸銷熔。止則止于臍堂之后,命門之前;其中稍下,有一個虛無圈子。吾心止于是,而內(nèi)觀之,心照空中,與氣相守,維系乎規(guī)矩之間,來往于方圓之內(nèi),息息歸根,合自然之造化;巍巍不動,立清凈之元基。從此一線心光,與一縷真氣相接,渾渾灝灝,安安閑閑,此煉心養(yǎng)氣之初功也?!?br>
具體的操作方法:
入一靜室,或坐或臥,先吐濁氣幾口,全身放松,呼吸自自然然,以“勻細深長”為呼吸的原則,舌頂上腭,含眼光、凝耳韻、緘舌氣,將雙目之光視于鼻端,就象木匠標線一樣,端端正正,不偏不倚。然后再將凝于鼻端的光返照于兩眉中間,等到心平氣和眉間稍熱時,用微意從眉間運至頭頂百會處,再由頭頂分成左右兩邊,從耳后繞至喉間,下重樓、絳宮直入臍下氣穴處。并將雙目觀照注入于此,心息相依此處,心目不離這個,行住莫忘此間。切忌一不可昏沉,二不可神馳(念頭散亂)?;璩粒ㄋ﹦t氣散,神馳則氣亂。既不能著相,又不可落空。直至調(diào)藥調(diào)至藥產(chǎn)神知,一念不起,萬慮俱寂,至靜至虛之冬至子之半,一陽來復時。
這里介紹二個掃除雜念的小竅門,一般初學者,雜念比較多,可以用一念代萬念之方法,比如意守之時心中默念簡短的丹經(jīng)詩決,或念圣人之圣號,咒語等等,總歸一心一意反復默念,久久形成習慣而抵制過多的雜念。
另一個方法就是用武火消滅雜念,也就是用較重的意念和深呼吸強制性的一并吸入臍下,一般三五次即可將雜念消滅。要注意的是,深呼吸并不是粗重的喘氣,需“勻細深長”,只是完全把意念集中到呼吸,借此以收加雜念而已。
二,采藥歸爐(凝神入炁穴)
采藥歸爐,又稱凝神入炁穴,其所經(jīng)之路為沖脈,因為后天督脈閉而不通,以沖脈貫通子午。其方法即是回光返照,凝神入于炁穴。當一陽來復,活子時外陽發(fā)生于陰蹺沖動于命門,這時外腎勃然興舉,后經(jīng)由沖脈上行,沖動而生知覺,此活午時矣。
當前面調(diào)藥功夫做到純熟,一念不生,無知無覺,六識全泯,無形無色,無聲無臭,空空洞洞,外呼吸頓斷,如大死一場,虛極靜極之際,外腎勃起,而心忽突生一“覺”,此覺即是元神之真意,神即歸來,外藥已產(chǎn),此正是采藥歸爐之時機。
《大成捷要之采外藥天機》曰:“所謂采者何也?祖師答曰:直待混沌開基,一陽來復,外腎興起,活子時到此,即回光返照,神住炁穴。一呼一吸之巽風,逆吹命宮之離火,扇開爐焰,而爐中之意,切莫著于呼吸,專意于元氣。訣曰:要知采時之呼吸,而吸則有心,呼出無意,心力提起,目光射定,一絲不掛,萬緣皆空,是用吸不用呼。而呼出乃后隨之而已。或十息,或數(shù)十息,以外腎消縮凈盡為止。陽物絕無動機,謂之采藥皈爐,元精歸還本位也”。
具體操作方法:
初玄關(guān)已開,外腎興舉,氣沖動心府而突生一覺,雖此時意識已產(chǎn)生,但仍處于微恍惚狀態(tài),并沒有六識全然開啟,處于一種類似初醒但又未全醒的一種境界,所以這時千萬要保持恍惚靜定狀態(tài),切勿動心起念,用神宰息,以息攝神,送至土釜封固。即是以一點點微意,運用外呼吸之氣,用微意時以呼氣為主,吸氣只是自然跟隨,并以伴雙目之光,輕輕的返照于臍下。此炁穴即臍下后天氣穴之內(nèi)的內(nèi)竅,又稱下丹田,土釜,神炁穴,口對口,竅中竅,玄之又玄等等異名。凝神入炁穴之后,仍舊保持心息相依,神氣相抱,恍恍惚惚,神坐鎮(zhèn)于下丹田,不沉昏,不散亂,主宰其間。
附上《性命圭旨》中的一段:“此決無他,只是將祖竅中凝聚那點陽神下藏于炁穴之內(nèi),謂之送歸土釜,牢封固。又謂之凝神入炁穴。此穴有內(nèi)外兩竅,外竅喻桃杏之核,內(nèi)竅譬核中之仁。古仙有曰:混沌生前混沌圓,個中消息不容傳,劈開竅內(nèi)竅中竅,踏破天中天外天。此竅中之竅,釋尊標為空不空,如來藏。老君名之玄又玄。眾妙門海蟾亦曰無底,曰橐有孔,曰籥中間一竅。無人摸著,此指竅中之竅而言也。是竅也,為陰陽之源,神氣之宅,胎息之根,呼吸之祖”。
三,止火封爐
當神氣已歸爐,即當?;?,而行沐浴之功。封爐的目的是為了將前功所采來的一點生機與一點真意,將其團聚不散,使之牢牢相抱,合為一體。若不知封固,則火散丹飛。封爐的方法為神氣相依,閉塞六識感官,運用胎息,凝神入定,恍恍惚惚,靜候陽生,以待起火運行小周天。(注:小周天之后也有沐浴封爐之功,與此層次又稍有所不同)
丹法之火有武火,文火,沐浴之火。武火即口鼻呼吸神氣未結(jié)合之前運用之火。文火指初步神氣調(diào)和,微意狀態(tài)之下運用的火。而沐浴之功用的火是指神氣已凝合,不用后天意念,而是轉(zhuǎn)用一點觀照之真意狀態(tài)下的溫養(yǎng)之火,又稱止火,?;?,當然許多丹書將此溫養(yǎng)沐浴之火稱為文火,其中差別修煉者細細分辨。
書曰:“封固牢藏之法,只有神不離舍,守之于內(nèi),目射慧光,防之于外。是以能慧觀,即緊箍咒也。誠能臨機不誤,得一點凝一點,凝之日久,神氣轉(zhuǎn)旺,天機自然頻來。若陽生不知凝集,或知凝集,而不知保守,一曝十寒,不唯前功盡棄,更是虛度歲月”。
具體操作方法:
到這一步神氣已結(jié)合,其中有真神主宰,鎮(zhèn)于丹田,已是先天無為狀態(tài),人如醉漢一般,只須這一點真靈真意觀照其間,一靈獨昧,一念不起,一意不散,絕不是一味枯坐如槁木般,如此勿忘勿助,自自然然,以沐浴之火慢慢溫養(yǎng)。
四,起火烹煉(小周天上弦)
采藥歸爐后,以目寂照,以一點真意守護,止火封固,少時,忽然又生一動,一股陽火從爐中發(fā)出,這個即是起火,此即是正玄關(guān)初開,正子時產(chǎn)藥,急鼓巽風,運坤火,行小周天之功,經(jīng)任督二脈運元精于泥丸,稱為還精補腦,與泥丸中之真陰結(jié)合,煉去后天的陰滓而轉(zhuǎn)化為陽炁,再歸藏于下丹田,漸漸凝結(jié)成丹,這個過程稱為烹煉。精炁不通過烹煉則會化成濁精而遺漏。而此又生一動的子時,與前面采藥歸爐之活子時是不相同的,這時的子時稱為正子時,產(chǎn)的藥是真種(小藥),二者要區(qū)分,不可以混為一談。
而小周天運行之路實分為兩路,一走脊柱腔內(nèi)之骨脈,此一般稱為氣通小周天,一走脊柱腔內(nèi)之骨髓,此為丹道周天,即丹書所說的河車。這兩條路都必須要打通。不過在這里只暫講骨脈這一條路線。
《性命圭旨》曰:“起先運南方離宮之火,以煉北方水中之金,是為以紅投黑,則凝神入坤臍而生藥。如今運北方水中之金,以制南方火中之木,是為以黑見紅,則凝神入乾頂而成丹”。
具體操作方法:
虛極靜極之時,忽覺一動,立刻運至雙目于臍下觀照,并以呼吸并用,以息逆吹于臍下,風火同用,精自會化氣,這個就是以風助火。待精化氣時,一股陽火在爐中沖出,腹內(nèi)熱不可擋,此時將雙目運至尾閭處,因在尾閭初通之時,先不能將陽火運至會陰,而是直接運至尾閭處,以防下鵲橋之危險。若運至會陰恐有泄漏之危。
運至尾閭處后,雙目先停于此處,稍讓氣停下在此處聚積一會,并用微意以吸為主,呼氣跟隨(吸氣長呼氣短),以聚火加熱。直到尾閭處的熱感越來越強,感覺氣欲往上沖時,用鼻加深吸氣助氣沖關(guān)。總之神氣隨著吸氣上升。氣沖關(guān)時,全身大汗淋漓,骨酥肉麻,疼痛難忍,當沖過尾閭,命門,夾脊,到夾脊雙關(guān)之時,氣會自動停下止火,進入自然沐浴。至玉枕時一般停留的時間會最長,這一關(guān)最是難過。
玉枕關(guān)通過后,行至百會而往前至天目,由此轉(zhuǎn)為下降之路。吸氣改為呼氣,而吸跟隨之,當行到天目山根之處時,需稍作停留,不要用意強引下行。這里有上鵲橋之危。因為上行至大腦時,陽火將腦部的陰精融化,會形成一些腦液體。強行引下會有鼻流玉拄而死之危。
所以為了防止上鵲橋的危險,走到天目處時,從眉間,分成左右兩邊,往腦后正中繞至耳后,再至下唇走任脈,雙目隨著呼氣下行至絳宮時,與上面夾脊關(guān)一樣,會自動停下止火,進入自然沐浴。最后再回到下丹田。
此后升前降一圈為一個周天,雖然此小周天是有為之法,但卻也有無為,整個過程只是稍稍用一點微意,以呼吸配合,雙目跟隨,自自然然。切不可真種未產(chǎn),便強行用后天意識空轉(zhuǎn)周天。未得真種便空轉(zhuǎn)小周天對身體有害無益??傊獓栏褡裱骸皠佣笠?,靜而后定。不動不引”。的原則
如此按上行功,周而復始,真種一產(chǎn)即運火轉(zhuǎn)周天,行滿三百六十刻小周天數(shù),百日功靈,筑基圓滿。
先天體補足,此時會出現(xiàn)止火內(nèi)景,此景一出,即是止火之時。到此須速尋真師訪道友得后面丹法真訣。因為此筑基之功,只是小周天一半的功法,雖然筑基功成,先天體補足,但只能保持約十五年不漏,十五年一過仍會再漏也。必得后面溫養(yǎng)還丹,返還之功才能永無漏之患也。
附《道鄉(xiāng)集》:“總之,造至虛極靜篤,忽然一動,即是真機。能于二六時中"行住不離這個",氣動則用真息攝歸本爐,用武火鍛煉;一動一煉,氣滿則真種自見。此中有二候:氣動一候,積氣產(chǎn)真種一候。又有六候:藥產(chǎn)一候,封爐一候,升一候,降一候,沐浴二候。由陽生而采,采而歸爐,此是調(diào)外藥,不在六候之中。由藥產(chǎn)而采,采而歸爐,運行周天,升降沐浴,至于歸根溫養(yǎng),余無事矣。
至于小周天納甲、卦象之喻,子時起火,自尾閭向上,即是丑時,再上為寅時,再上為卯時,神氣不行,沐浴也。如自鳴鐘,內(nèi)針轉(zhuǎn)一周,子丑寅卯均在其中矣。藥升之時,亦如此說,乃謂子丑均是微陽,至寅始三陽足備。此是借子丑二時明一陽,二陽之數(shù),以喻藥嫩之不可采,必待陽足始可采攝之義,非以子丑二時為生藥之時也。即如月之三十日晦,初一日一陽生于坤,至初八日上弦,陰中陽半,又謂之二陽生,此皆指藥嫩不可以采,必待十五日三陽備足,始可采取。若此時不知采取,至十六日望(按:當為"過望"或"望遠")。一陰生于乾,二十三日下弦,二陰生焉,至三十日只純陰,藥老不可采矣。
總而言之,曰一陽、曰二陽,曰震、曰兌。皆是借卦爻以明藥嫩之不可采;曰一陰,曰二陰,曰巽、曰艮,亦是借卦爻以明藥老之不可用耳。
丹經(jīng)謂周天必數(shù)三百六十息,方足一周之數(shù)。余謂但行一周,即足三百六十之之數(shù)。譬如自鳴鐘指針,能統(tǒng)一周,即是十二點鐘,何必再數(shù)分秒,徒勞神思乎!至于三十六、二十四等說,均是設(shè)詞,并非令學者遇陽升時真數(shù)三十六,遇陰降時真數(shù)二十四也。氣至尾閭上升絕頂。因其升,故曰陽;自絕頂下降坤腹,因其降,故曰陰,其實只一物耳。換卦抽爻,亦是此義,不過虛比,安有爻象可言哉!因一陽初動,氣到尾閻,即曰復卦,又曰子時;再升為二陽,在時為丑,在卦屬臨;再升為三陽,在時為寅,在卦屬泰;再升為四陽,在時為卯,在卦屬大壯;因其陽氣已盛,故此時有沐浴之說,不過停而不行之謂。稍停即有動機,復上升為五陽,在時為辰,在卦為夬;再升而至玉枕,在時為巳,在卦屬乾,六陽足備,故有變也。由乾而變?yōu)閵?,在時屬午也;由斯?jié)u漸下降,而遁、而否、而觀、而剝、而坤,又歸根矣。其實,十二時與十二卦均屬虛比,不過氣到何處,即為何時,何卦,并非真有時,有卦也。譬如太陽在北為子時,到正南又為午時,在太陽乃莫明其妙,不過世人借言為子午,以分晝夜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595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太歲統(tǒng)領(l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