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志誠(1219年-1293年),全真教掌教,字信甫,號洞明子。金元時鈞州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元史》有傳。在赤城縣金閣山下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道觀——崇真觀,它的創(chuàng)建者就是“元門掌教”、“存神應(yīng)化洞明真人”祁志誠。
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元兵攻進河南,14歲的祁志誠被虜,和他一起被虜?shù)陌儆嗳硕荚鈿⒙?,只有他幸存下來,兵返到太原時,祁縣姓強的一個大族把他收為養(yǎng)子,并讓他從師就學(xué)。等到該成家的時候,祁志誠卻拒不婚娶,他說:“我生逢亂世,遠離親戚,白刃之下幸存下來,形如槁木,心同死灰,已不想像常人那樣生活了,我要將息情絕,入山學(xué)道。你們的撫養(yǎng)之恩,我有生之年定會報答。”養(yǎng)父看祁志誠志向已定,也就不再勉強。
當(dāng)時全真教盛行,祁志誠聽說宋披云(即宋德方)正在太原西龍山傳道,就趕去拜他為師,宋披云給他賜號洞明子,并向他傳授全真教的教義。全真教是金代王重陽創(chuàng)立的道教宗派,丘處機將其發(fā)揚光大。祁志誠苦修苦學(xué),并立志要像丘處機那樣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到蒙古兵聚居的地方傳道,感化他們放下屠刀,使更多像自己這樣的無辜百姓免遭殺戮。他選擇了元兵往來最頻繁的赤城云州,這是元上都到大都的必經(jīng)之地。也是丘處機多次到過的地方。蒙古海迷失后稱制二年(1250年),祁志誠出居庸關(guān)到云州,建了一個簡易的道觀樂全庵住了下來,開始了他在赤城45年的修行傳道歷程。
祁志誠平常為人治病,沒事時就游走于山水之間,并在金閣山劉家谷蓋起了新的道觀云溪觀,道譽漸著。中統(tǒng)三年(1262年),丞相安童派吏部尚書張元智帶著自己的親筆信來請祁志誠,丞相問他修身齊家治國的方略,祁志誠回答說:“身正則影正,身邪則影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治大國若烹小鮮?!必┫喔杏X說的很好,以為處世名言。后來,安童又把祁志誠的話轉(zhuǎn)述給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嘆異者久之”。至元七年(1270年),祁志誠為他的師傅宋披云請謚,朝廷贈其師為“玄通弘教披云真人”,同時,朝廷賜金閣山云溪觀為崇真宮。第二年,授祁志誠“諸路道教都提點”。至元九年(1272年)賜祁志誠“玄門掌教真人”,還下詔書,令地方予以保護。
祁志誠在赤城45年,含辛茹苦,至誠傳教,而且也盡自己所能保護眾生,救濟眾生,受到人們的擁戴。至元三十年(1293年)十一月,祁志誠怡然而逝,享年75歲?!斑h近吏民奔走會哭,從事服役者,日且千人?!逼钪菊\著《西云集》三卷傳于世,其中有“閑把一瓢盛海月,常垂兩袖舞天風(fēng)”之句,足見其既為方外之人,也是飽學(xué)之士。
祁志誠(1219年-1293年)字信甫,號洞明子。金元時鈞州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李志謙《玄門掌教大宗師存神應(yīng)化洞明真人祁公道行之碑》記載,志誠家世業(yè)農(nóng),用致富饒。元兵侵入后,為軍士所俘,至太原祁縣招賢里,有大族強氏者,留志誠作為養(yǎng)子。年弱冠,拒不婚娶。時全真教盛行,聞宋披云居太原西龍山,遂師事之,賜號洞明子,后辭師而去,筑環(huán)堵于保州西沈村,足不出戶。元定宗五年(1250年)出居庸關(guān)至云州,建樂全庵以居,平素以符咒為人治病。喜山水之游,于金閣山劉家谷筑云溪觀以居。中統(tǒng)三年(1262年)丞相安童迎致,遂成方外之交。丞相問以修身齊家治國之方,答曰:「身正則影正,身邪則影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治大國若烹小鮮?!箰芟嗌罡兄?,以為處世名言。至元七年(1270年)為其師宋披云請謚,贈「玄通弘教披云真人」,賜云溪觀為崇真宮。八年授諸路道教都提點。九年嗣玄門掌教真人,降璽書衛(wèi)其教。十八年(1281年)佛道辯論,道門多故,志誠挺身直前,百折不撓。二十二年(1285年),舉道教提點張志仙自代,遂還山居蓬山道院。至元三十年(1293年)十一月病逝,享年七十五。著《西云集》三卷傳于世。元成宗即位,追諡「存神應(yīng)化洞明真人」,事跡又載于《元史.釋老傳》、《長春道教源流考》卷六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595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