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真境大羅靈寶天尊,又稱太上道君,居玄都七寶紫微宮、禹余天宮,與玉清圣境大羅元始天尊、太清仙境大羅道德天尊合稱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大羅靈寶天尊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陰陽初分、靈寶出法,隨世度人的道教第二個大世紀(jì),道教稱洪元時期,故以陰生陽消、晝長夜短的夏至為誕辰。在道教宮觀“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左位,大多手捧如意。太上玉晨大道君最早出于上清派,還另有“太清大道君”,靈寶派則有“太上大道君”。
混洞太無元,化生天寶君,治玉清境,清微天宮,其炁始青,號元始天尊,演洞真一十二部尊經(jīng);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治上清境,禹余天宮,其炁元黃,號靈寶天尊,演洞玄一十二部真經(jīng);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寶君,治太清境,大赤天宮,其炁玄白,號道德天尊,演洞神一十二部尊經(jīng)。是謂三元、三清、三寶、三境,三十六部尊經(jīng),真文寶符,歷劫開化,無量度人。
1、靈寶天尊是道教三寶君“經(jīng)寶”神化
靈寶,道的別名之一。故萬物莫不是靈寶。變化無方曰靈,欽崇貴愛曰寶,在天曰靈,在地曰寶。天有靈化,神用不測,則廣覆無邊;地有眾寶,濟(jì)養(yǎng)群品,則厚載萬物。如天如地,能覆能載,有靈有寶,功德無窮。證得此道心,故名靈寶。靈者,眾圣之通稱也。寶者,眾圣之所珍也;空玄為靈,入藏為寶,故曰靈寶。
道教以“玉清天寶君、上清靈寶君、太清神寶君”為道教三寶,尊為最高之神。道教以學(xué)道、修道、行道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為三寶。學(xué)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為道寶尊,上清靈寶天尊為經(jīng)寶尊,太清道德天尊為師寶尊,作為皈奉道法之“道、經(jīng)、師”三寶;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氣、神”為修養(yǎng)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寶;行道者,以“慈、儉、讓”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寶?!?a href="/ddjy_100/44.html">老子·三寶章》云:“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據(jù)《洞玄本行經(jīng)》,靈寶天尊以靈寶之法,隨世度人。自元始kaiguang,至于赤明元年,經(jīng)九千九百億萬劫,度人有如塵沙之眾,不可勝量。凡遇有緣好學(xué)之人,請問疑難,靈寶天尊即不吝教誨。天尊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欲見之,隨感而應(yīng),千萬處可分身即到。
2、靈寶天尊是道教第二紀(jì)“洪元”象征
據(jù)《云笈七簽》引《洞真大洞真經(jīng)》,靈寶天尊系“玉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玉暉煥耀,金映流真,結(jié)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為人”?!鹅`寶略記》則稱“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於其國郁察山浮羅之岳丹玄之阿側(cè),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jīng)”。
據(jù)《云笈七簽》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
《大洞真經(jīng)》有,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者,蓋玉晨之精氣,慶云之紫煙,玉暉曜煥,金映流真,結(jié)化含秀,包凝立神,道君即廣宣經(jīng)箓,傳乎萬世?!薄对企牌吆灐肪砣校坝癯康谰吣舜蟮乐硪?,言其有不可以隨迎,謂其無復(fù)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無而無,視之無象,聽之無聲,于妙有妙元之間大道存焉,道君即審道之本,洞道之元,為道之炁?!?/p>
“道”衍化歷混元、洪元、太初三個階段,依次化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其中,大羅靈寶天尊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陰陽初分、靈寶出法,隨世度人的道教第二個大世紀(jì),稱洪元時期。
3、靈寶天尊是道教三洞經(jīng)“洞玄”教主
《道門大論》有: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達(dá)妙,其統(tǒng)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鳳篆龍書,金編玉字,修服者因茲入悟,研習(xí)者得以還源。《道教三洞宗元》說:天寶君說十二部經(jīng),為洞真教主;靈寶君說十二部經(jīng),為洞玄教主;神寶君說十二部經(jīng),為洞神教主。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經(jīng)。三洞經(jīng)又各有垂教的對象,以合乎學(xué)道修道的品級。開始人道修學(xué)之人,始入仙階,登無累境,故初教以洞神神寶經(jīng)。其次智漸精勝,既進(jìn)中境,故中教以洞玄靈寶經(jīng)。最后即登上境,智用無滯,故上教以洞真天寶經(jīng)。其目的都是通過經(jīng)教文化,誘俗修仙,從凡證道。
《玉經(jīng)隱注》有:三洞經(jīng)符,道之綱紀(jì)?!侗倦H經(jīng)》云:若有經(jīng)文,具十二部,應(yīng)三洞者,是名正法。《洞真》以不雜為義,《洞玄》以不滯為名,《洞神》以不測為用。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義相通?!抖凑妗氛?,靈秘不雜,故得名真?!抖葱氛撸炝⒌?,功用不滯,故得名玄?!抖瓷瘛氛?,召制鬼神,其功不測,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其中,《洞玄》之教,以教主靈寶君為跡,以赤混太元無上玉虛之氣為本?!抖葱ā缝`寶君住上清境。三清妙境,乃三洞之根源,三寶所立。
延康元年,靈寶君,化在上清境,說洞玄經(jīng)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玉緯》云:洞玄是靈寶君所出,高上大圣所傳。《四極盟科》有:洞玄經(jīng)萬劫一出,今封一通于勞盛山。昔黃帝于峨嵋山詣天真皇人,請靈寶五芽之經(jīng)。于青城山詣寧封真君,受靈寶龍蹻之經(jīng)。又九天真王降于牧德之臺,授帝嚳靈寶天文。帝行之得道,遂封秘之于鍾山。又夏禹于陽明洞天感太上,命繡衣使者降授靈寶五符以理水,檄召萬神。后得道為太極紫庭真人。演出大、小劫經(jīng),中山神咒,八威召龍等經(jīng)。今行于世矣。時太極真人徐來勒,與三真人以己卯年正月降天臺山,傳《靈寶經(jīng)》以授葛玄。玄傳鄭思遠(yuǎn),思遠(yuǎn)以靈寶及三洞諸經(jīng)付玄從弟少傳奚,奚付子護(hù)軍悌,悌付子洪,洪即抱樸子也。又于馬跡山詣思遠(yuǎn)告盟奉受。洪又于晉建元二年三月三日于羅浮山付弟子安海君、望世等。后從孫巢甫,晉隆安元年傳道士任延慶、徐靈期,遂行于世。今所傳者,即黃帝、帝嚳、禹、葛玄所受者,十二部文未全降世。
4、靈寶天尊不是小說演繹的“通天教主”
《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以姜子牙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闡教、截教諸仙斗智斗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間傳說和神話。有姜子牙、哪吒、楊戩等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結(jié)尾。隨著《封神榜》的不斷翻拍,其中的角色已經(jīng)開始走出小說登上了人們的視野,甚至進(jìn)入了人的生活。除了那些耳熟能詳?shù)娜宋?,比如姜子牙、蘇妲己、申公豹等外,還有另外三個特別的人物特別引人注意,他們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對道教有了解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道教的三清中雖然也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兩位尊神,但是地位卻也是不一樣,而通天教主在道教中也沒有相關(guān)的說法,因沒有提及靈寶天尊,很多人便以為通天教主就是靈寶天尊。那么究竟是不是呢?
靈寶天尊象征無極生太極,太極成五行的道之進(jìn)程,可以說是天道的生成,從此天地有規(guī)矩,萬靈歸其宗,為宇宙的繁榮奠定了基礎(chǔ)。其實,在道教三清信仰中并無通天教主一說,以《真靈位業(yè)圖》(梁陶弘景)和道教神系三清為玉清元始天尊虛皇道君、上清靈寶天尊玉宸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在道教典藏里,元始天尊象征天道秩序所列之前,即鴻蒙世界,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甚至于無所謂無所謂的玄妙狀態(tài)。就是宇宙生成之前那一個微小的點擴(kuò)張之前的狀態(tài)。靈寶天尊象征無極生太極,太極成五行的道之進(jìn)程,可以說是天道的生成,從此天地有規(guī)矩,萬靈歸其宗,為宇宙的繁榮奠定了基礎(chǔ)。
大道“生乎妙一,分為三元。”其中第二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居上清境禹余天。它的氣元黃,為洞玄教主,傳授洞玄部經(jīng)典。古靈寶經(jīng)中的《五篇真文》發(fā)乎始青之天,起于混沌之先,而色無定方,文勢曲折,不可尋詳,共有六百六十八符文組成,靈寶《度人經(jīng)》將五篇真文視做天地之根。
“上清寶誥”中有“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太清玉冊》卷八稱九霄名分別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瑯霄、紫霄、太霄。道經(jīng)稱九霄各有大帝主之,一曰神霄玉清大帝、二曰青霄好生大帝、三曰碧霄總生大帝、四曰丹霄太平大帝、五曰景霄中極大帝、六曰玉霄皓元大帝、七曰瑯霄始青大帝、八曰紫霄合景大帝、九曰太霄暉明太帝,皆為神仙所居之所。
“上清寶誥”中有“紀(jì)元洞玉歷而分五劫”,元洞謂構(gòu)成天、地萬物之祖氣。玉歷,語出《度人經(jīng)》?!抖热私?jīng)集注》稱:“玉者,玉字也;歷者,記也。元始結(jié)自然之精,以成八角垂芒之文。玄洞虛空,光照四方,二儀分判,日月星宿,于是列明,眾圣所珍,號為玉歷;記天帝劫運,推歷度數(shù),真人書記其事,撰結(jié)成經(jīng),故曰玉歷也。”五劫,道教所劃分天地未分,既分及化生萬物的五大劫號名。即延康、龍漢、赤明、開皇、上皇等。
上清寶誥
志心皈命禮。上清真境,禹余天宮。紫微瓊臺之中,玄都玉京之上。接元始虛皇之統(tǒng)系,超西那玉國之根苗。人黍米珠,盡挹真玄之精粹;在香林苑,屢談秘要之詮諦。妙德難思,神通莫擬。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無量度人,靈寶天尊。
志心皈命禮。強名曰道,尊以為君。居上清七寶之玄臺,為三洞九真之圣主。演說三乘教,鴻開眾妙門。度圣成真,為上—下之梯級;安民保國,超劫運之始終。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志心皈命禮。居上清境,號靈寶君。祖劫化生,九萬九千余梵炁。赤書煥發(fā),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紀(jì)元洞玉歷而分五劫。天經(jīng)地緯,巍乎造化之宗。樞陰機(jī)陽,卓爾雷霆之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結(jié)空梵氣,大方一丈啟真源;刻玉鑄金,理別三乘開妙緒。龍鳳為文,蝌蚪作篆。謂之曰經(jīng),闡乎其奧。此世他生,常當(dāng)信禮。上清真境,大羅靈寶天尊。
《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夏至期間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rèn)識?,F(xiàn)在,懂視小編來告訴你夏至是什么?
一、夏至的相關(guān)知識夏至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dá)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28〃44),北半球的白晝達(dá)最長,且越往北越長。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xù)積蓄,并沒有達(dá)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qū)的最高氣溫可達(dá)40攝氏度左右。
二、夏至的飲食推薦關(guān)于夏至的飲食習(xí)俗,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在西北地區(qū)如陜西,此日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zhǔn)芟x害。在南方,此日稱人以驗肥瘦。農(nóng)家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后食用或贈送親友。?以外,還有些地方有夏至吃狗肉的習(xí)慣,甚至于喝涼茶,吃荔枝也不少見。
夏至期間,應(yīng)保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盡量避免發(fā)火,飲食也宜以清淡為主。下面推薦兩款夏至食譜。
荷葉茯苓粥:荷葉1張,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適量。先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藥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將白糖入鍋。此粥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jīng)衰弱者亦有療效。
夏至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dá)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28〃44),北半球的白晝達(dá)最長,且越往北越長。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xù)積蓄,并沒有達(dá)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qū)的最高氣溫可達(dá)40攝氏度左右。
今天是夏至(6月21日),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在農(nóng)歷夏至后第三個庚日即進(jìn)入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們食欲不振,開始消瘦,即?枯夏?。民間開始偷閑消夏,注意飲食補養(yǎng)。夏至后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期,容易中暑、生病。
因此,舊時在這時多驅(qū)鬼以求安,同時也講究中午歇晌,講究吃補食。此外,還要特別注意防暑。古人對于夏季的養(yǎng)生也是很有講究的。嵇康《養(yǎng)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rèn)為夏季炎熱,?更宜調(diào)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這里所說就是夏季養(yǎng)生法中的精神調(diào)養(yǎng)。
起居調(diào)養(yǎng),以順應(yīng)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yīng)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hù)。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fù)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fēng)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fēng),有空調(diào)的房間,室內(nèi)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轉(zhuǎn)節(jié)氣知識民民插圖)
兔肉健脾湯:兔肉200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大棗30克。兔肉洗凈與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后改文火繼續(xù)煎煮2小時,湯、肉同食,可健脾益氣。
三、夏至日期的計算公式:[Y*D+C]-L
公式解讀:Y=年數(shù)后2位,D=0.2422,L=閏年數(shù),21世紀(jì)C=21.37,20世紀(jì)=22.20。
舉例說明:2088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22=20,6月20日夏至。
四、各地區(qū)夏至習(xí)俗山東夏至習(xí)俗
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jié)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tuán)聚暢飲?!抖Y記》中也記載了自然界有關(guān)夏至節(jié)氣的明顯現(xiàn)象:?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
說明一年的這一時節(jié)鹿角開始脫落,蟬兒開始鳴叫,半夏、木槿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從中醫(y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jié),養(yǎng)生要順應(yīng)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hù)陽氣,著眼于一個?長?字。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涼面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nóng)家生活的情趣。
平陰一帶,夏至日祭祀祖先。
伏日。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冥_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伏日這天,山東民間都要改善飲食,膠東東部都吃面條,長島民謠:?立秋(餃子)入伏面。?招遠(yuǎn)吃水餃,無棣習(xí)慣吃面條、豆湯和面棋子,鄒城喜歡喝冰水,有的人還到嶧山山洞里避暑。
臨沂地區(qū)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xí)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jù)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干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后是種秋菜的季節(jié),有?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之諺
夏至的
小夏至盛夏始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視太陽運行至黃經(jīng)90度為夏至,此時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dá)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夏至為五月中。夏為大,至為極,萬物到此壯大繁茂到極點、陽氣也達(dá)到極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晝最長的一天,接近極地處是白夜,一年中最有詩意的一天。中國古人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夏至還是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夏至節(jié)”。民間有祭神祀祖、消夏避伏、吃面條、食粽子等習(xí)俗。
夏至已至“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shù)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jīng)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氣溫仍繼續(xù)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文章圖片4《夏 至》[宋] 范成大李核垂腰祝饐,粽絲系臂扶羸。節(jié)物競隨鄉(xiāng)俗,老翁閑伴兒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596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