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余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不處,其不欲見賢也。
注解:大概說來,哲學(xué)注定沒有神話那么可愛。古希臘神話里,丘比特有把弓箭,被他一箭穿心的人,據(jù)說都很幸福。丘比特的胖小子模樣,倒是招人喜愛,但一箭穿心的強制甚至有些暴力的隱喻,顯然就沒有月下老人的紅線那么斯文。老子的天道,手上有把更大的弓箭,但始終引而不發(fā),有力而不施暴,只是瞄準著萬物的平衡,牽引著萬物在一個合理的振幅內(nèi)對待流行,維持著大自然的公平和公正。
天道的公平、公正是個永恒的合理模式,維持著萬物生生不息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人類社會卻與之背道而馳,有錢的人用錢賺錢,越來越富有,沒錢的人用身體賺錢,身體的資源越來越衰弱,生活也就越來越貧窮。如果再算上恃強凌弱的社會制度,算上社會為豪強霸凌貧弱所提供的制度保障,社會違背天道公平、公正的傾斜和失衡,也就處處都讓人觸目驚心了。
誰能改變現(xiàn)實社會的這些既成事實?富貴的人不想改變,貧賤的人不能改變,于是有道者像是天公對人類社會的賞賜,應(yīng)時而出,喚醒天道所昭示的公平、公正意識,并不斷告誡富貴的人,當(dāng)富貴壓塌天平的時候,社會也就雞飛蛋打了,富貴和貧賤會攪在一起,爛成一鍋粥。所以富貴不能驕,不能過度,要盡可能地學(xué)習(xí)天道,那才是可以持續(xù)的安全策略。
有道者的喚醒工作有沒有效果?有些效果,但不會徹底改變社會的不公正現(xiàn)象。站在老子的角度,或許也不能追求徹底改變,而只能將天道作為一個永恒的合理性模板,用來檢驗現(xiàn)實的偏失,作為校正現(xiàn)實偏失的依據(jù)。如果要求當(dāng)下就徹底改變這個社會的一切,那就只有暴力革命一條路了。所以《道德經(jīng)》的圣人、有道者,只是更夫或者像《論語》所說的“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不是某某主義的旗手,不會成為“被賢”的偶像。
附《詩譯道德經(jīng)》
(圖文轉(zhuǎn)載自大道家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597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三章
下一篇: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七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