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注解: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常人為其貪生之厚,恣情縱欲,無所不為,不知“大小過惡,各有所歸”。急如風火,形影緊隨。“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久而久之,是以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乃致殺身之禍臨頭。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p>
既知天理昭彰,毫厘不差,只有修道德,上順天理,下符人心,中應萬事,方可無所不周,無所不宜。不敢處于背理徇私、利欲妄為的窄狹之地,以免天道懲罰。重養(yǎng)自我天真,恬淡世情,不可因貪生之厚,胡作非為,遭刑法而致命。人不輕生,而能享盡天年,是因為不因求生之厚,不輕易拋棄自己的生命。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p>
圣人涵養(yǎng)其知,不以機智彰示于外,而能愛其自我本來的天真,謙恭處下,不自我尊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598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