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簡讀]
不論寵辱皆不驚,毋計得失致無身。
貴愛以身為天下,天下方可寄斯人。
注:為筆者以七言詩(不講究平仄)的簡練形式,對經(jīng)文進行簡要概括,以及簡單理解。
? ? 本章老子倡導一種忘我無私,溫和處世的方式。使人懂得修養(yǎng)之高,道德之美,來自于無論何時何地合情合景,始終處之泰然,始終溫和面對。
? ?老子這樣說:得寵和受辱都會使內(nèi)心不安,最大的禍患是太看重性命了。
? ?為什么說得寵和受辱都會使內(nèi)心不安呢?其實得寵不是尊貴反而是低下的,因為它不自我??墒羌偃裟悴恢钜夥炊鋹鬯?。得到它,就驚喜,失掉它就驚恐,這不就是寵辱若驚嘛。
?同樣,最大的憂慮禍患,是因為有肉身性命要保全。如果把肉身性命置之度外,我還有什么禍患可憂慮呢?
?所以,人如果心胸博大,超越了自身的物質(zhì)性,把身外之物功名利祿看淡,守住自身恬淡安和,本真質(zhì)樸,則無論是自身承載天下或是天下容納自身,皆可安然。
?《幽窗小記》中,有這么一副對聯(lián),深受人們喜愛。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多么詩意,多么自在??!
? ? ? 寥寥數(shù)語,卻深刻道出了人心舒坦。心境平和,淡然自然,坦然欣然。得之不喜,失之不憂,恬淡安然。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安閑自在,泰然自若的曠達情懷,美哉。
第十三章?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
寵為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1
榮寵和恥辱都讓人擔驚受怕,重視災禍就像重視自己的身體一樣。
什么叫做寵辱若驚呢?
受寵的人處于地位比較低下的時候,是被動接受由寵帶來的好處。受寵的時候擔驚受怕,總是害怕會失寵,就像古時候皇帝身邊的紅人,總是害怕失寵,不再擁有身份地位和物質(zhì)的給予,甚至被打入“冷宮”。這就叫做寵辱若驚。
那什么是貴大患若身,為吾有身呢?
就是重視禍患榮譽,如同重視生命一樣。那我為什么要這樣呢?因為我有一副真實的身體,整這里我們應該稱之為“相”,就是我們被別人看到的樣子。
如果我沒有這個身體作為一個被人看到的“相”,那么又有什么好害怕禍患的呢?
就是如果我的生命不以身體的逝去為標準的話,我是不會懼怕禍患傷害以及死亡的,可是現(xiàn)實是我們就是以這種“相”,而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
所以,像重視自己身體一樣重視天下的人,就可以把天下的重任托付給他。
像愛護自己一樣愛護天下的人,就可以把天下交付給他。
2
功名榮辱在身,皆是因為有其身而受之。
就像之前玄學里有一句話,叫做你都不知道你拜的是哪個佛,叫什么,能保佑你什么,你就瞎拜,人家能保佑的到你嗎?
很多對于除了自己之外的能量接受的經(jīng)驗,都是因為我們擁有的這個身體能夠接收這些能量。這些能量包括,愛,喜歡,厭惡,欣賞,等等關于人與人之間的情緒和關系,都是因為我們擁有能夠接收這些的身體。
所以對于不管是寵也好,辱也好。只要是來自外界別人給予的反饋,就都是會隨著時間變化的,并且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因為處于在不對等的情況。寵大多是處于在一方的力量和能力遠遠大于另一方,愿意給予自己的幫助和付出。而辱也是處在于一方對于另外一方的情緒上的排斥和力量的不平等而做出的情緒或行動。屬于生命,能量,時間,情緒以及物質(zhì)的給予和反饋。
3
我們重視榮譽,重視災禍,總是害怕榮譽的失去和災禍的到來,本質(zhì)都是害怕失去當下對美好生活的體驗。今天跟朋友聊了關于恐懼的問題。很多的問題都來源于恐懼,對未知的恐懼,對失去的恐懼等等。
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意識到了,我們是時時刻刻被別人看見的個體,是代表我的我的身體,如果我的身體沒有了,那我也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所以我們會這么的在意榮辱和災禍??墒钱斘也辉谝馕业纳眢w的時候,這些對我來說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有一句話叫做“將生死置之度外”。我以前問過我一個朋友,我說你愛你媳婦嗎?他說愛,我說如果你媳婦得了重癥,只能用你的命換她的命呢?他說就是如果要我死,才能夠救活她的話,我愿意去死。
當然這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狀態(tài),能做到這一點的夫妻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就是舉個例子。但是我們能夠真實看到例子的,就有救火的消防員,救人的時候從來沒有考慮過,火焰的災禍會對自己造成多大的損傷。還有現(xiàn)在抗戰(zhàn)在一線的醫(yī)護人員,沒有想過說,這次疫情過后會有多大的榮譽,都是拿自己的命在前線奮斗,救人。
4
所以最后兩句,就很好懂了,對于
像重視自己身體一樣重視天下的人,就可以把天下的重任托付給他。
像愛護自己一樣愛護天下的人,就可以把天下交付給他。
這樣的人并不是說特指某一個人。而是指一個群體,一個相信這種精神的團體,能夠做到這件事情的人。我們的社會需要很多很多這樣的人,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才能安穩(wěn)幸福。
寵辱若驚
世人皆注重於寵愛與羞辱的差別 所以一旦遇有外來的寵愛或是羞辱 就感到驚慌而不知所措
貴大患若身而圣人就不同了對於別人的寵愛 就好像我們有這個身體一樣的禍患 因為人身是四大(水火風土)假合
何為寵辱若驚
為什麼寵愛及羞辱會讓吾感到驚慌呢
寵為上 辱為下 得之若驚 失之若驚 是為寵辱若驚
因為寵愛就好像得到功名富貴一樣 有一天恐怕又要失去 而羞辱就好像被辭職的人 將要受人嘲笑
何為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 吾有何患
為什麼有身體是禍患呢 因為人生在世 有了此身 便有生老病死之苦 所以圣人便將這個身體當做禍患 更將別人的寵愛與羞辱看成 我有這個身體一樣的禍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者 可以寄天下
所以有道的人 他雖然得到尊榮的地位 但是他不視為自己的榮耀 因為他認為自己的尊貴 就是天下人的尊貴 自己的榮耀 就是天下人的榮耀 像這種有道之人 我們才可以把天下交給他
愛以身為天下者 可以托天下
因此 如果有人貴重自己的身體 但并不為了貪享榮華富貴 而是為了拯救天下眾生的大任務 像這種人 我們就可以將天下托負給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599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結(jié)經(jīng)偈(注解)
下一篇: 道德經(jīng)簡讀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