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日益①,為道日損②,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③,?、芴煜鲁R詿o事⑤;及其有事⑥,不足以取天下。
求學的人,其情欲文飾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飾則一天比一天減少。減少又減少,到最后以至于“無為”的境地。如果能夠做到無為,即不妄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為。治理國家的人,要經常以不騷擾人民為治國之本,如果經常以繁苛之政擾害民眾,那就不配治理國家了。
①為學日益:為學,是反映探求外物的知識。此處的“學”當指政教禮樂。日益:指增加人的知見智巧。②為道日損:為道,是通過冥想或體驗的途徑,領悟事物未分化狀態(tài)的“道”。此處的“道”,指自然之道,無為之道。損,指情欲文飾日漸泯損。③無為而無不為:不妄為,就沒有什么事情做不成。④?。褐?、攝化之意。⑤無事:即無擾攘之事。⑥有事:繁苛政舉在騷擾民生。
本章講“為學”和“為道”的問題。他先講“為學”,是求外在的經驗知識,經驗知識愈積累愈多。老子輕視外在的經驗知識,認為這種知識掌握得越多,私欲妄見也就層出不窮。“為道”和“為學”就不同一。它是透過直觀體悟以把握事物未分化的狀態(tài)或內索自身虛靜的心境,它不斷地除去私欲妄見,使人日漸返樸歸真,最終可以達到“無為”的境地。這一章所講的“為學”是反映“政教禮樂之學”,老子認為它足以產生機智巧變。只有“清靜無為”,沒有私欲妄見的人才可以治理國家。因而,老子希望人們走“為道”的路子。
任繼愈先生認為:“老子承認求學問,天天積累知識,越積累,知識越豐富。至于要認識宇宙變化的總規(guī)律或是認識宇宙的最后的根源,就不能靠積累知識,而要靠‘玄覽’、‘靜觀’。他注重理性思維這一點是對的,指出認識總規(guī)律和認識個別的東西的方法應有所不同,也是對的。老子的錯誤在于把理性思維絕對化使他倒向了唯心主義,甚至陷于排斥感性知識的錯誤?!保ā独献拥难芯俊?,《老子哲學討論集》第23頁)張松如先生說:“‘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并不是老子的一種什么神秘的、蒙昧的反理性的主張,而是一定發(fā)展中的歷史現象在觀念形態(tài)上的客觀反映?!薄氨菊抡菑恼J識論和方法論上,概括了對‘禮’所作的探源與批判,而且是具有相當深刻性的?!薄霸谶@剖析過程中,由于受著不得突破的階級的和歷史的局限,在所推導的結論中,還帶有一定程度的復古主義色彩,顯示了骸骨迷戀的情緒,而不曾投射出向前看的目光。然而,這并不能掩蓋它有關‘學’與‘道’,有關‘日益’和‘日損’的辯證思維的光輝?!埃ā独献有Wx》第281頁)“無為而無不為”是老子提出來的極富智慧的命題。事實上,在中國古代,主張“無為”的學者不止老子一人,例如孔子就曾說過“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边@句話的意思是,自己不做什么事情而使得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只有舜了,他做了什么呢?他只是莊重端坐在他的王位上罷了。老子把“無為”的思想發(fā)揮到極高的程度,從哲學高度來論證“無為”的社會意義?!盁o為”表面看來,似乎是一種后退的手段,但真正的目的,則在于避開前進中所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從而占據主動,以達到“無不為”的最終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01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