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的子瑟先生住家在南城郭
,人叫他南郭子綦。他出身楚王族子綦說:“聰明的偃
,你問得好,有進步了。昨天我坐忘外物的存在,今天我連自身的存在也坐忘了。你已經看出來了吧?我是示范給你看的。坐功,有低階段的坐功,有高階段的坐功。坐忘,有淺層次的坐忘,有深層次的坐忘。這些差別,打個譬喻說吧,正如音響有三種的不同:一種是人籟的音響,亦即人工吹籟蕭發(fā)出的音響;二種是地籟的音響,亦即除人工以外的大地上的萬物吹籟蕭發(fā)出的音響;三種是天籟的音響,亦即自然界的規(guī)律吹籟蕭發(fā)出的音響。稱聽慣了人籟的音響,未必有興趣去聽地籟的音響;你聽見了地籟的音響,未必能想到里面存在著天籟的音響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子游說:“敢請老師指點明白這三籟的模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子綦說:“空間嗝氣
子游說:“懂了
子綦說:“風吹萬物
大知之士
大知閑散,心寬氣緩
小知干練
大知發(fā)言
小知發(fā)言,伶俐善辯
再談談小知之士的其他表現
。可憐小知的他
,由于盤算不已,夜夜不得安眠,做些混亂的夢。一覺醒來,翻身下炕,啟動四肢,挺起胸膛,又去串聯(lián)這個,打擊那個,沒有一天不挖空心息去拼搏。按照形勢的需要,調整拼搏的方式:或赤膊上陣,直取對手;或縮頭作龜,暫避敵鋒;或潛入地下,陰謀致勝。冒小險,小恐懼,怕聽風聲鶴唳。冒大險一旦發(fā)起攻擊
如果必須固守,就像賭了血咒
可憐小知的他
欣喜啦憤怒啦悲哀啦歡樂啦,憂慮啦愁嘆啦留戀啦委屈啦
,浮躁啦放縱啦開朗啦偽裝啦,這些人生百態(tài),恰似樂曲出自蕭管的空虛處,又似菌菇生于林藪的潮濕處,原是自然而然的事,也屬于天籟的音響呢。天籟的音響表現出來的種種狀態(tài),又是怎樣的無窮無盡啊。人生百態(tài),在一個人身上,從某一態(tài)演變到下一態(tài),從下一態(tài)演變到又下一態(tài),從又一態(tài)演變到再一態(tài),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也是怎樣的無窮無盡啊。白日去了黑夜來
,黑夜去了白日來。白日黑夜在我們眼前演循環(huán)戲,誰都看得見。但是,戲臺上的萬事萬物,明日會演變到什么狀態(tài),明夜會演變到什么狀態(tài),誰都弄不明白。罷了自然而然的存在
,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的存在,這便是大自然。大自然,萬物之母也。僅就萬物之一的人而言。我們身上每一微粒,我們心中每一觀念,無一不是大自然賜予的。設若沒有大自然的存在,哪來我們這些人呢。所以說,大自然造我。但是,設若沒有我們這些人的存在,大自然到哪去取得造象材料,以顯示其自體的存在呢?所以說,我即大自然。由此可見
,大自然距離我很近吧。雖然很近。我還是不了解大自然造我的詳細具體操作過程。這個操作過程,如此獨特,如此復雜,如此深奧,如此神秘我不知道大宇宙是否有造物真宰
這個問題
人間原本無我
人不要固執(zhí)自己的成見。若把成見當作老師
人說話不同于風吹竅孔
鳥已孵出卵殼
,是雛。將孵出卵殼,是彀。彀在殼內尖聲叫:“媽媽,我太熱了。媽媽,我太冷了。” 便是彀音。卵居中的彀叫熱,卵靠邊的彀叫冷,可見彀音也未必有定論。雖未必有定論,各叫各的,但是叫熱叫冷叫得簡潔明白,半點不含糊,那些未必是定論的發(fā)言,請與彀音比較,是更簡潔明白,還是含糊其詞,且大且空,不如彀音。把一己的見解發(fā)表出來,是言
。把萬物的規(guī)律總結出來
,是道。道是泛存的什么地方道不能去一
不幸的是道確實隱蔽了
,被小小的成績隱蔽了。不幸的是言確實隱蔽了,被大大的宣傳隱蔽了。于是產生儒墨兩家的論戰(zhàn),互相指責,弄不清楚誰是誰非。他們兩家都把對方盯得很緊,針尖對麥芒。你否定的,我非肯定不可,這是“是其所非”。你肯定的,我非否定不可,這是“非其所是”。兩家的戰(zhàn)術完全一個樣。你若有興趣用這套戰(zhàn)術去對付他們,可以先把兩家請來,向他們說:“儒先生,我認為你的見解是真理。墨先生,我認為你的見解是真理。”然后讓兩家互相證偽。你利用儒家的肯定,去駁倒墨家的否定,同時利用墨家的肯定,去駁倒儒家的否定。這不是“是其所非”嗎?你再利用儒家的否定,去駁倒墨家的肯定,同時再利用墨家的否定,去駁倒儒家的肯定。這不是“非其所是”嗎?兩家堅信天下有是有非,當然任何一物
,皆可做客,被稱為彼,亦即那個。同樣,任何一物,皆可做主,被稱為此,亦即這個。此與彼,主與客,乃對立的統(tǒng)一。雙方互相依存,不可缺一。萬物同做主,誰登門做客?萬物伺做客,誰設宴做主關于彼此啦死生啦這一類相對性概念,通常的說法是:生一人的同時也就死一鬼
對待某一問題,彼方肯定
要弄清楚以上問題,不妨設想有一只巨型的玉環(huán)
世界演變沒有止境,不斷有新肯定
你可以豎起自己的手指
任何東西
,你想肯定,都能從中找出可肯定的正面;你想否定,都能從中找出可否定的負面。道理因實踐而形成,萬物因命名而確定。那東西為什么是那樣?不為什么,本來就是那樣。這東西為什么不那樣?不為什么,本來就不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