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部之宮玄陰圃,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諸六府九液源,外應兩耳百液津,蒼錦云衣舞龍潘,上致的霞日月煙,百病千災急當存,兩部水王對生門,使人長生升九天。
【腎部之宮玄闕圓】水宮也,玄闕圓者,兩腎相望之形狀也。玄,水色,內(nèi)象喻之也。
【中有童子冥上玄】腎為下玄,心為上玄,腎神玄冥,字育嬰,氣與心連。故言冥上玄。
【主諸六府九液源】九液交連,百脈流通,廢一不可。五臟六腑,乃九竅之津液也。
【外應兩耳百液津】腎宮主耳,氣衰則聾。陰陽和合,則百脈津液流通也。
【蒼錦云衣舞龍蟠】蒼錦,腎色之象也。云衣,腎膜之象也。龍蟠,腎脈之象也。
【上致明霞日月煙】腎氣充之,上注于目,外象喻也。
【百病千災急當存】存想見之,永無患故也。
【兩部水王對生門】腎藏雙對,故曰兩部。腎宮水旺,則化為赤子,故曰對生門。
【使人長生升九天】赤子化為真人,而升九天。九天常謂九氣青天,其氣主生也。
道藏綜合索引 書名:黃庭內(nèi)景玉經(jīng)注(劉長生) 編著:劉長生 卷數(shù):一卷 正統(tǒng)道藏:洞玄部玉訣類 推字號 涵芬樓本第189冊 新文豐本第11冊 三家本第6冊 道藏提要:編號400 中華道藏:四輔真經(jīng)太清攝養(yǎng)經(jīng) 第23冊 ?黃庭內(nèi)景玉經(jīng)注,原題「神仙劉長生解」。劉長生即金朝全真道道士劉處玄。原書一卷,收入《正統(tǒng)道藏》洞玄部玉訣類。此書以全真道教義解釋《黃庭經(jīng)》,著重宣揚明心見性,內(nèi)丹修煉之說。其注解多不符合原經(jīng)本義,但從中亦可看出《黃庭經(jīng)》對道教內(nèi)丹之影響。
鯢影萍蹤收藏
(2019年12月13日)
原標題:《王羲之〈黃庭經(jīng)〉此帖法度極嚴為其書跡中的上品》
原載時間:2018-03-30
此本星鳳樓本又名“水痕本”,共計九開半(跋一開半),藏于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藏。帖心縱19.4厘米,橫8.1厘米。裱本紙圍檔,縱27.1厘米,橫13.5厘米。七行“養(yǎng)”字有蟲蛀傷殘。從文中“搖俗”、“修太平”以及三“淵”字中一“淵”字缺末筆,當為宋刻古本之一。墨色凝重,傳拓清晰,筆精墨妙,俊逸縱橫,堪稱佳品。帖后有明代人題跋,王穉登稱此帖曾為明代碑帖學者顧從義所藏。該帖為天津著名收藏家張叔誠所得,1981年張氏捐獻給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
《黃庭經(jīng)》是道教經(jīng)名,敘述道家養(yǎng)生修煉之說,其作者有說為春秋時期老子所作,有說魏晉時衛(wèi)夫人所作,均不能肯定,不過傳聞而己。此經(jīng)魏晉時期極為流行?!稌x書·王羲之傳》曾載王羲之愛鵝,并以書寫《道德經(jīng)》換鵝,此事歷來傳為墨林佳話。經(jīng)前人考證,《道德經(jīng)》為《黃庭經(jīng)》之誤,故認為《黃庭經(jīng)》見諸墨跡當以王羲之為首,唐代褚遂良亦曾把此帖列入《晉右軍王羲之書目》。但歷來亦有異議,貪說紛紜。歐陽修《集古錄》則認為非王羲之所書;米元章以為六朝人書,故一直以“傳為王羲之所書言”語之。
王羲之軼事
王羲之從他年幼的時候就是十分喜愛書法,經(jīng)過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專研,終于令他成為后人所仰慕的“書圣”。王羲之十二歲的時候,發(fā)現(xiàn)父親王曠手中有本《筆論》,于是偷來習讀。其父發(fā)現(xiàn)了,擔心會將家傳泄露出去,便將《筆論》拿了回來。然而醉心書法的王羲之跪在王曠身前,許他研讀,可見王羲之練習書法之心的真切。
王羲之練字的刻苦精神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他在平常的走路吃飯的時間都會被利用來習字。王羲之經(jīng)常是一邊走路,一邊在自己衣服上用手比劃著,時間一久,連衣服都被他劃破了。更為出奇的是,王羲之在練字到忘我的境界時,經(jīng)常會忘記吃飯一事。后來家人送來飯菜,王羲之會很自然的將饅頭蘸上墨水往嘴里送,還覺得味道不錯,渾然不知他的嘴角已經(jīng)全黑了。
據(jù)說,王羲之這么忘我的鉆研書法,還讓他成了旁人羨煞的“東床快婿”。王羲之的伯父王導與同朝的太傅稀鑒是好友,稀鑒就打算從王家弟子中挑選出一位作為自己那才貌雙全女兒的女婿。當稀鑒的管家來到王家看看王家弟子時,因為都想成為稀家女婿,所以他們個個顯得都有點緊張,只有東邊廂房的王羲之仍舊泰然自若地躺在床上,忘我地思索著書法的事情。稀家管家將這事告訴了稀鑒,稀鑒認為這人就是那含而不露書法極好的王羲之,所以就將愛女嫁給了他。
附黃庭經(jīng)釋文:
上有黃庭,下有關(guān)元,前有幽闕,后有命門,噓吸廬外,出入丹田。
審能行之可長存,黃庭中人衣朱衣,關(guān)門壯龠蓋兩扉,幽闕俠之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氣微,玉池清水上生肥,
靈根堅固志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橫下三雨神所居,中外相踞重閈之,神廬之中務修治,玄膺氣管受精苻,
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橫理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呼吸廬間以自償,
保守貌堅身受慶,方寸之中謹蓋藏,精神還歸老復壯,俠以幽闕流下竟,養(yǎng)子玉樹杖可扶,至道不煩不旁迕,
靈臺通天臨中野,方寸之中至關(guān)下,玉房之中神門戶,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達法海員,真人子丹當我前,
三闕之間精氣深,子欲不死修昆侖,絳宮重樓十二級,宮室之中五采集,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長城玄谷邑,
長生要眇房中急,棄捐搖俗專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長流心安寧,觀志流神三奇靈,閑暇無事修太平,
常存玉房視明達,時念大倉不饑渴,役使六丁神女謁,閈子精路可長活,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無敢污,
歷觀五藏視節(jié)度,六府修治潔如素,虛無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煩,垂拱無為心自安,虛無之居在廉間,
寂寞曠然口不言,恬淡無為游德園,積精香潔玉女存,作道憂柔身獨居,扶養(yǎng)性命守虛無,恬淡無為何思慮,
羽翼以成正扶疏,長生久視乃飛去,五行參差同根節(jié),三五合氣要本一,誰與共之升日月,抱珠懷玉和子室,
子自有之持無失,即欲不死藏金室,出月入日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五行一合九,玉石落落是吾寶,
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曉根蒂養(yǎng)華采,服天順地合藏精,七日之奇吾相舍,昆侖之性不迷誤,九原之山何亭亭,
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宮丹城樓,俠以日月如明珠,萬歲照照非有期,外本三陽物自來,內(nèi)養(yǎng)三神可長生,
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反魄道自然,旋璣懸珠環(huán)無端,玉石戶金身貌堅,載地玄天迫乾坤,象以四時赤如丹,
前仰后卑各異門,送以還丹與玄泉,象龜引氣致靈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負甲持苻開七門,此非枝葉實是根,
晝夜思之可長存。仙人道士非可神,積精所致和專仁,人皆食谷與五味,獨食大和陰陽氣,故能不死天豐既,
心為國主五藏王,受意動靜氣得行,道自守我精神光,晝?nèi)照照找棺允?,渴自得飲饑自飽,?jīng)歷六府藏卯酉,
轉(zhuǎn)陽之陰藏于九,常能行之不知老,肝之為氣調(diào)且長,羅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飲漿,我神魂魄在中央,
隨鼻上下知肥香,立于懸膺通神明,伏于老門候天道,近在于身還自守,精神上下開分理,通利天地長生草,
七孔已通不知老,還坐陰陽天門候,陰陽下于通神明,過華蓋下清且涼,入清冷淵見吾形,其成還丹可長生,
下有華蓋動見精,立于明堂臨丹田,將使諸神開命門,通利天道至靈根,陰陽列布如流星,肺之為氣三焦起,
上伏天門候故道,窺離天地存童子,調(diào)利精華調(diào)發(fā)齒,顏色潤澤不復白,下于嚨喉何落落,諸神皆會相求索,
下有絳宮紫華色,隱在華蓋通六合,專守諸神轉(zhuǎn)相呼,觀我諸神辟除耶,其成還歸與大家,至于胃管通虛無,
閈塞命門如玉都,壽專萬歲將有余,脾中之神舍中宮,上伏命門合明堂,通利六府調(diào)五行,金木水火土為王,
日月列宿張陰陽,二神相得下王英,五藏為主腎最尊,伏于大陰藏其形,出入二竅舍黃庭,呼吸廬間見吾形,
強我筋骨血脈盛,恍惚不見過清靈,恬淡無欲遂得生,還于七門飲大淵,道我玄膺過清靈,問我仙道與奇方,
頭載白素距丹田,沐浴華池生靈根,被發(fā)行之可長存,二府相得開命門,五味皆至善氣還,常能行之可長生。
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五山陰縣寫。
《內(nèi)經(jīng)》與《外經(jīng)》旨意相通,這點是無疑問的。歷來校注本經(jīng)的較多,今所見最早注本為唐玄宗時隱士白履忠(號梁丘子)注的,收入《云笈七簽》和《修真十書》,另有胡?、歐陽修、劉處玄、蔣慎修等都注過《黃庭經(jīng)》,而清人董德寧《黃庭經(jīng)發(fā)微》較曉暢易懂,陳攖寧《黃庭經(jīng)講義》分類詮釋,解難釋晦。據(jù)《云笈七簽》本,《內(nèi)景經(jīng)》共36章,每章以句首二字作為標題,正文計416句,2912字;《外景經(jīng)》分上中下三部,計98句,686字。別本與此大略相同。經(jīng)名“黃庭”一辭的含義,有不同的解釋。《正統(tǒng)道藏》染丘子注序:“黃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地中人中;內(nèi)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
內(nèi)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諭,即日月星辰云霞之象;內(nèi)象諭,即血肉筋骨臟腑之象也。心居身內(nèi),存觀一體之象色,故曰內(nèi)景也。”王明《黃庭經(jīng)考·釋題》說:“按黃庭三宮,上宮腦中,中宮心中,下宮脾中,黃為中央之色,庭為四方之中,并具中義。內(nèi)景者,含氣養(yǎng)精,內(nèi)視神象:似義取雙關(guān)。”今人陳攖寧認為庭乃階前空地,故黃庭表示中空的意思,對人體而言就是臍內(nèi)空處??偠灾?,“黃”是中央之色(根據(jù)五行說: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土色為黃,故黃為中央之色),“庭”指四方之中,或指階前空地,“黃庭”即喻指道家內(nèi)修功夫的中空現(xiàn)象。 《內(nèi)景經(jīng)》又吸收《河上公老子章句》及《太平經(jīng)》中“五臟神”的觀念,發(fā)展為三部八景二十四神之說,認為人體各部位都有神靈居住。三部八景二十四神,是指將人身分為上元宮、中元宮、下元宮三部分,每部分的元宮都有八景神鎮(zhèn)守,即上部八景神鎮(zhèn)在人身上元宮中,中部八景神鎮(zhèn)在人身中元宮中,下部八景神鎮(zhèn)在下元宮中。經(jīng)中認為人們?nèi)裟艽嫠既堪司岸纳?,則三田五臟的真氣調(diào)和,不會有疾病,甚至能乘云升仙。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神的名字并非隨意起的,而是根據(jù)人身各器官的功能、所處方位以及顏色、狀態(tài)等,加以提煉概括成的。如對面部七神的介紹:“發(fā)神蒼華字太元”;“腦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壟字靈堅”;“耳神空閑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倫”;“齒神■峰字羅千”。
這些神名都是對相應器官進行形象的概括,各具特色。經(jīng)中認為,人體正是靠這些神的主宰,才是以維持生理活動正常地進行,才能“形與神具”。這些神有別于超自然力量的神,而是主宰人體生理活動的“功能神”。這也反映出古時人們對人體器官功能的一些正確認識,但他們卻將人體器官功能的主宰歸結(jié)于神,是明顯錯誤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03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