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經(jīng)庚部之十二(卷一百十四)在線注解
網(wǎng)絡(luò)
2023-09-22 04:02:12
《太平經(jīng)》庚部之十二(卷一百十四)
某訣第一百九十二
(前文原缺)
行有疾苦
,心中惻然,叩頭醫(yī)前,補寫孝言。承事恭敬,以家所有
,貢進上之,敬稱其人。醫(yī)工見是
,心敬其人,盡意為求真藥新好
,分部谷令可知
,迎醫(yī)解除。
常垂涕而言
,謝過于天
,自搏求哀,叩頭于地
,不避瓦石泥涂之中
,輒得令父母平安。教兒婦常在親前
,作肥甘脆
,恣口所食。父母商家所有
,不致苦其子孫
。令盡家所有,殊私心孝于前
。親屬比鄰
,見其孝善,知無所有
,更往給餉
,為其呼迎醫(yī)工蒙薦席,相與日夜數(shù)勞
,知其安危問養(yǎng)
,視其復(fù)聞小善言
,心為之喜歡,是孝之所致也
。天見其孝心
,令得愈,更如平素
。心中乃喜欣
,復(fù)身得能食谷者,齋戒市賣
,進所有上于天
,還謝先人,諸所得祟
,輒卒香潔
,不敢負言,是孝子所宜行也
。俗聞知是善
,而不能行之,能行之者
,性出自然
,天稟其命,令使孝善
,子孫相傳
,治生有進,不行侵人
,有益于親
,賓婚比鄰。孝者還報
,不忘其恩
,是之善者也。父母之年
,不可豫知
,為作儲待。減省小費
,歲歲有余
,藏不見之處,勿使長吏及小吏聞知
,因緣征發(fā)
,盡人財產(chǎn)。為孝心未盡,更無所有
,父母年盡
,無以餉送,復(fù)為不竟孝之意
,行孝之人
,思成其功,功著名太上
,聞帝廷,州郡所舉
,一朝被榮
,是非孝所致耶?子孫承之
,可竟無極之世
,此念恩不忘,為天所善
,天遣善神常隨護
,是孝所致也。其家一人當?shù)瞄L生度世
,后生敬之
,可無禍患,各以壽終
,無中夭者
,是不善邪?善之中所致
,何所不成
,何所不就,何所不得
,何所不通乎
?努力行之,勿以為懈倦也
,是善人之福也
。
孝善之人,人亦不侵之也
。侵孝善人
,天為治之,劇于目前
,是為可知
。欲知善之為善也,知孝之為孝也,苦不能相效也
,是出自然
。天與善籍,善孝自相得傳
,相勝舉
,亦何有極?心善孝之人
,人自從崇之
,亦不犯克人,流聞八遠
,州郡縣長吏有空缺相補
。豫知善孝之家,縣中薦舉
,長吏以人情欲聞其孝善
,遣吏勞來。又有用心者
,以身往來候之
,知聞行,意薦之
,歲歲被榮
,高德佩帶,子孫相承
,名為傳孝之家
,無惡人也。不但自孝于家
,并及內(nèi)外
。為吏皆孝于君,益其忠誠
,常在高職
,孝于朝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たh出奇?zhèn)沃?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自以家財市之,取善不煩于民
,無所役
。郡縣皆慈孝
,五谷為豐熟
,無中夭之民
。天為其調(diào)和風雨,使時節(jié)
。是天上孝善之人
,使不逢災(zāi)害,人民師化
,皆食養(yǎng)
,有順之心,天不逆意也
。是善尤善
,孝忠尤孝,遂成之
,使天下不孝之人相效
,為設(shè)孝意。
朋大命赦天下
,諸所不當犯者盡除,并與孝悌力田之子
,賜其彩帛酒肉
,長吏致敬,明其孝行
,使人見之
。傍人見之,是有心者可進愛
,有善意相愛
,此皆天下恩分,使民順從
。此本善致善
,本孝致孝,本不孝其末不孝
,本惡其末惡
。善者其愿,皆令其壽
,白首乃終
。上至百二十,下百余歲
,善孝所致
。非但空言而語也。不但天愛之也
,四時五行日月星辰
,皆善之,更照之,使不逢邪也
。其善乃如是
,可不重邪?
天生人民
,少能善孝者
。身為之,獨壽考
,復(fù)得尊官
, 皆行孝所致。 不但 B073言
,故出此書
,以示生民。其欲法則者
,天復(fù)令壽可傳
,子孫相保。書出必當行孝
,度世孝者
,其次復(fù)望官爵。天下之事
,孝為上第一
。人所不及,積功累行
,前后相承
,無有所失,名復(fù)生之人
。得承父母之恩
,復(fù)見孝順之文,天定其錄籍
,使在不死之中
,是孝之家也。亦復(fù)得增度
,上天行天上之事
,復(fù)書忠孝諸所敬,為天領(lǐng)職
,榮寵日見
,天上名之為孝善神人,皆為神所敬
。有求美之食先上
,遺其孝行
,如是無有雙人。其壽無極
,精光日增
,上見無極之天,下見無極之地
,傍行見無極之境
,復(fù)知未然之事,諸神皆隨其教令
,不逆其意
,共薦舉白。太上之君見其孝行無輩
,著其親近內(nèi)外
,神益敬重之。故言天所愛者
,諸神敬之
;天所憎者,諸神危之
。是為可知
,余者各自用意,自擇其便
,從其所宜。書辭小息
,且念其后
,得善復(fù)出,不令遺脫
。
九君太上親訣第一百九十三
惟太上之君有法度
,開明洞照可知,無所不通
,豫知未然之事
。神靈未言,豫知所指
,神見豫知
,不敢欺枉了然,何所復(fù)道
?太上之言
,何有不動乎?人同敬畏
,心不悉行
。是且得知
,不照其意。所以然者
,太上皆神
,所生所化,當生當活
,皆可知
。神錄相次,道其尊卑
,何有不從者乎
?九皇之上則九君,九君者
,則太上之親也
。各有所行,恩貸布施
,諸神從者
,諸神敬其所為,靡有不就者也
。小神食
,不能知九皇之意,何言俗間之人乎
?
心圣耳聰
,財可觀其文章祿策。當直錄籍文辭
,自生精光
。皆以金為簡,銀成其文章
,此簿在天君內(nèi)
,中極有副,其余曹文書辭
,皆以奏簡
,自生文章,精神隨字
,名之光明
。
每有語言,輒照有所知
,不逆所言
。神人真人得天君辭,便具言
。神人上下
,皆知民間
,天君知神所言,不失文墨規(guī)矩之中
。自然之道
,何所不知,何所不化
?動錯自無所私
。飲食天廚,衣服精華
,欲復(fù)何求
,是太上之君所行也。大神小神
,自有所行
,皆相畏敬,不敢有私
,恣意見所從求
,動搖有心之心,知其所為
,可成以不
。惑迷其意
,使其人各隨至意
。言汝皆受于仙,壽得無極
。金銀紫文之綬
,封侯食邑,復(fù)賜彩帛金銀珠玉
,心想所得。是非神仙道
,知人堅與不
,或賜與美人玉女之象,為其作色便利之
。志意不傾
,復(fù)令大小之象,見其形變
,意相隨念其后生
,此為不成之道,或作深山大谷
,中多禽獸虎狼之處
,深水使化人心
。或有蟲毒之物
,使其人殺之
。或恐不敢上高山
,入大谷深水之中
,亦道不成。是象戒人
,是在不上之中
,殊能堅心專意。見迷惑
,不轉(zhuǎn)志堅
,隨其入出上下,深山大谷之中
。水深大
,心不恐懼。見其好色
,志不貪慕
,家人大小之象,更相拘留
。不隨其人言
,但得生道,進見太上
,盡忠孝之心
,無所顧于下,是為可成
。戒大眾多
,取其要文。天亦信善人
,使神仙度之也
。其人自善,天何從欺之
?所以有欺者
,其人狐疑,強索神仙
,無益之用
。無功而求安,何從不見欺邪
?是天重生
,愛其情尤志堅
。念生要三明,三明者
,心也
,主正明堂,通日月之光
,名三明成道
。心志自不顧,亦有錄策
,不可強求
。白日升天之人,自有其真
,性自善
,心自有明,動搖戒意不傾邪
,財利之屬不視顧
,衣服粗,粗衣才蔽形
,是升天之人行也
。天善其善也,乃令善神隨護
,使不中邪
,天神愛之,遂成其功
。是身行所致
,其人自不貪世俗大營財物,天知其至意
,按次簿名真
,自有善星,其生日時
,自不為惡
。天復(fù)善之貪化,以助天君治理
,天上文辭使通徹。行無私隱
,見行有歲數(shù)
,上竟榮簿有生名,可太上之意
,能說其功行
,助其不及
,是亦神當所擁護也。天信孝有善誠
,行無玷缺
,故使白日輒有承迎,前后昭昭
,眾民所見
,是其成功,使人見善
。
白日之人
,百萬之人未有一人得者也。能得之者
,天大神所保信也
,余者不得比。尸解之人
,百萬之人乃出一人耳
。功有大小,更相薦舉
,其人當使天愛重之
,內(nèi)為得太上腹心。薦舉其為有信效
,各成其功名
,是不善邪?天君出教之日
,神不枉其言
。是天君得善信效,深知未然
,不可有毛發(fā)之欺
,皆令壽命盡少盡小。解于后
,復(fù)念語未卒意者
,復(fù)念道之。
不孝不可久生誡第一百九十四
惟古今世間
,皆多不副人意
,茍欲自可,不忠任事
,所言所道
,樂無奇異,見人為善,含笑而言
,何益于事
?輕言易口,父子相欺
,當目無聲
,背去隨后而言,或善或惡
,不可法則
,無益世間。世間但為塵垢
,言談自動
,無應(yīng)善書者。心言我善
,行不相副
,無有循谷,語言浮沉
,不可信驗
,名為不慎之人,何可久前
?不可與善心有志之人等乎
?
求生難死之人,不欲見是惡人
,而不自知
,以為我健,少能相勝者
,反晨夜候取無義之財
,而不攻苦得之,以為可久在中和之中
,與人語言也
。傍人見之,非尤其言
。神靈聞知
,亦占其所為,動作其心
,知其惡
,不能久善,還語天神
,言中和有輕口易語之人
,不能久善
,須臾之間,惡言復(fù)見
,無有信效,但佞偽相責
,何益于人
。
令食諸谷,衣繒布
,隨冬夏易衣服
,食欲快口,衣欲快身
;市有利入
,不肯求之,而可養(yǎng)老親
,明旦下床
,未知所之;賣所有
,更為主賓
,酒家箕踞。調(diào)戲談笑
,歌舞作聲
,自以為健,交頭耳語
,講說是非
。財物各盡,更無以自給
,相結(jié)為非
,遂為惡人,不可拘絆
,自棄惡中
,何有善半日之間邪?
無益家用
,愁毒父母
,兄弟婦兒,輒當憂之
,無有解已
。攻取劫盜,既無休止
,自以長年
,復(fù)見白首
。不知天遣候神,居其左右
,入其身內(nèi)
,促其所為,令使兇
,當斷其年
,不可令久。其揚聲為惡不欲止
,上至縣官
,捕得正法,不得久生
。與死為比
,安得復(fù)生?或為鬼神所害
。
父母念之
,常見其獨淚孤相守,無有輔佐之者
。老更棄捐
,飲食大惡,希得肥美
,衣履空穿
,無有補者,是惡之極
。歲月年長
,空虛日久,面目丑惡
,不象人色
。如是為子,乃使父母老無所依
,親屬不肯有之
。此惡人之行滅乃上,親屬患之
,名為蔽子
。死不見葬,無有衣木
,便見埋矣
。狐貍所食,骨棄曠野
,何時當復(fù)見汝衣食時乎
?
是為可知善惡之行
,人自致之,何所怨咎乎
?天下之人何其甚愚
,不計其死生之間殊絕矣。生為有生氣
,見天地日月星宿之明
,亡死者當復(fù)知有天明時乎?窈冥之中
,何有明時。愚人不深計
,使子孫得咎
,禍不可救,殃流后生
,是誰之過乎
?人不化,自致亡失年
,不當善仙士之行邪
?動作言談,輒有綱紀
,有益父母
,使得十肥,衣或復(f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