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懷瑾全集 >> 易經(jīng)系傳別講《易經(jīng)系傳別講》上傳01章 天尊地卑(12)變的哲學(xué)這一小節(jié)的結(jié)論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薄兑捉?jīng)》的道理,是根據(jù)天文的觀察而來,根據(jù)地球物理的觀察而來,根據(jù)生物的觀察而來,根據(jù)">
這一小節(jié)的結(jié)論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薄兑捉?jīng)》的道理,是根據(jù)天文的觀察而來,根據(jù)地球物理的觀察而來,根據(jù)生物的觀察而來,根據(jù)人類活動而來,根據(jù)中國古代的醫(yī)理而來,以及人類生命的變化中觀察而來。所以在天就成象,在地就成形,太陽、月亮、星星、山川、河流、圣人要像其物宜,天就以乾卦作代表,太陽就以離卦作代表,地就以坤卦作代表,月亮就以坎卦作代表,震卦代表了雷電,艮卦代表了高山,巽卦代表了氣流、空氣,兌卦代表了海洋、江河,一共八個現(xiàn)象,所以叫做八卦。
卦是自然界隨處可以看到的現(xiàn)象,不需要科學(xué)儀器的研究,只要你不是瞎子,天體的八個現(xiàn)象,人人都可以看得到。所以“在天成象”,象就是現(xiàn)象,在天體上掛著的現(xiàn)象。
可是在地球上的生物呢?同天體都有關(guān)系,“在地成形”,有形質(zhì)的關(guān)系。換句話說,地球上萬物的變化,乃至人、物的生長,都與自然天體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所謂“變化見矣”,這中間就看出它的變化來了。
《易經(jīng)》告訴我們的是什么道理?是一個變的原則。大家千萬記住,宇宙間沒有不變的事,沒有不變的人,沒有不變的東西。而且天天在變,隨時在變,隨地在變,無一而不變,也不可能不變。所以我經(jīng)常告訴年輕人,講戀愛談愛情,愛情是會變的呀!天地間很少有真的愛情,愛情是人文自然的產(chǎn)物,也隨人為的意識而變化。為什么呢?因為天地萬物都在變化,沒有不變的,所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易經(jīng)·系辭上傳》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這個“尊卑”,不是尊貴和低賤的意思,天在上所以說“尊”,地在下所以說“卑”?!岸ā本褪桥帕谐尚?。天地(乾坤)的位置各在其位,所以說是“乾坤定矣”。天在上,地在下,這也是否卦,天地萬物剛達到鼎盛的時期。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上和下已經(jīng)陳列了,所以人類的分工就出來了,各自有各自的位置,父親是乾行健,自強不息,母親至靜而德方,厚德載物,這就是順應(yīng)天地自然啊、各從其類?!氨案摺倍郑褪恰疤必粤?。
易經(jīng)八卦的易經(jīng)八卦中六十四卦解釋易經(jīng)所延伸出來的六十四卦的詳細解釋 :第1卦 乾為天(乾卦)剛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龍得水好運交,不由喜氣上眉梢,一切謀望皆如意,向后時運漸漸高。這個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疊。象征天,喻龍(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純粹的陽和健,表明興盛強健。乾卦是根據(jù)萬物變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貞”為卦辭,示吉祥如意,教導(dǎo)人遵守天道的德行。第2卦 坤為地(坤卦)柔順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崗,餓虎逢之把口張,適口充腸心歡喜,卦若占之大吉昌。這個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疊,陰性。象征地(與乾卦相反),順從天。承載萬物,伸展無窮無盡。坤卦以雌馬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撫養(yǎng)萬物,而又依天順時,性情溫順。它以“先迷后得”證明“坤”順從“乾”,依隨“乾”,才能把握正確方向,遵循正道,獲取吉利。第3卦 水雷屯(屯卦)起始維艱 下下卦 象曰:風(fēng)刮亂絲不見頭,顛三倒四犯憂愁,慢從款來左順?biāo)?,急促反惹不自由。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坎)相疊,震為雷,喻動;坎為雨,喻險。雷雨交加,險象叢生,環(huán)境惡劣?!巴汀痹钢参锩壬蟮亍Hf物始生,充滿艱難險阻,然而順時應(yīng)運,必欣欣向榮。第4卦 山水蒙(蒙卦)啟蒙奮發(fā)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運不高,婚姻合伙有瑣碎,做事必然受苦勞。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艮)相疊,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險。卦形為山下有險,仍不停止前進,是為蒙昧,故稱蒙卦。但因把握時機,行動切合時宜,因此,具有啟蒙和通達的卦象。第5卦 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機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無光無亮到如今,忽然大風(fēng)吹土去,自然顯露有重新。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坎)相疊,下卦是乾,剛健之意;上卦是坎,險陷之意。以剛逢險,宜穩(wěn)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動,觀時待變,所往一定成功。第6卦 天水訟(訟卦)慎爭戒訟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難做,恰是二人爭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誰肯讓誰走一步。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乾)相疊。同需卦相反,互為“綜卦”。乾為剛健,坎為險陷。剛與險,健與險,彼此反對,定生爭訟。爭訟非善事,務(wù)必慎重戒懼。第7卦 地水師(師卦)行險而順 中上卦象曰:將帥領(lǐng)旨去出征,騎著烈馬拉硬弓,百步穿楊去得準,箭中金錢喜氣生。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坤)相疊。“師”指軍隊。坎為水、為險;坤為地、為順,喻寓兵于農(nóng)。兵兇戰(zhàn)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為之,但它可以順利無阻礙地解決矛盾,因為順乎形勢,師出有名,故能化兇為吉。第8卦 水地比(比卦)誠信團結(jié) 上上卦象曰:順風(fēng)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風(fēng),不用費力逍遙去,任意而行大亨通。這個卦是異卦(下坤上坎)相疊,坤為地;坎為水。水附大地,地納河海,相互依賴,親密無間。此卦與師卦完全相反,互為綜卦。它闡述的是相親相輔,寬宏無私,精誠團結(jié)的道理。第9卦 風(fēng)天小畜(小畜卦)蓄養(yǎng)待進 下下卦 象曰:苗逢旱天盡焦梢,水想云濃雨不澆,農(nóng)人仰面長吁氣,是從款來莫心高。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巽)相疊,乾為天;巽為風(fēng)。喻風(fēng)調(diào)雨順,谷物滋長,故卦名小畜(蓄)。力量有限,須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才可大有作為。第10卦 天澤履(履卦)腳踏實地 中上卦象曰:鳳凰落在西歧山,去鳴幾聲出圣賢,天降文王開基業(yè),富貴榮華八百年。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乾)相疊,乾為天;兌為澤,以天喻君,以澤喻民,原文:“履(踩)虎尾、不A(咬)人?!币虼?,結(jié)果吉利。君上民下,各得其位。兌柔遇乾剛,所履危。履意為實踐,卦義是腳踏實地的向前進取的意思。第11卦 地天泰(泰卦)應(yīng)時而變 中上卦 象曰:學(xué)文滿腹入場闈,三元及第得意回,從今解去愁和悶,喜慶平地一聲雷。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
周易八卦的詳解一、馬、牛、羊、鹿圖騰象形地反映的是地球大陸板塊的全部輪廓構(gòu)造,具體由北美大陸為頭部,南美大陸為前足,北美大陸以北的巴芬島及東北部群島構(gòu)成羊、鹿圖騰的頭角,北美大陸和格陵蘭島形成牛的頭角。歐亞大陸、非洲大陸、大洋洲大陸為身部軀體的輪廓影象。其中,歐亞大陸為馬、牛、羊、鹿之背部,非洲大陸成馬、牛、羊、鹿腹底 *** 之象,亞洲大陸的西西伯利亞則是馬、牛、羊、鹿的尾部,大洋洲系馬、牛、羊、鹿之后蹄?!扒?,馬首;坤,牛腹;震,龍足;兌,羊口?!卑素詧D騰屬性反映在地球地理形態(tài)之中,二、豕(豬、獸)、狗圖騰象形地反映非洲大陸為頭部,歐亞大陸為身軀、西西伯利亞為其尾部的地理形態(tài)構(gòu)造。非洲大陸為豕、狗的頭部,南部非洲為鼻部,北部非洲是其頭頂、耳部分,非洲大陸、亞洲大陸之間的紅海和亞洲的 *** 半島為其嘴部;歐亞大陸的歐洲是豕、狗的前部軀體,斯堪的挪威亞半島是豕(豬)、狗的一足;亞洲構(gòu)成豕(豬、獸)、狗后部軀體,西西伯利亞為其尾部。豕(豬、獸)、狗圖騰面南背北,呈俯臥狀?!翱?,豕耳;艮,狗手;”八卦圖騰屬性也能反映在地球地理環(huán)境中。三、雞、雉(鳥)圖騰象形地反映大洋洲為頭部,亞洲南洋群島為雞、雉(鳥)圖騰頸部,大洋中脊系海底山脈印度洋段則構(gòu)成雞、雉(鳥)圖騰頸腹部的連線。歐亞大陸和亞洲東部大陸架為身軀,非洲大陸和亞洲東部西西伯利亞為鳥翼的地球地理組合構(gòu)造。雞、雉圖騰也同樣顯現(xiàn)和地球地理的一致性。按照八卦圖騰反映的地球地理構(gòu)造形態(tài)或者地理位置,我們可以看到“乾,馬首;(北美大陸)”、“兌,羊口(亞洲和北美洲之間的白令海峽處)”、“巽,雞股;(俄羅斯北冰洋北部)”、“艮,狗手;(北冰洋歐洲斯堪的挪威亞半島處)”按照圖1由西向東排列艮、巽、兌、乾四卦環(huán)繞北極和北冰洋呈“十”字形排列。(圖2)從八卦圖騰其他卦位在地球地理位置的來看,《周易》八卦圖中的震卦為龍圖騰,龍圖騰在地球表面立體平面圖中是由跨越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四大海洋水系,一條長達幾萬里聯(lián)系各大陸板塊巨大海底山脈體現(xiàn)的,龍圖騰之首位于北美大陸和歐亞大陸之間大西洋北部、北冰洋海底。震,龍足,其位置在印度洋大洋中脊系海底山脈“入”字形山結(jié)處,如龍圖騰之一足;坤,牛腹,位于非洲大陸;坎,豕耳,系指亞洲大陸 *** 半島;離,雉目,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之間的海底,坤、坎、震、離四卦都處在相臨太平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理位置上,這樣以南極為中心也呈“十”字形成另外一組卦象組合。(圖3)從地球表面立體平面圖(圖1)上按照由西向東(地球轉(zhuǎn)動的方向)的順序排列,八卦圖表現(xiàn)為艮 巽 兌 乾坤 坎 震 離南半球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艮 坤| |乾…北極…巽 離… 南極 …坎| |兌 震圖2 圖3從地球球體剖面上分析,八卦圖分布在球面上,北極和南極分別是地球地磁的兩個中心點,在《周易》和八卦圖上來講是“兩儀”或者“陰陽”之形容,《周易?系辭》有“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地球的球體剖面就是太極,南北極為兩儀,南北極各領(lǐng)一組四個卦象,南北兩極卦象相錯、相合在一起便成八卦。此圖的排列與《周易》八卦圖隔位、八卦相錯的格局對應(yīng),其中乾、巽、艮卦位一致,只有兌卦有所不同。如果再以地球表面立體平面圖由西向東(地球轉(zhuǎn)動的方向)的順序排列,即八卦坤、艮、坎、震、巽、離、兌、乾進行組合,乾坤卦是頭尾,也是兩儀,即陰陽,各統(tǒng)領(lǐng)三卦組成八卦。坤、艮、坎、震一組;巽、離、兌、乾一組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卦象和伏羲八卦是大致是對應(yīng)的,只是在震卦、巽卦陰陽屬性上有不同,或者顛倒。這樣的八卦圖陰陽爻的排列似乎更合乎陰陽爻的變化規(guī)律。八......>>
有沒有關(guān)于易經(jīng)乾坤八卦的講解的很好視頻易經(jīng)本是象數(shù)之學(xué),義理隨象數(shù)而產(chǎn)生,象數(shù)隨時空而變化。它是一門研究萬象如何在宇宙時空變換中運動的古老學(xué)問。時間與空間方位,是理解易經(jīng)象數(shù)的關(guān)鍵。不理解象數(shù)的意義,不分辯時空與五行,就無法理解河圖洛書,也不可能真正理解易經(jīng)易象。必須指出時空與象數(shù),其意義都是在觀察三才之象中發(fā)現(xiàn)和確定的,具有客觀性。這是律歷與易經(jīng)的基本概念,是兩者的精髓與實質(zhì)所在。律歷與易經(jīng)所揭示的定則是:由天地合氣而化生的萬物,人體乃至一切人文現(xiàn)象,都與宇宙時空變換同步,具有一定的時空模式,而宇宙時空模式的變換,則是經(jīng)由日、月、星、地運行周期的變化而體現(xiàn)出來的。這一宇宙時空模式,在現(xiàn)代完全有可能在自然界生物體的生化過程,特別是人體生化過程中得到驗證,從而賦予科學(xué)的意義。 數(shù)學(xué)是隨著古人測天量地的活動而發(fā)展起來的。數(shù)字在理解易經(jīng)中有重要意義。十個基本數(shù)字被視為天、地之?dāng)?shù)。一至五為五行生數(shù),六至十為五行成數(shù),每個數(shù)字都有具體意義,代表某一時空與物象。十干,十二支,十二月,二十八宿,五日一候,三候‘氣,廿四節(jié)氣,七十二候,六十花甲,三百六十日,五年一小運,十年一大運,等等,只有理解這些數(shù)字的含義,才能理解易經(jīng)象數(shù)的意義。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要透徹理解須要克服許多障礙。我認為,以天人合一思想為線索,可以做到“一以貫之”,從而把它的端緒尋找出來。 首先我們應(yīng)該知道“易傳”是解說“易經(jīng)”的,將其本身所蘊涵的義理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中闡發(fā)出自己的觀點而觸入自己新的思想體系?!耙讉鳌弊鳛橐徊咳宋恼軐W(xué)著作,但它畢竟是解釋“易經(jīng)”和筮法,又同占筮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易經(jīng)”的卦辭、爻辭、爻象甚至筮法在“易傳”里都有闡述,可以說“易傳”是一部哲學(xué)著作,同時也是一部占筮的理論著作。因為它有變易、不易、簡易和交易這四大原則?!耙捉?jīng)”是通過占筮中的卦辭、卦象、爻辭、爻象來表達其自然觀和社會觀,是論述宇宙和世界的大法則。古代學(xué)者有時分開講,但大部分學(xué)者是合起來講,張橫渠是合起來講的。橫渠在系辭中寫道:“欲觀易先當(dāng)玩辭、蓋所以說易象也。不先盡系辭、則其觀于易也,或近、或太艱難。不知系辭而求易,正猶不知禮而考春秋……系辭所舉易義,是圣人議論到此,因舉易義以成之,亦是人道之大且要者。系辭所以論易之道。既知易之道、則易象在其中,故觀易必同系辭”。這幾段話應(yīng)該說是橫渠先生學(xué)易觀易的總綱,是他學(xué)易的體會總結(jié)。我們再看看橫渠對系辭與乾坤的聯(lián)系和闡發(fā),才能看出他后面的宇宙觀,陰陽學(xué)說,天人合一學(xué)說,變與化的辨證法等等?!耙讉鳌闭f:“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尊與卑是乾與坤的既對立儲聯(lián)系的兩個名詞,是人的思想對宇宙這個“天”無法了解和探討。所以古代人覺得天很偉大,就象人登到山頂四周一看,河流縱橫,山巒起伏,心中總生贊美感和偉大感。我們每個人旅游參觀座電梯登到某城市最高樓頂四周一看,就覺得我們?nèi)祟愐埠軅ゴ蟆_@便是尊的真正涵意。人類不但感受到天的偉大,也感受到人的偉大。而大地是我們?nèi)祟悷o法離開它而生活,離開了就不得了,所以我們?nèi)祟愑H近大地,熱愛大地,卑在這里就是親近親切的意思。橫渠將其引伸為,“先分天地之位,乾坤立則方見易,故其事無非易也。先言天地,乾坤易之門戶也”。橫渠將乾坤列為易之天地總綱是從孔子、周公、文王那里得來的。否則后天八卦不會將乾坤兩卦列為六十四卦之首。這其中有很多思辯道理。我們?nèi)祟悘男蜗笏季S過度到直觀思維再過度到抽象思維。說明凡是遠大的、摸不到的都認為是好的,因為它能看見而得不到,在人的心目中地位就越高、對于很親近的經(jīng)常應(yīng)用的就覺得不稀罕。如太陽與月亮之......>>
誰講解易經(jīng)講的好 ???《易經(jīng)》是由曾仕強主講的,在《百家講壇》里能看到全集,百度視頻可以看到,里面好多東西都是值得學(xué)習(xí)的
關(guān)于周易八卦的解說,是如何算命的?周易占卜算命預(yù)測中,命的觀念,起源很早。在殷周宗教觀念里,命或天命,是指具有人格的上帝之意志。先看殷商。殷人尚鬼,這四個字點明了殷商時代的文化特征。當(dāng)時,剛告別野蠻時代而步人文明門檻的中華民族的先人,籠罩在祭壇的一片迷霧之中。跟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先民一樣,面對自然界的 *** ,不得不把自身的安樂寄托在種種神靈的庇護之上。但殷人的迷信程度,大概已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日常生活中,事無臣細,都要先卜而后行,幾乎到了無事不卜、無日不卜的境地。這已為安陽殷墟出土的作為當(dāng)時卜問的工具-龜甲獸骨所證實。那時占卜的主要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龜腹甲上燒炙,甲骨的背面便出現(xiàn)裂紋。這樣的裂紋被稱為兆。根據(jù)兆的形狀來判斷吉兇。同時,占卜人將所占問的事和吉兇判斷以及日后是否應(yīng)驗的情況刻在兆紋的旁邊。這就是卜辭。在卜辭中,帝是最初的至上神。后來又演化為上帝、天。在殷人的觀念中,這個至上神同時又是自己的宗祖神。因此,宗天與祭祖是密不可分的。帝具有無上的權(quán)威,主宰著一切。它的意志是難以捉摸的。只有誠恐誠惶地通過每事之前的占卜才得以丫解。因此,巫術(shù)盛行,龜卜泛濫。
然而,今天的古史研究者往往強調(diào)當(dāng)時占卜活動近于瘋狂的迷信,而忽視了其真實的動機。事實上,殷人的占卜和祭祀是作為人與鬼神交通的重要途徑,目的還是在于了解人自身的命運,進而求得趨吉避兇的結(jié)果。比如,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自然災(zāi)害或疾病,他們進行占卜,目的是為了消除鬼神降在人身上的災(zāi)難。他們往往先貞問,這些禍害是否由鬼神所引起?如果是的話,究竟是哪位神o作祟?得知了作祟的神o以后,殷人會對此神o舉行專門的祭祀,使其停止作祟,消除災(zāi)禍;或者憑借咒語,使其巫術(shù)失靈。而對于未來,他們大多是詢問下一旬中(即近期的將來)有無禍患。如果占卜的結(jié)果是吉,商王就可以舉行一些大事;如果不吉,就取消預(yù)定的活動以避禍??梢姡笕苏疾分兴嘎冻鰜淼挠^念是:命一這里是鬼神的意志,是可以預(yù)知的;而命D通過正確適當(dāng)?shù)募漓攵齺砩駉的報答,又是可以改變的。
表面看來,周易占卜算命這樣的觀念有不合乎邏輯的地方。既然是占卜未來,必須以未來的已定性質(zhì)為前提;米來若是未定的,則無法來預(yù)測。然而,如果未來是已定的,那么占得禍害后,人V如何能回避呢?就是說,既然是命,就表示了一種不可抗拒的必然的趨勢;而命又是可以更改的,不又否定了它本身具有的必然性嗎?殷人顯然并不考慮這個占卜理論本身的邏輯問題。對于他們來說,占卜可以幫助人了解未來,尋找對策,解決實際問題。雖然當(dāng)時的技術(shù)還十分簡陋,占卜的答案也十分簡單,但中國古代先人對于算命的實用觀念以求趨吉避兇,可以在這里找到最初的源頭。
周易占卜算命是周人是興起在渭水中游黃土高原上的一個古老部落,后來定居于周(今陜西岐山)公元前11世紀,周滅殷而統(tǒng)一中原。周人也是敬畏天命的。但是,為什么上天改變了它的初衷,拋棄了原先的天之驕子-殷人,轉(zhuǎn)而垂青于周人呢?天命靡常--天的意志是變化的這是周人琢磨出來的結(jié)論。那么,如何使這靡常的天命不再轉(zhuǎn)移呢?殷鑒不遠,看來僅靠殷人那般虔誠的祭奉是無濟于事的。周人明智地感悟到皇天無親,唯德是輔。
易經(jīng)占卜的原則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項
古人認為易經(jīng)占卜是與天地造化溝通,得到的啟示是神靈給予的,所以易經(jīng)占卜是十分嚴肅的事情。易經(jīng)占卜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使用的,只有那些比較重要的事情,在理智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易經(jīng)占卜法。所以,《易經(jīng)》最根本的占卜原則是:有疑則卜,無疑則不卜,這是古人的一句老話。...>>
《易經(jīng)》原文及解釋《易經(jīng)?說卦傳》全文原文解釋白話文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shù).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fā)揮于剛?cè)岫?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白話】從前圣人的創(chuàng)作《易經(jīng)》,是窮極幽深,參贊于神明的境域,所以上天產(chǎn)生了 很多的蓍草.天為陽,地為陰,將天一天三天五,合起來為九,用以代表《易經(jīng)》陽的數(shù)目及符號,地二地四,合起來為六,用以代表陰的數(shù)目和符號.陽數(shù)陰數(shù)既立,又觀察陰陽的變化,而設(shè)立卦;發(fā)揮于陽剛陰柔的道理,而設(shè)置爻;和順于道德,調(diào)理于合誼的事理,創(chuàng)造了《易經(jīng)》,以窮盡事物的道理,竭盡天地的善性, 以至于探討天命的事理. 【注釋】 ①蓍:古代的一種靈草. ②參天:指天一,天三及天五,相加為九,故陽數(shù)用九,天為陽,陽數(shù)奇. ③兩地:指地二及地四,相加為六,故陰數(shù)用六,地為陰,陰數(shù)偶. ④倚數(shù):就是計算數(shù)字.參天為九,所以《易經(jīng)》陽爻都用九,兩地為六,所以《易經(jīng)》陰爻都用六.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 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白 話】從前圣人的創(chuàng)作《易經(jīng)》,是將用以和順于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立天的道理,分為陰與陽,在《易經(jīng)》六爻的位置屬第五爻和最上一爻,五為陽位,最上一爻為 陰位.分地的道理,為柔和剛,柔屬于陰,剛屬于陽,在六爻的位置,是在最初一爻和第二爻,初爻為陽為剛,第二爻為陰為柔.又立人世間的道理,分為仁和義, 仁屬于陰,義屬于陽,在六爻的位置,是屬于第三爻和第四爻,第三爻為陽為義,第四爻為陰為仁,六爻都是兼?zhèn)涮斓厝巳诺牡览?而兩兩相合的,所以《易經(jīng)》 以六個爻畫,而成卦,陰位在二四上的三個位置,陽位在初三五的三個位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陽剛和陰柔的爻畫,所以《易經(jīng)》六十四個卦,皆是有六爻 的位置,迭有柔剛,而有章法,一點都不亂的.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fēng)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shù)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 《易》,逆數(shù)也. 【白話】乾為天而在上,坤為地而在下,有一定的位置;艮為山,兌為澤,交互的通氣,山屬于大陸性氣候,澤即海洋性氣候,二種氣候 交互的通氣,而產(chǎn)生了冬夏的季風(fēng);震為雷,巽為風(fēng),風(fēng)雷是相互的迫擊而相應(yīng)的;坎為水,離為火,是相滅相生,相反相成,而不互相厭惡的;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等八卦,是兩兩相互的交錯的.要數(shù)以往的事理,須從順推,要預(yù)知將來的事理,要逆測,《易經(jīng)》是用卜筮以決斷將來吉兇的,所以《易經(jīng)》是要用逆推的方法以 測知天下的事理. 【講解】 宋儒根據(jù)此章,而畫了伏羲先天八卦的圓圖. 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巽西南,兌東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凡是對角線上的卦,都是陰爻和陽爻完全相異.明儒來知德即從此悟了相錯的道理,這在漢儒,則叫做旁通. 第四章 雷 以動之,風(fēng)以散之,雨以潤之,日[email protected] ,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白話】震為雷,雷是用以鼓動振動萬物的,巽為風(fēng),風(fēng)是用以吹 散流通的,坎為水為雨,雨是用以潤濕萬物的,離為日,日即太陽,太陽是用以照明天下的,艮為山為止,山是用以停止天地萬象的行動的,兌為澤為悅,澤水是用 以使萬物和悅生長的,乾為君為天,天是君臨萬物,高高在上的,坤為地,地是用以儲藏萬事萬物的. 【注釋】 ①@:照明之意. ②說:即悅字,喜悅的意思.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
易經(jīng)八卦里的庚怎么講如旺相生身利考大學(xué)之試身體肺和大腸無啥毛病等等如衰弱生身往往是有鬼怪之氣纏身喪事疾病侵體要具體講那就太多太多了……
易經(jīng)系辭上傳詩解1乾坤有情大道簡易
題文詩:
情生天地,天地有情,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cè)釘嘁?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剛?cè)嵯嗄?八卦相蕩.
鼓以雷霆,潤以風(fēng)雷.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剛健至神,
至神自生,生生不息;坤作成物,陰柔自化,
自化不止,情成萬物.乾坤有情,情通萬物.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易知有親,易從有功.有親可久,賢人之德;
有功可大,賢人之業(yè).至易至簡,天下理得,
成位其中.至簡至易,至易至常,常易不易,
變易常易.大道至簡,至簡易知,易知易從,
易從真知,真知真摯,真摯童心,童心天真,
至真情至.真情所至,通無化有,出入無間.
易經(jīng)·系辭(1)上傳
(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2)動靜有常,剛?cè)釘嘁印?3)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4)是故剛?cè)嵯嗄?,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fēng)雷。(5)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6)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7)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yè)。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8)
注釋:
(1)系辭:系,古字作毄,有系屬義。辭,本作辭,即詞,有說義。系辭本義是系辭于卦爻之下。案《系辭》:“系辭焉以斷吉兇?!薄跋缔o焉以盡其言。”即是其正。此處以“系辭”為名。乃指系在《 周易 》古經(jīng)后面的文辭,為《十翼》之一。它是《 周易 》的通論:追述易之起源,推論易之作用,兼釋卦義以補《彖》、《象》、《說卦》之不足,并言明占筮方法等?!断缔o》分章,先儒多有不同:馬融、荀爽、姚信等分上篇為十三章,虞翻分為十一章,周氏、 孔穎達 等分為十二章,陸德明分為七章, 李心傳 分為十五章,王 申子 分為十六章。今從馬融等分法,《系辭》下篇一般分為十二章。
(2)尊:高,貴。天陽氣輕清在上,故曰尊。卑:下,賤。又作“埤”,卑,埤通。地陰氣濁重在下,故曰卑。定:謂定其方位。以:已?!?國語 .晉語》“吾以除之矣”即其證。陳:列。
(3)動靜有常:此指天地自然而言,天運轉(zhuǎn)不已,故曰動;地凝重不移,故曰靜。常:規(guī)律。天動地靜之說,戰(zhàn)國時代極為普遍。如《 莊子 .天道篇》:“其動也天,其靜也地?!眲?cè)幔簞傊^奇畫以象陽,柔謂耦畫以象陰。斷:分,判。
(4)方:先儒多解為方所、道、理、行蟲動物類等,然以上諸說似皆不妥。通觀此段文意,“方”在此應(yīng)解作“事”?!断蟆分稄?fù)》“后不省方”句, 王弼 注:“方,事也。”即其證。象:天象,日月星辰。形:地形,山川草木。變化:天時變,故在天為“變”;變,熹平石經(jīng)作“辯”,由成象到成形辨其化,可備一說。坤化成物,故在地為“化”。見:顯現(xiàn)。
(5)剛?cè)嵯嗄Γ呵瑒偫と嶂嬒嗷ツκ幎砂素?,即《說卦》所謂乾三陽坤三陰相互作用而生“六子”。摩:旋轉(zhuǎn)。此指切摩。八卦相蕩:八卦相互滌蕩而運動。蕩,又作“蕩”?!?釋名 》:“蕩,蕩也?!贝擞型埔浦x。鼓,通“郭”。《 風(fēng)俗通義 .聲音篇》:“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萬物郭皮甲而也,故謂之‘鼓’”。所以鼓有“動”之義。霆:雷之余氣?!?谷梁傳 》:“云雷者何?霆也。”潤,滋。
(6)乾道:即陽道。男:陽性事物,即《說卦》所謂“長男”、“中男”、“少男”。坤道:即陰道。女:陰性事物,即《說卦》所謂“長女”、“中女”、“少女”。
(7)知,先儒多訓(xùn)為“主”、“為”。筆者管見,由《彖》釋《乾》稱“萬物資始”考之,此“知”就應(yīng)解作“資”,“資”、“知”音近互假耳。作:一本作“化”。筆者以為,由上文“乾資大始”考之,此處“坤作成物”之“作”,當(dāng)訓(xùn)為“為”,即化生。易:平直,無所難。馬其昶云:“易者易直也。光體渾同虛空,普徧群物,故曰易?!?爾雅 》‘平、均、夷、弟,易也’。注云:皆謂易直,此可識易之訓(xùn)也”。案《系辭》:“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故馬氏之說極是。簡能:簡約之能。先儒有謂作“簡從”者,上下文“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考之,此解可備為一說。簡,簡約而不繁。
(8)易簡:平易簡約。成位乎其中:人得天地之理,位于天地之中。位,居位。
今譯:
天尊貴(于上),地卑賤(于下),乾坤(由此)確定。卑下高上已經(jīng)陳列,貴賤之位確立。(天地)動靜有其常規(guī),(陽)剛(陰)柔即可斷定。萬事以其類相聚,萬物以其群相分,(這樣)吉兇便產(chǎn)生了。在天形成象,在地生成形,(因而)變化就顯現(xiàn)了,所以剛?cè)嵯嗷デ心Γ素曰ハ嗤埔?。以雷霆鼓動,以風(fēng)雨滋潤,日月運行,寒暑交替。乾道成就男性(事物),坤道成就女性(事物)。乾資主(萬物)初始,坤化生成萬物。乾以平直資主,坤以簡約順從。易,則是易資主;簡,則是易順從。平直資主則有親附,簡易順從則有功效。有親附則可長久,有功效則可廣大??砷L久才是賢人的德性,可廣大才是賢人的事業(yè)。(因此)易簡而天下之理可得,天下之理可得而成位于(天地)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07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