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懷瑾全集 >> 易經系傳別講《易經系傳別講》上傳08章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02)無是無非的形而上言天上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
,擬議以成其變化?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鬃釉谶@一段里
,把《易經》的卦">
    •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羲黃大學 >> 學術之聲 >> 百家論道

      易經系傳別講上傳08章,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02)在線學習

      網絡 2023-09-22 11:53:50
      當前位置:首頁 >> 南懷瑾全集 >> 易經系傳別講

      《易經系傳別講》上傳08章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02)


      無是無非的形而上

      言天上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擬之而后言
      ,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孔子在這一段里

      ,把《易經》的卦象,爻象單獨提出來研究
      ,已經偏重于人文哲學
      、人生哲學的境界了。后世研究《易經》有所謂兩派六大宗的說法
      ,就是從這里來的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把蕴煜轮临懚豢蓯阂病保湃丝吹接钪娴膴W秘
      ,就形而上而言
      ,當然這個奧秘無所謂丑,也無所謂美
      ,也沒有什么可怕不可怕
      ,也沒有什么神秘或者不神秘。天地間任何事物背后都有這一層奧秘
      ,這個奧秘就是“賾”。對于這個天地間那么幽深
      、渺遠的大奧秘
      ,“而不可惡也”。沒有那么煩亂復雜
      ,不必煩心

      人是很怪的,對很多事情的看法

      ,往往會本末倒置
      。譬如我們的手和腳,實際上
      ,腳比手臟多了——有香港腳
      、灰指甲、雞眼……我們對腳
      ,不但用襪子包起來
      ,還要用鞋子套起來,生怕它走路受到傷損

      過去我們老祖母為媽媽包粽子——纏小腳的時候

      ,裹腳布里還要放香粉呢!腳是最臭的(當然它的臭與穿襪子有關
      ,我們暫且不討論)
      ,我們卻把它保護得那么好。而我們的五官——眼睛
      、耳朵……多重要呀
      !我們卻把這么重要的地方,放在外面理都不理
      ;把那最臭的腳
      、屁股保護得那么嚴密……那些看不見的,在人的觀念里會很臟
      。所以人的觀念
      ,事實上有些是很錯誤的
      。宗教家心目中的fo、上帝
      ,是不是那么的圣潔
      ?有沒有那么的美好?不知道
      !但也不見得是丑陋
      !至于人間的是非、善惡
      、美丑……那都是人為的觀念
      。形而上沒有這些觀念,形而上的是無是非
      、無善惡
      、也無美丑是平論。但是宇宙的奧秘
      ,是有這個東西——它能善能惡
      、能美能丑、能是能非
      。不過
      ,你不能用人的意識去分別它,所以說:“而不可惡也”

      “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宇宙萬物生命的功能永遠在動,我們老祖宗早就知道
      。這個宇宙分秒之間隨時隨地都在動
      ,它不是靜態(tài)的,靜就是大動
      ,動得太大太大
      ,看起來好似靜態(tài)。事實上宇宙間沒有靜態(tài)的東西
      。譬如我們這個地球明明在動
      ,但我們感覺不出來它的動,以為它是靜態(tài)的
      。等于我們坐在火車里
      ,不曉得車子在動,只看到外面的景物在動
      ,因為我們本身在動中而不知道
      ,所以“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動中有靜
      ,是人文文化的觀念
      ,動中若說沒有靜
      ,也是我們在感受上所產生的。根據這兩個道理
      ,《易經》便懂得人生哲學應用的重要
      。這是孔子《系傳》的偏向,把《易經》哲學導向人生哲學的方向
      ,我們可以叫它人生哲學應用之研究
      。如果我們不客氣地來審查大老師孔子研究《易經》論文的報告,這便是我們對它下的評語

      “擬而后言

      ,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必韵笫潜容^而來的,等于我們拿照相機
      ,看準確了那個方向一照,這就是“擬之”
      ,卦象的作用就是這樣
      。“議之”就是討論
      、研究
      ,研究結果才能找出人生行為的法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皵M議”就是討論
      、研究后,把結果構成一個圖案
      ,說明宇宙物理的道理
      、人生的道理,這就是“擬議以成其變化”
      。所以我們懂了《易經》的象數之學
      ,就可以了解宇宙萬事萬物變化的道理與奧秘了。

      下面孔子引證《易經》的卦辭來加以發(fā)揮


      道家經典.CN

      《周易全解》之系辭(九)

      第六章【原文】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
      。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詳解】

      本章可分兩節(jié):第一節(jié)從“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到“是故謂之爻”,講什么叫象和爻;第二節(jié)從“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到“擬議以成其變化”,講怎么樣說明象和爻
      。本章雖很短,但其內容在《易經》中卻是非常重要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逐句解說如下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賾”,朱熹解作“雜亂”,講得大致不錯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疤煜轮憽?即是說天下萬事萬物紛繁復雜。

      “擬諸其形容”,意思是用八卦模擬它的形容


      “象其物宜”,就是用合適的物來進行取象


      舉例來說,《說卦傳》說:“乾為馬,坤為牛?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是講乾
      、坤的取象。牛
      、馬就是用來取象的“物”
      。為什么乾要取象為馬,坤要取象為牛呢?這是按八卦的性質來取象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墩f卦傳》上文說:“乾健也,坤順也
      。”這講的是八卦的性質
      。馬日行千里,性質是健的,所以將乾取為馬;牛性是順的,所以將坤取為牛
      。可見,卦的象實際是象天下復雜的事物
      。因為乾可以為馬,可以為首,可以為君,可以為父,即卦的象具有普遍性,所以能象天下紛繁復雜的事物


      “是故謂之象”的“象”,講的是卦象。

      總之,這段話是說,圣人看到天下萬事萬物最為紛繁復雜,便用八卦模擬它的形容,用合適的物來進行取象,這就叫卦象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的“動”,就是變。卦是講象的,一卦有六爻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断缔o傳》說:“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笨梢?相對來說,卦講靜止,爻講變動
      。“天下之動”,即帶有普遍性
      。天下一切事物都這樣動,所以說“天下之動”


      “觀其會通”的“會”,是“聚會”的意思;“通”,是“通行”的意思。實際上,“會”指關節(jié),也就是辯證法所說的質變;“通”就是辯證法所說的量變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兑住分v“窮則變,變則通”,意思是量變“窮”則發(fā)生質變,質變發(fā)生就“通”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坝^其會通”,就是說觀察它動時有“會”有“通”


      “以行其典禮”,實際是做事情
      。夏、商
      、周有不同的典禮,后代有不同的政治制度,這就是“通變之謂事”的“事”,也就是“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的“事業(yè)”


      “系辭焉以斷其吉兇”,就是用文字說明來斷它的吉兇。

      這段話是說,圣人看出天下的變,不是一直變下去,而是有階段性,有周期,有關節(jié),有“會”有“通”,然后施行典禮,用文字說明來斷它的吉兇,這就是爻
      。以上為第一節(jié)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

      這句話是說,卦的象要象天下紛繁復雜的事物,要象得對,不對不行


      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這句話是說,天下事物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爻所言的變化不可亂。因為只有觀察出“會”
      、“通”,才能“行其典禮”,如果亂了,就不行了


      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擬之而后言”,意思是取象先模擬好而后言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白h之而后動”,意思是先討論好而后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皵M議以成其變化”,意思是用“擬議”成《易經》的變化
      。以上為第二節(jié)。

      ? 第七章【原文】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fā)乎邇,見乎遠
      。言行,君子之樞機
      。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啕而后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
      。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勞謙,君子有終,吉”
      。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禮言恭
      。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

      “亢龍有悔”
      。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

      “不出戶庭,無咎”
      。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
      。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
      。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兑住吩?‘負且乘,致寇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I之招也
      。”

      【詳解】

      本章可以看作是孔子的讀《易》示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訌钠邆€卦中每卦抽出一條進行解釋,作為學《易》的示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拥倪@些解釋,有的與爻辭的文義相符;有的則不一樣,是對它的發(fā)揮
      。這說明,在讀《易》時,《易經》原文的意思應弄懂,解釋時則可以從另外的角度看問題,不要拘泥于原文的本義。現(xiàn)簡單解說如下


      ?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fā)乎邇,見乎遠
      。言行,君子之樞機
      。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這是中孚九二的爻辭
      。朱熹《周易本義》說:“九二中孚之實,而九五亦以中孚之實應之,故有鶴鳴子和
      、我爵爾靡之象
      。‘鶴在陰’謂九居二,‘好爵’謂得中,‘靡’與‘縻’同。言懿德人之所好
      ,故好爵雖我之所獨有,而彼亦系戀之也
      。”朱熹這樣解釋爻辭的原意是對的


      孔子沒有按照原文進行解釋,而是對它加以發(fā)揮,另出新意
      。爻辭本來是說誠信可以感通同類,孔子卻發(fā)揮說言行好有好影響,不好則有壞影響,應該謹言慎行。以上為第一節(jié)


      未完待續(xù)……

      本文選自金景芳
      、呂紹綱合編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孔V的講解易學知識之書
      ,想入門或深學的朋友都可讀一讀。

      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
      !關注本號
      ,一起來讀書養(yǎng)性、終身學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07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第六十章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第六十章 ?來源:赤城賓館微信作者:盧國龍時間:2016-08-30 09:18:24 繁體中文版 原文: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者
      ,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
      ,其神不傷人
      道家養(yǎng)生功法及功家必備驗方
      道家主張遵循自然法則,按照自然規(guī)律處理問題
      ,這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道家養(yǎng)生功法更是人類用大自然來保護自己的一種生存方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游绻Φ兰茵B(yǎng)生功法
      太乙寶誥(注解)
      太乙寶誥(注解) ?來源:道醫(yī)學官網整理作者:閔智亭時間:2014-01-22 14:05:52 繁體中文版 太乙寶誥⑴至心皈命禮
      。青華長樂界
      ,東極妙嚴宮⑵。七寶芳騫林
      ,九色蓮花座⑶
      人的入靜法,連接丹田的靜心
      道教修煉最講一個“靜”字
      ,靜字貫穿修煉之始終
      。筑基煉己講“靜”,煉精化炁講“靜”
      ,煉氣化神講“靜”
      。道教認為,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
      ,是因人有妄心
      易經證釋中孚卦詳解
      《易經證釋》中孚卦 孔子《宣圣講義》中孚上巽下兌
      。風行澤上
      。四陽二陰。與渙節(jié)之三陰三陽者異
      。節(jié)兌在坎下
      。中孚兌在巽下。渙巽在坎上
      。中孚巽在兌上
      。是中孚卦得渙節(jié)者各半。即以渙之上
      。合節(jié)之下也
      峨眉道家秘傳養(yǎng)生六字訣
      《養(yǎng)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曰:“凡行氣,以鼻納氣
      ,以口吐氣
      ,微而引之,名曰長息
      。納氣有一
      ,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
      ,吐氣六者謂吹
      、呼、唏
      、呵
      、噓、咽
      ,皆出氣也
      。”“凡人之息
      ,一呼一吸
      黃帝內經的“道”
       一
      、"道”是生命的本質自從文明誕生的那一天起,人類就想知道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為什么會是這樣?生命 又是怎樣產生的
      ?對自然和生命本原的認識
      易經周易第60卦,水澤節(jié)原文卦辭爻辭卦象預測應用詳解
      《周易》第60卦 水澤節(jié)第60卦■■ ■■■■■■■■■ ■■■■ ■■■■■■■■■■■■坎上兌下水澤節(jié)節(jié):亨。 苦節(jié)不可貞
      。初九:不出戶庭
      ,無咎。九二:不出門庭
      ,兇
      。六三:不節(jié)若,則嗟若